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信阳市 2020- 2021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 分钟卷面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孔子将道德教育置于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的“信”就是传统道
2、德教育的重 要内容。教育学生“主忠信”(论语学而),即以诚信教育为主。 古人的诚信教育首先是在家庭里从蒙学开始,从婴幼儿抓起,以胎教、父范母仪、 生活日用及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实现诚信教化。婴幼几善模仿,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 中国古代的父范母仪特别强调家长对儿童的示范教育。父母长辈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对 儿童进行诚信教育。中国古代的诚信故事俯拾即是.如商鞅立木、季札赠剑、管鲍之谊、 范式守信等;也有不少因不守信用而败德坏身甚至亡国的故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颇 具警戒作用。 传统社会重视学校系統的诚信教育,朱熹提出了完整的德育阶段学说。从“小学” 到“大学”是循序渐进的德育过程。8至15岁受“小学
3、”教育.16.17岁受“大学”教育。 两者的道德教育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小学”阶段只是“教之以事”,注重 行为的训练;“大学”阶段就是“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有为忠信孝悌者”。朱熹 还编辑“圣经贤传”和三代以来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作为“小学”德育教材;编 著 四书集注 为“大学”教材,后成为元之后科考的必读书目。在不同年龄段施行不同水 平层次的儒家经典教育.为学子包括诫信在内的价值观的萌发、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学校诚信教育,不论是私塾、官学,还是书院,皆行“明人伦”,“成德为事”。明清 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基础。传统学 校诚
4、信教育注重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生活细节、表里如一。陆王 心学和程朱理学虽在道德教育上分歧很大,但都重视生活实践,强调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 信服必须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做人做事不可脱节,朱子的“格致工夫”与王阳明的“事上 磨”在一定程度上互通。 传统社会的礼俗文化承载着社会诚信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一种乡土社会中自然的教 育,礼俗作为一种得宜的规范和生活方式,与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方式有很大的 不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有时甚至会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的主要形式有 三:古已有之、口耳相传的风俗;人们认同和遵循的“人情”习惯;成文或不成文的家规、 族规、村规和民约。通过礼
5、俗约柬民众从而实现“礼治”是传统乡土社会维护秩序和 治理的基本方式。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诫信心理和 行为习惯。 (摘自沈永福、邹柔桑论中国传统诚信的运行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学 报2017 年第 5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有四项基本的教学内容:“文.行、忠、信”,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 B.中国古人的诚信教育可分为蒙学诚信教育、学校诚信教育及社会诚信教育三个部 分。 C.中国古代诚信故事非常丰富,用讲故事来实施诚信教育对儿童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D.札俗作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在古代是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
6、和作用方式的前 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中国古人的蒙学教育学校教育、礼俗教育为立论的角度,论证了传统诚信教育 的运行机制。 B.文章把传统社会关于诚信的网状式的零散信息加以挑选、统整,并以此建构了符合逻 辑的行文框架。 C.曾子:“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可论 证第二段观点。 D.文章分析了“传统礼俗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内涵,是为了论证古代诚信教育对 “礼俗”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社会非常重视诚信.道德教育,此传统促进了明清书院、私塾的发展。 B.传统
7、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差异很大,礼俗文化对当代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 C.如果家庭、学校、杜会都重视诚信教育,那么完全可能培养好学生的诚信品质。 D.挖掘出礼俗文化的巨大潜力,人们就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诚信做人做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 朱东君 环球人物 :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 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 了
8、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 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大学毕业,曾经到 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 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 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 珍重你的 现在。 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 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叶嘉莹;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
9、了十首采桑 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 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 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 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 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 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
10、怀古 。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 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哀 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 非常重要的能力。 环球人物: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 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产生乡情。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 叶嘉莹:韦庄有 菩萨蛮)五首。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 一定要回到故乡。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11、。我现在不 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我当时是 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 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环球人物: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 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 怨”。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 中找到共鸣? 叶嘉莹: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第一首 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
