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崇川学校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语文期中专项测试 班级_姓名_等第_ 一、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 落花生落花生( (节选节选) )(12 分)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 “花生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 “花生可以榨油。 ” 我说: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 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2、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 “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1.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 _、_、_这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 于赞美花生的_。(4 分) 2.仿照例句,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 分) 例: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人要做_的人,不要做_的人。 (2)人要做_的人,不要做_的人。 3.下列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3、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 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4.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果实是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为什么?(4 分) _ _ 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 矛与盾矛与盾(16 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 或曰: “ 以子子 (zi zzi z ) 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应(y y ng yng y ngng)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不可 同世而立。 【注释】 鬻(y) :卖。 曰:说,讲。吾:我。 以:使用,用。子:您,对人的尊称。弗能:不能。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 (2 分) 2.借助注释,读懂文章内容,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或:何如:_ 3.楚人卖矛和盾的“广告词”分别是什么?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 (2 分) 4.文中的楚人说了两句话,第一句在夸耀自己的盾 _ (用成语概括) 。 第 2 句话在夸耀自己的矛_ (用成语概括) 。 楚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成语_来形容,最后“其人 弗能应也”可以用成语_来形容。 (6 分) 5.画线句子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试着写一写。 (2
5、 分) 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8 分)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 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 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 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 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 16 岁高一学生武 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 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 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
6、 为“造境”与“写境” 两种不同的形态。 “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2 分) _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4 分) _ _ 3.阅读【材料三】 ,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的一项是。(2 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课外阅读四、课外阅读 山阴道上山阴道上(24 分) 徐蔚南 一条修长的石路,右面尽是田野,
7、左面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隔河是个村 庄,村庄的背景是一联青翠的山冈。这条石路,原来就是所谓“山阴道上,应接 不暇”的山阴道。诚然, “青的山,绿的水,花的世界” 。我们在路上行时,望了 东又要望西,苦了一双眼睛。道上很少行人,有时除了农夫自城中归来,简直没 有别个人影了。 我们正爱那清冷, 一月里总来这道上散步二三次。 道上有个路亭, 我们每次走到路亭里,必定坐下来休息一会。路亭的两壁墙上,常有人写着许多 粗俗不通的文句,令人看了发笑。我们穿过路亭,再往前走,走到一座石桥边, 才停步,不再往前走了,我们去坐在桥栏上瞭望四周的野景。 桥下的河水,清澈可鉴。它那喃喃的流动声,似在低诉那宇宙的永久秘
8、密。 下午,一片斜晖,映照河面,有如将河水镀了一层黄金。一群白鸭聚成 三角形,最魁梧的一头做向导,最后的是一排瘦瘠的,在那镀金的水波上向前游 去, 向前游去。 河水被鸭子分成二路, 无数软弱的波纹向左右展开, 展开, 展开, 展到河边的小草里,展到河边的石子上,展到河边的泥岸里 我们在桥栏上这样注视着河水的流动,心中便充满了一种喜悦。但是这 种喜悦只有唇边的微笑,轻匀的呼吸,与和善的目光能表现得出。我还记得那一 天,当时我和他两人看了这幅天然的妙画,我们俩默然相视了一会,似乎我们的 心灵已在一起,已互相了解,我们的友谊已无须用言语解释,更何必用言语 来解释呢? 远地里的山冈,不似早春时候尽被白
9、漫漫的云雾罩着了,巍然接连着站 在四围, 青青地闪出一种很散漫的薄光来。 山腰里的寥落松柏也似乎看得清楚了。 桥左旁的山的形式,又自不同,独立在那边,黄色里泛出青绿来,不过山上没有 一株树木,似乎太单调了;山麓下却有无数的竹林和丛薮(s s u u) 。 离桥头右端三四丈处,也有一座小山,只有三四丈高,山巅上纵横都有 四五丈,方方的有如一个露天的戏台,上面铺着短短的碧草。我们每登上了这山 顶,便如到了自由国土一般,将镇日幽闭在胸间的游戏性质,尽情发泄出来。我 们毫没有一点害羞, 毫没有一点畏惧, 我们尽我们的力量, 唱起歌来, 做起戏来, 我们大笑, 我们高叫。 啊! 多么活泼, 多么快乐!
10、几日来积聚的烦闷完全消尽了。 玩得疲乏了,我们便在地上坐下来,卧下来,观着那青空里的白云。白云确有使 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 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 万千状态, 无奇不有。 这一幅最神秘最美丽最复杂的画片, 只有睁开我们的心灵的眼睛来,才能看出其间的意义和幽妙。 太阳落山了,它的分外红的强光从树梢头 (发射(发射喷射)喷射)出来,将白云 染成血色, 将青山也染成血色。 在这血色中, 它渐渐向山后落下, (忽而(忽而慢慢)慢慢) 变成一个红球, (停(停浮)浮)在山腰里。这时它的光已不(刺眼(刺眼耀眼)耀眼)了。山也 暗淡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
11、这红球原来是太阳的影子。 苍茫暮色里,有几点星火在那边闪动,这是城中电灯放光了。我们不得 不匆匆回去。 1.读第 7 自然段,把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划掉。 (4 分) 2.文章以空间位置的变化描写了自己在一条山阴道上所见到的自然风光。 请 仔细读文,按照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4 分) 一条修长的石路()() 3.照样子写句子。 (1)读第 3 自然段,想象“软弱的波纹”还会“展开”到哪里去,接着写 两句。 展到_,展到_(4 分) (2)第 6 自然段说“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 一卷地一卷地如波涛” , 你觉得白云还会像什么呢?试着写两句, 注意表达方式。(4 分) 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 _地如_, _地如_。 4.“山也暗淡了,云也暗淡了,树也暗淡了,这红球原来是太阳的影子” , 这里连用三个“暗淡” ,是否重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_ _ 5.你觉得作者和朋友为什么爱在山阴道上散步?至少写出两个理由。(4 分) _ _ 五、片段写作。(五、片段写作。(3535 分分+5+5 分书写分)分书写分) 搭石一文作者运用小中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搭石这司空见惯的事物, 赞美了人们的心灵美。你从生活中哪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呢?回忆生活,以 “发现”和“美”为关键词,写一个片段。不少于 3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