1、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三年级 ) 实验内容: 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 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教师演示鹦鹉 站立 1. 教师课前制作几只能站立的纸鹦鹉; 2. 课堂上演示纸鹦鹉站立,让学生感觉到纸鹦鹉站立在笔头 上的神奇。 2. 学生制作 1. 发给学生卡纸,用白纸印好摹本发给学生,让学生蒙在卡 纸上剪出鹦鹉的形状,以降低制作难度。 2. 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尝试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 3. 寻找平衡点 1. 学生失败之后,提供辅助材料回形针 2. 讨论: 你认为回形针放在
2、什么位置可以成功? 3. 学生自己实验探究。 4. 学生交流 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发现。 5. 实验总结 要想让鹦鹉站立在笔头上,首先要找到能使鹦鹉得到平衡的 点,在恰当的位置上别上回形针。 6. 整理器材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 :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 :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 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 :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教师课前捕捉 几只蜗牛 蜗牛需要在雨后的花坛旁边寻找,如果条件不合适,暂时没
3、找到蜗牛,可以将本课适当延迟。在上课前,一定要让蜗牛 饿上12天,实验效果才可能比较明显。 2观察蜗牛 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实验时拿出来 放在小玻璃片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观察它的爬行,并能从下 面观察蜗牛足的移动。 3蜗牛食性实验 1、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 面包。盘子不宜太小。 2、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 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交流实验结果。 4蜗牛对刺激性 的反应 1、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 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 2、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5、实验总结填写实验报
4、告,认识蜗牛的食性和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结论: 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 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 :观察水的性质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观察水 实验器材 :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若干,各种不 同形状的容器每组一套。每组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一根细 水管、一块抹布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鉴别各种液体1、出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开水、热水; 2、学生分组鉴别; 3、学生汇报,并说出在鉴别不同液体时依次用了哪些方法。 4、总结我们平时观察
5、物体常用的方法。 5、重点提示一些特殊观察方法:闻,用手在液体上方向自己 扇动,不要将鼻子凑上去闻;尝,对不明液体不能轻易尝, 在告知液体无害的基础上,用玻璃棒蘸一点,放入舌头上尝。 2. 观察水的特点1、提供材料:给每组学生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以及一套各 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锥形瓶、平底烧瓶等)。 2、提出要求:借助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研究,找出水的 特点,越多越好,并及时用图或文字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玻璃仪器要轻拿轻 放,以免打碎。 4、小组代表汇报所观察到的水的特点。 3运水比赛1、提供材料:每组 2个水槽、一个杯子、一根短而粗的水管、 一根细水管、一块抹
6、布, 2、比赛的要求:将两个水盆放置距离1米,在不允许将两个 水盆搬到一起的情况下,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快地将水从一个 盆运到第二个盆里,不允许洒在地上。 3、小组开展运水比赛。 4、成功小组交流运水经验。 5、再次体验运水活动。 4注意事项教师提供实验器材由于本课涉及多个实验,应注意分步给材 料,从而控制探究活动的进程。 5. 实验总结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交流观察结果。 6.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 水的特点有:透明、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运水比赛:学生可用杯子舀、用粗管子放在中间做连通,也可用细管子利用水 位差使之自行流淌。 实验内容 :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
7、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 :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 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教师演示染纸1、教师现场演示染纸,将白色纸巾的四个角的一端分别放入 不同颜色的水中(不同颜色的水可以用不同的颜料调制而成) 。 2、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升。 3、提出研究问题:水为什么向上爬升?水还会沿着哪些物体 向上“ 爬升” ? 2. 探究水会沿着 缝隙向上爬升 1、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2、提供实验材料:粉笔、纱布、塑料片
8、、玻璃片(2块,在 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 3、预测:你认为水会沿着这些物体向上“ 爬升” 吗? 4、指导实验方法:用手拿着它们的一端,把它们的另一端轻 轻竖直放进水里,然后仔细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并及时在记录纸上记录实验结果。 6、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水会沿着纱布、粉笔、两块玻璃向上 爬升,水不会沿着塑料片、一块玻璃向上爬升。 7、两块玻璃片实验:边实验边仔细观察,水在玻璃各个地方 爬升的一样高吗? 8、实验交流:缝隙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3探究水会沿着 小孔向上爬升 1、讨论:水为什么会沿着粉笔向上爬升呢? 2、观察粉笔内部:粉笔里面有许多小孔。 3、出示实验材料:两支粗细不
9、一样的玻璃管(药店有粗细不 一的毛细管卖,效果较好。) 4、预测:把它们放入水中,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提出对比实验要求:同时放、放到同一深度、比的时间要 一样等。 6、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7、实验交流:孔越小,水爬升的越高。 4、实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 6、整理器材清洗使用过的玻璃器皿,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 “爬升” ,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 小,水爬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水的特性探究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 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