12、 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一年很快就到 岁幕,人生也很快就到迟幕。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 甘的事!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 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 环球人物: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 叶嘉莹: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真是 神来之笔。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 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你 任凭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
13、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已还可以完 成什么。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 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 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 完成的人? (摘编自环球人物)第 345 期) 相关链接:叶嘉莹,号迦陵。1924 年 7 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加拿大籍中国古 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 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 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
14、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 年 6 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 馆馆员。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4 年 11 月,90 岁时, 回国定居。 2016 年 3 月 21 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 2015- 2016 年度“影响世界华人 大奖”终身成就奖。 “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只觉惊为天人。”叶嘉莹门下的博士后蔡雯对 环球人物 记 者感叹道:“听先生的课与讲座,听得越多,便越发觉得一切情感都能在古诗词中。在 千百年前的古人那里找到深切的、直抵灵魂的共鸣。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你的种种苦 乐,都可以在数千年的文化原乡中找到最大的共情、共鸣、共振。拥有了这片文化原
15、乡 中的诗意,你就不会孤独。” 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 93 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 答应。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 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 “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她皓首著书,鹤发授课,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词的火种传下去, 燃出现代人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 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B.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情
16、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 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应“透过悲慨写欢乐”。 C.同样是写大江,李后主没有反省和超脱,因而笔下只是悲哀;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 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 D.“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 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的很好例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叶落归根”,90 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一门心思把自 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 B.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诗词上造诣很高,脱口而出,皆成妙语。
17、访谈中既有她对古诗词 的见解,也有她从古诗词中获取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C.在叶嘉莹先生看来,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思考自己能否 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D.思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叶嘉莹先生对 菩萨蛮 五首其三中“如今却忆 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的生动剖析,有力诠释了这一主题。 6.访谈中,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 学习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彭程 在一望无
18、际的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因为看到了一本画册而入迷着魔,从此 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 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 感觉脑海中无数次的描画勾勒,已经让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 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曾经的虛幻变作真实,陌生成为熟悉,然而向往也会同步 扩展,没有停歇。远方永远存在,远方在远方之外,在东西南北的各个方向。目光尽头的地 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声音呼唤你出发,行行复行行,把灵魂朝着天空敞开,把 脚步印在永远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 有许多年了,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静
19、的时辰,展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确 定其上的一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思绪。意念抵达之处,多是我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神凝 气定之时,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画面穿越时光和距离,翩然闪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 始森林,脚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土上,松脂的清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 而来;那是新疆伊犁霍城的万亩薰衣草,深紫色花朵波浪般层叠起伏,一直延伸向远处的 白杨林带,映照着天地接壤处山峰上的皑皑积雪. 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向往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 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瀚壮丽,西藏纳木错圣湖边飘扬的經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 色苦荞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为伴的鄂伦春人家
