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 2021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梳理:初中 20 个文言虚词例说 1.而 连词。连词。 顺接,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而知新(论语为政) 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a.中峨冠而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与之论辩,言和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 a.千里马常有,而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b.先帝创业未半而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表修饰,可译为“地”, 或不译。朝而而往,暮而而归(醉翁亭记) 2.夫(f) (1)(1)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可译为“哪”“哪个”。予观夫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2)(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多用于句首,表示将
2、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夫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盖 (1)(1)连词。连词。 一般放在句首,连接前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情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原来”“是 因为”。乃悟前狼假寐,盖盖以诱敌(狼)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推测,可译为“大概”。盖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2)(2)语气词。语气词。 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盖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4.何 (1)(1)代词。代词。 译为“什么”。问今是何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何如”连用,译为“怎么样”“怎样”“什么样”。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 赋,则何何如(捕蛇者说
3、) (2)(2)副词。副词。 何必。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何间焉?”(曹刿论战) 怎么能,哪里。若为佣耕,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询问时间,什么时候。何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一何”连用,译为“多么”。吏呼一何何怒!妇啼一何何苦(石壕吏) 5.乎 (1)(1)介词。介词。 介绍动作发生、出现的处所或范围,译为“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乎山水之间也(醉 翁亭记) 介绍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于”“在”。今虽死乎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 敢毒耶(捕蛇者说) 介绍行为动作的趋向,译为“于”“至”。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息焉,迄乎乎成,而亦不 知其昏与庸也(为学) 引进
4、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译为 “于” “对”。吾尝疑乎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 蛇者说) (2)(2)助词。助词。 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吗”。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乎(愚 公移 山) 表示反诘语气,译为“吗”“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乎(陈涉世家) 表示测度语气,译为“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 情,得无异乎乎(岳阳楼记) 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乎!” (孙权劝学) 指说话长出气之声。嗟乎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乃 (1)(1)连词。连词。 可译为“于是”“这才”。乃乃
5、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2)副词。副词。 相当于“就”“才”。蒙乃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表示对事或物的判断和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当立者乃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3)代词。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作定语, 可译为 “你的” “你们的” 。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乃翁( 示 儿) 7.其 (1)(1)代词。代词。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为“他”“她”“它”“他的”“她 的”“它的”。 a.太守即遣人随其其往(桃花源记) b.方其其远
6、出海门,仅如银线(观潮) 指示代词,如果“其”后面跟的是数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作定语。 a.一狼径去,其其一犬坐于前(狼) b.不能指其其一端(口技)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样的”。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2)(2)副词。副词。 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安陵君其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表示反话,反问,可译为“难道”。其其真无马邪(马说) 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为“恐怕”“大概。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8.且 (1)(1)副词。副词。 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将要”。虎大骇,远遁,以为且且噬己也(黔之驴) 表情态,译为“姑且”“尚且”。存者且
7、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表约数,译为“将近”“接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且九十(愚公移山) (2)(2)连词。连词。 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何况”“再说”“尚且”。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 贤也,不受之人,且且为众人(伤仲永) 9.然 (1)(1)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用来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可译为“如此”“这样”。父利其然然也(伤仲永) (2)(2)连词。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3)助词。助词。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秦王怫然然怒(唐雎不 辱使命)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
8、然”格式,译为“ 的样子”“像似的”。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然(核舟记) (4)(4)与其他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与其他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然后。“然”常和“后”组成词组,表承接,可译为“这样以后”“这以后才”。世有 伯乐,然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然”常和“则”组成词组,表顺承或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既然这样, 那么”。然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10.若 连词。连词。 表假设,译为“如果”。若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補、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与“夫”“至”
