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第一章直线运动 1、质点模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用来代 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a)位移: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b)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 c) 在一般的运动中,路程往往大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向着同一方 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d)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路程和运动的路径有关。 3、匀速直线运动 A位移公式:vts,位移公式表明,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s-t图线是过原点、倾斜的一条直线 ,直线的斜率表示速
2、度,从s-t图上能得到质点在 任一时刻的位移。 v-t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轴)的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零,直线和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对应时间内的位移,从v-t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C.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 t v a。 t vv t v a ot 。 (比值 定义) 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它的速度变化快,而它的 速度不一定大。 同样,物体速度大,它的加速度不一定大。可能很小,甚至等于零(匀速飞行时)。速度为 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时)。 5、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3、 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是一条直线,从v-t图上能得到质点在任一 时刻的速度。 直线在纵轴 (v轴)上截距表示质点的 初速度,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直线和t轴围成 的面积(如图1-F-1 阴影部分)表示对应时间内的 位移,t轴上方的面积表示质点向正方向位移, t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质点向负方向位移。 t V 0 位移 S t S v t 0 初速度 v0 位移 s 图 1-F-1 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atvt (2)位移公式: 2 2 1 ats (3)推导公式:asvt 2 2 (4)平均速度公式: 2 0 2/ t t vv v t s v 匀变速
4、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5)*在任意两个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是sn、sn1,: 2 1 T ss a nn (6)* 几个重要的比例关系: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末速度之比v1:v2:v3 =1:2:3: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内位移之比s1: s2: s3: =1:4:9: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第 2s、第 3s内位移之比s:s:s: =1:3:5: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1m 、第二个1m、第三个1m 内所需时间 之比t: t :t =1 : (12 ) : (23 ): 6、自由
5、落体运动: 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其数值g=9.8m/s 2, 方 向竖直向下。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时,其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0 v=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速度公式: t v=gt 1 位移公式: 2 2 1 gth 2 推导公式:ghvt 2 2 3 伽利略的观点:重物与轻物下落得一样快。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 3 第二章力 和 力 的 平 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
6、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力是矢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力学中,按力的性质来分类,有三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2、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均匀分布、 形状规则的物体 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用悬挂法决定重心。重力的大小G=mg 。测量重力最 简单的方法可根据力的平衡原理,用弹簧秤或测力计可以直接测量重力的大小。 3、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使
7、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施加的力称为弹力。 ( 受力物体受到力, 施力物体形变)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 ( 1)物体要直接接触 (2 )物体接触面发生弹性形变。 接触而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不存在弹力。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跟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 同,且与接触面垂直。 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运算叫做力的合成。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 则。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 行四边形,用这两个力的作用线的交点的对角线来表示合力。这就是力 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1 F2,其合力的大小随着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可见合力的大小在两分力的和与差的
8、范围内变化 | F1 F2| F |F1F2| ,同方向合力最大;反向,合力最小。合力的大小大于、等于 和小于分力的情况都是有可能,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 伽利略的斜面理想实验 : 说明 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纠正了亚里士多德“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 (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图 2-A-1 N 支持力 N 压力 O O 图 4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 A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
9、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成正 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可用数学表达式F=kma表示。 k 为比例系数, k 值决定于国际单位制 中,取 m 、kg、s 为基本单位。即1N=1kgm/s 2。这样比例系数 k=1,牛顿第二定律的 公式就可写成F=ma 。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公式 F=ma ,物体加速度a 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F 的方向始终相同。但是速 度方向
10、与合外力的方向无关。 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就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合外力恒定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恒定不变,物体就作匀变速运动; 合外力随时间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随时间改变,但每一时刻物体的加速度 大小总是跟该时刻的合外力成正比。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 由牛顿第二定律 m F a得,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的力F一定,m越大的物体, a越小,或说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m越小的物体,a越大,或说运动状 态越容易改变,即惯性越小;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 惯性,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速度无关,与受力情况无关。 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然存在与其对应的反作用力。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如下特点: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性质相同; 力学中 基本物理量 有 3 个,即:长度、质量、时间。 基本单位3 个:米(长度单位) 、千克(质量单位) 、秒(时间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