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校园尘降的研究校园尘降的研究 第 11 周第 1 课时(总第 1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以“尘降研究”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环境科学方面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严谨的 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体验和对空气质量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达到观察、统计、分析能力的提高和探究学习方法的提高。 3.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运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制作“尘降检测板”,进行检测试验。因此,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伴互助作用,保证 检测板制作正确; 在选取检测位置前, 教师要对校园环境进行了
2、解, 对学生选取的检测地点有意指导。 数据统计和分析,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便于学生掌握方法,得出分析 结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课文中的引言部分只是对“尘降”的概念,与空气质量的关系和本课的主 要活动作以简单介绍。教师可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 “尘降”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尘降”知识略有了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气象部门公布的某一天空气质量指数为切入,也 可以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粉尘为切入等,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尘降由一个初 步的认识。 (2)探索课题 教师要
3、对本课的课题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课题中“尘降”一词的含 义,从而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通过提问,“周一早上到校时,我们在课桌上发现了什么?教室内 不易打扫的角落有什么?”等问题,使学生真切的了解尘降的存在。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课文中的活动准备很简单,只是卡片纸和放大镜。但实际上,师生还要准 备剪刀、宽透明胶带和细透明胶带及直尺和铅笔。在学生开始活动之前一 定要讲解活动的注意事项,特别是使用工具的安全,取放检测板位置选取 的安全等等。 活动设计: 这一部分重点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目的和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将做详细的 讲解。 活动过程: 本课的内容至少要用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可由
4、各组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情况, 教师进行一定的背景知识介绍,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尘降,尘降无处不在,空气质量与尘降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指导学生制作尘降检测板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检测板中的每一个小格都 应是正方形,宽条透明胶带要覆盖所有小格,而且胶面向外。检测板做好 后要用小纸盒装好,使其处于密封状态,在放置检测地点前不应接触任何 物体,以保证检测到的尘降情况真实。 第二课时各组进行尘降个数统计,填表,记录检测板放置地点的环境状况, 便于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选取 3 个小格时要随意选定,而不是硬性规定。 由于课程所限,检测的时间较短,可能检测到的尘降个数区别不是很大, 所以学生在用放大镜观察数数时要
5、格外仔细。有条件的可适当同意延长放 置时间,这样可使数据对比更加明显。 (4)探索发现 发现的结论应是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的真实结果。教师不应将 “探索发现”中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并认定这就是实验结论。如学生得 出的结论与“探索发现”中的结论不一致,应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 学生尽量自己找出问题所在,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5)探索延伸 探索延伸的设计应是学生对本课实验方法的运用。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使 用尘降检测板对居住小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为家中老人选择适合的户 外活动时间和地点。 延伸活动同样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可在父母陪同下进行。 鼓励学生可在尘降检测板的基础上探
6、索新的发明。 1.课堂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将检测板中的小格画好的确不容易,教师可让学生提 前在家中画好带来,也可全班统一印制,以减轻难度。 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安全,特别是对那些顽皮好动的学生,可由 教师陪同实验,保证学生安全。 建议教师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发挥伙伴互助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 神。 本课建议利用两课时完成。 四、背景资料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公里的天气现 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 1 公里至 10 公 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 公 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500 米 的天气现象。 板 书 设 计 校园尘降的研究校园尘降的研究 沙尘天气沙尘天气 扬尘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