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论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古代文化常识。 2能准确逐句翻译全文并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 3、总体把握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文言知识的积累。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讲析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语:导语: 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一部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重要书 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是一部以记言为主 的语录体散文集。清朝赵翼
2、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中孔 子言志方面的语段更是堪称经典。今天,共同研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二、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孔子其人 孔子,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农历二月 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 鼓励人们入仕, 即 “出来做事” 。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3、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 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 论 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 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 含蓄凝练, 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 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 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 是指 诗 书礼易春秋。 3、解题 “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 子路、曾皙、冉有、公
4、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 51、39、31、18、60 岁。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 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 三、诵读课文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或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2引导学生正字正音,齐读,把握字音和节奏。 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 曾晳(x) 哂(shn) 舞雩(y) 铿(kng)尔 小相(xing) 比(b)及 冠(gun)者 喟(ku)然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异乎三子者
5、之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结合注解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 再叙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孔 子问志,四个学生的回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以“礼治”为中心、 为目的的。 四、四、掌握字词句,翻译课文:掌握字词句,翻译课文: 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 明确重点字词句, 写成纸条, 教师有选择地采用实物投影的方式, 由写纸条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重点字、词、句加以讲解,教师点拨、
6、纠错。教师可适当提 示下列重点字、词、句(在课文注释“基础”上补充,投影)。 分组讲解课文: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 以:介词,因为。 乎: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尔:你们。以:动词,认为。 居:在平时、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则:作“辄”解,常常,总是,就。 知:了解,知道。 如:连词,假如,如果。 或:代词,在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 翻译: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因此)(你们就不说 了) 。 你们平时总在说: 没有人知道我。 如果有人知道你们, 那
7、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2)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翻译: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夹在大国之间, 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 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 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3)“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8、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 翻译:方: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其:连词,至于。 俟:等待。 翻译: “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 “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 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 至于礼乐教化,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 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4)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翻译: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
9、个小小的赞礼人。 (5)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翻译: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铿(kng)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 的词尾。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 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 志向! (6)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
10、五六位成年人,六 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7)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 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 呢?”孔子说:“治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 的就不是国家
11、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 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 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 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五、五、总结各部分内容,总结各部分内容,把握行文思路把握行文思路 方法:小组讨论,大家共同明确。 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孔子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六、总结本节课六、总结本节课: 这是孔子言志的语录,通过师生的对答可见孔子的治国理念以及教育方式。 七、作业:1、复习巩固文言常识;2、总结四个弟子各言其志的内容及孔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