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xxxx 苏教版四年级 科学下册教案科学下册教案 xxxx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教师:xxx 2 第一单元:1-1 骨骼 教学目标: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 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 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 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 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 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教
2、具、学具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 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 以备上课观察之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 钢筋框架呢? 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 是由骨骼构成的。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
3、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 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 各摸一个部分, 看能摸出几块骨头。 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分得清、 摸出得多。 (学 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 X 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 X 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 有 27 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
4、共有 206 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 补充: 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 275 块骨, 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 206 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 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 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 206 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 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3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
5、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 (2)吃饭时; (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选 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二次备课 第二课
6、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 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 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 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腿骨;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 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 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在希腊文中, “骨骼”
7、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 。其实,骨都是 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 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 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4 四、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 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 (2)鼻尖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
8、 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 (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 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 教学反思: 1-2 关节 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 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 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知道有了关节,骨可 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 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
9、重要作用;认 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 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 的木棒、胶带等物品;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 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3课 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4学生课前吃 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
10、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 (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新课 标第 一 网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 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 式连结后, 骨的活动性较小, 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 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
11、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5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 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 验证一下吗? 7 谈话: 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
12、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 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 拿起一本书; (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 列出完成 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3、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教学反思: 1-3 肌肉 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 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人体内大约有 600 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 40%左右; 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 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 就舒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
14、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 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 骨骼、 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 性。 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个完整的鸡翅膀解剖后供学生观察模拟 6 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用; 2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3手臂活动模型;4人体 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 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 有肌肉的参与。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
15、: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 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 2 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 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 1 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 1 步和第 2 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 样
16、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 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 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 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
17、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教学反思: 1-4 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 用; 能够根据教材指导开展合适的运动保持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能够在运动 7 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预防并在出现意外受伤时进行初步的救护。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 康;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知道穿 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 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 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体操
18、、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武术、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资料介绍;3 “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 料; 4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5各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健康歌 ,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 重要。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新课 标 第 一 网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 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
19、?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 阅读教材 11 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 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 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 10拓展: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繁多
20、,门派林立,表现形 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 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 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8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活动指导:溜冰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 4总结。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
21、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 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 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 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 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3拓展:营养与健康。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 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 诸实践
22、呢? 3、尽管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像骨折、扭伤和脱臼这类损伤相当普遍,但它们还 是可以避免的。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教学反思: 2-1 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 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 题边养蚕边研究。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能用放 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 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 物,不伤害小动物;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23、: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这是什么东西?(猜蚕卵) 2、教师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长变化的。让 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说说我们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9 2、学生汇报。 、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学生汇报观 察结果。 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资料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2、 (
24、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 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五、我们一起养好蚕 1、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 行领养活动,请大家作好准备。 教学反思: 2-2 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能够预 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 察结果。能够自主的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生长的必要条
25、件。知 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 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 孵出下一代幼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更加关注生命、亲近 生命、珍爱生命。珍视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 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用:放大镜,直尺,天平。 教师用:有关蚕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其他动物幼体的图片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蚕宝宝出生已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了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2.交流蚕的新变化。 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6、。 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描述其他新发现。 3.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 10 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 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 蚕宝宝蜕皮要用多长时间? 你的蚕宝宝蜕了几次皮? 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 观看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录像片。 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 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和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差别? 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 4.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用放大镜观察蚕宝宝身体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蚕宝宝怎样吃食物? 蚕宝宝怎样运动? 讨论:蚕宝宝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有什么用。 量一量蚕宝
