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 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成,朋友一起生活下面是某省关于留 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一起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
2、身边的人欺负 34.7 材料二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 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 40.2;母亲外出的最少, 占 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网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伤害 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遭受欺负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 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矛盾,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 但不愿意和别人谈话聊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 生活的信心,
3、仍旧表现得积极向上,他们中有 94.4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 2 个百分点; 有 87.8对未来怀有希望,比父母都外出的高 6.3 个百分点。 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外出打工父母跟孩子见面和联系次数存在临界点,即每年见面 4 次,每月联系 4 次,不到这个次数,孩子的心理状态比不见面、不联系的情况还差。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撩拨效应,如果 完全没有联系,孩子不会再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遇到问题会去寻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联系紧密,孩 子会指望得到父母支持。此外,当每年见面次数超过 9 次,每月都有联系时,孩子的心理状态基本能够达到正常 孩子的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李亦菲教授说。 (
4、摘编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及工人日报) 材料三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 专门章节,其中不仅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更 重要的还提出了构建全社会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 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出了许多有针对 性的意见。按照国务院的意见,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均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 护工作, 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 这些地方性的政策措施多以行政规章
5、为主, 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等地通过立法保护留守儿童权益,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保护留守儿童立法不能太柔及广州日报) 材料四 不再被留守,让关照国民基本需求的制度提升到社会共识的水位线,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在 政府资助下,更多像云南泸西县城子村小学那样的新校舍拔地而起,但构建严密的责任制度、激活补偿机制、提 供充足的教育保障等更有效有力的行动,还要加速再加速。 再全能的政府,也有力所不逮,触及不到的角落和末端,填补治理空白,有赖于一些成熟的社会组织和民间 力量发挥作用。据了解,借助互联+,支教平台的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吸引更多有爱心和才艺
6、的年轻人 加入支教行列。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相比物质的捐助,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精神培育与文化滋养的需求更为紧 迫和重要。如何通过社会协作创新途径,对留守儿童展开心灵看护与调适,需要投入更多思考。 (摘编自擦去留守儿童眼前的灰黄)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数据显示,该省大多数留守儿童希望与父母共同生活,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相关数据还显示,不少 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 B根据调查可以看出,只有母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比父母都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不良表现更突 出更严重。 C 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见面和联系的次数越多, 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越好; 完全不见面和不联系
7、的情况最差。 D针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他们起 到了关爱和保护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想要让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基本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只需保证父母每年与孩子见面次数超过 9 次。 B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虽然工作中还有问题,但这些工作已经为留守儿童 的健康成长扫清了全部障碍。 C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这 不仅关系到个人幸福,更关系到社会大局。 D在政府资助下,像云南泸西县城子村小学那样的新校舍
8、可以拔地而起,但对留守儿童展开心灵看护与调适这 样的工作则不能依靠政府的力量。 3当前,我们应当如何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二、现代诗歌阅读二、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 年春 4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痛恨不公平的历史。
9、 B诗中的“我”在历经论染后曾长久地沉默过,但是并没有在沉默中沉沦下去。 C诗中的“我”有着炽烈情感和昂扬斗志,想要摧毁黑暗,在烈火中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热量,憧憬着光明前景的到来。 5下列有关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采用了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极其平易构成了本诗的外部形态。 B诗中发问者问话冷静,回答者回答炽热,两者强烈反差,激起本诗的情感波澜。 C诗歌语言有着独特的感染力,通过细致地雕琢和修饰,把煤的形象细致化。 D诗人用拟人的写法把主人公煤写得活灵活现,不仅有着苦难,更有着企盼。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文后各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1)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 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 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 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2)我们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 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3)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领路的刘局长说这是一条河,问要不要钻过去看一看。 我说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因为林子太密,我们只好收起伞,任雨水洗面,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 灌木。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
11、,半山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 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4)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5)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 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 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 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 示人,
12、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我的心一下落入一片空灵。 (6)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 野的石头,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 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 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7)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 它生在地上
