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试题及年份 选文 年代 考点 2017 全国卷 窗子以外 现代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形象内 涵、表现手法 2017 全国卷 我们的裁缝店 当代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句子含 义、表现手法 全国卷多年以来以小说文本为主要考查内容,散文考查在 2017 年考了两篇。告诉我们,高三 复习应该全面,兼顾文学类文本中的主要文体散文,不可偏颇。 散文知识学习及阅读示范 一、散文的定义 现代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 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
2、报告文学、随 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 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 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本专题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散文。 二、散文的特征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 物、事物、景物、器物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 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神聚”。例如, 窗就是通过描述一系列与窗相关的事物来阐述哲理, 荷塘月 色就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
3、 说不尽的狗就是寄寓一种生活、艺术和思想中蕴含的情趣。 三、散文的分类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把散文 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一)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体裁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 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
4、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以景勾连情思: 如“景物依旧, 但时光流逝、 人事已非, 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 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 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 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月的阴晴圆缺, 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
5、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5)常见的结构形式。 静赏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赏景的缘由;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抒情。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写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点题。 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 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
6、感。 (二)议论说理类 以发表议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 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 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 体特点: (1)内容的丰富性。 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作者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 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 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 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
7、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 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 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 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 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 采。 (三)文化游记类 文化游记散文是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 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
8、感受, 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的一类散文。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 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 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 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 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 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在行文上 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4)文化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存在交叉关系。 如作者在记游过程中常常通过写景状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但
9、是,大部分因景抒情的散文, 景常常只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发点,而游记则不论抒情色彩如何浓郁,总要摹山拟水,总要 描述自然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四)写人记事类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 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 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其特点主要有: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 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
10、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 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是 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而并非虚构。无论写人还是 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以例说法 真题文本 读文示范 (2019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 14 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 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 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
11、,空旷,漫长。呼伦贝 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 沉寂始于 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 几近冻土带, 一年只有不足一 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 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 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 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 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 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
12、 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 草原焕然碧透千里, 如深深的海洋, 波动在阳光下, 泛起绸缎般的华丽。 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 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 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 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 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 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 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 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 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
13、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 步骤一:把握要素, 理清人、事关系 本文主要提到了 _等几个人 物,其中_ 是作者着力刻画的 人物。 答案: 萨丽娃姐 姐、老祖母。老祖 母 步骤二:寻找线索, 理清脉络 本文以_为线 索,以_为中 心事件,赞美了草 原牧民勤劳、质朴 的性格特点。 答案: 草原的春 天。以萨丽娃姐姐 寻找春天 步骤三:辨别表达 技巧 1作者运用拟人、 比喻、排比、夸张 等多种修辞手法, 生动描摹了大草原 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 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 老祖母汗水淋漓 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 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 然后它们站起来,
14、 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 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 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 一辈辈把长生天的 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 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 长生天不是传说 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 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 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 它们开始奔跑, 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 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 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 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 回响环绕, 哀婉之中, 苍穹附以和声, 母体般的
15、温暖笼罩草原, 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 母羊含泪站起身来, 羊羔纷纷跪乳。 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 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 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 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 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腐般多汁,头 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 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 风雪夜里 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 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 因为城里
16、的暖气和 热水, 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 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 可那是租来的, 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 马变成草原的风, 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 萨丽娃姐 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 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 只是 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 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 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 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 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是洁白细