20、.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 惬意的慰藉。 这些已经去过或将去到的地方,被造化赋予了各自的美质,形态千变万化,繁复多姿。 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 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梦想。 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的强度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 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汽车穿越连绵交错的农田和林带,即将驶入浩瀚无垠的千里戈壁。 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 润,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在片 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
21、眼眶中盈满了泪水。眼泪是一种验证,是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 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强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 这些让我镂心刻骨的地方,其实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关注,更不会被 写入旅游指南。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 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那是一种与这片土 地血肉关联、休威与共的情感。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动物禽鸟尚且 如此,何况是万物灵长的人类。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 同构,无教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
22、情,真实而有力, 远胜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这祥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 三十年前听到一个故事,从此铭记在心。当时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很多,一个旅行团来 到内蒙古大草原,算火晚会就在蒙古包旁边的草地上举行。皓月当空,奶茶飘香,歌声悦耳, 舞姿动人,一位老年游客突然放声大哭,老泪纵横。老人哽咽着说:多么羡慕你们,有这么 辽阃的国土! 是的,这是一种幸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提供了太多的美好和富足。 还有什么幸福能和它相比?想到这一点,激动便如同潮水一样涌上心头。 我的心的方向,也就是目光的方向,脚
23、步的方向。它们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 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 我的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4 日,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十几岁时对江南的向往和想象,让他初次到江南时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 B.对去过的地方,作者在回忆中重温美好;对没去过的地方,作者借助想象来获得慰藉。 C.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向日葵壮阔的气势,明艳的色彩。 D.对于戈壁边缘一望无际的向日葵,作者感到的除了感动和震颤,还有些许遗馆和失落。 8.从文章看,山川大地和人具
24、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6 分) 9.文章以“心的方向,无穷无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 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茶举以为都尉。 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虎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 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 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
25、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 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 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 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 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 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 时,为燕相,至将 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
26、也。”于是尝有德者厚 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昊楚反时,以军功封俞候,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 社,号日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贵嗣,为太常,牺牲 不如令,国除。太史公日:栾布哭彭 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 分) A.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 大夫/ B.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 大夫/ C.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
27、言上/请赎布以为梁 大夫/ D.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茶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盲上/请赎布以为粱 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用铜、竹等材料制成凭证,并整个授予臣子。 B.都尉是秦汉时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地位低于将军;(鸿门宴中陈平曾任项王的都尉。 C.孝文,即汉文帝刘恒,道号孝文;他在位时励精图治,废除肉刑,开创了“文景之治”。 D.牺牲,在古代是指供祭祀用的牲口,如牛羊猪等;祭品的选择需要符合礼法的规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栾布出身卑微,
28、经历坎坷曲折。他早年生活贫困,曾做过酒保,后被卖到燕地做奴隶,因 替主人报仇,被臧茶举荐为都尉。 B.栾布重义轻生,敢于据理直谏。他无视刘邦的禁令,坚持探视彭越的首级,并在彭越头下 直言刘邦不该因小事而杀功臣。 C.栾布敢言敢为,为人恩怨分明。他曾经直言人在穷困时,要能辱身降志;在富贵时,要能 称心快意,并且做到了恩仇必报。 D.栾布战功突出,义气受人敬仰。他在吴楚谋反时凭军功而封侯;司马迁认为他悲哭彭越, 视死如归,是超越古人的壮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 (2)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
