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

上传人(卖家):杰伦迷 文档编号:1112778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概述 如同动物具有生命周期现象一样,植物也具有生命周期现象。它们都会经历出生 -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使得它们的种族得以延 续。 不同植物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不同, 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是由种子繁殖后代 的,种子中的胚,是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来的。这种繁殖方 式叫有性繁殖。也有一些植物可以直接由根、茎、叶发育成新植株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 叫无性繁殖。那么,绿色开花植物是如何由种子发育成一株植物?植物在生长过程 中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又有什么意义呢?本

2、单元通过 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观察 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它们在植物生长、 生存、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 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 本单元与一年级的植物、动物单元以及三年级的动物一生单元形 成学习进阶。内容的选择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关于生命世界的认识, 共同承载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即“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 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 殖后代,从而使得这些生物类群

3、得以延续。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 可 供 自 身 利 用 。 ”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来自课程标准 3-4 年级年级的下列学习目标。 7.1.2 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2 7.3.1 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7.3.2 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 8.1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 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 程。 8.3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 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 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

4、命过程。 11.2.1 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 来繁殖后代。 12.1.1 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12.4 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 单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课程标准中的以下主要概念: 1.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3.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延续。 4.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5、。 本单元以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 在实 践活动中发现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发现种子萌发先发育出根、再长 3 出茎和叶,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新器官的出 现, 引领学生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探究植物体器官的功能, 初步建立植物体的结构 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知。 组织学生经历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栽培 植物的方法, 发展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记录的能力, 以及根据观察现象推测植物未来生 长变化的趋势等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珍爱生命的自 觉。 教科书选择的植物是凤仙花。一是因为凤仙花是一种常见

6、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 容易栽培和管理,在全国具有普适性。二是因为凤仙花生长周期相对较短, 一般 3-4 月播种,6-7 月就会开花结果,形成成熟的种子。往往在一个学期内能够观察到 植物生长变化的全过程。三是成熟的凤仙花植物可以完整的呈现绿色开花植物根、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六大器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植物体模型。 四是花、果实、种子同株,可 以从现象上帮助学生建立花、果实、种子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花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提 供了有效的感性材料支撑。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以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合 的植物、在适宜的时间里组织学生种植、观察、研究,需要的话可以与其他单元的学习交叉 进行。

7、 本单元共 8 课,从种子开始,追随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按照植物新器官出 现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 第 1 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 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植物种子多种多样,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不同;种子有种皮和胚,胚 可以发育成新的植株。 第 2 课“种植凤仙花”,是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一是种植凤仙花;二是制作种植杯;三是制定观察计划。引领学生在实操中体会种子 萌发需要的条件。 4 第 3 课“种子长出了根”,种子萌发先长出根,根具有吸收水分、营养物质和固定植 物的作用。本课通过观察种植杯中种子的变化现象,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8、;通过实验和生 活经验建立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第 4 课“茎和叶”, 种子萌发先长出根,随后长出茎和叶, 本课通过观察、 推测、实 验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茎和叶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第 5 课“凤仙花开花了”,凤仙花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构成,本课通过观察解剖活动,引领学生认识花的结 构,推测花各部分的功能。 第 6 课“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是由花的雌蕊发育来的,本课通过观察不同阶段 的凤仙花果实, 了解花变果及果实的变化过程; 通过观察凤仙花果实和其他植物的果实认识 果实的结构;通过数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数量,认识到播种一粒

9、种子可以收获许多 种子,体会植物开花结果对其自身的意义。 第 7 课“种子的传播”,通过观察凤仙花、苍耳、蒲公英等典型植物果实的外部形态 特征,推测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建立植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第 8 课“凤仙花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总结课。通过引领学生展示交流几个月以来的 观察记录,梳理汇总获得的信息,分析形成对凤仙花的生命需求及一生的生长变化的认识。 是对凤仙花一生生长变化的总结,也是对整个科学实践过程的总结。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 死亡的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

10、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 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 后代。 5 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叶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和作用制造

11、养料维持植物生存。 叶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 实和种子。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科科 学探究目标学探究目标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的相关信息。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12、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 乐于通过长期观察记录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能客观记录凤仙花一生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能够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 接纳他人的观点, 面对有力证据及时调整自己 的观点。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6 在养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长生存及

