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文档编号:1188683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2021 福建厦门一中期中(新情境:条田渠网)条田渠网是改良滨海盐碱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有 利于提高田间稻作的劳动生产效率。下图示意我国某滨海条田渠网的 4 种结构形式。据此完 成 13 题。 1.条田渠网在改良滨海盐碱地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 A.灌溉作物 B.减少洪涝 C.冲洗土壤 D.降低水位 2.与丁渠网结构相比,甲渠网结构 ( ) A.稻株间隔更合理 B.灌溉用水损耗少 C.化肥施用更均匀 D.机械化效率更高 3.在治理盐碱化过程中,随着土壤盐分的不断减少,采用的条田渠网结构形式依次是 ( ) A.

2、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甲、丁、乙、丙 D.丙、甲、乙、丁 2021 天津八校期中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 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 45 题。 - 2 - 4.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5.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 湖区发展渔业生产 湖区实施人工降雨 增加高山冰雪融水 发展节水农业 跨 流域调水 A. B. C. D.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

3、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 方千米(相对于 1982 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 7%),裸地覆盖减少了 116 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 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 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 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 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据此完成 68 题。 6.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 ( ) A.退耕还林 B.围栏放牧 C.弃耕 D.发展立体农业 7.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 ( ) A.半干旱气候区 B.高纬地区 C.高山

4、地区 D.亚热带季风区 8.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 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 B.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 C.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 D.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 - 3 - 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根 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 区。 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包括植树种草、 沙障设置等内容。 读图完成 911 题

5、。 9.苏达尔沟风沙活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砒砂岩沟壑区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 A.削减风力 B.防治水土流失 C.减轻沙尘暴 D.增加河流流量 11.苏达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成后 ( ) A.能实现苏达尔沟全年有径流 B.能有效增加大气降水 C.荒漠化发展速度得到抑制 D.河流结冰期缩短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 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 草工程。20002010 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 95.94 毫米。下表示意 20002010 年陕北地 区退耕区和

6、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 13 题。 土地类型 年土壤侵蚀强度(t/hm2) 2000 年 2010 年 未退耕区 梯田 16.74 15.84 - 4 - 坡耕地 41.57 29.12 平均 38.41 27.43 退耕区 原梯田 15.21 14.58 原坡耕地 50.66 26.30 平均 48.22 25.52 1.据表推断,陕北地区 ( ) A.坡耕地面积较小 B.梯田土壤较紧实 C.退耕区坡度较大 D.未退耕区降水多 2.20002010 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出该地区此时段 ( ) 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 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 C.

7、植被破坏程度减轻 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 3.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 ( ) A.梯田退耕还林 B.坡耕地退耕还林 C.梯田退耕还草 D.坡耕地退耕还草 2020 辽宁五校联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 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 2000 年, 外环为 2016 年)。据此完成 45 题。 4. 下列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价值最大的是 ( ) A.气候调节 B.土壤形成与保护 C.生物多样性 D.废物处理 5.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 ( ) - 5 - A.水田面积增大 B.

8、湖泊面积减少 C.草地面积减少 D.建设用地减少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这些树 木的天敌,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 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也在这种机制中扮 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 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完成 68 题。 6.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 ( ) A.使局部森林难以生长 B.种类包括鸟类等 C.攻击具有专一性 D.地域流动性强 7.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

9、的总体影响是 ( ) A.种子无法生长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森林面积缩小 D.土壤肥力下降 8.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 B.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 D.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 通天河七渡口位于长江上游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处,属于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 近年来,该地区的草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出现沙漠化趋势。下图为通天河七渡口月平均风速和 起沙风频率示意图。据此完成 911 题。 9.通天河七渡口的风沙侵袭 ( ) A.秋季最轻 B.冬季最严重 - 6 - C.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 D.呈单峰变化 10.除风

10、速以外,影响通天河七渡口风沙侵袭季节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和降水 B.地形和风向 C.风向和气温 D.降水和地形 11.治理通天河七渡口风沙的有效措施是 ( ) A.营造防风林,降低风速 B.设置沙障,人工种草恢复植被 C.加强监测预警,减少风沙危害 D.截留长江水源,实施人工补水 二、非选择题(共 35 分) 12.2021 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13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洲象最适宜生存在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带。澜沧江支流罗梭江流域是我国为数 不多的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亚洲象一般 56 年繁殖一次,孕期长,每胎只产一仔。流域内过度 的人类活动给亚洲象的生存带来了巨大

11、的威胁。由于长期采食农作物,加上持续不断地学习记 忆,亚洲象开始把玉米当作自己的食物。下图为罗梭江流域某一村庄附近示意图。某科考组曾 经在此布设红外相机监测亚洲象,图中 A、B、C、D 为四个监测点。目前对亚洲象的监测逐步 改进为在无人机上加装红外镜头。 (1)简述该区域亚洲象数量减少的原因。(3 分) (2)分析玉米地经常遭到亚洲象破坏的原因。(3 分) (3)指出在哪一个监测点观测到亚洲象的概率最大,并说明理由。(4 分) (4)在无人机上加装红外镜头相对于定点布设红外相机有何优点?(3 分) 13.2020 福建福州调研,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

