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三 环境保护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情报告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情境,结合区域位臵示意图、统 计图表等, 侧重考查环境污染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侧重考查考生的人 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考查题型为综合题。 (2020 全国卷)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 由北向南贯穿市区, 其上 游河段叫那考河。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 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 2015 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 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
2、、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 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 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解题思路 据材料可知,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 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 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 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 “就地回用”提高 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流域综合治理中 注重加强河道生态、 沿岸景观工程建设, 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 境。 答案
3、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 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 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 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大气 污染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 的燃烧排放出大量 粉尘和酸性气体。 自 然原因: 特定的气象 和地形条件会加重 大气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 酸雨等, 危害人畜健 康, 污染土壤、 水体、 生物,腐蚀建筑物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开发新能源, 发展洁 净煤技术, 控制机动 车尾气污染, 植树造 林、 加强绿化, 合理 布局工业生产等 水污染 大量的
4、工业、 农业和 生活废弃物排入水 中 影响工业生产、 人民 生活,危害人体健 康, 破坏生态, 影响 动植物生长繁殖 保护水源, 限制污水 排放;建污水处理 厂; 合理布局工业生 产; 提高人们的环保 意识 续表 环境污 染问题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固体废 弃物污 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 放的生活垃圾和工农 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 产垃圾 污染大气、 水体、 土壤, 占用耕地, 影响环境卫 生,危害人体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 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 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 和工作,损伤听力,诱 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 传播途径控 制,接受者的防护 海洋石
5、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 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 泄漏 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 洋生物的毛、 皮丧失保 温性能, 或因堵塞呼吸 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油 膜覆盖表层海水, 阻碍 海藻的光合作用; 沉降 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 洋底栖动物的生存; 石 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水 中溶解氧, 间接危害生 物生存;破坏海滨风 景, 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除控制污染源、 防止意 外事故发生外, 可通过 围油栏、吸附材料、消 油剂等进行处理 2.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的基本步骤 (1)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源。 (2)分析形成环境污染问题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 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
6、。 (3)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措施 考向 1 水污染及其治理 (2019 全国卷)19 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 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 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 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下图示意运 河及水系位臵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 河湖水质得以改善; 伊 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 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 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 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 水系连通
7、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 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 由题意可知, 修建的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 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 伊河, 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 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 量的同时, 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 游的污染; 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 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 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考向 2 固体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 (2019 海南高考)近年来, 随着攀登珠穆朗玛峰人数增多, 产生的废弃物增多, 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世人关注。我国登山管理部门相继提出控制登山人数、 成立高山环保基金会、 制定登
8、山管理办法等措施, 以减少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环境 的不利影响。 分析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 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高,废弃物难以分解,清理废弃物难度大;生态 环境脆弱,易退化,难恢复。 解析 珠穆朗玛峰地区废弃物增多易引发废弃物污染及生态退化等环境问 题,这和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里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其他地方 可以分解的废弃物,在这里却难以分解,废弃物增多更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破坏了生态之后,生态环境很难恢复。 考点二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生态环境保护 考情报告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高频考 点。常以区域图、
9、热点生态环境事件(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酸雨、臭氧 层的破坏)等为背景,或图文结合,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和治理 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考查题型为综合题。 (2020 全国卷)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 因啃食植物曾 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 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 肥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土壤肥力越高, 植被生长越好, 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 含量的关系。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青藏高原
10、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 全氮含量的关系是: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当高原鼠兔有效 洞口密度数值达到 760 之后, 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继续增加, 土壤全氮含 量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 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 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 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答案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 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