9、结合,组成“若夫”“至若”,表示另提-件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至 于”。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 11.所 助词。助词。 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 的情况”等。寻向所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所”字与“为”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所洗,娟然如拭,鲜 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满井游记) “所”字后面是“以”,构成“所以”,译为“用来的”。所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字后面是“以”,构成“所以”,译为“的原因”。此后汉所所以倾颓也(出 师表) 12. 为
10、(wi) (1)(1)介词。介词。 相当于“替”“给”“向”“为了”等。不足为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仅有“敌船” 为为火所焚(观潮) (2)(2)连词。连词。 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为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3)(3)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读 wi,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夫子何命焉为为(公输 13.焉 (1)(1)代词。代词。 用在动词之后,相当于“之”。复到舅家问焉焉(伤仲永)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且焉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2)语气助词。语气助词。 用在词尾,表陈述语气或者疑问语气,相当于
11、“呢”“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焉(爱莲 说) (3)(3)兼词。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焉(桃花源记)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论语述而) 14.也 助词。助词。 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陈胜者,阳城人也也,字涉(陈涉世家) 表示疑问语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也(陈涉世家) 表示感叹语气。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也(黔之驴) 用于句中,一般表示停顿,以提醒读者注意下文;或者用以舒缓语气,表达宽舒自得的 心情。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15.以 (1)(1)介词。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
12、凭借”“用”。问:“何以以战?” (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拿”。 a.咨臣以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以分人(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以物喜,不以以已悲(岳阳楼记)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按照”。 a.策之不以以其道(马说)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以情(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由”。然操遂能克绍,以以弱为强者(隆 中对) (2)(2)连词。连词。 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家贫,无从致书以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13、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3)(3)副词。副词。 同“已”,已经。固以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6.于 介词。介词。 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对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到”“从”。于于厅事之东北角,施 八尺屏障(口技) 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曹操比于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故天将降大任于于是人也(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17.与 (1)(1)副词。副词。 读 j,译为“都”“全”。数日
1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2)(2)介词。介词。 译为“和”“跟”。及鲁肃过寻阳,与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3)(3)连词。连词。 表并列关系,译为“和”。吾与与汝毕力平险(孙权劝学) (4)(4)助词。助词。 读 y,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唐雎不辱使 命) 18.则 (1)(1) 连词。连词。 表承接关系。“则”连接的两个部分按时间先后发生,可译为“就”。冻风时作,作则则 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表假设关系。“则”连接的两部分,如果是还没有实现的,那么两个部分之间就是假设 关系,译为“那么”“就”。诚如是,则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5、(隆中对) 表因果关系。两个分句表因果关系,“则”译为“就是因为”。卒之为众人,则则其受于 人者至也(伤仲永) 表并列关系。表示几件事对举,一般形成“则,则”的格式,可不译。 入则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转折关系。“则”连接的两个部分内容不一致或者相反,可译为“却”。余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2)副词。副词。 在句中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就”“就是”“倒是”。日中不至,则则是无信(陈太丘与 友期) 表判断。此则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9.者 (1)(1)指示代词。指示代词。 “者”字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
16、为“的”或“的人(事、 物)”。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者甚蕃(爱莲说) 附在数词之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者也(鱼我所欲也) 附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表示某一段时间,可译为“的时候”,或者选择适当的时 间短语等译。曰:“卿今者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2)(2)助词。助词。 用于主语后, 表示停顿, 并引出下文, 常表示判断。 北山愚公者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愚 公移山) 表停顿,引出原因、解释等。 a.然而不胜者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7、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 ) 20.之 (1)(1)代词。代词。 可代人,代物,代事。代人用来指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们”“他们”。代人时 有活用现象,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用来代说话人本身,可译为“我”或“我们”。代事时, 可译为“这件事”,或根据文意灵活翻译。代物时,可译为“它”或“它们”,用作宾语。 a.公与之之乘(曹刿论战) b.彼竭我盈,故克之之(曹判论战)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在文中作定语,可译为“这”“这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之 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2)助词。助词。 结构助词,的。此则岳阳楼之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结构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予独爱莲之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宋何罪之之有(公输)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马之之千里者(马说) 结构助词,凑足音节,不译。久之之,目似瞑,意暇甚(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