17、致的;萨丽 上生生不息的物与 人。突出呼伦贝尔 草原无霜期短暂的 特点,生动形象地 描绘植物竞相生长 的情景,赞美大草 原旺盛、顽强的生 命力。 2引用民歌民谚为 文章增添了浓郁的 民族风情。 步骤四:品评人物 形象 老祖母代表传统牧 民的形象。她勤劳, 慈爱,敬畏自然。 老祖母对萨丽娃的 影响深远:传授给 萨丽娃养羊的技 能;给萨丽娃的心 灵打上草原的烙 印,召唤她回到草 原;老祖母的优秀 品质对萨丽娃影响 深远,传统美德得 以传承。 步骤五:抓住关键 句子,概括主旨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 五个方面:点明题 旨的句子;描写、 议论、抒情的句子; 总结全文的句子; 起承转合的句子(如 娃姐姐轻轻托
18、出一只小羊羔, 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 这双 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 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 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 不再畏 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 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 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 萨丽娃姐姐有了自 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 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 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 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 电池。 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 人们传说着她那些 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 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
19、样牧养有品质 的羊, 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 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 快快地走, 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 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 草原人那如云的羊 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是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 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 ,有删改) 相互照应的句子和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过渡句);运用各种 修辞手法的句子(如 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对偶、反复、 反语、设问、反问, 特别是引用的句 子)。 比如,为了突出老 祖
20、母的形象,作者 在记叙萨丽娃姐姐 艰苦创业,带领其 他牧民走上致富之 路的同时,赞美了 新时代给草原带来 的新面貌、新气象、 新希望。 尝试解题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 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 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 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 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
21、、新气象、新希望。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 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BC B 项“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感情与老祖母截然不同”理解错误, 根据后文“萨丽娃姐姐思 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 古包前奔流的河”以及最后“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可知她同老祖母一样对 故乡、对草原有着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感情。C 项,“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错误,原文“当 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 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不是“花期”,也不是“
22、提前到二月”,而是让草原的春天从不正常 的二月回到了正常的情况。故选 BC。 2.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解析: 本题主要分析修辞手法。先分析手法:“挤”“奔跑”运用拟人;“每一种植 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运用比喻;“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运用排比; “奔跑着”运用夸张。接着分析效果:“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突出呼伦贝尔无霜 期的特点;“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 生命基因的使命”生动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状态,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 特点,生动形
23、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或:大草原的 生生不息)。 3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答案: 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影响:老 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 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4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按照一定线索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每一个阶段标题的不同意 蕴,答题时要由浅入深逐层来答。本题考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这个标题的含义。具体分 析“春天”的含义,即是谁的
24、什么样的春天。首先“春天”指呼伦贝尔草原的春天,“呼伦 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 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其次,“春天”指羊羔生长期的春天,“四月接 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 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必经几次生死磨难,方能生存”“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 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 回来”;第三,“春天”指萨丽娃姐姐事业的春天,“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 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
25、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 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最后,“春天”指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的未来生活的 春天,“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 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 的”。 答案: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 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备考方略二 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 考点一 词语和句意的考查 考试说明在文学类文本“理解”中设置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备考时要特别关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6、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 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涵深意的句子的 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 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 用的句子的含意。 题型一 重要词语的理解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 的文章中;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
27、色的动 词、形容词、叠词等;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 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理解词 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 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 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三年考向调研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7 全国卷)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题干中含有“词语”“含义”“内 涵”之类的信息词。 (2015 江苏卷)请结合文章内容
28、, 说明第段中“孱弱” 的含义。 答题技巧学习 从哪些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词语的含义? 1.体现作者观点态 度、思想主旨的词语 联系作者意图,分层次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主旨的词语含义往往 比较丰富,理解时除了理解在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外,还要联系作者的 创作意图,理解其深层含义。 2.运用修辞和写作手 法的词语 联系手法,挖掘背后意思。如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天上 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文中,作者借“酣眠”喻满 月的“朗照”,借“小睡”喻疏云遮掩的淡淡月色,这正是“酣 眠”“小睡”的真正含义。 3.有特殊指代意义的 词语
29、结合语境,明确指代内容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可以 是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是句群、段落。凡是使用代词的地方,所 指代的内容前后必有交代。阅读时要善于找到代词前后的交代,捕捉 文章前后与之对应的信息,并注意整体意思的贯通,紧扣关键的词语 或句子。 4.有临时词义的词语 这类词语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少题 目要求解释的词语往往兼具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含义”也包含 多层意思,答题时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3 联 1 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 联 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 “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
30、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 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 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1 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 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要达到什么效果。 满分作答实践 (2015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 洞,安置排油烟机
31、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 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 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 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 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 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 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 制。这些,都给人富足
32、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 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 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 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 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 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 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
