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文档编号:1212123 上传时间:2021-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9 说“木叶” 一、基础巩固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徕 服 赏赉 田莱 明眸善睐 B.橘 颂 菊 花 焗 油 局 促不安 C.惊厥 蕨 菜 鳜 鱼 猖獗 一时 D.砧 板 苫 布 针毡 白圭之玷 解析:A 项,徕和莱读 li,其余读 li;B 项,全读 j;C 项, 鳜读u,其余读 ju;D 项,依次读 zhn/shn/zhn/din。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月皎皎 红花灼灼 细雨蒙蒙 风度翩翩 B.北风萧萧 炊烟袅袅 红日冉冉 红尘滚滚 C.奥妙无穷 丰富多彩 晴空爽朗 游子漂泊 D.文意棉密 情意缠绵

2、 文字洗练 诗句精彩 解析:文意棉密中棉应写作绵 。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 - 2 - 诗人们,许多为人 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2)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 的诗歌语 言? (3)“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 这里的差别就 是一字千金。 A.传诵 精妙 几乎 B.传诵 精致 简直 C.传颂 精妙 几乎 D.传颂 精致 简直 解析:(1)传诵与传颂都有辗转传布的意思,但传诵重 在诵读或称道,传颂重在颂扬。(2)精妙,精致巧妙

3、,侧重巧妙; 精致,精巧细致,侧重细致。(3)简直的意思是表示完全如此 (语气带夸张);几乎则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程度较简直 稍弱些。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模拟题的题型和题量与真题相似,多做模拟题,增加我们对题目的熟悉 度,熟能生巧,在考试中才能够快速解题。 B.有时书中人物的命运,会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 不免出神入化。 C.这篇文章内容浅显,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 - 3 - 谬不然。 解析: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此处望文生义。

4、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 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现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 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 来,令新加坡 1 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 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解析:A 项,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B 项,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

5、为文物,所以应该是在首都特警护送下被运往首都博物馆;C 项,句式杂糅,去掉令,或去掉随着和的到来 。 答案:D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 之意,言外之情。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 辞,都是有象(在场的东西)的。能体悟到象外之意 词外 之情,就是一种美感。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 - 4 - 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 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 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

6、说没 有做论证。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 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这背 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 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 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 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 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 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 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 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 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 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 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 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 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但 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 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 - 5 - 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凡高的 画农鞋,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海德格尔做了生动的说明:是农鞋 这点在场的东西引发观赏者回归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场的东 西农夫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岖

8、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风 风雨雨对农夫的摧残,以至社会的贫穷、落后、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构 成农鞋上几个破洞的母源。观赏者正是从这一回归中获得了某种醒悟, 从而也得到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满足。我们经常爱用玩味无穷 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我们对一件优秀作品的欣赏。 玩味之所以能达到 无穷 的地步,其根源就在于隐藏在作品背后 不在场的东西 是 无 穷的 。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之美,其实就是把作者的情或意隐藏在作品 的表面形象或言辞背后,让鉴赏者自己去领会、体悟,从而获得一种醒 悟的满足感。 (摘编自张世英美是“玩味无穷”的精神愉悦)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美学的“

9、意象说”,在今天仍然有价值,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 承和弘扬,而且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B.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把形成作品本身背后的人、 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凝聚成结晶,创作出美的作品来。 C.“在场的东西”就是美的作品中的“象”,“不在场的东西”就是美 的作品中的“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D.如果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在场的东西”是“无穷的”,那么这个作 - 6 - 品欣赏起来就可能给人一种“玩味无穷”的感觉。 解析:文艺作品的作者运用万有相通的理论的表述不合原意, 原文第三段为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 。 答案:B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10、欣赏一件美的作品,通常是展开想象,把凝聚在作品背后无尽的内涵, 一点一滴地进行仔细体味。 B.欣赏作品时,能够获得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这“原来如此”就是 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 C.杜甫诗句中的“山河在”是作品中的“象”,这“象”的内涵,就是司 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 ” D.农鞋画里的农鞋上的几个破洞,之所以能使观赏者得到一种精神 上、思想上的满足,是因为“象”外有“意” 。 解析:这原来如此就是指回归到形成这一件美的作品的母源理 解错误,从原文第一段可以看出,应是发现了作品的象外之意 。 答案:B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美学

11、所说的美的本质,不是指声色之美这类低层次的感性美, 而是指意境美、精神美这类深层次的美。 B.深入到美的作品的“象”外之“意”中,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思想 上的满足,即感受到 “美的愉悦” “美的享受” 。 C.有些美的作品中的凄凉与现实生活中的凄凉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前 - 7 - 者具有审美意义,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D.把“在场的东西”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辞背后的作品具有含蓄之美, 领会到这类作品中的情或意,是一种深层次的欣赏。 解析:把在场的东西隐藏在表面形象或言辞背后错误,应为不 在场的东西 。 答案:D 三、语言运用三、语言运用 9.请从“竹” “旦” “月”三个字中任选一个

12、,参照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 的形式进行仿写。 中国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其独特的形美和义美,随时都能勾起人 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一个马字,让你仿佛看到了鬃毛飘扬 昂首长啸的骏马,驰骋于万里疆场。一个雨字,让你仿佛看到了漫 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答案:(示例一)一个竹字,让你仿佛看到了翠绿秀颀的万竿斜竹,在 阳光里筛下斑驳的影子,耳边竹风飒飒,地上竹影婆娑。 (示例二)一个旦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地平线上 冉冉升起,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字。 ,然而如

13、果以为一谈盛唐气象便是歌功颂德, 则显然又是错误的。歌功颂德指的是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阿谀,是从来 也不代表盛唐气象的那些应制诗之类的主要内容。而盛唐气象所歌颂 - 8 - 的是人民的胜利,离开了人民的胜利就无所谓盛唐气象。唐代的盛世是 由于隋末农民起义迫使统治阶级做了让步,是由于建安以来成长起来 的民主要求在这一基础上的更为高涨,才使得封建社会顺利发展了它 的上升阶段。而这些都是人民的斗争成果。盛唐时代并不是统治阶级 好心的赐予, 。相反,歌颂盛唐时代正是要歌颂那促 进现状更为富于解放的精神力量,歌颂那人民在胜利中饱满的生活情 绪与自豪感。 答案:盛唐气象是反映着时代精神的 歌颂这一时代与所谓歌功颂 德并无相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必修下册(人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大海之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