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地球地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地球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1、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 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 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难点 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谜语、学生竞猜:说它像球,不是球。肚 子里面啥都有,人物、
2、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 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 围着太阳转 思考:地球是 什么形状?你 是 怎 么 知 道 的?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 1、组织学生讨论:古人是怎么认识宇宙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4 页的资料,让学生 根据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人的 宇宙观。 3、学生思考后师生交流:你认为这些解释合 理吗?(盖天说是中国早期的宇宙模型, 其合理部分 为符合观察,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是大地的方和天 空的圆之间如何结合;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 的现象作出的猜测,超越了人眼所见“张衡的浑天 说和现代宇宙观最接近
3、,但是难以解释日月星辰的 周期运动现象;亚里士多德的推测是有依据的,解 释也是合理的。) (二)活动二: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现象。 1、教师谈话:人们站在海岸看远处的帆船, 发现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 组 织 学 生 讨 论:古人是怎 么 认 识 宇 宙 的? 身:出港的船只总是船身先看不见,然后桅杆才逐 渐隐没在地平线下,这种现象是生活在海边的古希 腊人最先观察到并记录下来的。据此,古希腊人推 测大地是球形的。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模拟实验,对 古希腊人推测大地是球形这件事进行论证。 2、教师出示“地球是球体演示仪”和模型小 船,讲解模拟实验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演示: (1)这个实验
4、至少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人操作, 一人观察。 (2)模拟实验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将实验演示仪 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 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 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观察时 视线要与地球仪的顶端保持水平,并记录三个记号 出现的先后顺序。第二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 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3、学生分组实验(两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 (1)分组活动一: 用一艘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拟 进港(前进)出港(后退), 观察时平视, 注意观察船身 和桅杆处的记号会不会消失。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 录下来。(实验现象: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 身。
5、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观察到前进(进港)时先 看到桅杆记号,再看到船身记号;而后退(出海)时 船身记号先消失,桅杆记号后消失? (3)分组活动二: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 为弯曲状态, 模拟小船进港(前进)出港(后退), 观察 时平视,注意观察船身和桅杆处的记号会不会消 失。并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 模型小船在平面上与弯曲面上的 航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 (两人一组) 4、师生交流后教师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 们验证了古希腊人的推测是对的:地球是球形。 (三)活动三: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经过 2、观看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并结合麦
6、哲伦 环球航行的资料,摘记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的主要 停靠点,并完成活动手册第 5 页的作业。 3、学生分组活动: (1)给出一系列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主要停靠点,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标注出来,猜测这个路线会是什 么样的。 (2)让学生对照阅读资料做连线游戏, 将小旗用 橡皮泥固定在主要停靠点,并用细线相连。最后取 下地球仪上的细线和小旗,观察组成的形状。 4、学生讨论: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在地 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后,你会发现:当 取下连接小旗的棉线时,棉线呈环状。这是因为麦 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西边 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说明了什么?(地球是个球体, 是可以环绕的。
7、 ) (四)活动四:阅读地球的相关资料,了解地球 的基本特征。 1、出示教材第 16 页关于介绍地球的文字资 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地球 作概括性的描述,如近似球形、自转、围绕太阳公 转等。 2、出示地球和太阳关系图 提问:从哪里可以 看出地球是一颗行星?行星应该如何定义? 3、出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组织学生进 行讨论: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 能是什么?咖啡色和绿色部分可能是什么?比较 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大?(白色部 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 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 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
8、地球表面的 绝大部分。) (五)活动五:在气球上贴陆地板块贴纸 1、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地球上的海陆构成 要素。 2、学生比较蓝色气球和地球仪的异同,明确 要在气球上贴什么。 3、让学生对照地球仪,在气球上贴各陆地板块 贴纸,贴好后比较分布情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注意: 地球陆地板块贴纸由教师提供, 并要求学生 分清亚欧大陆、 非洲大陆、 美洲大陆、 大洋洲大陆、 南极洲大陆等。) 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大陆漂移的组图,让不 同小组的学生贴,构成完整的大陆形成过程。 三、拓展提高 1、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具体见课件) 2、介绍现代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具体见课件) 课堂小结 1、师生交流: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资料, 了解了自古以来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是漫作坊 长而曲折的,从来没有停止过。 通过模拟实 验,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猜想。 随着科技的发展, 卫星照片进一步证实地球是球形的说法。 3、人类探索地球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收集相 关资料,一起分享。 板书 历程:漫长、曲折 地球 形状: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