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043202 上传时间:2021-01-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登”,即由低处向高处行进; “泰山”,山名,有“五岳之首”之 称。 “记”,古代一种散文题材。 解 题 泰山简介 :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 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 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 与文化遗产。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 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 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 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 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古代文人雅士更对泰 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

2、文。道教、 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 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视频 五岳 “五岳之首”“五岳之首” “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泰山:泰山: 日出美景图 十八盘十八盘 南天门南天门 记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 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 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 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 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 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 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姚鼐(17321

3、815),字姬传,一字梦榖, 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 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 派集大成者。不方苞、刘大櫆幵称为“桐城三 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 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 (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 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 州梅花、歙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 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 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 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 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 集。 作者简介 桐

4、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 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 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幵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幵称为“桐 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 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 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 真雅正”。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 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 “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 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 等。桐城派散文特点:提出“义法”主张。“义”指文 章的中心思想,“法”指表达中心的形式技巧。“文章 风貌一般简洁平淡,

5、而鲜明生动丌足”。 写作背景 乾隆三十九年(1774), 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 道经泰安不挚友泰安知府朱孝 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 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 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 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 这篇游记。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1、思考全文写作思路。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壮丽的图画 ? 3、你认为画面中最精彩的是哪一幅? 1、解释下列词语 阳: 阳谷: 当: 山的南面 山南面谷中的水 在 研读第一段 文化常识:关于“阴”和“阳” 口诀: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 阴 尝试说出这些地名的由来: 衡阳 湘阴 淮阴 汉阴 淮阴(淮河之南) 汉阴(汉江之南) 衡阳(南岳衡

6、山之南) 湘阴(湘江之南) 2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作者采本段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作者采 用由用由“面面”到到“线线”再到再到“点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 水的分流,这是水的分流,这是“面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 长城),这是长城),这是“线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 出泰山的最高峰出泰山的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这是日观峰的位置,这是“点点”。 这个这个“点点”为下文叙述登山线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为下文叙述登山线

7、路和观日出作好了铺 垫。垫。 思考思考 1、解释下列 词语 乘: 限: 磴: 循: 崖限: 几: 趁,这里有“冒着” 的意思 界限,这里指城墙 石级 顺着 像门坎一样的山崖 几乎 记述登山时间、同伴、路线,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 巅后所见的景象。 负: 烛: 居: 背 照 停着 研读第二段 苍山负雪苍山负雪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辛巳四月二十七日 江泽民 日照城郭日照城郭 京师京师 泰安泰安 南麓南麓 中谷中谷 中岭中岭(天门天门) 西谷西谷 山巅山巅 乘、历、穿、越乘、历、穿、越 由由 循循 越越 复循复循 遂至遂至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以

8、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2 2、作者详写写登山的过程,说出作者的登山线、作者详写写登山的过程,说出作者的登山线 路以及文章的写景特点。路以及文章的写景特点。 由南麓由南麓入中谷入中谷道少半道少半越中岭越中岭循西谷循西谷至山巅至山巅 写景特点: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写景特点: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 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 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 一好处费地理知识;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由一好处费地理知识;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由 远

9、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丽。远及近、由上而下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丽。 登山路线:登山路线: 思考思考 3 3、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顶所见之景的?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顶所见之景的? 作者用作者用“苍山负雪,明烛夕照苍山负雪,明烛夕照”写出从曲折的山径并在写出从曲折的山径并在 冰雪与迷雾之中初至山头时刹那的感受。然后远望冰雪与迷雾之中初至山头时刹那的感受。然后远望“晚日照晚日照 城郭,汶水、徂水如画城郭,汶水、徂水如画”,俯视,俯视“半山居雾半山居雾若带然若带然”。作者视。作者视 野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既层次分明,又照应前文。写山、野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既层次分明,又照应前文。写

10、山、 水、雪、雾、日光、城郭,这么多的内容,寥寥几笔就勾水、雪、雾、日光、城郭,这么多的内容,寥寥几笔就勾 画出来了。正是这些山、水、雪、雾、日光、城郭交织着,画出来了。正是这些山、水、雪、雾、日光、城郭交织着, 才构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表现出冬季泰山静穆、才构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表现出冬季泰山静穆、 森严的美。森严的美。 作者用词及其生动形象。作者用词及其生动形象。 “负”“负” “烛”两个动词,把“烛”两个动词,把 山与雾拟人化,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静态。山与雾拟人化,写出了山静中的动态、雾动中的静态。“烛烛” 名词作动词,使雪白耀眼的景象更形象。把名词作动词,使雪白耀

11、眼的景象更形象。把半山凝聚的云半山凝聚的云 雾比作飘带,形象有趣。这部分通过对雪、日、雾三种富雾比作飘带,形象有趣。这部分通过对雪、日、雾三种富 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有代表性的事物的描写,鲜明地勾勒出冬季泰山的雄浑景 象。象。 1、解释下列词语 晦: 五鼓: 极天: 采: 绛皓驳: 偻: 阴历每月的末一天 五更 天边 同“彩” 大红、白、杂色。 驼背 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研读第三段 有关的古文化知识有关的古文化知识 朔、晦、望与既望朔、晦、望与既望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望:阴历每

12、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 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又把每更分为 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24分钟。分钟。晚七点起更,晚七点起更, 晚上晚上7 7时至时至9 9时为一更,时为一更,9 9时至时至1111时为二更,时为二更,1111时至时至1 1时时 为三更(即“子时”为三更(即“子时” ),午夜),午夜1 1时至时至3 3时为四更,后时为四更,后 半夜半夜3 3时至时至5 5时为五更,“五鼓”相当于五点钟。时为五更,“五