27、宝的身体长度。 称一称蚕宝宝有多重,比比谁的蚕宝宝大。 把你的蚕宝宝画下来。 5.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前身体是什么样的,它会做些什么? 你能帮蚕宝宝盖新房做些什么? 观察蚕宝宝是怎样为自己盖新房的。 观察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 2-3 我们来抽丝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 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 化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
28、动,不畏困难,不辞辛劳,终于收 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蚕茧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 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 1.谈话:请同学欣赏一段录像,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11 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 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 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 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汇报交流。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 吗?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材料的准备:每组一个浸泡
29、在开水中已近 10 分钟的蚕茧、水中滴了一些颜料、 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 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将丝头缠绕在纸 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 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时及记抽丝的圈 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丝的长度。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教学反思: 2-4 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讨论蚕一生的变化;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 果。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知道昆虫的外形特 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 的乐趣;为自己长时
30、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 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 能将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 各种养蚕的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 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 能给大家说说蚕经过了哪些变化?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
31、组讨论。 (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 讨论: 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 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 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 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 28 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 12 (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 (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 (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2、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 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 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2)学生自由讨论,汇报。 (3)讲解: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 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 (4)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5)对照书上 28 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6)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7)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8)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
33、三、巩固应用 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教学反思: 3-1 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 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 我们的周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在运动呢? 二、认识到判断物体运动要借助参照物。 1、观察课文中的图片,图片中的这些物体在运动吗? 2、描述图片中物体的运动。 3、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运动的?(让学生不断
34、意识到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要 借助参照物) 4、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参照物的概念。 看看你们能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座位。 到电影院看电影你是怎样有快有准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小结:看来有了统一的标准确实能为我们准确地确定位置提供便利。 7、谈话:现在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清 楚的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代表发言:我把某某某同学的座 13 位号定为一组一号,我的位置就是某排某号。教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统一的 标准来确定位置了。 三、认识改变参照物就会改变对运动的判断。 1、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确定参照物。 坐在缓慢行使的汽车上,怎样发现汽车在
35、前进?你只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 为什么会有附近的树倒退的感觉?此时你又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呢? 2、乘坐交通工具人动了没有? 3、从这些判断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四、认识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1、 提问: 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为什么我们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五、认识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1、小组讨论: 如果你坐在一列飞速行使的火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过道上经过,你觉得他 走得快还是慢? 那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2、根据汇报得出结论: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
36、动是必要的,也是判断物 体运动快慢的所不可缺少的。 教学反思: 3-2 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会测量走路的速度。能给各种运动的速度排序。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通过一定的距离所用时 间的多少来进行描述。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认识一些非常缓 慢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 更多的消息。 教学重点:测量和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具、学具准备:秒表、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也有慢,我们用什么来对运动得快慢进行描述呢? 二、认识运动的速度 1、猜一猜:谁移动得快? 2、你是以什么
37、为参照物的? 3、假如他们(它们)行进的距离不一样,情况会如何呢? 4、小组讨论: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为什么没有得到第一呢? 14 5、小组交流:由于兔子有一段时间在睡觉没跑,而导致了在规定的距离里兔子 反而显得慢了。 6、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 运动的速度。 三、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快与慢。 1、4 人一组,测一测走路的速度并记录。 用正常的步伐走 10 米。花了多长时间?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走 10 米花 了多长时间? 用正常步伐走 10 秒,能走多远?比正常步伐走得慢一些,1 秒钟能走多远? 分析记录得出两种状态下的速度。 (单位时间里的
38、距离:每秒/米) 2、给运动速度排序,感受运动速度的快慢。P30 四、认识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阅读 P31 资料 2、提问: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出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 什么? 3、为什么要强调风向呢?说明了什么?(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 五、拓展 有些正在运动的物体,乍看上去似乎是不动的,你用什么办法判断出它们是否在 运动呢?怎样计算出它们的运动速度呢? 教学反思: 3-3 物体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 转动、 滚动、 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 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
39、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 运动和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 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教学难点: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风车;分组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静止的小球运动了,物体运动的方式是什么?今天就来研究物体 的运动方式。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提问
40、: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认识移动(直线运动) 、转动(旋转运动) 、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认识移动 15 (2)认识转动 (3)认识滚动 (4)认识三种运动方式的异同点 2、观察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特点 (1)观察钢尺、橡皮筋的运动特点 (2)观察荡秋千时的特点 (3)比较它们运动的异同点 三、巩固总结 1、总结 2、扩展:P34 这些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 教学反思: 3-4 小车的运动(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对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 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 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搜集证据。 4 能够通过测量、搜
41、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 知道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认识“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赛车、平整的三夹板、米尺、塑料块、胶带。 (每组一套) 。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提出假设。 1、同学们喜欢玩车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玩车,研究小车的运动。用赛车做一 个实验。 (边说边演示) 2、老师把刚才的实验过程用一张图画在黑板上。问:一辆载重汽车行使得快慢 可能哪些因素有关系? 二、自主探究 探究小车行使得快慢与哪些有关。 1、刚才同学们猜测小车行使快慢与轮子多少、汽车拉力大小、路面好坏有关, 怎样来证明你的假设是正确的
42、呢? 2、如果利用桌上的器材,让你来做实验,你准备怎样来做? 3、你到前面来试一下,好吗? 4、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改变什么?(需要改变的是:坡度大小) 5、教师演示错误实验过程(出发点不同、车重不同) ,让学生指出错误处。教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起点和终点 6、做实验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实验报告单。 7、强调要改变的是:拉力大小 保持不变的是:车重、距离。 注意不可以改变桌面的情况! 16 8、每个实验做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9、最后结果这一栏怎样填?(平均数、估算) 10、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11、汇报实验结果。 (两小组) 12、小结:尽管每一小组的数据不同
43、,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拉力越大、小车 行使得越快。 三、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小车的运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3-5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 内摆动的次数。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短, 摆得就越快。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 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到对 待科学研究要
44、持严谨的态度。 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 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实验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长越 短,摆得就越快。 教具、学具准备:铁架台、钩码、细线、计时器、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大摆钟走慢了。 二、认识摆 1认识摆:我们继续看这座大摆钟。大家看,这左右摆动的东西叫做摆。 2、介绍摆: 三、制作摆,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比一比,哪个小组动手 能力最强,做好了用你的行动告诉老师。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3、请一位同学带着你们小组制作的摆上台,请你给大家演示怎样操作摆,并且 数摆动的次数,行吗?
45、 4、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帮助纠正。 5、下面,我们来观察自己制作的这个摆的摆动。老师帮你们记时 15 秒,你们轻 声数摆动的次数。 6、分组实验,教师计时 15 秒,实验两次。学生填好实验记录。 7、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17 8、实验结果出来了,你有什么发现吗? 9、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每个小组的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是次数相同。 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样的。不同小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 的。 10、摆动的快慢到底和什么有关呢?你能大胆地做个假设吗? 11、学生大胆猜想。 四、研究摆 (一)研究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角有没有关系,你准备怎样实验?
46、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 3怎样改变摆角呢? 4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5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角没有关系。 (二)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 1要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重有没有关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2归纳: 3学生分组实验,一人操作计时,一人填实验记录表,两人数数。 4汇报实验结果。 5观察,归纳,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没有关系。 (三)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长有没有关系。 1摆的快慢与摆角、摆重都没关系,那和摆线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把各小组的摆依次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摆长,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得出结论并板书。 五解决问题。 现在你们知道小明家的钟该怎么把时间调正确了吗? 教学反思: 4-1 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通过弹棋子 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对运动、 形状的影响。 知道力有大小、 方向,同一物体受到不同方向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