13、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单元词汇单元词汇 种子;种子;种子植物所特有的器官,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形成。包括种皮和胚,有的还有 胚乳。 种皮:种皮:种子外层的皮,一般由胚珠的珠被发育形成,具有保护胚的作用。 胚: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胚根:胚根: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 幼苗的根。 胚芽:胚芽: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植物的叶。子子 叶:叶: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为 种子提供萌发时所

14、需的养料;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 播种:播种:又称撒种,指将植物种子种入土壤中。是人们种植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方式。 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吸水后,种皮膨胀软化,胚体积增大突破种皮,一般胚 根先萌发发育出根、胚轴、胚芽再萌发发育成茎和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生长条件:一般指满足生长条件:一般指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比如水、空气、阳光、 温度、生长空间等。 观察计划:观察计划:开展观察活动前的想法、策略,包括观察的内容、方法等。 根:根: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生长在土壤中,具有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 机盐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有的

15、植物的根还有繁殖植物和储存养料的作用。芽:芽:植物 的幼体,可以发育成茎、叶或花的部分。 直根系:直根系:主根比侧根明显发达,竖直向下生长,侧根分布于主根周围。 须根系:须根系:根系外形呈胡须状,没有明显的主根。 变态根:变态根:植物为适应环境,根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变化。 茎:茎:植物体的营养器官,上部与叶、花和结果相连,下部与根连接,有运送水分、 7 养料的功能,有的还有储存养料的作用。一般生长在地上,也有生在地下的。叶:叶: 植物产生营养的重要器官, 它通过光合作用为植物提供养料; 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植物 体温。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16、。纵纵 切:切: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较长长度进行切割的方式。 横切:横切:在植物解剖中,沿着物体较短长度进行切割的方式。 花萼:花萼:花最外层的小叶,一般是绿色的。开花前,包在花蕾外面,可以保护花蕾。花瓣:花瓣:花 的一部分,位于花萼内,具有保护花内部的功能,花瓣的颜色、香味等可以吸引昆虫 为花授粉。 花粉:花粉: 种子植物雄蕊花粉囊内的粉状物体, 内有精子。 它在雌蕊柱头上萌发后形成花 粉管,其中的精子进入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雄蕊:雄蕊: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有花 粉囊,花粉囊中有花粉。 雌蕊:雌蕊: 植物的雌性繁殖器官, 是花的重要组

17、成部分。 由柱头、 花柱、 子房组成, 子 房内有胚珠,胚珠内由卵细胞。 传 粉 :传 粉 : 花粉从雄蕊的花药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主要依靠昆虫和风帮助完成, 所以 植物的花有虫媒花和风媒花之分。有些植物是自花传粉,有些是异花传粉。果实:果实: 植物体的繁殖器官。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植物受精后,由雌蕊的子房发育形 成。子房壁发育形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材料清单材料清单(视学生人数和分组情况确定数量) 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其他植物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凤仙花种子 (或其他一年生绿色开花植物种子)、透明杯子、卫生纸、蚕豆种子、大白纸;大

18、试管、带根的凤仙花植株(或其他植物)、水、油、记号笔;不同时期的凤仙花植 株、测量纸、烧杯、红水、小刀、塑料袋、黑色纸、镊子、白纸、放大镜、凤仙花以及 其他植物的花;凤仙花以及其他植物果实;相关资料的图片、视频及课件等。 三、分课时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三、分课时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8 第第 1 1 课课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种子里孕育着新生 命命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绿色开花植物大部分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历程 的,我们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也是种子。植物的种子种类繁多,它们大小不同、形状 各异。世界上最大的种子-非洲海椰子,长 20 多厘米,重

19、10 20 千克;而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斑叶兰植物种子,重量只有 0.025 克,犹如尘土。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有胚,有的植物里面还有胚乳。 种皮具有保护胚和胚乳的作用。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胚根、胚轴、胚芽分别发育成植物的根、茎、叶。胚乳和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用于满足胚发育成幼苗所需要的养分。 有的植物种子有一片子叶 (如玉米), 叫单子叶植物; 有的植物种子有两片子叶(如蚕豆),叫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 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种子的内部结

20、构, 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 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进一步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要通过对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中孕育着新 生命的认识,学习运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生物的内部结构。激发学生研究植物一生生长 变化的兴趣。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的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科 学探究目标学探究目标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用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

21、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科 学态度目标学态度目标 9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科科 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干蚕豆种子、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学生收集的其他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镊子、白纸等。 教师准备:种子萌发的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三)教科书解读(三)教科书解读 教科书在单元首页上呈现了一幅一株新生植物从种子萌发而出的图片,揭示了 本单元研究的主题是植物的生命历程。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2 页,分