10、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 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水的表面张力 (可由学生选择 其中一个实验) 硬币滴水: 1、出示 1元硬币:预测大概能滴多少滴水? 2、指名学生演示,注意实验之前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 3、交流实验注意点:实验时,滴管要尽量低一些,要一滴一 滴、轻轻的滴,边实验边观察硬币上水面的变化。 4、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原因,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放回形针: 1、出示满满的一杯水:预测能放入多少根回形针? 2、交流实验注意点:开始
11、之前要将杯子中的水加满;放回形 针的时候要沿着杯壁滑下去,尽量避免与水面有撞击;边实 验边观察杯子水面形状的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边实验边用文字或图示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2、水的压力实验1、出示自制实验瓶介绍:可乐瓶上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小孔。 (制作方法:可乐瓶上的小孔可用针或者铁钉扎三个不同高 度的小孔,三个孔的大小相同,三个孔用一条宽透明胶带同 时封好,这样便于同时撕开。) 2、学生预测不同高度的三个孔,水流会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时注意地面要放物品盛水。 4、再次预测:抬高瓶子会怎样? 5、教师再次演示、学生仔细观察三条水柱射
12、出的角度和远近。 6、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压力。 3、水的浮力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将镜头横过来可以清 楚看到水位的上升。 2、在500毫升的烧杯里放入半杯水。 3、在100毫升小烧杯的底部放入橡皮泥。小烧杯底部的橡皮 泥要放均匀,避免在大烧杯里倾斜。观察小烧杯的状态和大 烧杯里的水位。 4、用细线将一个 50克的砝码轻轻吊起,放入小烧杯底部的中 央,观察小烧杯的位置变化和大烧杯内水位的变化。放入砝 码时注意不要用手扔进去,最好用线吊住,轻轻放入小烧杯 的中央。 5、学生交流观察现象,尝试分析原因,认识水的浮力。 4、水的溶解实验1、学生预测放入高锰酸钾会
13、有什么变化。 2、指导实验:在烧杯内放上足够的水,放入12粒高锰酸钾, 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变化。 3、用玻璃棒搅拌,边搅拌边观察。搅拌的方法:用玻璃棒沿 着顺时针(或逆时针)同一个方向搅拌;搅拌过程中,玻璃 棒不要捧着烧杯底和烧杯壁,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液体溅出 或者损坏烧杯。 4、观察变化时,提醒学生有时看物质能不能溶解,还需要耐 心等待一段时间。 5、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品尝实验的溶液,因为有些物质的溶液 会伤害身体。 6、交流实验现象,认识溶解。 3. 实验总结根据几个不同的实验了解水的各种特性。 4. 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及时清洗玻璃器皿和桌面。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
14、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 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 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 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 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 直至沉入底部。“曹冲称象 ”就是用了这个原理,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水的溶解实验:课后书上提出的问题,奶粉能溶解于水,少量面粉也可以 溶解在水里,物体溶解之后,水面会有一定的上升,但是可能不太明显。如果 要使物质溶解的快一点,可以提高水
15、的温度,或者进行搅拌。 实验内容:研究纸年级: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1、纸实验器材:报纸、 A4白纸、餐巾纸、卡纸、放大镜、滴管、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比较纸的纵向 和横向的结实程 度。 1、指导学生自己拿出报纸和小刀,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裁出 宽度相同、长短相同、边缘平滑的3组纸条。 2、同桌2人分别抓住一张纸条的两端,抓的位置离中间距离 相等,然后同时缓缓用力向两边拉。 3、进行三组重复实验,重复三次实验也是为了保证实验结 果的可靠性。 4、 比较实验结果。 2. 观察纸张边缘 纤维 1、每组分别横向和纵向各撕下一张纸条,用放大镜分别观察 被撕下的边缘,边观察
16、边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比较观察结果。 3. 比较不同纸张 的吸水性 1、提供材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卡纸(同样大小)。 2、预测: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吸水性? 分别用滴管在纸的中间滴一滴同样大小的水滴,仔细观察水 扩散的变化(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 的红墨水)。 4、指导滴管的正确使用:先按住上面的胶头,排掉空气,将 滴管口伸入水中,松开胶头,然后轻轻提起,将滴管垂直滴 向目标。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吸水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4. 比较不同纸张 的透光性 1、提供材
17、料:一张白纸、一张餐巾纸、一张卡纸(同样大小) 。 2、预测: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3、交流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比较不同纸张的透光性? 可以将纸蒙在课本上(最好有彩色图的) ,看看那种更容易透 光,也可以用手电筒对着纸射出光线,比比那张纸后面最亮 等。 5、学生分组实验,并按照纸张的透光性由强到弱排序。 6、汇报实验结果。 5. 实验总结 对纸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 6. 整理器材 清洗相应的器材,使用过的纸张放进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洁。 实验结论: 纸的特点主要有: 1、沿着报纸纹路裁出的纸条更结实,逆着纹路的纸条易断; 2、被撕过的纸的边缘是有很多毛毛的纤维,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18、;3、纸的 吸水性、透光性有强有弱;4、纸的吸水性、透光性和纤维分布的疏密有关系, 而横向、纵向的结实程度和纤维的分布方向以及纤维本身的结实程度有关。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 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分组研究土壤 成分 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 ,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 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 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
19、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 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 停止搅拌,耐心观察 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 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 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 成分 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 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 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 使灯