12、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 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 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 NDVI 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明,海拔高于 2 400 m 地 - 7 - 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 (1)说出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4 分) (2)说明土地石漠化对黔桂喀斯特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6 分) (3)概述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 NDVI 随海拔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海拔高于 2 400 m 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8 分) (4)有人认为未来黔桂喀斯特山区石

13、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拔地区的植被恢复,试为该观点说 明理由。(4 分) 答 案 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C 读图可知,条田渠网包括引水渠和排水渠,即通过合理的排灌冲洗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降 低土壤含盐量,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2.D 读图可知,与丁渠网结构相比,甲渠网更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故选 D。 3.A 结合前面题分析,条田渠网的主要功能是冲洗土壤,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四种条田渠网结 构相比较,丙渠网密度最大,因此排盐效果最好,适合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壤;其次是乙渠网和丁 渠网;甲渠网密度最小,排盐效果最差,适合盐碱化程度最轻的土壤。因此,随着土壤盐分的不 断减少,采用的条

14、田渠网结构形式依次是丙、乙、丁、甲,故选 A。 - 8 - 4.B 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 错;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 少,B 对;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 C、D 选项。 5.C 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 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正确;发展 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错;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 难以增加,错。 6.B 退耕还林、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上升,弃耕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围栏放 牧与森林覆盖率上升关系不大,故选 B

15、。 7.D 森林的存在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日照条件,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分布。随着全球气 候变暖,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积温增加,有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蒸发加剧,气候更干旱,不利于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全球气候变暖对亚热带季风 区的热量和水分影响不大,对该地区森林覆盖率影响不大,D 正确。 8.A 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导致热带雨林被破坏,热带雨林 面积减小,而其他地区植树造林面积可能增加,但由于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优于其他森林,所 以有些专家认为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A 正确。 9.A 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苏达尔沟流域位于我国西北

16、地区,这里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回升快, 加上冷锋活动频繁,风沙活动频繁,A 对。夏秋季节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天气较少,B、 C 错。冬季气温低,土壤处于冻结状态,不易起沙,风沙活动较少,D 错。 10.B 种草并不能削减风力,A 错。读图可知,砒砂岩沟壑区位于苏达尔沟流域的上游地区,地 势较高,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治水土流失,B 对,D 错。砒砂岩 沟壑区地势较高,流水侵蚀强烈,岩石多裸露,沙源较少,因而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不是减轻沙 尘暴,C 错。 11.C 读图可知,苏达尔沟下游西侧为流动沙丘区,东侧为灌丛沙地区,该流域的综合治理,有 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7、,减缓流动沙丘蔓延,C 对。苏达尔沟为季节性河流,降水稀少且季节 变化大,该流域综合治理并不能增加当地的降水量和实现全年有径流,A、B 错。河流结冰期主 要受气温变化影响,D 错。 1.C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平均年土壤侵蚀强度与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相近,与梯田相差 大,因此可推断,陕北地区坡耕地面积较大,A 错误。梯田土壤侵蚀强度远低于坡耕地主要是因 为坡面径流流速的差异,与土壤紧实度关系不大,B 错误。表中数据显示,2000 年时未退耕区坡 - 9 - 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为 41.57 t/hm2,而退耕区原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为 50.66 t/hm2,退耕 区土壤侵蚀更强,说明退耕区坡

18、度较大,C 正确。依据表中信息无法推断出未退耕区降水多,D 错误。 2.D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0 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由 41.57 t/hm2 降至 29.12 t/hm2,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当地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坡面径流引起的,材 料信息表明未退耕区采取了其他修复措施,因此雨季坡面径流减小是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 的主要原因,D 符合题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陕北地区极端暴雨频率降低的可能性不大,排除 A。陕北地区流水侵蚀形成的沟壑地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因此地形破碎程度减小的可 能性不大,排除 B。未退耕区还在继续耕种,因此植被破坏程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19、排除 C。 3.B 从表中信息可知,陕北地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比梯田大,即水土流失程度坡耕地远 大于梯田,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坡耕地退耕的生态效益最明显,因 此排除 A、C。坡耕地退耕还林还可以防风沙,对风力的削减效应好于草地,同时退耕还林可以 获得丰富的林产品,因此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坡耕地退耕还林,B 符合题意,排除 A。 4.D 对照图例,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废物处理四项中,废物处理对应的 内、外环弧明显长于其他三项,是四个选项中价值最大的。 5.B 读图可知,2016 年水源处理服务价值明显减小,可能是水田和湖泊等湿地面积减少造成 的,A 错,

