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第第1010讲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祖国统一大业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 (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点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2、,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 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 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新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3、 升 知 识 梳 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 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辨析 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 提示:制定的背景不同。前者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制定的,后者是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制定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的,后者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后者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4、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 面。 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式确认。 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全国共成立五个省级自治 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5、 3.“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 险;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被践踏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4.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
6、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 设方针。 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成为中国法 制建设的里程碑。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方针。 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
7、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阐释 依法治国 提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二、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1949年,国民党退往
8、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 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 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辨析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提示:港澳问题是殖民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
9、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 势力。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阐释 “九二共识” 提示:1992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 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
10、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 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 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
11、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 的“九二共识”。 (5)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7)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概况: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交换意见。 原则: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大陆与台湾任何 政党、团体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 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 影响:这是1
12、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理解 对台湾问题的两点认识 提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 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的关系,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 干涉的问题。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 【辨析】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社会;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
13、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 义国家。 2.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辨析】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3.“一国两制”政策下“两制”的地位相同 【辨析】“一国两制”下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 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4.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是相同的 【辨析】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 内政;而港澳问题是
14、殖民主义遗留问题,需要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1 (2019 江苏卷)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 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
15、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 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 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1 (2019 浙江卷)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A 知 识 梳
16、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根据报影“本市人民政府遵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新中国定都于北京,故选A项;材料与北京市人大、 政协无关,且根据所学,1954年全国范围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排除B项;同理,且北 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1日前,排除C项;根据报影“已于九月二十八日通知直属 各单位自十月一日起实行务必如期实行”,实行日期为十月一日,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2 (2018
17、重庆三模)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 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 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 ) 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 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 A 【解析】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 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A项正确;B项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之 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提高新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同 感,与国际影
18、响力无关,C项错误;D项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之后重大节日突 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2 (2015 江苏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 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 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19、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 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 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 是1955年,时间不符,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 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 当时中国不是“强国”,C项错误;美国
20、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 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 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大业,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 【答案】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3 (2019 江苏无锡一模)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 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作 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 明我国政府( )
21、 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 C.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 D 【解析】“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体现50年代对台灵活务实,故选D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70年代末, 排除B项;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是80年代初,排除C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4 (2018 安徽蚌埠三模)下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 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
22、统艾森豪威 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 ) 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 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 “我们只好跟着走以保全面子”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新中国建立后,台海两岸对峙,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 材料是为讽刺美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尴尬,而非指责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A项错误; 漫画反映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被蒋介石牵着鼻子走,B项正确;材料反映在台湾问题上 美国被愚弄了,C项错误;蒋介石主张“一个中
23、国”,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2.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 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 主要目的是( )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
24、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C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3.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 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 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5、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5.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 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 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26、 练 6.如图,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一国两制”构想推动 C.“九二共识”基本达成 D.两岸“三通”最终实现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018 江苏扬州中学5月质检)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这表明( ) 中国共产党 党员人数 民主党派和无党 派民主人士人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6 位副主席 3 3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56 位委员 29 27 政务院 4 位副总理 2 2 政务院 15 位政务委员 6 9 政务院所辖
27、 34 个委、部(正职) 20 14 A.国共合作下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 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 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国民党,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实行三三制,材料中未 涉及,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确立 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中“机构”“组成人员”相符,C项正确; 新时期 与
28、材料中“政务院”的提法不符,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2.(2019 辽宁凌源一模)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 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 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 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