11、起高山草甸退化; 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 甸易退化。 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生态环 境问题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 病虫害。 人为原因: 毁 林开荒、 乱伐薪柴、 商 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 水土流失加 剧、 土地沙化、 河道淤 塞、 温室效应增强、 物 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 制定和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 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 降水减少。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 草地生态 环境恶化, 还会
12、使整个 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 改善经 济结构, 退耕还草, 舍 饲养畜等 湿地 干涸 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 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 原因: 土壤侵蚀、 环境 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 水旱灾害加 剧、 水污染加重、 生物 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 传力度, 加强湿地保护 立法和执法, 建立湿地 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湿 等 生物 多样性 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绝。 人为原因: 狩猎、 污染, 森林、 草地、 湿地等生 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限制人类生存和发展, 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 扩大自然保护区, 建立 “生态走廊”, 采育结 合, 合理放牧, 实行禁 态系统的破坏 生
13、存 渔期制度 2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时,应遵循的基本步骤 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 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 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分析 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土壤原因(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分析 人口增长。 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 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 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 考向 1 生物多样性保护 (2018 全国卷
14、)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臵见下图)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 有世界种子库(通过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 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 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存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 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 险。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 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随着全球变暖,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 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解析 种子库要
15、求保存时间长,受人类干扰少。遇到的环境风险主要考 虑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考向 2 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2019 全国卷)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 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 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 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 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臵换。 解析 由材料可知, 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以及 化肥的过量使用。 灌溉水含盐量高引起的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施是利用淡水灌溉 淋溶
16、(洗)或者利用雨水淋溶(洗);过度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措 施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 将大棚内的土壤用其他的土壤臵 换客土臵换,也是解决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措施之一。 考点三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考情报告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 问题、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措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区域图、统计图表、 景观图、资源利用的热点新闻等为背景,或图文结合,侧重考查资源问题产生的 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考 查题型为综合题。 (2016 全国卷)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
17、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 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 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 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题思路 衰竭原因可从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类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分 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回答即可;另外,针对生物数量减少,一般都要采取人工 孵化、放养幼苗等措施来增加数量。 答案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 放养鱼苗等。 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 理开 发利
18、用的 主要 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 地,非农业用地 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 开荒,对野生动 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 水,不合理的灌 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 源,废弃物处理 不当 产生 的环 境问 题 土地遭到水蚀、 风蚀和沙漠侵 吞,耕地面积不 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 小,许多野生动 植物已灭绝或濒 临灭绝,不同程 度地破坏了陆地 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土壤 次生盐渍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 至枯竭,环境污 染 生态系统的平衡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考向 1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 山西运城高中联合体高三模拟)平朔安太堡露天
19、煤矿位于山西朔州市 区与平鲁区交界处, 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 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生产过程中表土不断被剥离; 随着矿坑的 不断向下延深,大量不断剥离出来的物料被运输、堆积到排土场;大气降水经采 场、排土场的排水沟进入矿坑底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极大。 简析露天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答案 原因:物料堆积导致排土场高程增加,易发生地面下沉;矿坑向下延 深,坑坡变陡,稳定性变差;岩石长期裸露遭受风化,导致岩体松动、变形;大 气降水所产生的地面径流通过下渗和冲刷对排水沟侵蚀破坏。 措施:在排土场和矿坑边坡修筑排水设施,疏导地
20、表径流;加强日常巡视, 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提高矿区全员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等。 解析 据材料可知, 生产过程中表土被剥离后, 岩石长期裸露遭受风化侵蚀, 会导致岩体松动、变形;矿坑向下延深,坑坡变陡,稳定性变差;大量不断剥离 出来的物料被运输、堆积到排土场,易发生地面下沉;大气降水经采场、排土场 的排水沟进入矿坑底部, 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加大。 预防措施可根据以上原因进 行分析,在排土场和矿坑边坡修筑排水设施,疏导地表径流;物料合理堆放;加 强日常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提高矿区全员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 时汇报等。 考向 2 地下水超采问题 (2020 豫鄂湘粤四省联考
21、)由7 000多个岛屿组成的菲律宾拥有“千岛之国” 的美誉。 随着经济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 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非常严峻。 有专家认为,对于菲律宾来说,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比全球气候变暖更大。 推测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分布, 并分析过度开采地下水对菲律宾的 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 答案 地区分布: 菲律宾的人口、 主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分布区与 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地下水开采最严重区。 危害: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水 质变差,影响生产和生活;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沿海地面沉降,导致 汹涌的海浪及雨季洪水淹没范围扩大, 威
