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9 页 22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 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 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 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 理。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 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 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
2、摆出了 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 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 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 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 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 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 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 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 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
3、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9 页 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 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 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 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 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 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 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 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 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
4、意义。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 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 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 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 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 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9 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 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5、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 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 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点拨示例:(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教师从旁指导, 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
6、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9 页 (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宾语“之”提前)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 语“太行、王屋二山”) (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于)其诚。(省略介词“于”)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词“于”) 【教学提示】 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的前提下, 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行讲解。 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目
7、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 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 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 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 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 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9 页 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 壤
8、”,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 从“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以看出, 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 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 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 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 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 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 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3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 无
9、大志的人。 4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 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 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9 页 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 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 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
10、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 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 老头。 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把握文本写作艺术 1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讽刺 和烘托的手法。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 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 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则是愚。 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 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 “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 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
11、现愚公的 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 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 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9 页 目标导学四: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探究: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 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 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 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板书设计 愚 公 移 山 不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叩石垦壤,
12、箕畚运土石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有利条件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精神: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 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可取之处 本文的特殊句式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 设计引导学生关注此类文言现象。此外,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8 页 共 9 页 本文将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 比上,在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中揭示 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揭示愚公精神。同时 将教学难点放在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以 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上,从而顺利 完成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对有的知识点讲解比较浅,导致学生对课 文的掌握不是很透彻,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