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结构,1949,1956底,1978底,1.过渡时期,1966夏,2.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1976,3.文化大革命 时期,两年徘徊 时期,现在,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通史板块(第1-3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文革爆发,粉碎四人帮,复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历史,专史板块(第4-7主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国防建设;外交成就;科学技术; 教育;体育;文艺;两个文明建设;就业制度;社保制度。,第一课时: 通史部分(第1-3主题),第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9491952),新中国 的成立 1949.10.1,新中国 巩
2、固政权,组织准备,成立标志,成立意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没有 共产 党, 就没有新中国,抗美援朝 (19501953),土地改革 (19501952),镇压反革命(19501952),通过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结束受剥削压迫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站起来,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背景,目的,司令员,结果, 意义,英雄及精神,范围,依据,内容,意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19531976),二探索:,三失误: (左倾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 建设与改造结合,一(工业
3、)化,三 大 改 造:,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基,农业,手工业,资义工商业(1953-1956)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跃进运动(1958-1961),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成就:,一背景:,1949.10.1: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1952,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启示:认清国情;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加强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一五计划时期: 全面社建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一桥,一路,三藏,四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
4、人民大会堂,四位民族脊梁,第一颗氢弹,人造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攀钢,,第二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12至今),第三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主法制,理论创新,知识点一:改革开放(710课),一.序幕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背景,领导基础:邓小平复出,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P46),意义:(P46),二.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皖川;双包),方针:,重点:,三.对外开放,沿海:,内陆:,经济特区(深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省会城市边境城市,1990 开发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扩大的窗口),
5、全方位 开放格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四.世界经济奇迹,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西部99,东北03),材料: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共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1)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变革?各有何作用? (2)从这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 使土地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消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合作化(1953-1956):引导农
6、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公有,从而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要关注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 民主的发展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 法制的加强 (法治国家),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和县以下直选) 2.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
7、商制度 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居委会,村委会),1.加强立法建设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1982年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依法治国原则: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识点二:民主与法制建设(11课),知识点三: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中共十二大:(1982),中共十三大(1987),中共十五大:(1997),中共十四大(1992),中共十六大:(2002),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
8、,两个基本点,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南巡讲话:(1992),内容: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判断是非三标准。 意义: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继续和深化。 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解决温饱达到小康实现现代化,第二课时: 专史部分(第4-7主题),民族关系,基本国策,基本原则,基本特点,西藏变迁,祖国统一,民族区域
9、自治制度(坚持国家统一领导是前提,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是核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平等、团结、互助、和谐,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人权巨变;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重大国策,成功实践,台湾问题,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基本方针 基础前提,(法律依据,回归时间,原因,意义及特首),(提出,含义,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原则),思 考: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何不同?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2.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三者有何区别?,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原因:综合国
10、力的增强; 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国防建设,外交成就,四大军种,科技强军 战 略,1949.4华东军区海军成立,现有东海,南海,北海三大舰队,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1949.11年空军司令部成立,空军首战是抗美援朝.,1966.7年组建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火箭军,核反击),研制两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50s开拓新局,1970s梅开三度,1990s全方位外交:,提高了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1964.6年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64.10)和氢弹(1967.6)爆炸成功, 1966.10年两弹结合的导弹核武
11、器试验爆炸成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拓外交新局面,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万隆会议的成功,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并于1979年正式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两极格局解体,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亚太经合组织)和全球性经济组织(200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活动,科学技术,研制两弹,航天技术,杂交水稻,863计划:,教育发展,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世界第五个自行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2、(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1973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缩短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因1986.3四位老科学家提出,邓小平批示而得名).,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5年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999年开始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教育立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把“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纳入法制轨道。 实施“希望工程”;高校扩招(1999);设立教师
13、节(1985),体育发展,文艺发展,1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 3竞技体育屡屡获奖,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乒乓球,1959) 1980s :女排创造世界“五连冠”奇迹 第一块奥运金牌:许海峰(射击,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 奥运会,并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名。,一文革前17年百花齐放,原因:1956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成就:P128(小说红岩,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原因: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 表现: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原因: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成就:P1
14、31(反腐小说抉择,四大名著长篇电视连续剧等),二文革期间百花凋零,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花争艳,社会生活,物质文明 建设成就,精神文明 建设成就,就业制度 历史变迁,社保体系 初步建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改革 开放,开展系列活动(如:“三下乡”活动),民族精神风貌深刻变化,就业制度变化,实施再就业工程,就业观念改变,农民就业问题,措施内容,重要作用,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提出“两个确保”(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 完善社保制度(养老,医疗,失业,低保),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就业主渠道,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增收主渠道,学习优秀人物(如:“当代焦裕禄”孔繁森),市场经济 国企改革,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