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03903 上传时间:2021-01-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 华罗庚人物素材运用导引华罗庚人物素材运用导引 华罗庚(1910 年 11 月 12 日1985 年 6 月 12 日),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现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巴伐 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 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在解决高斯完整三角和的 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 究等方面取得了出色成绩,享誉国际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 “华王方法”等。

2、华罗庚一生饱经磨难,却始终探索于数学王国,终成令人钦敬的 一代大师,被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为当今世界 88 位数学伟人之一。 一、“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腿” 1910 年 11 月 12 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金坛一个小商人家庭。12 岁那年,华罗庚 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读书,他很顽皮,功课也不太好,但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华 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解数学题时常常涂改是因为在探索更简便的解题方法。于 是, 王维克决心尽全力辅导华罗庚。 在恩师的教导下, 华罗庚渐渐改掉了贪玩的毛病, 专心钻研数学,从此和数论结下不解之缘。 1925 年夏,华罗庚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然而这里的数学教师

3、却将华罗庚独创 的解题方法视为大逆不道,加上家里的生意很不景气,交不出学费,华罗庚选择了退 学。回家之后,华罗庚接替父亲管理杂货店,同时开启了“自学模式”。他在读书时 往往只看了公式便开始演算,等算出结果后再翻开书对照答案,他还常常把白天看到 的公式记在心里,晚上躺在床上用脑计算,待算出结果,立即点灯对照答案。华罗庚 学习数学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会忘了接待顾客,有时甚至会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 付的货款,街坊邻居给他起了个绰号“罗呆子”。父亲为此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 念呆了。有一次当父亲要强行把书烧掉时,华罗庚心如刀绞,竟昏倒在地。 1928 年秋, 王维克被任命为金坛中学校长后破格任用华罗

4、庚为数学老师。 第二年, 华罗庚染上了伤寒,卧床半年才摆脱死亡的阴影,但左腿落下了残疾,走路要借助手 杖。白天,他拖着病腿到学校上课;晚上,他借着昏暗的煤油灯遨游于数学的海洋。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腿!” 1930 年,华罗庚发现苏家驹教授提出的“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并不正确,于是 撰写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惊动了另一位数学家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推荐 他到清华大学工作。之后,华罗庚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 文,先后在欧美、日本等各国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十几篇数论方面的论文。清华

5、大学破 格提拔其为助教,让他讲授微积分。熊庆来遇到难题时,会一边用铅笔敲着前额一边 喊:“华先生,请你来一下,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解呀!” 解读 逆风飞翔逆风飞翔 家境贫寒, 功课不好, 但华罗庚在困境中生出一双坚韧的翅膀, 于逆风中腾空而起。 常言道:“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生活的激流越是汹涌,我们越要勇敢坚 强,只要理想之火永不熄灭,前进路上永不退缩,就能赢得明天的辉煌。 敢于向权威质疑敢于向权威质疑 当发现苏家驹教授的“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正确时,20 岁的华罗庚敢于质疑, 撰写论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纵观历史,因为敢于质疑权威, 才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

6、文的进化论倘若人人迷信权威,无所创新,社会的 车轮将停滞不前 其他话题其他话题 领路人 迎难而上 一鸣惊人 机遇与勤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1936 年夏,华罗庚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出发之 前,老友虞寿勋去看望华罗庚,问他:“今日乘长风,破万里浪,远离家乡,,有何感 想?”华罗庚说:“我现在只想如何为祖国争光。” 华罗庚来到剑桥后,声名赫赫的数学家哈代表示,华罗庚可以在两年内拿到博士学 位(一般人至少也需三年)。对在剑桥的求学者来说,博士是梦寐以求的头衔,凭着这 块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 回国后可以终生有靠。 但是, 读博只能选择有限的课程学习

7、, 而华罗庚却渴望同时攻读七八门课程。 经过一番慎重思考, 华罗庚决定只以 “旁听生” 的身份进入剑桥学习:“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在剑桥的两 年中,他写了十多篇论文,成就早已超过普通的博士生。其中在一篇关于“塔内问题” 的论文中,他提出的理论甚至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哈代是这方面的权威学 者,他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说:“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 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还就“华林问题” “他利问题” “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 写了十多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 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尽管成就卓著,但

8、华罗庚在剑桥从未正式申请 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 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罗庚忧心如焚,放弃了于次年访问苏联的计 划,回到祖国。1938 年, 他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战时的昆明物价飞涨,货 物奇缺,为了撑起贫困的家,华罗庚便去中学兼课。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日寇轰 炸的空袭警报,而华罗庚躲进防空洞也不忘钻研数学。有一次敌机将防空洞炸塌了, 他被埋在土里,幸亏脸露在外边,才被人发现给拉了出来。艰难动荡的生活,迫使一 些教授自谋生路,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跑到国外,但华罗庚没有屈服,他在极为艰苦的 条件下先后写出二十多篇论文,并于 1941 年完成第一部