13、、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 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 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8)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 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 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 粗腰圆,霸气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
14、,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 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在这个光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 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 的大纛。 (9)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这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 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 躯, 挺胸拔背, 平视前方。 在南方热带林中我见过如乱麻般的气根, 在华北平原上我见过老槐树下块状的疙瘩根, 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决绝而又从容地在条
15、石上匍匐的苗条的松树根,已分不清,它是树贴在石上的根,还是石上 鼓起的一道棱。这树身里分明已经注入它石质的坚硬,却又划出这样柔美的弧线,好一个幽谷美人! (10)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先以苔草铺床, 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巨大的石头,它沉静地 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 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 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
16、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11)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和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 浓厚。 B作者去看原始林,却先写林中石头,是因为石头历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为石头阻挡了外来采伐者, 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C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插入作者游览原始林时的感受和观点,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文章 的主旨。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
17、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7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8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 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为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 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18、。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中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 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 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 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
19、,多平方,少圜。少树杂,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 , 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 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 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
20、,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 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 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公石焉。当符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 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 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 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
21、鼐记。 (注)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岩尻:山岩的末端。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B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C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D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 焉 10下列各项加点词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
22、谓之天门云 云:助词,无实义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 溯:顺流而下 B崖限当道者 当道:挡道,拦路 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观宇:参观庙宇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之:代词,它 则山之四面尽矣 之:助词,的 D当其南北分者 者:代词,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者 者:代词的事物,指石碑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支纪年法等。文中“乾隆三十九年”中的“乾 隆”是清高宗的年号。 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 集。 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文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
23、,“其阴”指的是泰山的北面。 D“戊中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既 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12下列对两篇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节前二日游览泰山,在春节正月初四日又游览灵岩,分别写下了登泰山记和游灵 岩记,这两篇游记散文一般认为是姐妹篇。 B姚鼐写泰山,生动表现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灵岩,则借柏树、积雪、初日、寒 光等景物,渲染了灵岩的清幽,两篇文章写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即讲究语言的文雅和精炼;而且内容上还重学问和考据。这
24、两大特 色在这两篇游记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D登泰山记游灵岩记都是游记,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之后所作,都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 后的所见,今人读来颇受启发。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2)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 五、古代诗歌阅读五、古代诗歌阅读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李侍郎赴常州 唐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
25、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注)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当时被贬谪到瀛州为官。改火:指年度的更替。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白居易赠元稹诗中有“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筠:竹。 14对两首诗歌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上片写岁月如流,与友人分别虽已三年,二人情谊弥坚。此次久别重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般和煦。 B苏词下片切入送别主题,用“淡月微云”一句营造了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 苦的基调。 C贾诗首句写眼前景色,点明时令气候,营造凄凉气氛;第二句转言地理,从临别延伸至别后,点明一路涉水 跋山的艰难。 D贾诗语
26、言质朴自然,但情感真挚动人。虽为绝句,但抒情方式多样,既有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又有直抒胸 的直接抒情。 15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六、情景默写 16(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 (2)赤壁赋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漂荡,在水波不兴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 (3)歌行中描写了贤才来投后一起欢聚畅饮、诉说往日情谊的热闹场景是:_,_。 七、选择题七、选择题 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荣、活力涌(yng)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