22、4 个部分。1. 聚集 教科书中的图片呈现的是水稻、红豆、 绿豆等植物的种子,揭示了本节课研究的 对 象是植物种子。教科书中的文字告诉了 学生 一个科学事实, 即绿色开花植物几乎 都是从种 子开始新生命的。同时引发学生 思考种子与新 生命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 探究种子结构特点 的欲望。将本节课研究 的话题聚焦为“种子的 特征” 2. 探索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体活动。一是研 究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二是研究种子的 内部结构特征。 教科书第 2 页探索 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指向对 种子外部特征的研究。“收集各种植物种子”说明关于种子外部特征认知的构建要基于 对多种不

23、同的种子的观察, 而不是一种植物种子。 对话框中的文字“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 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提示了研究种子外 1 部特征的方法。 尽管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探索 2、 3、4 均指向对于 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索探索 2.2.是对学生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前概念测查。种子能发 育成一株植物,那种子里面有什么呢?本活动意在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呈现自己脑中的 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基于认知冲突开展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探索探索 3.3.观察干蚕豆和 用水浸泡后的蚕豆的内部结构,浸泡过的蚕豆胚已经开始萌发,两者对照,更容易发 现种子中的胚, 理解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教科

24、书中的图片和 对话框提示了观察研究的方法:用镊子去掉种 皮; 将豆瓣分开, 即用解剖的方法; 用放大镜; 对比观察;及时记录。探索探索 4 4 “观察更多植 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旨在引领学生观察其 他植物种子内部结构与蚕豆比较,以便抽 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3. 研讨 研讨中问题是引领学生基于探索活动, 对所 获得的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 是引领 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构建认知。研讨的 第一个问题,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是基于探索 1,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 较构建的认知。学生会发现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面的光滑程度等各不同。 研讨 2、3,是基于探索 3、4,在观察

25、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得出 的结论,即种子表面都有种皮,内部都有胚,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组成,玉米等植物种 子中有胚乳。种子中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新植物。 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教科书第 3 页探索部分提出了 3 个 问 题 “1.不同植物 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 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这 3 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总结, 分析 并建立种子内部的结构特征,这一特征与新生命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研讨,让 学生根据自己在探索部分的记录进行分析。 1 4. 拓展 拓展部分的内容意在引领学生认识身边更多的植物种子。做种子

26、贴画有利于激 发学生收集更多的不同种子的欲望。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1. 聚焦 教师在这个部分可以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蚕豆或红豆等植物种子,让学生说说 这些是什么?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它们是籽儿、 豆子,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 生用科学词汇描述种子,告诉他们“籽儿、豆子”都是是植物的种子。接着教师可以提 出“春天把种子播种到土里会怎么样?”引发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思考种子的作用,然 后播放春天种子萌发的视频(或出示图片),教师用视频或图片直接引出本课的研究 主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同时在视频或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种子为什 么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 2. 探索 回答种子为什么可以

27、发育成新植物从观察种子开始,教师课前要安排学生收集 一些植物种子,教师也要事先准备一些种子。准备的种子中最好包括蚕豆或大豆(有 些地方称黄豆), 并将其中的一部分种子用水泡好, 可以要求学生在授课前 1 至 2 天 开始泡(也可根据种子的情况和各地实际确定浸泡的时间,但不宜过长)。有条件的 学校教师可以统一给学生准备干种子和泡好的种子。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 是什么 样子的?”教师指导学生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表面光滑 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在小组观察研究的基础,采用集体 论证的方式在全班进行交 流,达成共识,建立不同

28、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的认知。由此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 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 成植物,它们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已有认知进行猜测,将自 己的想法画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将部分学 生的猜想进行展示交流。一般情况学生们会猜想到种子里面可能有根、叶、花等,还会 猜想到有让种子生 长的营养,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猜想的理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 可以把这 些猜测简单整理在班级记录表上。 不同的猜想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种子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的研究欲望, 1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组织接下来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 豆,为了保证观察活动的

29、有效性,最好采用个人独立观察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将准备好 的白纸从中间对折,把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分别放在白纸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观察。 学生会观察到干蚕豆稍微小一些, 浸泡过的蚕豆胀大了; 还会发现它们外面都有“皮” 包裹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随后教师指导学生用镊子剥去 两个种子的种皮,在剥种皮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不要破坏种子的内部结构,同时思考 种皮有什么作用?接下来引领学生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学生会发现蚕豆种子有两 半,一边相互连接,一边有一道缝隙可以将它们分开。教师指导学生从有缝隙的一边将 种子分开, 并观察它们相连的地方有什么?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

