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1048699 上传时间:2021-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据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 所谓“公天下” ;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 。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继承人的品德优良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2、 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某思想家曰: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 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 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 )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D墨子“节用” “兼爱”的主张 4.20 世纪 90 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 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

3、用泥制陶的事实 5.史记.陈涉世家记载: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 )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 6董仲舒在“五行相胜”中指出, “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 , “土者,君之官也” , “君大奢 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君穷矣,故曰木胜土。 ”这说明董仲舒( ) A杂糅儒家和道家相关思想 B承袭先秦以来的民本思想 C呼唤周代礼乐制度的回归 D倡导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7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 “缣(细绢)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 头及敝布、鱼网

4、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 纸 。 ”据材料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社会需要推动了科技进步 “蔡侯纸”的出现推动了纸的普及 A B C D 8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 5 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 10 石左右,豫章(今江 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 斛即 1 石)的最高记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先进生产技术传入 B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大批水利工程兴建 9 魏律规定, “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 ” 晋律规定, “父在,子不得分家析 财; 父老,

5、 子应弃官归家供养; 父亡, 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 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 ” 这些规定反映出( ) 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 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 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10.读表: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 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 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

6、定的历史事实是( )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11.旧唐书载: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 ”此材 料主要反映了(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12.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 性的增强” “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 “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 据此判断, 这一制度是 ( )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

7、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 以丁身为本” 。这一转变发生在( ) A.西汉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4.旧唐书武宗纪记载唐武宗会昌五年“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 人,收充两税户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这段材料反映了灭 佛的原因是( ) A. 寺院经济膨胀,影响政府税收 B. 佛教兴盛,危及儒学正统地位 C. 佛教广泛流行,政治势力扩展 D. 佛教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巩固 15.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史料 出处 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 ,铉(炫)卖于 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 序 (824 年)

8、中和三年癸卵夏(883 年)阅书于重城 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 家训序 咸通九年(868 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瑜为 二亲敬造普施 1899 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 金刚经 A.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 B.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C.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 D. 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16.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推行“崇文抑武”“强干弱枝”的国策,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 权,制其钱谷”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个王朝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17.“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 已。

9、”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18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 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19.“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 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 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 建立元朝 B. 统一蒙古 C. 修筑长城 D. 开发江南 20.下列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该表能够说明( ) 年代 农业税(万贯

10、) 商税(万贯) 农业税:商税 至道三年(997 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五年(1021 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 年) 20213 51172 28:72 A商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B纸币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流通货币 C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 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2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 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 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 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22.宋史中出现了一

11、些人物的名字,如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等。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 佛学 B. 理学 C. 道学 D. 法学 23.“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成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 唱作为佐欢侑 (佐助) 酒的娱乐手段, 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 材料表明 ( ) A. 词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发明 B. 词的格调不高,为士大夫不耻 C. 词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有关 D. 词的出现标志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24.元代,为适应市井演唱的需要,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 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

12、故事情节。由此形成了( ) A汉调 B杂剧 C京剧 D昆曲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 “戎伯尚强,乃移秦民 万家实之。 ”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公元前 213 年,秦 始皇迁徙 50 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 这些地区的统治,迁 3 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 改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 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

13、一次较大规模的人 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 90 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 1/6。西 晋时北方诸州,约 700 余万口。南渡的 90 万口占其 1/8 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 成都平原、 江汉流域的襄阳、 江陵、 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 史书中关于 “百 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 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 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

14、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格局 角度分析其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今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 分全国为十三州, 每州设刺史一人, 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 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今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 国各地设盐官 38 处,铁官 48 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民族一部族一宗族一家族的发展脉络, “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

15、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 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 为寒冷, 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 草原上的民族慢 慢地向南移动; 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 南移动。大量

16、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 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 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 ( 百姓 ) 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 ( 门上环钮 ) ,盖东西 之极盛也。 摘自宋书 材料三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 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四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

17、,弃胡俗,而一切改 从汉制, 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 亦无一不 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 本国史:上卷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不得照抄材料 )。江南经济的发展对 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四,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4)简要说明材料三、四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CCD BDADC 1120 BDCAC CBA

18、BB 2124 DBCB 二、非选择题 25 (1)趋向;从内地迁到边疆地区。 作用: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2)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迁徙涉及阶层广, 民族成分繁杂。 影响: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6.(1)措施:实行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经济上盐铁官营(或设盐铁 官,归中央管理) 。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加强君主专制;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特征:血缘关系浓厚;家国同构;君权、父权至上(或君主

19、专制);人治。 评价: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易形成暴政、 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27.(1)情形: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 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原因: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兵役和徭役负担较轻;人口 增加;社会安定。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3)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 办教育、移风易俗等。 (4)不同:材料三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四肯定孝文帝改革,认 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卷(附答案):中国古代史.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