27、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B一个人夹(ji)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hn)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 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C蚂蚁摇头晃脑捋(lu)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tu),寂 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哄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D生命诞生以来,从原核到真核,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海洋到陆地,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 响了一片片跌宕(dng)起伏的演化乐章,期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诵,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 18下列各句中
28、,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归来这部影片从破坏到谅解的人物关系对应的是个人和时代的无奈与选择,将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 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笼罩。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该市的文化云是以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信息,利用网站、手机 APP、微 信公众号等多种终端,实现资源互通、服务互补。 D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 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与共鸣。 19下列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我的指关
29、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0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中富有时代性的一首新诗,诗人采用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想象奇 特,情感激越,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 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又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所以在通讯 写作时,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
30、己的看法和观点。 D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殇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 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九、语言表达九、语言表达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_,而感 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不会对敌人的入侵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 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需要的杀敌工具。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 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
31、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_。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 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科学家设计出既具有细菌或病毒的特性,_ 的疫苗。将疫苗注射到人体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 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十、名著阅读十、名著阅读 阅读以下三则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 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 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
32、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 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 称呼父亲兄弟的妻子伯母、婶母,称呼母亲兄弟的妻子为舅母;而英语中,这些人统称为 Aunt。同理,中国人 称呼父亲的兄弟为伯伯、叔叔,称呼母亲的兄弟为舅舅,称呼父亲姐妹的丈夫为姑父,称呼母亲姐妹的丈夫为姨 夫;而在英语中则统称 Uncle。 材料三 红楼梦第 20 回有这样的情节:黛玉知宝玉和宝钗在一处玩,赌气回屋,临窗生气流泪;最 后贾宝玉用亲不间疏,先不僭后这八字宽慰黛玉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
33、亲戚她 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此情节 一般认为是宝黛爱情的开始。 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知识,回答以下两个题目。 24西方对亲戚的称呼为何可以如此简单? 25宝黛两人的“姑舅姊妹”为何比宝玉和宝钗的“两姨姊妹”论亲戚更亲近? 十一、材料作文十一、材料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攀登台阶,无论在哪一层,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总有人在俯视你。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34、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C 3外出打工父母在赚钱的同时,应负起监护的责任,要及时与孩子联系、见面,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政府 要构建全社会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法规,通过立法更好地保护留 守儿童权益。发挥民间的力量,填补治理空白,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4A 5C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痛恨不公平的历史”,在诗歌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这首诗采用通篇对话的方式来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 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 故选 A。 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35、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认为诗歌语言“细致地雕琢和修饰”有误,本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 故选 C。 6D“以时间为顺序”“层层深入”错误,本文写景没有以时间为顺序,而这些景物之间也不存在层层深入的 关系,由“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老林子中还是大树”等 信息可知,这些景物之间是并列关系。 7运用叠词,生动描写了激流及其所处环境,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运 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原始林周围环境的幽深朦胧及激流的悠长、动态之美。 多角度写景。既有仰望山顶,又有近看“雪白的浪花”,全方位展现
36、风景;“炸起雪白的浪花”既有视觉效果 又有听觉效果, 声色结合, 描绘了作为 “山之魂” 的激流的活力和气势。 妙用动词, “炸起雪白的浪花” 中 “炸” 形象地写出了湍急的激流在碰到石头所产生的巨响以及浪花。 8不能。最后一段写作者下山时的所见,照应前文,勾勒出作者的整个行程,使全文结构完整。写修复小 火车轨道发展原始森林游, 一方面原始林是人类的起源, 适度的原始林游也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源起的回望与追溯。 另一方面隐含着作者的担忧,表面上人们在保护原始林,但发展旅游业势必会破坏这里的原始气息,最终失去 这样一片净土。最后一段引发读者去思考人类行为与保护自然的关系。 9C 10C 11B 12
37、D 13(1)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有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都是山 峰。 (2)在灵岩寺后的山崖上开凿岩石做了个石龛,用来供奉佛像。估计它的高度,大约是灵岩高度的十分之九, 陡峭壁立,不可直上。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竺僧朗”为“佛图澄之弟子”的名字,不需要断开,排除 A、B。 “说”的宾语为“其法于灵岩”,不需要断开;“琨瑞之谷”即为“朗公谷”,不需要断开,排除 D。 句意: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瑞山,时常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 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 故选 C。 10 本题考查学
38、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意思是“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溯”,逆流 而上。 B“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意思是“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观宇”,译为庙宇。 D“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意思是“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当其南北分者”中的“者” 与后文“也”连用,表判断。 故选 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判断有误,桐城派的创始人为方苞。 故选 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 “都真实再现”错误。 游灵岩记中