30、 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内容。学生一般会 发现上面尖尖的,下面是小齿状的,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这里的 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在学生的描述下指明上面尖尖的是胚芽, 下面 是小齿状的是胚根,一开始看到的两半是子叶,胚根、胚芽、子叶合起来是植物的胚。 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对比干蚕豆和泡好的蚕豆内部结构时, 会发现浸泡后的蚕豆胚根、胚芽已经开始萌发,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推测胚根胚芽部分 可能会发育成新植物。最后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的内部结构与蚕豆进行比较,这里可 以放入玉米种子,引领学生发现,还有另外一种种子结构,但它们都

31、有种皮和胚。发 现内部结构相同。 3. 研讨 研讨活动可以穿插在探索活动中进行,教师要借助记录单让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展 示出来进行交流。 讨论活动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 达成共识。 4.拓展 组织拓展部分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种子贴画或种子贴画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用了哪些植物的种子, 种子的外部特征与画面中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例如:植物的叶用绿色的绿豆,花朵用红色的红豆等。制作活动可以放在课后进行,但 教师应给学社介绍一下制作步骤。下面的方法可供教师参考。 (1) 在画纸或活动手册上,用铅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1 (2) 将收集好的种子分类放好。 (3) 用胶

32、棒在画好的图案上涂好胶。 (4) 用小镊子将种子贴在图案上。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中记录种子内部结构 的内容, 要让学生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猜 想,以及观察到的干蚕豆与浸泡过蚕豆种子的 内部结构。 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 要强调 突出主要特征, 不要过于追求图画的艺术美。 对 于干蚕豆与浸泡过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的记录 要关注胚根、胚芽的变化。 做种子贴画,可以先让学生在活动手册 上画出设计图,再将种子粘贴上去。也可以 根据设计图,在另外一张纸上制作种子贴 画。 第第 2 2 课课 种植凤仙花种植凤仙花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第 1

33、 课学生已经认同种子中的胚是新生命的幼体,种子可以萌发发育成新的植物。但 是种子如何发育成新的植物?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新的植物吗?种子萌发后植物又是怎 样生长变化的?只有亲自种种植一株植物,才能在实际观察中找到答案。本节课立足于观察 种子如何在土壤中萌发, 以及为后续的研究活动提供观察材料, 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凤仙花的 活动。 栽培活动是否成功,栽培的植物能否健康成长, 能否做好观察计划、收集有效信息是 本单元教学目的得以达成, 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发育成 一株新植物。这与种子的胚是否完整,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中储存的养

34、料是否 1 能满足胚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以及种子所在地的环境条件等有关,所以播种的种子要 选择完整的、颗粒饱满的,要保证所生活的环境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本 课通过种植凤仙花要使学生学会播种及栽培植物的方法。 种子播种在土壤中无法观察到种子 的变化过程,教科书让学生想办法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寻找 问题的答案。种子萌发时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吸水后种子膨胀,种皮软化破裂,空气进 入种子,种子开始呼吸,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种子不断的呼吸, 并得到能量, 才能使种子顺 利萌发。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这一认识的形成,不是通过一系列 观察对比实验获得的

35、,而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在学生栽培植物的活动过程中体悟到的。 做好观察记录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本节课引领学生制定观察计划, 为整个单元的学 习活动做着必要的准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利用种植杯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能用表格、 图片、 测量纸等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萌发过程的探究兴趣。 乐于运用长期观察记录的方法完成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科 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

36、物生长依赖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具有保护土壤和周围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花盆、土壤、凤仙花种子等种植材料。透明杯子、卫生纸、蚕豆种子、大白纸等 教师准备: 1 播种活动视频、教学课件等 (三)教科书解读(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2 页, 分为 4 个 部 分 。 1.聚 焦 教科书第 4 页呈现的刚刚破土而出的幼 苗图片,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是种植植物。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种子是怎样在土壤中 发育成幼苗的?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 件?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长成新的植 物吗?这些问题也是本节课要研究的 问题。 种植植物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观察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