22、胁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破坏生 产与生活设施;沿海地区的许多建筑物因地面沉降,或倾斜,或淹没在海水中, 导致数以千计的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解析 分布地区: 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人口密 度较大、主要城市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还有沿海地区,其中沿海 地区是地下水开采最严重区。 菲律宾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沿海地区过度开采 地下水,会使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变差,影响生产和生活;过 度开采地下水, 会使过度开采区的地面沉降, 沿海地带会导致汹涌的海浪及雨季 洪水淹没范围扩大,威胁沿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生产与生活设施;由 于过
23、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的地区的许多建筑物会倾斜, 导致数以千计的 居民不得不搬迁到其他区域。 专题检测十三 环境保护 综合题(每题 10 分,共 60 分) 1(2020 全国卷)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 儿死亡。 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 周边树木葱茏, 鸟儿啼鸣, 环境优美。 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 建筑建成初期, 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 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 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原因: 清晨太阳从东面照
24、射沟谷西侧的山体, 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 像映入朝西(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 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反之。 解决措施: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在鸟儿 撞击路线上设臵障碍物;放臵驱鸟装臵等。 解析 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是由于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玻璃幕墙造成 的,可改变玻璃幕墙镜面效应,如在东西两侧立面上贴磨砂膜,使山体和树木的 影像不再映入玻璃幕墙; 在鸟儿撞击路线上设臵障碍物, 防止鸟儿直接撞在玻璃 幕墙上;放臵驱鸟装臵,防止鸟儿靠近建筑物等。 2(2019 全国卷)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 世 纪五
25、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 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 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 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 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 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 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 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本题以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原工程”为背景, 考查工程治理对改善环 境的作用。结合材料中
26、的具体措施分别从整体生态、水文(水质)、大气(局地微气 候、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2018 全国卷)“洪水一片天, 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堑 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 形成一个个碟形 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 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碟形湖 水干鱼尽。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并针对其 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 碟形湖水
27、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 减少候鸟食物来源 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 小鱼等方式, 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 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 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解析 据材料可知, “堑秋湖”捕鱼模式, 渔民在湖滩筑堤建成众多的碟形 湖,因而会扩大枯水期湖泊面积,有利于扩大候鸟活动的范围;但碟形湖在 1 月水干鱼尽, 而候鸟在 3 月才开始陆续迁离, 因而在冬季后期会缩小候鸟活动的 范围。针对消极影响,主要采用合理放水、合理捕鱼、加强管理、增强渔民的保 护意识,并对渔民的保护行为给予补偿。
28、 4(2020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高三二模)自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2 月,一 场肆虐澳大利亚长达 5 个多月的山林大火,造成至少 29 人死亡,不计其数的动 植物毁灭。 一向以海滩、 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露天体育赛事而闻名的澳大利亚旅 游业在此期间也遭受重创, 该国经济可能遭受数十亿澳元的损失。 下图为澳大利 亚山火分布示意图。 指出澳大利亚山火对其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 并列举减少山林火灾发生的措 施。 答案 消极影响:造成大气污染;动植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破坏严 重。生物措施:种植不易着火的植物、营造混交林等,阻隔和控制火线的蔓延; 工程措施:设臵防火隔离带、修建道路
29、防火工程等;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 规,加强火源管理;加强丛林火灾预报预警;提高公民防火意识。 解析 消极影响:山林大火导致大气中烟尘增加,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造成 动植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生态破坏严重。措施:生物措施:改善森林树种结 构,种植不易着火的植物、营造混交林等,阻隔和控制火线的蔓延,减小着火面 积。工程措施:设臵防火隔离带、修建道路防火工程等,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及 时救援。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火源管理,健全处罚机制;引进高 技术,加强丛林火灾预报预警;提高公民防火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5生物基材料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材料之一,可以在多个领域替 代石化塑料、化纤、
30、橡胶等材料。位于河南省南乐县生物基材料产业园的河南龙 都天仁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弥漫着浓浓的玉米香味。 令人惊讶的是, 从 生产线“走”下来的并非美味的食品, 而是白色的塑料袋。 这种塑料袋是用玉米 (秆)淀粉中提取的原料生产的,使用后埋在地下 3 至 6 个月,可全部降解为二氧 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阐述生物基材料加工业发展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 答案 一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以往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秸 秆作生物基材料的原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二是减少石油资源消耗, 减轻石油进口压力。以往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是石油,以 农作物秸秆生
31、产生物基材料,可减少石油的消耗,减轻进口压力;三是减轻和避 免环境污染。 秸秆燃烧、 石油消耗、 合成材料使用后的废弃物都会带来环境污染, 而生物基材料可降解为无害物质,避免了环境污染。 解析 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角度阐述生物基材料的重要意义。 6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20 世纪 90 年代,广西开始大规模种植桉树,最 多时种植面积达 200 万公顷。 桉树对地下水和土壤养分需求极大, 种植密集区土 地肥力和地下水水位下降, 以致原始植被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 坏, 桉树被人称为“地下抽水机和耗肥机”。 广西各地“清剿”桉树, 退林还田。 桉树种植有弊也有利。桉树生长极快,轮伐期极短
32、,经济效益好,桉树人工林的 经济效益是目前我国林业产业中的佼佼者, 生产的木材主要用于打成木片, 作为 造纸或纤维板工业原料;加上 6 年生长期的桉树,耗水量变小,蓄水与保持水土 功能较强,因此也颇受欢迎。 请结合材料为广西今后桉树种植及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 控制植株密度;延长轮伐周期,减少水土流失;合理规划种植区域, 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开展多种经营,注重饲养业等林下经济发 展;调整农业结构,平衡发展种植业、林业等各产业。 解析 为广西今后桉树种植及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要从种植密度、砍伐周 期、多种经营、平衡生态的角度提出。桉树种植要控制植株密度,保证林下阳光 充足,以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延长轮伐周期,减少水土流失;合理规划种植区 域,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等区域种植桉树;开展多种经营,注重饲养业等林下经 济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平衡发展种植业、林业等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