29、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答张十一功曹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 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 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此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张 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暑到郴州 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yn dng):竹名,生长于水边。 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炎瘴:炎热的瘴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0、 A.首联采用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寥寥数笔即描绘出一幅冷清的画面。 B.颔联描写绿竹生长和踯躅开放之景,色彩明快,衬托出诗人的闲适自得。 C.尾联写吟罢友人的诗后霜毛陡加,却未言明原因,诗意委婉,韵味醇厚。 D.本诗前半部分写景先远后近,后半部分主要叙事,景中含情,事中寄情。 15.请概括本诗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 个角度入手,表现自己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漂泊孤独的窘况。 (2)李白蜀道难中用“ , ”两句, 写急流和瀑布在沟壑间发出的巨
31、大声响,再次突出蜀道的高和险。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 , ”两句来描写 琵琶女曾经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月28日,话题“浙江10万只鸭子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冲上热搜,关注度堪比新冠肺 炎。然而,网友们的心情也跟随这10万只鸭子,经历了由慷慨豪迈、莫名魔幻到大失所望, 正所谓_。 事实上,人们只要稍微动用逻辑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样是面临灾 难,同祥是提出解决办法,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中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 释上禁不住推敲。 的确,在灾难面前,( )。如今看到鸭子也能“远征”,去保护巴基斯坦兄弟, 这样的新闻怎
32、能不 人心中的自豪感?这10万只鸭子,不仅可爱,还让人感到钦 佩。然而,人们这一比较常见的感动心理,却容易被虚假新闻予以利用,继而出现 的现象。“鸭子出征”,或许还有 , 但留下的思考足够让舆论理性地消化 一阵子。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出神人化 激发 漏洞百出 余音 B.出神入化 引发 以讹传讹 余波 C.一波三折 激发 漏洞百出 余音 D.一波三折 引发 以讹传讹 余波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中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禁不住 推敲 B.这一条消息却在科学论证的
33、过程中打了个折扣,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 推敵 C.这一条消息却在对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中打了个 折扣 D.却在对真实性和科学性的解释上经不起推敲,在科学论证的过程中打了个折扣 19.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B.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影响,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C.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 D.各种情绪总是容易影响人们,对未知的风险心生恐慌,对勇敢的行为心潮澎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
34、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十二地支走过一个轮回,又到了鼠年。“子鼠”之间的关联,或许与“子”的特点有 关。作为万物生息的起点, :其一,“子”是小的,由小以生大,由微以生著; 其二,它尽管微小, ,仿 佛母体中躁动不已的胎儿,必将成长为顶天立地的 大人。这两个特点, 一老 鼠形体瘦小,繁殖速度极快。老鼠在洞穴中的 迅速繁衍,也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特定展现。在这一意义上,“子鼠”别有一种特 殊的生命力。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5 分) 2020
35、年1月19日,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冠军赛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金龙山 滑雪场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6 支代表队的 40 名参赛选手经过预赛和决赛的 激烈角逐,最终来自黑龙江省的董明魏以总分 57. 66 分的成绩夺得男子个人第一名,来 自黑龙江省的石松昊和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王皓冉分获第二、第三名。来自吉林省长 春市的李楠则以总分 56.76 分的成绩夺得女子个人第一名,来自吉林省的张婷婷、马卓 妮分获第二、第三名。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 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3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 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 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 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 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的小人 就远走高飞。 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37、。 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信阳市 2020- 2021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3 分)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D 项说礼俗是法律、制度的前提,是对礼俗这个概念范围的扩大。 2. (3 分)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文章没有分析“法律、制度”的内涵。法律、制度是为了和礼俗文化作对比, 并不能论证古代诚信教育对“礼俗”的影响。 3. (3 分)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38、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思路A.原文是“明清之际书院风起、私塾涌现,为进行系统的诚信道德教育创造 了有利条件和基础。”B.“礼俗文化对当代市民诚信教育无能为力”,说法绝对。D.礼 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但并不 意味着挖掘出礼俗文化的潜力就可诚信做人做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3 分)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C项,“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错, 原文说的是“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并不是“欢快的心绪”。 5. (3 分)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内容
39、,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错,相关链接中“2016年3月21日,华人 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 2015-2016 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与之 相矛盾。C 项,“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不合文意,见访谈记者第六问及 叶先生答语,并无比较二者的意思。D 项,根据叶先生对记者第四问的回答可知,“如今 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是对“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一你的青春,你的 韶华”的回忆的抒写,不是对思乡这一主题的诠释。 6. (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不空想。即使在困顿时
