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历史教材 落实立德树人的几个问题,一、教材编写的背景,1. 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势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成为各国的重中之重,各国都加大了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力度。 2.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出发,历史教材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2.11,中共18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同时要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融入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之中。 3.义务教育历史
2、教材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人成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这些重要背景,对义教阶段历史教材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教材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教材特别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注重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通过具体、丰富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感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现。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阐释之中,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 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的历史必然性,全面系统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 3.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 4.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唯物史观这条红线贯穿教材始终,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阐释中,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对唯物史观的必要阐释,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从宏观的历史长河来看,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和发展规
4、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从认识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来看,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自圆其说的历史哲学。 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之所以日益增长,原因就在于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合理地排列人类历史复杂事件的使人满意的唯一基础。” “今天仍保持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的唯一的历史哲学,当然是马克思主义。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甚至包
5、括对马克思的分析抱有不同见解的历史学家,无一例外地交口称赞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要否认马克思主义是有关人类社会进化的能够自园其说的唯一理论,是很难办到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历史哲学,它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甚至在非共产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也长期不断地被接受为历史哲学,这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上的潜力,而且证明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接受了检验。”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7、261-262页(本书20世纪60年代出版),马克思主义影响在西方增长原因,巴勒克拉夫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和总的观念,从五个方
6、面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首先,它既反映又促进了历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从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的事件转向对社会和经济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的研究。其次,马克思主义使历史学家认识到需要研究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第三,马克思促进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研究,尤其是他们在社会和政治动荡时期的作用。第四,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结构观念以及他对阶级斗争的研究不仅对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特别引起了对研究西方早期资产阶级社会中阶级形成过程的注意。最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在于它唤起了对历史研究的前提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历史理论的兴趣。”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27页,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 (1)人
7、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的纵向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史的横向发展)。 (2)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分析方法。 (5)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对史观问题的说明,目前对“史观”的认识比较混乱。 从最高的哲学层面来讲,只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是最上位的历史观。 我们平常所说的“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
8、史观”“全球化史观”等,是叙述或撰写历史的范式,视角。 它们与唯物史观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教材对唯物史观教育的落实,1.突出表现在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1)历史学是记录我们人类自己成长的学问,它所反映的是人类是何以经过这样的成长而达到今天的高度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基础是时间,正是时间这条线,串起了人类从古至今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正由于此,当我们在学习、考察、研究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就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去作具体地、动态地分析和
9、把握,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现在及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脱离了特定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也就难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我们今天以致未来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演进,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
10、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在历史的横向发展方面,物质生产的发展仍然是其推动力量。,马克思在1859年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页,甚至早于上述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论述,马克思
11、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6、540-541页,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纵向的重大历史现象会对横向发展形成制约,横向发
12、展也会对纵向发展产生反作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时序性和系统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2.教材基于历史学科时序性的基本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编年体的“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这条基本线索,正反映了唯物史观所阐释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样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既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又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 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
13、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帮助学生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使学生通过对诸多史事的掌握,以及通过这些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潜移默化地理解唯物史观所阐释的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和选择都体现了这一点。,3.各年级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唯物史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年级: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注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现代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九年级: 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在欧、亚、非洲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 世界近代史,注重揭示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