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教学反思)1 邓稼先 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 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导语设计设计1:(背景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
2、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设计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设计3:(激情导入)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师问:谁
3、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第1课时学习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点)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文章速读,整体感知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会速度课文,提取关键语句。 (2)用简明的语言概况每个小标题下具体内容。 第一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标题: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标题: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标题:
4、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第五标题: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第六标题: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2.同桌交流,留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义。邓稼先(ji)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鞠躬尽瘁(cu)选聘(pn)无垠(yn)殷红(yn) 彷徨(hung) 鲜为人知(xin)锋芒毕露(l)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5、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3.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
6、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课堂小结邓稼先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邓稼先是一位才华出众、意志坚强、信念坚定、敬业爱国、人格“纯正”的科学家。布置作业1、正音、抄词、解词2、结合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进一步熟读课文。学法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提示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找出重点句子。教学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7、学法指导记住成语的意义并且学会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成语进行造句,学生可以口头造句。学法指导材料的剪材主要作用:能够让文章前后协调连贯,详略得当,而且能突出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并且材料与材料之间互相补充,统一成一整体。教学提示采用讨论法,每个学生先在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再通过讨论整合小组中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当然也可保留个人意见,然后每组代表发言,小组之间就不同的看法,展开辩论,最后形成班级意见板书设计邓稼先 杨振宁 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 创设背景 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 (总) 鞠躬尽瘁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 死而后已 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 (分) 我不能走 默默奉献 永恒的
8、骄傲无比赞颂(总)第2课时学习目标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跳读课文,提取信息1、这篇文章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了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提问:跳读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全文六个部分紧密相连。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在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他的人品,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第四部分再从侧面写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和严谨的精神,是对第二部分的扩展
9、;第五部分以恶劣环境来突出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借书信、电报中的话总体评价邓稼先。六个部分各有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目标导学二:把握特点,品味语言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
10、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辨: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析: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悟: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4、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登场发言。参考示例:我发
11、现“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句话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人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下文。我发现“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
12、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我发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段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两句话分两段陈述,起突出、强调作用,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精神境界。读完这两句,不由得使人在内心深处升起一股敬仰之情。我发现“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自己走过的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这一段写得特美妙。它的美妙在于这一段话作者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邓稼先进行高度
13、的评价。邓稼先把献身祖国的国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彷徨、没有矛盾过,至死不渝,无怨无悔,他执著追求、竭力奋斗的辉煌的一生将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永不磨灭。这样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他是我们永恒的骄傲。老师总结: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手法运用5、文章在介绍邓稼先时,用了大量文字写中国的近代史,这种写法比较奇。提问:谁能说说作者为好友立传,为什么先概述近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呢
14、?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而且开篇即用邓稼先的“巨大贡献”与“鲜为人知”进行对比,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用真实的笔触,突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开启了下文。6、文章介绍邓稼先却用美国的奥本海默来对比,这种写法也比较奇。思考: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还比他多了好多优秀品质。旨在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邓稼先的
15、人格魅力,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目标导学四:总结存储,巩固提高1、讨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2、课外练笔:叙述你所知道的邓稼先或其他科学家的故事,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感情。 学法指导跳读课文好处:跳读课文,选取关键句来进行概况,再次熟悉文章内容,为下面对文章内容以及语言特点分析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提示采用摘读法,引导学生按照梳理关键句的方法跳读文章。 学法指导赏析文章的思想情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找文章中抒情的语段,然后体会分析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
16、方法最简单、最直接,学生最易掌握。 教学提示 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教给学生有关表达方式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分析问题的过程,以文指导学生的写作。 学法指导对比和衬托中的反衬相似,指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这样写可以突出你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对某些事物的赞扬或是对某些事物的贬低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板书设计 语言: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写作特色 结构:横式结
17、构法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课堂中,落实了对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作者思路的理解。2. 强化了对语言的品味以及以文指导写作的方法。3. 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足之处: 1.对于散文传记这种文体,学生刚接触,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而第1课时的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的理解。2.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自主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他们还需别人的引领,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趣味。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18、 2.感知内容,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导语设计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
19、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
20、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重点)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警报迭起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2. 简介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
21、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3.介绍作者臧克家。当代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
22、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目标导学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2.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目标导学三 :细读课文,探究质疑细读课文的第