40、,她也一直把眼前要做的事情做好。 乐观阳光。她的乐观和阳光的心态洋溢在对古诗词的解说中,她就是那类总“能够看到 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的人。机智幽默。她基本不从正面回答记者提问,而是机 智地引古诗词切人回答。解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芳心只共丝争乱”等句子 的语言充满幽默感。追求不辍。虽年事已高,但仍兴致勃勃地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扬 光大努力工 作着。心怀祖国,无私奉献。她在 90 岁高龄时,毅然回国,用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 果滋养后学。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造诣。每次答问,叶先生都能脱口而出,且妙语不断。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情合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41、通过阅读访谈内容,从叶嘉莹回答记者的话中可知,在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 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地梦想将来,要“怜取眼前 人”。这表明她是一位正视现实、脚踏实地、不空想的人。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 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 面”。她的乐观和阳光的心态洋溢在对古诗词的解说中,她说应像欧阳修那样“透过悲 慨写欢乐”。90 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一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 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她基本不从正面回答记者提问,而是机智地引古诗词 切入回答。解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芳心
42、只共丝争乱”等句子的语言显示了 她的机智、幽默。每次答问,叶先生都能脱口而出,且妙语不断,可以看出其中国古典 诗词造诣深厚。结合上述的分析,分点回答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还有些许遗憾和失落”无中生有。 8. (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山川大地为人对远方的向往提供了具体的对象;山川大地让人感受到丰富独特的自 然之美;山川大地让人的家国观念变得清晰而坚实。(答出一点 2 分,意思相近即可) 9.(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标题与结尾前
43、后呼应,结构上更严谨;表明了作者心中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自由自在, 没有终点;突出了作者对祖国辽阔大地的热爱与自豪。标题内涵丰富,能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答出一点 2 分,三点 6 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臧茶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 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11.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剖符是君臣各执一半。 1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栾布不是在彭越头
44、下直言刘邦不该因小事而杀功臣,而是在刘邦抓捕他之 后。 13.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我禁令任何人不准收尸,唯独你祭拜并为他哭泣,参与彭越谋反的事已经很清楚了。赶 紧把他烹杀。(翻译出“祠”“与”“趣烹”各 1 分,大意 2 分) (2)在那个时候,彭王一旦有顾虑(犹豫、回头),如果亲附楚,那么汉就会败亡;如果亲附汉, 那么楚就会败亡。(翻译出“顾”“与”“破”各 1 分,大意 2 分) 文言翻译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时候曾经和栾布交往。栾布家里贫困, 在齐地被人雇用,替卖酒的人家做佣工。过了几年,彭越来到巨野做强盗,而栾布却被 人强行劫持出卖,到燕地
45、去做奴仆。栾布曾替他的主人家报了仇,燕将臧荼推荐他担任 都尉。 后来臧荼做燕王,就任用栾布做将领。等到臧荼反叛,汉王朝进攻燕国的时候,俘虏了栾 布。梁王彭越听到了这件事,便向皇上进言,请求赎回栾布让他担任梁国的大夫。后来栾 布出使到齐国,还没返回来,汉王朝召见彭越,以谋反的罪名责罚他,诛灭了彭越的三族。 之后又把彭越的头悬挂在洛阳城门下示众,并且下命令说:“有敢来收殓或探视的,就立 即逮捕他。”这时栾布从齐国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况,在彭越的脑袋下面汇报,边 祭祀边哭泣。官吏逮捕了他,并将此事报告了皇上。皇上召见栾布,骂道:“你要和彭越 一同谋反吗?我禁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
46、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经很清 楚了。赶快把他烹杀!”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栾布走向汤镬的时候,栾布回头说:“希望 能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上说:“说什么?”栾布说:“当皇上你被困彭城,兵败于荥阳、 成皋一带的时候,项王不能顺利西进的原因,只是因为彭王据守梁地,和汉军联合而给楚 军为难啊。在那个时候,彭王一旦有顾虑(犹豫、回头),如果亲附楚,那么汉就会败亡;如 果亲附汉,那么楚就会败亡。再说垓下之战,没有彭王,项羽不会灭亡。现在天下已经 安定了,彭王接受符节受了封,也想把这个封爵世世代代地传下去。现在陛下仅仅为了到 梁国征兵,彭王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产生怀疑,认为他要谋反,可是谋反的形迹没 有显露,却因苛
47、求小节而诛灭了他的家族,我担心有功之臣人人都会感到自己危险了。现 在彭 王已经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请您烹了我吧。”于是皇上就赦免了栾布的 罪过,任命他做都尉。汉文帝的时候,栾布担任燕国国相,又做了将军。栾布曾扬言说: “在自已穷困潦倒的时候,不能辱身降志的,不是好汉;等到了富有显贵的时候,不能称心 快意的,也不是贤才。”于是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便优厚地报答他;对有怨仇的人,一 定用法律来除掉他。吴、楚七国反叛时,栾布因打仗有功被封为俞侯,又做燕国的国相。 燕、齐这些地方都替栾布建造祠庙,叫作栾公社。栾布在景帝中元五年逝世,儿子栾贲继 承侯位,做了太常,因为祭祀所用的牲畜违背了君王的
48、命令,封国被废除了。司马迁说: 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 的生命, 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14.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和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析“衬托出诗人的闲适自得”错误,诗人此时的心情不应该是闲适自得的。作者从 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 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 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 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
49、君恩”所烦扰,难以得闲。 15. (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遗憾。“君恩未报”,诗人被贬阳山,不被重用而难以报答君恩。担忧。诗人被贬之 地有炎热的瘴气,担心自己在那里葬送前途。怨愤。诗人无辜被贬,心生怨愤。(一点 2 分,共 6 分。合理即可) 16. (6 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飞湍瀑流争喧壓 咏崖转石万壑雷 (3)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 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需注意“作”、“螯”、“蟮”、 “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 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隶书),现比喻文章的结构 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激发:刺激使奋发。引发:引起,触发。漏 洞百 出: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或不 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又不正确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余 音:指歌唱或演奏后好像还留在耳边的声音。 18.B命题意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