29、依据材料,毛泽东在论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提出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 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由此可知论述的应该是中国的政党制 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核子,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电子,所 以毛泽东旨在强调的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毛泽 东论述的是新中国的民主制度,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主作主的愿望是新中国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20 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与材料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无关,排除B项;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30、会后,吸取“文革”的教训提出的要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而非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3.(2019 湖南衡阳一模)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解释说:放弃联邦制,除了防 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 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 ) 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 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反对照搬照抄苏
31、联斯大林模式 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解析】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民族问题应该采取适合国 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采取联 邦制是为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并没有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排除A项;苏 联斯大林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料中周恩来是反对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 周恩来主张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非“一国两制”,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4.(2019 广西南宁二模)在“五四宪法”制定时,政协与人大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
32、,引发了 有关“两院制”的讨论。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 通了。据此可知,此后( ) A.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B.政协与人大具有较强互补性 C.人大与政协职能相互转化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待完善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材料“毛泽 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
33、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 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B项;人大是中国的权力机关,政协 是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不能相互转化,排除C项;根据材料“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搞成国 家权力机关,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可知其讨论的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地位问题,没有 涉及政协与人大的关系,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5.(2018 江苏盐城三模)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 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右图为
34、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 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C.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表明群众参政的 积极性高,没有涉及参政能力大为提高,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与材料的 内容反映群众参政的积极性高不符,B项错误;“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 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表明群众参政的积
35、极性高,人民民主意识显著增强,C项正确;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与材料的内容反映群众参政的积极性高不符,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6.(2019 北京海淀区二模)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 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 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 【解析】通
36、过题干中“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 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知该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题干不涉及其他党派问题,排除A项;在1954年宪法 中,就已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末21世 纪初,我国才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7.(2019 山东潍坊二模)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 1954 年宪法目录 1982 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
37、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升为第二章,凸 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故选D项;1954年宪法提出了社
38、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排 除A项;1995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排除B项;1954年宪法昭 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排除C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8.(2019 湖南株洲一模)学者俞可平曾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 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 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D 【解析】题干述及了
3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通过所学知识 可知,在新时期,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一国两制”主要针 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 相关措施,不是政治制度,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 量”范畴,排除C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9.(2018 四川全国卷冲刺演练一)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 国家财产,贪污
40、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 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 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D 【解析】强调经济,与材料中“针对社会法治涣散”不符,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经济 的主导地位,B项与材料中“针对社会法治涣散”不符,B项错误;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目标,与材料中“1982年”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 从严、从重”“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相符,D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41、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0.(2019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高三一模)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后两岸炮战不断, 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到 1961年改为只打宣传弹,这表明( ) A.新中国逐渐确立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 B.炮战是两岸保持联系的特殊方式 C.“一国两制”的提出势在必行 D.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 B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58年后两岸炮战从不间断到“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再到 “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再到“只打宣传牌”,说明炮战不再具有武力对抗的意义, 只是两岸保持联系的一种方式,故选B项;
4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 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初邓 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 采取一些开放措施,使两岸交往的坚冰逐渐打破,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1.(2018 江苏盐城三模)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 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 年份 企业 (个) 年增长 率(%) 合同金额 (亿美元) 年
43、增长 率(%) 1991 1 735 57.3 13.90 54.6 1992 6 430 270.6 55.43 298.7 1993 10 945 70.2 99.03 79.9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没有得到台湾的认同,A项错误;1992年的九二共识的达成,加 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B项正确;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C项错误;海峡 两岸“三通”实现是在2008年,D项错误
44、。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 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 年 5 月 民族区域自治 内蒙古自治区 1980 年 3 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 年 7 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B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
45、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都是结合我国国情采取的政治、经 济政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政治理念,故选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 上”针对的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A项错误;“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反映的是特别行 政区,不能全面反映材料,C项错误;“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3.(2018 黑龙江哈九中四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被称为乡贤文化。商代 诞生最早的乡贤宗族长。西周设“乡
46、师”,掌管所治之乡的教化、稽核人口数字及 老幼贵贱废疾等情况,听其狱讼。春秋战国设立乡里制度,乡贤被称为“父老”。在自发 性邻里自治下,帮助无法维持生存的民户得到富裕民户的借贷或救济、收养孤弱、排 解邻里之间的矛盾。汉初,乡贤父老被归到集权的控制体系中来,建立“三老制”,主要职 责是教化乡民为善及民间自治。东汉以来随着选官制度的变化,逐渐形成乡绅群体。 他们主要由本地中小地主、科举落第的知识分子、退休返乡的中小官吏及宗族元老 等一批在当地基层有影响的人物组成。明中后期,乡绅成为政府与乡民之间的连接、 监管纽带,为维护乡村秩序稳定和促进基层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徐丹传统乡贤文 化产生的历史
47、背景研究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材料二 “文革”后,乡村从“一大二公”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但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 型。至20世纪90年代,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会精英持续流失,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 领导乡民进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本土精英,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的繁荣与乡村的不断边 缘化、老龄化、贫困化的双重趋势。由此,传承发扬乡贤文化成为一种共识。1998年 全国人大颁布村委会组织法,在法律层面规定乡村自治。借助重建乡贤文化实现 以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 季中扬当代乡村建设中 乡贤文
48、化自觉与践行路径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贤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乡贤文化呈现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答案】(1)特点:主体是乡里品行高尚有影响力的人;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职责掌 乡村教化、凝聚乡邻;实质是民间自治,被纳入中央集权体系。原因:以农耕经济为基础 (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影响;选官制度变化;传统宗族观念影响。 (2)新特点:促进乡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文革”结 束,人民公社体
49、制解体;改革开放深入;基层民主建设,法律制度保障村民自治;乡村建设 面临困境,乡村社会精英流失,老龄化贫困化现象严重。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4.(2018 广东汕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十四大)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一大 1921 年 上海 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 1922 年 上海 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 1923 年 广州 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 192
50、5 年 上海 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 题。 五大 1927 年 武汉 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 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会议 时间 地点 介绍 六大 1928 年 莫斯科 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 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 1945 年 延安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 全党的指导思想。 八大 1956 年 北京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