9、数学专著堆垒素数论,该 书先后被译成俄、德、英、日、匈牙利等多种文字出版。 1946 年秋,华罗庚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之邀访美。1948 年,华罗庚被美国伊利诺 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每天坐着小车到伊利诺大学上课、享受着安逸生活的华罗庚并没 有久居之意,他的心时刻牵挂着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1949 年,从大洋彼岸传来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华罗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寒假一到,他便以到英国讲 学为名弄到船票,舍弃了洋房、汽车和半年的薪水,踏上了归国之路。到达香港后, 他发表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写道:“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 培,成为人才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

10、以谓之合理?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 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 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0 年 3 月,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这封公开信,激励海外游子冲破各种阻挠回来建设祖 国。 解读 祖国永驻心中祖国永驻心中 无论是在抗战爆发时放弃访苏计划,还是在新中国成立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华罗 庚的两次归国,都体现了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这个大家庭里 血脉相连的成员,无论是在国势强盛的和平年代,还是在遭受列强欺凌的孱弱时期, 不变的是所有中国

11、人骨血中的家国情怀与满腔赤忱。祖国永驻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求知若渴求知若渴 华罗庚求知若渴,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毅然以“旁听生”身份入学。他以一 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事业。正如培根所 言:“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这句话揭示了 学习的真正奥义。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更当以前辈为鉴,不断加强学 习,汲取新知识。 其他话题其他话题 学贯中西 立志高远 学位与学问 求学以报国 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提携后辈,回报师恩 1952 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任所长。为了培养人才,华罗庚在 研究所开办数学讨论班,

12、浙江大学学生王元拿着苏步青等教授的推荐信来拜他为师。 华罗庚给王元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严厉批评 了他,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 华罗庚,华罗庚看了非常高兴,又出了几道题,见王元都顺利做出来了,才同意“收 徒”。 早期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更像是数学系,华罗庚对年轻的研究人员严格要求, 每天黎明即去敲门叫醒他们,讨论问题或者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他还会半夜爬 起来,穿上衣服逐个去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 华罗庚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这些 20 多岁的小伙

13、子勤勤恳恳,即使假日也不休息。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就嗔怪丈夫:“他 们这么年轻,你礼拜天、晚上也不让人家休息,人家找不到对象怎么办?” 对于后辈,只要认为其具有培养前途,华罗庚就竭尽全力予以提携。他在中山大学 做学术报告时,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陆启铿听了报告后深受感动,他想在华罗庚的指 导下搞研究。但华罗庚这样的大数学家会收一名残疾青年为学生吗?陆启铿反复思考 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写了一封信。华罗庚看到了陆启铿的信,于是在查看了他的毕 业论文后,便与中山大学商调陆启铿到数学研究所工作。陆启铿成为华罗庚归国后的 首位弟子,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他后来成了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陈景润也是华罗庚发现的一颗

14、数学明珠。陈景润出身寒微,由于营养不良,长得又 矮又瘦。在厦门大学担任数学系辅导员兼管图书资料工作时,陈景润埋头研究,立志 要攻下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仔细研读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后写了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论文,对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了具 体的改进意见。华罗庚看后连连称赞:“这个年轻人很有培养前途!”说罢便安排人 给陈景润发请帖,请他作为特邀代表来北京参加数学讨论会。陈景润走上讲坛,向来 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数学家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久,华罗庚就将陈景润调入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助其研究深造。 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之后曾说: “如果没有恩师华罗庚的提携

15、,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 作为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仅提携后进,而且对帮助教导过他的前辈也是念 念不忘、恭敬有加。华罗庚成名后回到家乡,金坛知识界人士涌到社会服务公堂,欢 迎他荣归故里。当看到金坛县立初中的创办者韩大受校长时,他急忙迎上去搀扶其入 座。对王维克、李月波等老师,他也一一迎送入座。入场时,他坚持走在老师们的后 面;就坐时,他再三恳请老师们坐上首。在场的人们看了,无不点头称赞其尊师、谦 逊。 华罗庚不止一次地向别人称赞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 “王维克先生是我数学成绩的 第一个赏识者,我这位中学老师,不仅数学好,而且在物理、天文学方面造诣也很深, 并且是一位有成就的翻译家。”1950

16、 年春, 华罗庚得知王维克没有工作,生活难以 为继,便多方奔走,帮助王维克受聘为商务印书馆的审议员。华罗庚唯恐老师人生地 疏,多次抽出时间去老师住所探望,还将老师接到家中设宴招待,吴筱元亲自下厨做 家乡菜。王维克病逝后,华罗庚还一直尽心尽力照顾师母。 对于另一位恩师熊庆来教授,华罗庚亦是如此。1957 年,熊庆来回国。得知恩师 脑溢血后遗症尚未痊愈,华罗庚立即请医生为他治疗;尽管公务繁忙,但每隔几天, 华罗庚便登门拜望老师, 搀扶老师上下楼梯。 1969 年, 熊庆来病逝, 华罗庚闻讯回京, 赶到八宝山公墓,怀着满腔悲痛对着恩师的遗体深深鞠了三个躬,之后还写了一首长 诗悼念恩师。 解读 爱惜人