20、芯点燃。(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 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 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 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 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5、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 3. 实验总结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出土壤中的主要成 份。 4. 整理器材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面,保持清洁。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
21、性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观察土壤样品将三种土壤样品放置在桌面上,仔细观察。 2. 放土1、提供实验器材:过滤器。(工具箱中有) 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各放上一块纱布,以防泥土漏到下面 的塑料杯中。 3、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4、用小勺轻轻将三种土壤微微压紧,使土壤中间没有明显空 隙。但不能压得过于板实。 3. 倒水1、三个过滤器中加入的水应同样多,水量80毫升效果较好; 2、倒水时,要同时把水倒进三个过滤器; 3、倒水的动作不能太猛,要
22、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否则水把 土壤冲散会影响渗水速度; 4、倒好水后千万别晃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 4. 观察比较1、仔细观察水分渗透到过滤器下层的情况; 2、将渗下来的水分别倒进量筒量出体积,进行比较记录。 5. 实验总结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6. 整理器材将实验材料整理好,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实验内容:做肥料袋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实验器材:大号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 、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 实验类型:学生课后制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放土 先在塑料袋里放上土壤,大约小半袋,然后
23、放入一些水果皮, 菜叶等,并及时记录下来,放入的土壤要松软湿润一些,不 能放入硬土块。 2. 放入蚯蚓 在肥料带里放上 23条蚯蚓。 3、加水 在土壤上均匀地洒上一些水(不宜太多,更不能在袋底有积 水,用浇花的水壶喷一点水更好),扎好袋口。 4、翻动 每天注意把土壤稍微翻动一下,使之不结成硬块,注意不能 伤害到里面的蚯蚓。 5、持续观察 1、这个实验的持续观察时间很长,提醒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 不能每天不停的观察翻动,建议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一次、 翻动一次。 2、存放肥料袋的地方要选好,最好是车库的角落等黑暗的地 方,不要放置于客厅或卧室等人们日常居住区域,以免有异 味。 6、交流 大约45周
24、,肥料带就可以做好了,组织同学带来交流。 实验结论: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 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1、认识固体 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质量的变化1、出示材料、工具介绍:黄豆、大米、淀粉、天平。 2、指导天平的正确使用: 将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 将游标放置于 “ 0” 刻度; 用左右调节螺旋校准左右平衡; 左盘放置要称的物品,右盘放置砝码;5、 砝码放置应 先小后大,最后调节游标,使两边平衡;6、
25、 物品质量应 是右盘所有砝码总质量加上游标指示的质量,砝码不要用手 直接拿,应用镊子取用。 3、将三种物品分别装入一次性杯子中,并用天平分别测量出 它们的质量。 4、将它们倒入同一只杯子中混合,将其他两个一次性杯子重 叠在这只杯子下面,用天平时称出总重量。 5、比较混合前、后重量的变化。 2. 体积变化1、分别用量杯量出 100ml 的黄豆、大米、淀粉。 2、将他们一起倒入同一个量杯中,轻轻的摇晃,注意不要洒 落在外面,读出读数。 3、比较混合前、后体积的变化。 3分离混合物1、可以用工具箱中的两层筛网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分离操作, 指导学生先用大孔的筛网过滤。 2、再用小孔的筛网二次过滤。 4
26、实验总结比较两组数据,总结出混合后的规律。 5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实验内容:研究固体的沉浮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2、把固体放到水里 实验器材:水槽、烧杯、水、各种学生带来的固体材料、面粉、盐、药匙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把固体放入水 中 1、指导学生预测,带来的固体放入水中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2、在水槽中放入半盆清水。 3、将带来的各种固体依次放入水槽中观察,注意提醒学生边 实验边记录。 4、交流实验结果。 2. 比较盐和面粉 的溶解性 1、将两个烧杯内倒上同
27、样多的清水。 2、分别放入两小勺盐和面粉(加入的量要一样多)。 3、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仔细观察搅拌停止后、静止一会儿的 现象。 4、交流、比较两杯溶液的溶解情况。 3. 实验总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进步认识固体的性质。 4. 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净,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 食盐能溶解于水,而面粉基本不溶解于水。实验中一定要用冷水,在温水 环境下,面粉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了,就能部分溶解。 实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2、把固体放倒水里 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调制饱和盐水1、在三个烧杯里倒上小半杯热水,
28、所用的水尽量温度高一些。 2、分别在三个烧杯中加入食盐,不停搅拌,使加入的盐全部 溶解,一直加到盐不能继续溶解为止。溶解食盐时搅拌要充 分,使饱和度达到最高。 3、三杯水应该依次一杯一杯地完成,做完一杯再做第二杯。 2. 制作彩色结晶 树枝 1、在热水里放入少许绘画颜料,搅拌均匀,对盐水进行着色。 2、将着过色的盐水分别倒入小碟子中,再放入事前选好的小 树枝,小树枝最好浸入盐水中,让盐水慢慢蒸发。 3、不能将树枝直接放入烧杯中,应使用小碟子,这样冷却结 晶容易依附树枝,而且时间短。(教师演示的可以放在班级 中让学生持续观察) 4、几天后,让学生把制作的成品带回学校展示、评比。 3. 整理器材实
29、验器材清理干净,将待冷却的溶液放置在不易接触的地方。 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实验内容:认识液体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3、认识液体 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认识液体性质1、每组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水、一杯油、一杯蜂蜜、一杯牛奶, 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发现液体共同的特点,填写实验表格。 2、观察三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度等 方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 3、交流,总结出液体的性质。 2. 比较同体积的 不同液体的质量 和流速