33、,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 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 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 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 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 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 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 有时一日来
34、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 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 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 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 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 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 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 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
35、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 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 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 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题目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段中“孱弱”的含义。 满分要领 (想一想,学会思维得满分) 第一步:联语境 题目指定是第段,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 而言。 第二步:联情感 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一缕若有若无的咖啡味道显得较 弱。“不大有定规”的饮食
36、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而“一股 子虚无的气息, 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 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 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作者意在比较,并无褒贬。 第三步:联主旨 这篇散文主要写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表达的是作 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第四步:依手法 “孱弱”一词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写生活中的油烟气味,是拟人 手法。 尝试答题(周密思考,力争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回到原文中去,根 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理解。综合全段可知,这是前后两家风格的对比,后家“虚无的气息,有 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
37、相符”“不大有定规”,而前家则是“而 那先来的,从来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结合这些句子的内容可以推断出“孱弱”的丰 富内涵。 答案: 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生活不大有定规;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 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纸上故乡 邓 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 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 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 的
38、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 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 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 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 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 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 书页里,却厚
39、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 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 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 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穷的岁月 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 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 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小时候,
40、一家子在稻田 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 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 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 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 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 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 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
41、里徜徉、震撼。有时候,一触碰 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 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 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 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 年第 4 期) 1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一类题目的解答要 注意答题的严密性,要联系文
42、章的主旨。本题是对标题含意进行探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扣 住“文字”来写的:“我”读别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纾解了乡愁;“我” 所描绘的故乡,鲜活在“我”的心底。这就是“纸上故乡”的含意。 答案: 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 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 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 题型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 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 体会,是体会重要语
43、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三年考向调研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7 全国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 线句子的含意。 题干中含有“画线句子”“含意”之类的信 息词。或点出具体的句子,要求考生理解含 意。 (2014 山东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题技巧学习 一、如何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及含意? 重要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类句子 (1)含蓄句 运用象征等手法,意思隐晦的句子。 (2)结构句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3)修辞句 使用某种修辞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4)主旨情感句 揭示文章中心题旨的句子。 (5)结构复杂句 句子附加成分多,句子较长,结构复杂,句意
44、难懂。 5 类句意的理解方法 (1)含蓄句由表及里 含蓄句或蕴含某些深层含意,或具有一定哲理、警示作用。它一般 有“句表意”“句内意”和“句外意”三层含意。对“句外意”的 理解通常是命题者考查意图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理解时需要借助 文章的主旨。理解句意时,一般需在理解主旨的基础上,借助“句 表意”,联系语境,即可获取关键信息。 (2) 结 构 句 抓 住 位 置 总领句 对下文内容进行概括。 总结句 对上文内容进行概括。 过渡句 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 照应句 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3)修辞句还原本意 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如比喻的相似性、反语的讽刺性、 借代的相关性、比拟
45、的形象性等。其次,将句子“还原”,即将使 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4)主旨情感句立足 全文 联系句子所处的语境,根据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作者情感、观点 态度的把握,结合主旨,整体把握句意。 (5)结构复杂句分清 结构层次 要分析句子结构,抓主干,理枝叶,合理切分,即可理解句子的含 意。理解时特别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二、如何运用“内外结合法”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特别要强调对所给句子进行“内外结合”地审视。 所谓“内看”,就是审视句子内部,一看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二看句中 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用“还原法”写出其本
46、意。三看句中结 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其主谓宾是什么;是复句,其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中 结构,决定了句意有几层要点、答案语言组织的形式。 所谓“外看”,就是审视句子外部(环境):一看相邻语句,有无邻句互解;二看所在的段 落甚至主旨,句意是要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的;三看说话人,此句话是文中人物说的还是 作者说的,无论是谁说的,都别忘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一个句子的含意,到底要看哪个(些)角度进而作出解释,取决于该句的特点及对其特点的 准确而综合的判断。 句子含意题答题没有固定模式。一般说来,先说表层含意,再说深层含意;先说句内含 意,再说句外含意;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
47、图和感情。 三、怎样把握关键词与句子含意的关系?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的主要是那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于词语本义的一些临 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词语。这些词语一般都与文章的写作原因、主题、结构、情 感、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相关。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或者修饰、限制较多的句子,其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只抓 住其中一个,则可能获得一种理解,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可能有多种理解, 这样,就能领悟到句子的丰富含意。 “3 看”“1 思”解句意 “一看”词句位置,即看其处于文章结构首、中、尾的哪个位置。 “二看”语句特征,即看考题是从哪一个命题角度出题的,是情感义,还是特殊义;是
48、 含蓄句,还是修辞句;然后思考这一考题需要从哪些思维角度切入回答。 “三看”上下语句,即有时该句的前面或后面就有解释该句含意的句子,而考生只需把 它拿过来,稍加变通,即可准确作答。 “一思”是指要考虑该词句与文章主旨、作者情感态度的关系,这样能避免肤浅化。 (一)含蓄句的理解 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 的哲理,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对含蓄句的理解,可从三个层面思考: 1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产生的意义。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言外之意”上。解答此类题,需
49、要把握文章主旨,联系作者的 情感态度。一般来说,含蓄句与文章主旨相关。把握了文本主旨之后,再从“表层意义”出 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义”,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从而获得“句外之意”。 满分作答实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 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 身订(原卷如此。“订”应为“定”编者注)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 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 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 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 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 即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