37、而植物的生长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做好观察计划也是开展后续研究的重要保障,这是本节课聚焦的 另外一个话题。 2. 探索 探索部分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 1,为种子活动,教科书提示学生要 “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凤仙花种子”,种植 的地点是花盆中或校园的花池中。 活 动一中 的图文,介绍了在花盆中种植植物 的方法, 花盆出水空出放入小石头既可以 使土壤不外 漏,也能能保证多余的水分能 及时渗出。用 手指按 2-3 个洞,深度约 1 厘米,提示一个花盆中可以播种 2-3 粒种 子, 种子上覆盖的土不要太深。 往土壤中浇 水、将其放在温暖的地方,是为保证土壤 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满足种子萌发需要 的

38、条件。 活动 2,是设计实验观察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的变化。教科书提示做一个种 1 植杯。种植杯必须是透明杯,能看到里面的种子的变化。种子放在卫生纸与杯壁之间, 放入卫生纸,既能使种子吸收土壤中的水,又有利于观察萌发后植物的变化。图 2 示意 往杯中加水,提示要保证种子有适宜的水分。 活动 3,是制定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制定计划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教科书 呈现了一张完整的植物生长变化观察计划表,表里包括植物名称、栽培时间、栽培地 点、栽培方法、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内容 6 个部分。为给学生提供了观察计划的范 例。观察记录表中的内容是需要连续记录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观察日记、照片、视

39、频等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 3. 研讨 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饱满的、没有 受过伤的种子播种?”是基于探究活 动 1 进行的思考和讨论,因为饱满的种子里面存 储的养料充分,能够满足种子 萌发的需要; 受过伤的,或者是破损了 的,或者被虫咬伤 了,如果损毁了胚根、 胚芽等,种子就无法 萌发。问题 2,种子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萌 发, 证据的获得 是实际栽培活动及种植杯 的设计活动, 要想让种子萌则需要适宜的 水分和温度。如果在后续的观察活动中没 有满足这些 条件,种子就无法萌发,可从 正反两个 方面感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问题 3,怎样才能做好观察计划,是对做观察计划 活动的回应。 4. 拓展

40、 拓展部分“选带芽眼的土豆块、 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 观察它们的生 长变化。”是为了拓展学生关于植物繁殖方式的认识。用土豆块、天竺葵的枝条、红薯 块繁殖植物,呈现的是用植物茎和根繁殖植物的方式,属于无性繁殖。用种子繁殖后代 的方式为有性繁殖。 (四)教学建议(四)教学建议 1 1. 聚焦 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回顾第 1 课的学习内容,以谈话的方式引进本课的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 种子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那么所有的种子都能萌 发长成新植物吗?”“你们种过植物吗?在什么条件下植物才能成活?”“播种下去的种 子在土壤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亲自种植一棵植物

41、,在实践活动中寻找问 题的答案”。这里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只是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探索 探索部分的第 1 个活动是种凤仙花,种植凤仙花要分选种和播种两个步骤。首先 指导学生选种,教师可以先提供一些大一些的种子,比如黄豆种子,其中有饱满的、干 瘪的、有虫洞的、破损的,问学生,如果让我们种植黄豆,你会选择哪些种子,为什么? 通过交流是学生明确应选择饱满的、完整的种子。然后提供给学生凤仙花种子和放大镜, 让学生从中选择 2-3 粒,用于播种。学生选好种子后,组织学生开展播种活动。播种所用 的花盆、土壤、石头(或瓦片)、喷壶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教师统一准备,条件不足 可以让学生准备。

42、需要注意的是花盆内不要提前放好石头(瓦片)和土壤,土壤和石 头(瓦片)可以先放置在塑料袋里,石头(瓦片)也要大小不,给学生提供选择的 空间。此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些一指粗的树枝和小铲子会更有利于学生操作。播种前教 师可以让种过植物的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播种,播种时要注意些才能使植物成活?学生根 据经验可能会说“需要花盆、土;要把种子埋到花盆的土里,然后浇水;土要有营养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追问“花盆下的小孔有什么作用?花盆中放多少土?什么样的土适合 种植物?种子埋多深?怎样埋?等”在交流中明确播种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开始播种活动 前,教师可以用视频或图片展示正确的种植步骤与注意事项,为学

43、生的活动提供有效的支 撑。学生播种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浇水?为什么要把它放到温暖的 地方?帮助学生建立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接着提出问题“种子在土壤中可 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怎样能看到这些变化呢?”由此引出第二个探索活动。 组织第二个探索活动时, 先让学生想办法, 如果学生提出从土壤中挖出来, 教 师可以用“如何能够连续观察呢?”的问题,引发学生想到用透明的容器。如 1 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直接呈现种植杯,组织学生制作种植杯。为了方便学生观察 与收集更多的信息, 种植杯里要选放较大的种子, 比如蚕豆或黄豆。 杯子四周分别放 1 粒种子,一个种植杯中可以放 3