13、鼓”相当于五点钟。 日出前 日正出 日出后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列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而皆若偻 回观日观以西峰 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色彩点染色彩点染绚丽壮美绚丽壮美 2、文章通过写景物变化描写泰山顶上的 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 写了怎样的胜景? 思考思考 日出前日出前 日正出 日出后日出后 1、解释下列词语 行宫: 漫: 失: 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磨灭 缺失 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研读第四段 2 2、本段写了观日出后的游览,主要写了哪、本段写了观日出后的游览,主要写了哪 些人文景观?有什么

14、好处?些人文景观?有什么好处? 思考思考 人文景观 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 古迹:道中石刻 好处:好处:先以日观亭为参照物写周围的建筑,再写返回途 中所见的道中石刻。这样写,不仅展现了泰山的古老风 貌,凸显了泰山的人文内涵,也使文章显得丰富深刻, 体现了“桐城派”重考据的文风。 1、解释下列词语 圜: 罅: 同“圆” 裂缝 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和做结。 研读第五、六段 第五段是如何描写泰山的自然景观的?第五段是如何描写泰山的自然景观的? 思考思考 自然景观 写土质:多石,少土。石苍 黑色,多平方,少圆。 写树: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皆平顶,至日观数里无树。 写雪:冰雪;雪与人膝齐 作者游泰山后

15、的总体印象:作者游泰山后的总体印象: 1.泰山苍劲峻峭 2.泰山之冬的静美 第六自然段:交代记游人,游记的常用格式。 写水:无瀑水 写鸟兽:无鸟兽音迹 全文的结构全文的结构 主旨主旨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 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 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 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 我们对泰山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我们对泰山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于 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祖国山河

16、的热爱之情。 1、 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色?本文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1)抓住景物特征巧妙烘托。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描写, 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 暗暗点出,然后借于山顶俯视的“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 云漫”的图景侧面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 描写之外,又以“明烛南天”“绛皓驳色”等进行侧面烘托,既给人 以想象的空间,又生动有趣。 (2)语言简洁、生动。本文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 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比如从京师到泰安,只用“自京师乘风 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

17、照应了第1 段中的古长城。又 如写登山的情形,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 而且生动形象。第5 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也能体现语言简练、 生动的特点,寥寥几句,就把泰山的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 色描写了出来。 问 题 探 究 (3)比喻、拟人的运用。本文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是作者初登山巅的感受。作者不说冰雪覆盖青山,却说 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 说苍山上的雪照亮了天南,形象生动的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这是作者山巅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 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水好像自然

18、天成的山水画,而且停留在 山腰间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特别是“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 的雾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 给人美的享受。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或得日可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形态却是相同的: “皆若偻”。这一比拟不仅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 峰的雄俊,并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 课文洋溢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文中 泰山那雄伟多姿的景色,美不胜言,使人心旷神怡。作者 不顾条件恶劣,克服种种困难,登山一览的高昂情绪也很 感动人。在作者笔下隆冬时节风雪弥漫的泰山优美绚丽, 毫无冷落萧条之感,作者顶风冒雪,豪情满怀,胸襟开阔,

19、既无孤芳自赏的清高,也没有“独钓寒江雪”的凄楚、孤 寂的情怀。文章的基调是积极的、乐观的、豪迈的,使人 读了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的美,也能领悟一些人生的真谛。 古代记漩散文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很可贵的。 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由介绍泰山到记叙登泰山的经过,进而描写登 泰山的所见之景,围绕泰山层层推进,井然有序。先向 读者介绍游览地点的概况,使人对它有总体印象,然后 带领读者登山观景,途中,说古道今,介绍有关地理知 识,发表对泰山景色的看法。全文除第一段外,大体以 时间为顺序、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时间的推移和地点 的转换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很好地实践了“言有序” 的写作主张。 3、

20、本文是怎样体现“桐城派”“言有序”的写 作主张的? 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山顶,第二天五更时分,至日观峰 之日观亭,坐候日出。他不惜浓笔泼墨,分三个步骤:日将出、 日正出、日已出。日出之景,变幻莫测,作者穷形尽相地从正 面描摹旭日升腾时灿烂的染光彩和出日出的壮观。寥寥数语, 气势磅礴的日出宛然在目。之后作者又欣然回视西峰,见雪后 初晴,日光照躲,颜色相杂。这一笔,似乎可削,但却表现了 日出的效果和影响,是绝不可缺的。 对于山顶的建筑。山道中的石刻,作者在叙述时收放自 然、详略有序。这都与登山活动的对象的主次、个人感受的深 浅息息相关。最后综述泰山冬景的特点:石峰峻峭,青松苍劲 冰雪覆盖,众鸟飞绝

21、。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把自己的游览所见归 结为“三多”“三少”“三无”。结句照应冰雪,戛然而止, 令人回味无穷。 4、在本文中,作者善于取舍,将小细节和大印象结合, 写出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赤壁赋对“月出”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1段,写月出之 前,先写主客秋夜泛舟,把酒诵诗,把明月比喻成形态娇好的美 人,期盼着她冉冉升起。与月出对应,“少焉,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 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脉脉含情。接着写月出后的夜景,在皎洁 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 登泰山记对“日出”的描写,分为三个阶段:“日出 前”,“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 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的山峰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 “白”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太阳末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 奇观起了烘托作用。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成五采”,霞光的背 景为欲出的太阳蓄了势。“日正上”,“日此东海也。”这 几句描写 了太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写出了朝阳的 生机与力量。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 礴。“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而皆若偻。”作者回头西 望,以山峰做映衬,更凸显日出带来的光明。 5、赤壁赋登泰山记分别是如何描写“月出” 和“日出”的美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语文登泰山记PPT课件(含音频视频素材).ppt)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