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087113 上传时间:2021-0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延安,我把你追寻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方案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教材解析 本文是略读课文,体裁是新体诗。作者以充满深情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讴歌了延安精 神, 热情地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全诗不但节奏感强,韵律和谐;而且结构整齐,感情强烈,适合朗读。课文同样在开头部分 补充了阅读提示,强调了学习本诗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利用搜集到的 资料和文中相关的诗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满对延安的崇敬 和赞美,使学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课堂氛围当中,在领会诗歌思想感情的同时,受到革命传 统的教育。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

2、本课“延、昔、笋”等 7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并发扬延安精神。 3.培养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学会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2.懂得发扬延安精神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搜集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延安并理解延安的文化内涵。 导语: 延安, 一座北国边塞之城, 一方热烈

3、而又神秘的土地, 一幅壮丽而又俊美的画卷。 她被称为“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 年到 1948 年的 13 年间,那场翻天覆地的红色革命从 这里席卷全国。大家在课下一定找到了许多与延安有关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示例:延安地处黄河中游的陕北黄土高原,素有“塞北咽喉、秦地要区”之称,东隔黄 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北靠陕西省榆林地区;南接渭南、铜 川、咸阳三市。延安历史悠久,古迹名胜荟萃,有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有闻 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还有延安的象征宝塔山等名山胜景。1935 年 10 月,党中央领 导的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红色革

4、命的中心,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 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 导人民驱日寇、缚苍龙,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华民族争取自由、 独立、解放的史册上写下了最光辉的篇章。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什么? 预设:诗人追寻延安实际上是追寻延安精神,追寻“信念、温暖、光明”。学生在此时 只要把握住“诗人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这一要点即可,如果找到最后一小节补充追寻延安就 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更好。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本诗作

5、者为祁念曾,出生于 1946 年 12 月,河南洛阳人。他 1968 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工作。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那时的延安人民比较贫 困,作者内心十分难过。改革开放后,延安的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1 年,诗 人因工作关系,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 联翩,深刻感悟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认为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 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依然不能丢, 因为它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 又凝聚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 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

6、此,作者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用着重号标出诗的韵脚,明白本诗押的是什么韵。 明确:全诗押的是ng 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是ng 韵(第 5 节为一、四 句),韵脚有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光、阳。 知识拓展:押韵,也作压韵,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 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 韵脚。押韵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技法之一。现代诗的韵脚相对古诗来说比较灵活,有的一韵到 底,有的中间换韵。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

7、词卡片,点名学生带头朗读、识记,同桌互相听写,教师相机指 导。 会认的字: 延(yn) 安 昔(x)日 雨后春笋(sn) 茅(mo)屋 土炕(kn) 一旦(dn) 明媚(mi) 方法拓展:“笋、茅”等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进行理解;“延、煌”等可以通过查字典的 方法进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易错提示:“延、笋、旦”都是前鼻音;“炕”是后鼻音;“昔”读一声,不要读成 二声。 同音字示例: 延(延安) 盐(食盐) 言(语言) 沿(边沿) 形近字示例: 炕(土炕)抗(抗日) 坑(水坑)吭(吭声)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火 炕(土炕) 煌(

8、辉煌) 烧(烧水) 炉(煤炉) 量词归类: 排:一排排高楼大厦件:一件件电器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茁壮健壮犹豫迟疑 反义词:犹豫坚决灿烂暗淡 词语理解: A.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预设:教师播放“雨后春笋”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竹笋生长的快速感,再联系课 文原文,想象高楼大厦层出不穷的画面,从而理解词义。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还 可以运用在什么场景里,让学生真正掌握词语的意思。指点学生明白“满目琳琅”其实就是 “琳琅满目”,作者调换词语顺序是为了押韵,这在诗歌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在 讲述“琳琅满目”的含义时,可以出示一些精致的橱窗图片