30、 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调节平衡。 2、在烧杯里倒上同样 50ml 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放 到已校准的天平上比较。 3、在流速比较演示板的凹槽里,滴上几滴牛奶、蜂蜜、水和 食用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示板提 起,一定要让液体 “ 自己” 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观察、比 较哪个流速快。 3. 实验总结总结出液体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液体之间又有不同的性 质。 4. 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实验结论: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流速测试:水 牛奶食用油 蜂蜜 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
31、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观察液体沉浮 ( 教师演示实验 ) 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预 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演示实验: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入装 着水的杯子里。 3、学生观察实验。 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 5、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水面, 有的液体沉于水面。 2. 探究“ 鸡尾酒 ” 的调制 ( 学生分组实验 ) 1、出示事先鸡尾酒的图片,让学
32、生猜猜是怎么调制出来的? 2、提供材料:染过色的红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 蜂蜜、食用油,分组尝试调制一杯“ 鸡尾酒” 。 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 “ 鸡尾酒 ” ,边实验边记录液体倾倒的顺 序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 1、观察将热水倒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 入冷水 ( 教师演示实验 ) 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 3、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塞,可以用一块小塑料布遮 盖,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 4、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 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
33、 实验总结综合以上几个实验,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所发生的现象。 6. 整理器材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结论: 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实验内容: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 实验类型: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 测量质量的变 化 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砝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2、在右盘多放入 100g 的砝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平 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
34、g。 3、用同样方法量取 100g 的水。 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 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正常 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一些正 常误差。 2. 测量体积的变 化 1、用量筒量出 100ml 水。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量 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中的 凹液面,快要接近 100ml 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至 100ml。 2、再用量筒量出 100ml 酒精。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 100ml 的水。 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
35、的溶液总体积。 3、比较总结实验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 变化。 4. 整理器材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结论: 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内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实验器材: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抹布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提出研究问题1、操作演示:把一块土豆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土豆沉下去 了。 2、提出研究问题:你有办法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吗? 2、交流实验方法1、学生自由交流实验方法; 2、边交流边讨论
36、实验方法: 在水中加盐 将土豆挖空 借助泡沫板等可以漂浮的东西 3、分组实验探究1、提供分组材料: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抹布 2、学生选择自己所需材料(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案进行 实验操作) 3、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小组成员注意合作等;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现象1、学生交流实验现象,边交流边展示自己的作品; 2、归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在水中加盐 将土豆挖空 借助泡沫板等可以漂浮的东西 3、检测反馈: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边讲解边 演示) 6. 整理器材清理实验使用的器材,清洁桌面。 方法二 1、改变自身形状1、教师放一块橡皮泥在水中,沉下
37、去了,让学生思考用什么 办法可以让它浮在水面上。 2、设计实验方案。 3、然后发给橡皮泥,学生自己实验。橡皮泥要购买质量较好 的,放入水中不容易融化的。 4、指导学生在捏橡皮泥时,要一次成型,放入水中以后就不 能再拿起来重新使用了。 5、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揭示方法一:改变物体本身的形状。 2、借助漂浮物1、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果老师可以提供给你一些别的辅 助物,你能使它浮起来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发给学生木筷、吸管、泡沫让学生借助这些物体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方法二:借助漂浮物 3、在水中加盐1、如果是一个土豆放在水里,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使他浮起 来吗? 2、可以引导学生先了
