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示:配详细答案解析,请到 搜索并免费下载! 绝密 启用 前 云南省 201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 学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 可能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 H1 C12 O16 S 32 Cu 64 第 卷 (选择题 共 42 分 ) 一 、 选择题 (本题 共 21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2 分 。 每小题 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 、错选或 不选 均不得分 ) 1.下列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菠萝榨汁 B.食物腐烂 C.玻璃破碎 D.水分蒸发 2.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 A. 22CO(NH) B. 24KSO C.
2、3KNO D. 2 4 2Ca(H PO ) 3.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 ( ) A.钙 B.碘 C.氟 D.锌 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陶瓷花瓶 B.纯棉衣裤 C.塑料桶 D.纳米铜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A.氧 B.硅 C.铝 D.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7.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B.为提高农作物产量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除去氢气中
3、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 D.用洗涤剂清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8.下列微观 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氨水挥发 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 ,体积变小 分子体积变小 C.18 g 水中大约有 236.02 10? 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 mL 酒精和 50 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 mL 分子间有间隔 9.下列实验操作中 ,正确的是 ( ) A.倾倒液体 B.读取液体的体积 C.塞紧橡胶塞 D.稀释浓硫酸 10.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 火 ,用锅盖盖 灭的原理是 ( ) A.降低油的着火点 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D.清除了可燃
4、物 1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 ,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 是 ( ) A.面粉 B.泥沙 C.蔗糖 D.植物油 12.纳 米级材料二氧化钛 2(TiO) 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 2TiO 中 Ti 的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化 学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化 学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 化合价为 ( ) A. 4? B. 3? C. 2? D. 1? 13.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12 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2 D
5、.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14.在滴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 A.红色蓝色 B.蓝色红色 C.红色无色 D.无色红色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 D.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16.2014 年 5 月 7 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 -192,于 5 月 10 日安全回收。铱 -192 是高危放射源 ,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图判断 ,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铱元 素是非金属元素
6、B.铱元素 符号是 Ir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 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92.2 17.“吃得营养 ,吃得安全 ,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用霉变的花生榨花生油 C.用甲醛溶液保存海鲜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 18.酚 酞 20 14 4(C H O ) 是实验室常用的指示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酚酞是 有机物 B.酚酞由碳、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 C.酚酞的相对 分子质量为 318 D.酚酞中碳 、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 14: 4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7、是 ( ) A.10 时 ,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20 时 ,将 25 g 甲加入 50 g 水中 ,可形成 75 g 溶液 D.将 3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0 ,有晶体析出 20.如图所示 ,将少量液体 X 加入到烧瓶中 ,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下表中液体 X 和固体 Y 的组 合 ,符合题意的是 ( )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 B. C. D. 21.下列图 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 提示:配详细答案解析,请到 搜索并免费下载!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
8、酸 B.向一定量 pH=2 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第 卷 (非选择题 共 58 分 ) 二 、 填空 与 简答 (本题共 5 小题 ,共 34 分 ) 22.(6 分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 个氢原子: ; 二氧化氮分子: ; 氢氧根离子: ; 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写出符号“ 42CH ”中数字的含义: “ 2”表示 ;“ 4”表示 。 23.(8 分 )(1)从金刚石、淀粉、石墨、食醋、油脂、钛合金六种物质中 ,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
9、质 ,填写在空白处。 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 ; 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 ; 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 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是 。 (2)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2014 年世界环境日 ,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 ,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 煤、 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中 ,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 ,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一种 )等。 “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 ,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
10、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填序号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 ,增强室内自然采光 ,减少照明用电 24.(8 分 )水是生命之源 ,“珍惜水、节 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 A.蒸馏水 B.河水 C.自来水 (2)用下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云南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 ,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下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 ,图中
11、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甲 乙 (4)高铁酸钾 24(KFeO) 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2 4 2 24 K F e O 2 R + 4 K O + 3 O? ?,则 R 是 (填化学式 )。 (5)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 。 25.(8 分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 赤铁矿 (主要 成分 孔雀石 主要成分 铝土矿 (主要成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毕业学校_ 姓名_ 考生号_ _ _ 化 学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化 学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 23F
12、eO ) 2 2 3Cu (OH) CO 23AlO ) A B C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 ,利用了铁的 性。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 ,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和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条 )。 (3)已知金属 M 和 N 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2 4 4 2M + H S O M S O + H ?22F e + M C l M + F e C l22N + F eC l F e+ N C l判断 Fe 、 Cu 、 M、 N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以上三个化学反应均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 (4)在 3AgNO
13、、 32Cu(NO)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滤渣和滤液。 若滤液呈无色 ,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则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26.(4 分 )A、 B、 C、 D、 E、 F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A、 C 组成元素相同 ,D 为红色固体单质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已略去 ) (1)分别写出 E、 F 的化学式: E ,F ; (2)写出 A 和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 、 实验与探究 (本题共 3 小题 ,共 18 分 ) 27.(3 分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过滤粗盐水 C.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A 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 (2)B 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 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 )。 28.(9 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