39、姚是有遗憾的,一憾好友不得同去,二憾未能亲见琨瑞山的幽邃岩谷; 且在文中琨瑞山的幽美景致并非亲见,而是听闻,所以“真实再现”不妥当。 故选 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云漫”,云雾弥漫;“稍”,稍稍,逐渐;“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数十立”修饰“若樗蒲”, 为定语后置句;“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为判断句。 (2)“以”,表目的的连词,来;“度”,估计;“十九”,十分之九;“峭”,陡峭壁立。 参考译文: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
40、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南面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 的城墙,到了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 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段,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古时候登泰山,是 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 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一
41、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 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 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 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 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 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
42、白,颜色错杂, 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还有碧霞元君祠;皇帝的行宫在碧霞元君祠的东面。这一天, (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 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 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 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游灵岩记 泰山北部有很多巨大的山崖,其中灵岩最有名。我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
43、灵岩的形状 像石头垒起来的城墙,高一千多雉,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但南面为群山的缺口。南面有重叠的山峦遮蔽 着它,条条的溪流环绕着它。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 深的崖谷,灵岩寺就在柏林中。柏树林下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积雪的寒光反照在寺庙的墙壁 上,使得墙壁好像在晃动。在灵岩寺后的山崖上开凿岩石做了个石龛,来供奉佛像。度量它的高度,大约是灵岩 的十分之九,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横行,或侧身攀援,才能登上去。登上后向四周眺望群山,只见群山竞 相奔驰,奇妙有趣,如帷幔张开,像军队行进。山崖脚下有泉水,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之
44、泉。寺 里的僧人拿出器皿,倒上水让我们喝。转过头看到寺院左右立着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游人所题刻的,有的镶 在墙上,有的用来砌成了石阶,石阶上刻有宋徽宗的年号政和二字。 我最初与朱子颍约好来游览灵岩,恰好朱子颍有公事,他就让泰安人聂剑光同我一起。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 北谷说,逆着水流的方向向东,越过一道山岭,可以进入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向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 琨瑞山的溪水向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朗,曾住在琨 瑞山,时常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在前秦苻坚时期, 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 十
45、分壮丽。 后来逐渐倒塌, 直至废弃。 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 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而到了琨瑞山,它的岩谷幽深,于是景色更 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朱子颍以后来游玩时,可以沿着泰山的西麓,参观灵岩,可向北到达历城, 然后沿朗公谷向东南走,到达东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麓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 的张峡。姚鼐记。 14B“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基调”错误。苏词这首送别词中的“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故“奠定了全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基调”判断
46、有误。 15相同之处:两首诗歌均以送别为题材,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不同之处:苏词用“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赞扬了友人面对贬谪依旧淡泊、坚贞的品格。词末尾 用“不用翠眉颦”等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慰勉。 贾诗一、二两句写送别当下的凄凉气氛,之后设想别后路途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三、四两 句无论是今日送别时“尽醉”还是明朝别后“相忆”都表达了作者面对离别的苦痛之情。 16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漫”“凌”“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7D 【详
47、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气质雍荣”的“荣”应改为“容”; B.“夹”读音应为“ji”; C.“捋着”的“捋”读音改为“l”;“哄然”的“哄”应改为“轰”。 故选 D。 18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结构混乱,去掉“看”。 C成分残缺,“该市的文化云是”缺宾语的中心词,可在句末加上“的社会服务”。 D语序不当,改为“网络小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兴趣与共鸣”。 故选 A。 19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把“指关节”比作“铆钉”,运用比喻修辞。 B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运用比喻修辞。 C把“古来万事
48、”比作“流水”,运用比喻修辞。 D不是比喻。 故选 D。 20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又有新闻的特点”“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错误。通讯又具有记 叙文和新闻没有的特点:常常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故选 C。 21C 22C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颁发:公布、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发布、授予的意思。结合“国家最高科技奖”分析,使用正确。 B饥馑:释义是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形容“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食物缺乏状 况,使用正确。 C猛然:强调的是气势猛,强而有力,一般
49、用于谓语前面。应为“突然”,强调短时间内出乎意料,可以用于 谓语前或主语前。 D屏气静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此处写“他”的神态,使用正确。 故选 C。 2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甲句中“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之间不用顿号。两个并列的称呼之间不需要停顿。 B“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对前面“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的进一步解释说明,乙句冒号应改为 破折号。 故选 C。 23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又去除(降低)了其致病性 24西方的社会格局是团体格局,以团体为中心,界限明确,在团体内的人是一伙的,对于团体的关系又是相 同的。所以在西方人眼中,与父母亲同辈的所有女性亲戚属于同一团体,故统称 Aunt;而父母亲同辈的男性亲 属也同样属于同一团体故统称 Uncle。 25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界限不明确,亲属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构成的网 络,富有弹性,关系亲疏不同。贾宝玉的父亲贾政与林黛玉的母亲贾敏为亲兄妹,而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与宝钗的 母亲薛姨妈则为亲姐妹,黛玉与宝钗于宝玉而言都是外戚,但是在红楼梦那个以父(夫)以男人为中心(即 父系原则)的时代,姑表亲当然要比姨表亲关系更亲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