38、解死海的有关知识。再设计实验。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发现还有第三个方法:在水中加 足够的盐。 3、比较总结实验总结实验中使用的三种方法。 4. 整理器材清理实验使用的器材,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有三个方法: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借助漂浮物。 3、往水里加足够的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 (编写:高先锋、尤昌德) 1、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 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套气球。 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 2、气球要
39、套牢瓶口。 2、吹气球。 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2、吹瓶子里的气球时,手不要用力捏塑料瓶。 3、注意气球要卫生,不能多人重复使用。 3、观察描述。 1、观察瓶子里气球的变化。 2、说说什么原因让气球不能被吹大。 4、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2、实验内容: 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课题: 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 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
40、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 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3、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 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抽一针筒空气。 1、左手抓住针筒,右手把活塞向后拉。 2、活塞的前端到达针筒的最大刻度即可。 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
41、 1、将橡皮平放在桌上。 2、将针筒注射器头用力顶在橡皮上。 3、推活塞。 1、慢慢推动活塞。 2、要仔细体会手上的感觉。 3、推不动时停止。 4、观察现象。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 5、重复 3、4 步骤。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实验内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 其形状。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
42、圆底烧瓶里。 2、将水、空气分别装入烧杯里。 3、比较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 空气跑出的情形。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 比较。 注射器要顶紧橡皮。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 缩。 5、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
43、骤操作要点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 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 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 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 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 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 烟的流动。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4、重复 1、2 步骤,将冷 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 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
44、杯、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 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 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 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 杯中的水漏出来。 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 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 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
4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7、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 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 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 2 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 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
46、观察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8、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 计放入热水。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 底。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 据。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4、每隔
47、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1、在竖轴标出数次( 10 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9、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在汤匙柄滴上蜡。 1、点燃蜡烛。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2、点燃酒精灯。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火柴自下
48、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观察酒精灯火焰。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 焰。 4、给汤匙加热。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10、实验内容: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倒
49、 150ML冷水在烧杯里。冷水不宜太多,不然加热时间太长。 2、加入木屑。少许木屑即可。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 烧杯不能直接放在火上加热,因此要垫上石棉网。 4、点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注意酒精灯使用的要领。 5、观察木屑的运动 1、注意防止沸腾,只观察、不动手。 2、等待时间要长,要有耐心。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11、实验内容: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加热和冷却 实验器材:固体体胀器、酒数灯、火柴、水槽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将铜球从铁圈中通过。不用加热。 2、给铜球加热 1、注意酒精灯的操作。 2、注意千万不能用手触摸铜球。 3、加热后,将铜球放入铁圈看能否通过。注意安全,不能触碰铜球。 4、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在水槽中冷却两分钟以上。 5、试试能否通过铁圈。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12、实验内容: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 2 单元) 课题: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相同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