20、B 对;湿地面积减少后,原来的湿地可能变成草地,也有可能成为建设用地,C、D 错。 6.C “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 聚集”说明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故 C 正确。天敌攻击的只是宿主,攻 击结果是减少宿主的数量,使森林中同时存在大量树种,但每个种类的数目不大,对森林影响 不大,故 A 错误。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为在土壤中的真菌和节肢动物,它们的地域 流动性较弱,故 B、D 错误。 7.B 根据材料“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 下来”,可见种子可以生存下来、森林面积自然也不会缩小

21、,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后生物 多样性增加,A、C 错误,B 正确。天敌是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可以为土壤提供排泄物、分泌物和 残体,提高土壤肥力,D 错误。 8.D 由材料可知热带森林树木的天敌攻击具有专一性,因此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专业 化种植未必能提高热带农业的生产效率,故 D 正确、B 错误。作物播种前毒杀天敌、捕捉鸟类 等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故 A、C 错误。 9.C 读图可知,通天河七渡口的起沙风频率,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说明其风沙侵袭春季最严 - 10 - 重,夏季最轻;读图可知,当地的风沙侵袭大致与风速呈正相关,且为明显的双峰变化。 10.A 除风速以外,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多,冬

22、季地面冻结,夏季和冬季风沙侵袭出现频率低,A 正确;地形不会有季节变化,风向对风沙侵袭的季节变化影响不大,B、C、D 错误。 11.B 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不适合高大树木生长,无法营造防风林,A 错误;设置沙障,人工种草 恢复植被可以对沙化的土地进行修复,B 正确;加强监测预警并不能治理风沙侵袭,C 错误;截留 长江的水源,会破坏生态环境,D 错误。 12.【解析】 第(1)问,主要从人类活动破坏亚洲象栖息地、缩小其生存空间、减少其食物来 源以及乱捕乱杀和亚洲象繁殖特点等方面回答。第(2)问,从亚洲象的食物来源及玉米自身的 食用价值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玉米地距离亚洲象的栖息地较近,便

23、于其取食;当 地玉米食物充足,容易获取,营养丰富,所以常遭亚洲象破坏。第(3)问,结合亚洲象的生活习性 以及出没范围,选择通视条件较好的地点观测。 A 地接近亚洲象栖息地,且位于玉米地与森林之 间,亚洲象觅食多经过此地,加上该地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较平坦开阔,便于观测。第(4)问,与 定点观测相比,无人机上加装红外镜头可以远距离观测亚洲象,减少对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活动 的影响,而且从空中观测视野开阔,受地面物体干扰小;可以随时调整观测位置,灵活方便。 【答案】 (1)毁林开荒、水电站建设造成其栖息地面积减小,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减少;交通 建设使栖息地碎片化,种群隔离;盗猎直接导致亚洲象数量减少;(

24、每点 1 分,任答 2 点得 2 分) 亚洲象繁殖率低,孕期长,每胎只产一仔。(1 分) (2)森林面积减小,食物来源减少,且农田扩张占用亚洲象栖息地;(1 分)玉米营养价值高,且分 布集中连片,可减少亚洲象觅食的能量消耗;(1 分)当地热量充足,玉米一年三熟,且玉米成熟 期不同,供应源源不断。(1 分) (3)A 点。(1 分)靠近森林,接近其栖息地;(1 分)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谷开阔;(1 分)靠近玉 米地,处于觅食路线上。(1 分) (4)避免与亚洲象等野生动物接触;(1 分)受树枝、树叶等干扰小,误报次数少;(1 分)观测范围 更广,灵活便捷。(1 分) 13.【解析】 (1)注意

25、题目考查的是自然原因。可从成土条件和降水方面分析。(2)土地石漠 化会造成黔桂喀斯特山区可耕地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加重、旱涝灾害频发等问题。(3)先 充分提取图示信息,再从整体变化趋势、极值、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差异等方面描述其变化特 征。海拔高于 2 400 m 地区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要结合该海拔区域的自然环 境(热量、土壤、风力、水分等)特征进行分析。(4)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应多重视低海 拔地区的植被恢复的理由,主要从低海拔地区植被恢复条件好和石漠化问题更为突出方面着 - 11 - 手分析。 【答案】 (1)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广,石山面积广,地表崎岖,成土速度慢,植被

26、覆盖率低; 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岩石大面积裸露。(4 分) (2)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加剧;地表水不易储存,加剧了人畜饮水的困难;旱涝灾害频发。 (6 分) (3)特征:不同植被类型 NDVI 随海拔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多在海拔 400600 m 处达到最大值; 森林植被的 NDVI 较其他植被类型的高。(4 分) 原因:海拔高,气温较低,植被种类较少,植被生长速度较慢;海拔高,土层薄,土壤肥力低,植被 生长养分不足;海拔高,光照强,风速大,蒸发及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植被难以生存。(任答 2 点 得 4 分) (4)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林地多转变为建筑用地和耕地,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石漠 化问题更突出;低海拔地区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均比较好,利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地理(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大海之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