23、一部分,思考下面问题: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2.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优秀品质?并找出相对应的语句来。 唐诗杂论 严谨刻苦学者方面 楚辞校补 孜孜不倦(做说) 古典新义 日夜不懈3.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
24、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可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指名对闻一多、臧克家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 【学法指导】记叙文层次划分的技巧:首先要注意作者是怎样合理安排和组织材料的,还要研究段落层次的安排,开头结尾的设计,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一般来说在内容上的转折处,叙述上的总分处,行文上的行止处,都要安排过渡句。板书设计第一部分(1-7) 唐诗杂论 严谨刻苦学者方面 楚辞校补 孜孜不倦(做说) 古典新义 日夜不懈第二部分(820)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品味
25、语句,理解含义。(重点)2.分析描写,把握形象。(难点)3.概括主旨,拓展运用。(重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再读课文,探究质疑。再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回答下面问题:1. 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是怎样做的?说了就做,言行一致。2. 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这些事件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些精神品格? 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说做) 参加示威游行 不怕牺牲目标导学二:品味语句,理解含义。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
26、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
27、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6)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目标导学三:分析描写,把握形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28、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目标导学四:概括主旨,拓展运用。1.你能否用一句名言概括闻一多先生品质和精神?例:鲁 迅横眉冷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请选择你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 ,因为它具有 美,体现在 ”的句式说话。示例:我欣赏“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因为它具有形象美,体现在比喻的运用和“钻探”一词的选择上。2.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有什么指导意义,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请你为自己选一句或者自己写一句
29、作为你的座右铭。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 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教学提示】可指名朗读,也可以全班齐读。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教师引导,课堂交流。【学法指导】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提示】鼓励学生仿照所给的句式进行回答,及时给予肯定。板书设计 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说做) 参加示威游行 不怕牺牲语言描写
30、 高大闻一多 外貌描写 形象细节描写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 本篇课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2. 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3. 本课设计了圈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不足之处: 1. 对文中的生僻的词语解释过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效果。2.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3 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沉浸品读文字,读出字里行间中鲁迅平凡的一面。(重点)2
31、.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重点)3.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重难点)【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激发兴趣)请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教师总结:的确,一旦提及鲁迅之文我们总会找到“匕首投枪”这个词,而谈及鲁迅其人,“我以我血荐轩辕”“俯首甘为孺子
32、牛”的诗句便会立即涌上心头。然每一个人都是无法用简单的句子来概括的,更何况丰富之如鲁迅,伟人之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伟人正因平凡而更显非凡,一起走近萧红笔下真实的鲁迅。设计2:(文学角度)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
33、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 :速读课文,概括内容1.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教
34、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学生思考、讨论并概括。教师提供参考: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标题可以概括为: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穿衣裳的评论(详写);4不游公园;5看电影的路上;6纸烟;7休息;8工作时间(详写);9踢鬼、谈鬼(详写);10吃鱼丸(详写);11病中(详写);12海婴的夸耀;13明朝会(详写);14病好起来了(详写);15木刻画;16“若没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目标导学二:分析形象,把握性格
35、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八件小事,这十八件小事,你认为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穿衣裳的评论(详写):突出“全智者”,表现鲁迅先生独到的审美观;不游公园:暗示鲁迅先生工作的繁忙;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纸烟:突出“贵”“贱”的分类,表现鲁迅对来客的尊敬和对自己的“吝啬”;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
36、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踢鬼、谈鬼(详写):突出诙谐有趣,表现鲁迅先生的幽默风趣和大胆,以及他的智慧;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海婴的夸耀:突出“夸耀”,用尚不懂事的孩子的细节反衬鲁迅病情之严重;明朝会(详写):突出“明朝会”,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病好起来了(详写):写鲁迅的病“好了一点”“又好些”,突出鲁迅的朗朗的笑声,表现鲁迅的乐观精神;木刻画:写病中鲁迅的一幅木刻画,暗示鲁迅顽
37、强的生命毅力(此处可在后面让学生讨论);“若没有我呢”:写鲁迅的希望,希望青年一代可以独立地走正确的道路;病“好”了:突出“觉得做事要多做”、“以为”“准备”,表现鲁迅的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他“休息”了:写鲁迅生命的结束,突出“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表现鲁迅“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彻底的奉献精神。2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学情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本文不是一般的记叙文,各个部分的叙写是以作者不可遏止的情绪来串联的,所以学生可能无法把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参考:神情姿态:“
38、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穿着审美:“穿衣裳的评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饮食起居:“纸烟”“休息”,简单随和、体恤他人。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休闲娱乐:“不游公园”“看电影的路上”“踢鬼、谈鬼”,幽默风趣、童心未泯。日常琐事:“吃鱼丸”“若没有我呢”“木刻画”,待人接物、爱护青年。对待疾病:“病好起来了”“病好了”,乐观精神。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目标导学三
39、:抓住细节,品味效果 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鲁迅的笑声。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40、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鲁迅的坚毅。注意两个细节。一是“明朝会”中,应答海婴,之后就不停的咳嗽。一是在病中,却还同“我”开玩笑,而且“笑声是朗朗的”。鲁迅的幽默。鲁迅的幽默是饱含智慧和哲理的。例如在“说鬼”中,“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了人。”鲁迅的慈爱。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
41、常小事上。鲁迅的严谨。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目标导学四:把握写法,感悟妙处(一)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明确: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1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给了读者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2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的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
42、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作者的抽象说教中来的。3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写到海婴的“明朝会”,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4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的浓厚的阅读兴趣。5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的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二)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
43、用一样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的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写许广平,是更典型的侧面烘托。例如,鲁迅病危时,她“很镇静,没有紊乱的神色”,虽然也曾“当着人哭过一次”,但“该做什么,人是做什么”,她的坚强
44、,有力地衬托出鲁迅的坚强。目标导学五:深入探讨,回味悟旨 1深入探讨鲁迅: 伟人凡人真人 2学习作者看似随意,但倾注满腔真挚,善用细节等生活琐事勾勒出真实的人物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总结: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学提示】读完全文,学生是可以对鲁迅先生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的。要引导学生概括性地进行表达【学法指导】如何确立小标题:首先,要明白编列小标题的基本要求:贴切、简练。即列出的小标题必须是一段文章主要意思的概括,同时它只能用一个短句或一个词组,甚至一个词来表达。其次,要反复、细致地熟读、朗读、读懂文章,正确划分好段落,这是列好小标题的基础。另外,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