44、-4 粒种子,最好让学生按不同的方向放置种子,比如有 的种脐朝上、有的朝下、有的向左、有的向右。透明杯子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玻璃杯, 尽量选择高一些的杯子。也可以用 1.5L 无色透明的塑料饮料瓶剪掉上部代替杯 子。卫生纸大约需要 56 层,过薄纸会在操作中撕裂影响观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 按以下方法操作:先将卫生纸沿杯壁放好,再放入半杯土壤,不要压实,在杯壁与卫生 纸之间塞入种子,每颗种子之间要留出一定的距离,最少 23 指,然后再加入一些 土壤,大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轻轻敦实土壤,最后浇适量的水。学生可以以小组开展 制作种植杯活动, 为了做好后续的观察与记录, 在杯子上要用记号笔给每一颗种子编

45、号, 教师要提醒学生每天观察并记录每颗种子的变化情况。 探索部分的第 3 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制定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这是一个长期 观察计划, 有了“动物一生”的学习经历, 学生对进行长期观察已经不陌生了。 教师可以先 问一问学生植物可能有哪些变化,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来记录植物的这些变化?教师要 简单在黑板上罗列学生的回答, 并追问“如何记录这些变化?”之后学生进行讨论并设计观察 计划表, 随后小组间可以交流设计的表, 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并 修正,最后教师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变化计划的范例表格,让学生进一步对照表格对自己 原先设计的观察计划表进行修改。 3. 研讨 研讨的

46、三个问题应在探索活动中适时进行。整个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再 将这三个问题以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后续的观察活动中继续思考, 不断收集证据支撑自己的想法。大概一周到 10 天左右的时间,种植的凤仙花会萌 发出幼苗,种植杯中的种子也会萌发,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间节点在学生展示汇报 种下的种子生长情况的时候进一步开展研讨活动。 4. 拓展 拓展部分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但课堂上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 也可以播放一些用土豆块、红薯块,天竺葵的枝条或其他植物的根、茎、叶繁殖 1 植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种子繁殖之外的植物的其他繁殖方式。 3.3.种子长出了根种子长出了根 (一)背景和

47、教学目标(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位于地下,具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有些植物的根发生变态,具有储存养料的作用,还能用于繁殖植物。比如我们日常吃的红 薯就是植物的根。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发育成根, 随后胚轴和胚发育长出茎和叶, 形成植物的 幼苗。 种植杯中的黄豆种子首先长出根, 无论如何放置黄豆, 发育出的根都会逐渐向下延伸。 黄豆种子萌发首先长出一条主根,随后在主根上长出一些较细的根,成为侧根,像黄豆根这样 有明显主根的叫直根系。大多双子叶植物的根是直根系。还有一些植物主根与侧根区别不明 显,呈胡须状, 成为须根系。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一般都是须根系。 学

48、生种植植物后经过一段时间,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和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都陆 续萌发了, 但也有学生的种子没有萌发, 通过展示交流引领学生找到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 进一步强化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当学生看到种子先长出根、 并且根总是向 下生长的现象表现出好奇与兴奋,因为这一现象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是冲突的,更多的学生 认为应该是先长茎和叶。那么,为什么先长出根呢?根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 很好的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需求。教科书先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关于植物根的已有 认知推测跟的作用, 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推测, 这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

49、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比如生活在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中的植 物根系发达,而生活在水中的植物根常常短而细小。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 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认识。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可以萌发成幼苗。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 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的外部形态具有的不同特点。 科科 学探究目标学探究目标 2 能够基于观察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能够有依据地对植物根的作用做出假设。 能用用画图的方法记录根吸收水分的实验现象。 能以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为依据说明根的作用。 科科 学态度目标学态度目标 在科学探

50、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科科 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环境影响植物生存,具有环境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大试管、带根的植物(凤仙花)、水、油、红色水彩笔等。 教 师准备:种植杯,种子萌发过程视频、不同形态根的图片等教学课件。 (三)教科书解读(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3 页,分为 4 个 部 分 。 1.聚 焦 教科书第 7 页展示图片呈现的是从 花盘中拔出的植物幼苗,画面聚焦在根的部 分。 指向本节课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植物的根。 聚焦的文字提示本课的研究活动是基于前一 节课的种植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备课用书.doc)为本站会员(杰伦迷)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