9、,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各种 美好的东西很多”,再进行语言上的表述。 B.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预设:通过查字典,可以明白“脊梁”这个词包含三个义项。联系上下文可知,最符合 诗意的义项就是“比喻在国家、民族或团体中起中坚作用的人”,诗中是把宝塔山当作人来 写的。 C.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预设:引导学生先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然后查字典,准确把握“辉煌” 的两个义项,再进行造句训练,熟练运用这一词语。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标出每小节的序号,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

10、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 画一画:诗歌每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用笔标出来。 说一说:一边诵读前两小节,一边想象,说一说你从这两节诗中读到了什么。 找一找: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现实画面?由此生发了什么想法?诉说了什么道理? 想一想:诗中的“延安”指什么?如果失去了会怎么样? 诵一诵:把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请同桌评价。 3.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画一画:诗歌每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用笔标出来。 预设:学生可以分组朗读、讨论,先明确每一小节的内容,再根据逻辑关系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划分层次,最后总结每一部分的大意。第一小节刻

11、画诗人追寻的模样,第二小节 写诗人追寻的内容,第三小节写延安的变化,第四小节写科技的发展,第五小节写为什么追 寻延安,第六小节写追寻延安的内涵。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 12 小节):讲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 34 小节):讲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 56 小节):讲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一边诵读前两小节,一边想象,说一说你从这两节诗中读到了什么。 过渡:对诗歌的理解离不开诵读与想象。请大家放飞思维,跟随作者,一起奔向延安。 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态? 预设:教师展示燕子在春光中翩飞和小树在阳光下、雨露中成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 生体会

12、画面中的氛围,感悟燕子和小树追寻春光和阳光、雨露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 生思考诗人实际写的是什么场面。 示例:这一小节用了两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追寻延安精神的赤诚。延安精神就 像春光和阳光、雨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蓬勃向上;表现了诗人追寻延安的急迫性和必要 性。 “叮咚的流水、梨花的清香、开荒的镢头、讲话的会场”分别代表了什么? 预设:教师引读第二小节,播放相关视频(延安建设、党的领导人讲话片段和歌曲南 泥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其逐一进行解读。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好 斧正工作。 明确: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叮咚的流水”实际上是讲人们在延安度 过的革命岁月

13、。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所在地,“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 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 当年八路军曾响应党 的号召, 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 “开荒的镢头” 实际上是讲大生产运动所体现的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许多重要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讲话的会场”实 际上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 3 小题。学习第 3、4 小节。 预设:教师点名学生接读第 3、4 小节,借助新旧事物的图片(高楼大厦图、商场电器 图、航天飞机图、电子计算机图、破茅屋图、土炕图、破车图),通过对比,引导学

14、生理解 诗句的深层含义。 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明确:包含的现在的画面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这代表延安的生活已 经进入了现代化;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这代表了祖国科技的日新月异。还包含了过去的 画面破旧的茅屋,表明了延安曾经贫困的生活条件;温热的土炕,是革命年代亲密的军 民关系和火热的斗争生活的象征; 老牛破车, 是指落后的生产条件;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指延安的革命精神。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而他忘不了、丢 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呢? 明

15、确: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 展,因此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 4 小题。学习第 5、6 小节。 预设:教师指名朗读,通过对朗读语气的逐步修正,以及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训练, 让学生在朗读、 听读和对比诵读的过程中受到诗歌的情感熏陶, 理解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明确:诗人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 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精神。如果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人,这样的人当然

16、不可能去 创造美好的未来。 (5)诵一诵:把你最有感触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请同桌评价。 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表达出对延安精神的向往之情。 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延安精神孕育于延安,诞生于革命年代,但它不仅仅局限于当时、当地。即使我 们的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还是需要延安精神,需要它引导我们继续发展,需要它引导 我们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请大家时刻谨记,勿忘延安! 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充满激情的现代诗,继续感受了诗歌的音韵美, 体会了诗歌独特的魅力, 同时也继续坚定了我们追求美好、 追求光明的人生志向。 在课堂上, 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很满意,_ 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爱诵读的你,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延安精神。 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延安的过去与现在。 爱写作的你,可以写出自己对延安精神的追求。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7单元24《延安我把你追寻》(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