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板块 必修部分 单元整合 素养达成 历历 史史 2022 宏观图解宏观图解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一、宋代的文官政治 1.原因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 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2)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3)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 门子弟入仕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 (4)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 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概况 宋初
2、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 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 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这样,两宋时期 的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 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官士大夫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3.评价 (1)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 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 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 (2)消极: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
3、地方凋敝。 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 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 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 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 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三、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思想:理学出现,儒家思想逐渐成熟。理学是适应中央集
4、权强化的需要而 出现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 要。 2.科技: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 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 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 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3.文学 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国家分裂的社会现实,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另一方面也反映了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 的需要。 4.书画艺术 (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5、封建文化高度繁荣, 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风俗画盛行。 (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 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 链接高考链接高考 视角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意识 视角解读 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根 据中国古代文化的演进节奏,先秦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道,强调立德 的要求;汉唐宋士大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君,强调立功的要求;明清士大 夫忧患意识的重点是忧天下,以立言的形式强调变革的要求。中国古代士 大夫的忧患意识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历史 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重要精神驱动力。继承和发
6、扬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忧患 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典例感悟 【例题】 (2020山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两宋三百年 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序列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时期,面对严酷的挑战 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劲气”的志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 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 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选取你熟悉的一位宋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要 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
7、清晰) 【审题视角】【审题视角】 答题限定语“对材料观点”“阐释”,阐释时要注意结合史料。 答题提示语“宋代人物”“相关活动”,要抓住宋代的时代特征,从宏观上分 析。 【信息提取】【信息提取】 材料关键句 提取信息 “生于忧患” 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且其建国后面临着结 束割据局面,防止内患发生的问题 “长于忧患” 宋朝建立后,内部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战事不断 材料关键句 提取信息 范仲淹胸怀“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出身贫困的范仲淹在进士及第后,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 治、富国强兵。他任地方官时
8、,同情百姓疾苦,施政养民;他又 自请任官西北,抗击西夏。庆历年间,他主持“庆历新政”,改革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 “给后人留下超越 前代的物质遗产 与深邃丰厚的精 神遗产” 不仅反映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范仲淹用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 精神遗产 参考答案 示例 北宋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且其建国后面临着结束割据 局面、防止内患发生的问题,从这种角度来说,北宋“生于忧患”。宋朝建立 后,内部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同时,宋朝 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峙,战事不断。由此可谓宋代“长于忧患”。
9、 面对着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主动担起社会重任。出身贫困的范仲淹 在进士及第后,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他任地方官时, 同情百姓疾苦,施政养民;他又自请任官西北,抗击西夏。庆历年间,他主持 “庆历新政”,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减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新政 虽然失败了,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的情怀,不仅反映了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 照。范仲淹用他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本题以忧患意识为命题情境,通过选取一位熟悉的宋代人物的活动,渗透历 史价值观等学科素养,有助于我们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感与历 史使命感的培育。同时注重试题的开放性,这就对平时学习的多向思维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早期的忧患意识源自人对未知的忧惧、对责任的认知 和对天命的敬畏。忧患意识在先秦时期完成了进化为系统政治哲学的理 论准备,具备了被广泛认可和传承的社会基础,逐渐成为古代士人阶层普遍 掌握运用的一种重要思想意识,对秦以后的历代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结束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