17、才爱惜人才 陆启铿和陈景润都是酷爱数学的有志青年,前者身有残疾,后者出身寒微,华罗庚 不但没有看不起他们, 反而收他们为弟子并悉心指导, 使他们成为成就斐然的数学家。 “才”无贵贱之分,身份不能决定能力。无论其出身高低,只要有才就应该得到重用。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只有爱惜人才,汇集民智,才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严格要求 大学生王元拜师时没能做出“过关题”,被华罗庚严厉批评并罚站;数学研究所的 研究人员常被华罗庚在半夜或黎明时分叫醒常言道:“剪枝只为树成材。”严格 要求是老师对学生最深沉的爱,是一种剔除了杂质的负责任的爱。作为学生的我们, 不仅

18、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更要将这种良苦用心化为学习的巨大推力。 其他话题其他话题 甘为人梯 治学有方 无私境界 名师与高徒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四、遍撒科学的种子 1952 年 10 月,华罗庚以中国和平理事会和中苏友好协会领导成员的身份出席了在 北京召开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不久,他又代表中国到斯德哥尔摩和东柏林 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 年春,他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 调的会议”。期间,华罗庚将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发表了多复变函数论 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一文。 1956 年春,国家制定发展科学的十二年远景规则,将开创计算机技术事业等项目 列入四大紧急措施之

19、一,华罗庚担任计算技术规划组组长。他拟定了“先集中,后分 散”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规划,千方百计落实规划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堪称我国计算 机技术第一奠基人。 1958 年, 华罗庚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他访问工厂和农村, 发现许多地方的管理工作极其落后,便决定将统筹学和优选学应用于生产管理。1964 年秋,华罗庚来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带领工人运用统筹法提高生产效率。他拖着 病腿,辗转于各个施工场地和大家并肩劳动。在西南的八个月期间,华罗庚乘坐的吉 普车曾几次在险峻的山路上遇险,但他没有被吓倒,反而斗志高昂。 回京不久,他将学生和助手组成几个五人小分队,前往各地推广统筹法和优选

20、法。 每到一处,他们先办训练班讲课,然后和群众一起做试验。一期训练班办下来,往往 能产生几十项成果。华罗庚兴奋不已,他时而出现在北京地铁的施工现场,时而出现 在田间地头。江南农村窝工现象严重,农民等队长下命令后才动手干活,华罗庚用数 学方法计算人力、物力,将一年的农活排列出来,并计算出一亩地需要几个工,使农 业生产管理科学化。 1970 年 6 月,华罗庚应复旦大学之邀前往上海。上海炼油厂正在进行酚精炼扩建 改建工程,迫切需要运用统筹法和优选法加快速度,华罗庚逐个小组地介绍方法,和 工人们讨论、制定操作方案,原来 20 天也难以完成的工程,现在 10 天就完成了。工 人们纷纷要求学习统筹法,华

21、罗庚便在星期六晚上给工人们上课。 华罗庚还使用“双法”解决了润滑油在零下 40不凝固、仪器零件去掉氧化膜、 棉织印染厂“白纱咔”质量不佳等问题。他撒下的“双法”种子遍地开花:山东交通 运输部门一个月节油 69.3 万公斤,解放军某部半年节油 2000 多万公斤,17 个省的粮 油部门增产节约 5000 万斤粮食、500 万斤油脂,山西大同煤矿每天多运煤 1.8 万吨, 沪川长江大桥施工节约成本 6000 万元 华罗庚还赴英国、法国、荷兰、美国等地讲学。1985 年 6 月 3 日,他应邀赴日访 问,6 月 12 日下午在日本数学会的学术报告会上讲了 65 分钟。演讲结束时,华罗庚 从轮椅上滑下

22、来,因心脏疾病辞世,一颗数学巨星陨落。1985 年 4 月 27 日,也就是 距离华罗庚去世一个半月前,北京举办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一位记者向华罗庚提 问:“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华罗庚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我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 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求仁得仁,华罗庚用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的最后一次演 讲再次为他赢得了学术的尊严。也许,评价华罗庚,再没有比他自己曾经说过的那句 话更合适的了:一心为人民,慷慨掷此身! 解读 让科学转化为生产力让科学转化为生产力 华罗庚将统筹学和优选学应用于实践之中,产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让科学变 成了看得见的生产力,而且对基层工人用科学指导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科学 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越来越成为提升生活水平、 推动生产发展的巨大动力。学科学,用科学,应当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标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奠基,到让科学服务于生产实践,再到远赴海外讲学倒在讲 坛,华罗庚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为振兴祖国的科学 事业奋斗了一生,他勇敢地“向千年老魔作战,为百代新风斗争”,直至耗尽最后一 丝心血,他这种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慷慨掷此身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年轻的一 代! 其他话题其他话题 脚踏实地 奋斗终生 理论与实践 为人民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中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专栏:华罗庚:自强永不息慷慨掷此身.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