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与 国家安全 第十五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地 理理 内 容 索 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 系。 核心素养 1.运用资料,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分布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 及危害。(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自然资源与
2、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1)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 和条件。 自然界 经济价值 自然环境因素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分类依据 类 型 自然属性 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 资 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 源的增 殖性能 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水资源、 资源、生物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 自然资源的用途 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矿产 土地 土地 矿产 农业 (3)自然资源的分布 总体特点:分布广泛、很 。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 类 型 分布特点 可再生资源 分布受到 位置、 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非可再生资
3、源 分布受 条件的制约 不均匀 纬度 海陆 地质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 ,社会生产的原 料、 来源以及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 物质基础 燃料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社会阶段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 会阶段 主要受地形、 、水文等的影响,充足稳定的自然资 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 工业社 会阶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 具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 展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 ,交通运输的便利程 度,对资源性产业的 具有重大影响 气候 经济发展 水平 组合状况
4、 布局 社会阶段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信息社 会阶段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 ,各种 资源的地位迅速上升 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趋于 下降 后天性 降低 弱化 二、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 起 下降或 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 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由 或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由 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资源枯竭、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 (3)全球性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等。 环境质量 生态 自
5、然力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 2.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水污染的成因:当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并超过水体 时, 就会改变水体的 、化学、生物等特性,降低水的利用价值,造成水 污染。 水污染源的分类 按照人类活动方式 污染源、 污染源和生活污染 源 按照污染物空间 分布状态 点污染源、面污染源 自净能力 物理 工业 农业 (2)大气污染 来 源 主要污染物 矿产资源开发 、废气 煤炭燃烧 、烟尘 汽车尾气、石油化工 、二氧化氮、链烷等在阳光的照射 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 粉尘 二氧化硫 烯烃 光化学烟雾 (3)固体废物污染 来源: 与消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危害:有害成分通过水、 、土壤等
6、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占用大量 。 (4)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举例 使用各类自然资源。 工业企业布局适度集中,以利于污染 。 加强 ,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借助法律、经济、技术等手 段,把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生产 空气 土地 节约 集中治理 宣传教育 3.生态破坏 (1)土地退化 概念: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地 衰减。 类型: 、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 直接危害 破坏 资源 间接危害 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湖、河、水库 ,河床抬高,引发 灾害,造成生命财产的 重大损失 生产力 水土流失 土地 泥沙增多 洪涝 (2)生
7、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可以增强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危害:减弱生态系统 的能力,威胁到系统 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 进,破坏野生物种 的环境。 生态系统 抗干扰 生存繁衍 4.我国环境保护概况 (1)环境保护的两大领域: 防治和 保护。 (2)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于 。 (3)生态环境保护的特点:与 相比,范围更宽泛、影响更广、 任务更艰巨、时间更长、花费资金更多。 污染 生态 污染防治 污染防治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
8、资源与人类活动 1.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判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能 否用于生产和生活。凡是既符合,又能满足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 源。只符合其中一条的则不属于自然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2.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 源 水资源 土地资 源 生物资源 化石燃 料 金属矿 产 非金属矿产 含义 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 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 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 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分布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 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受地
9、质条件的制约 利用 原则 保护和促进更新,加以充分利用 节约、综合利用和寻找替代品 考向一 考向二 3.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 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对自然资源 依赖程度 强 较强 减弱 起主要作 用的资源 地形、气候、水文 等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考向一 考向二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自然资源 对产业布 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较 好、自然资源 相对丰富的地 区,农业文明才 得以发展 自然资源的空
10、间 分布、组合状况, 交通运输的便利 程度,对资源性产 业的布局具有重 大影响 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 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 资源的地位上升,产业布 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逐渐降低,自然资源对经 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 响也趋于弱化 考向一 考向二 历史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举 例 地形平坦、气候温 暖、水源丰沛、土 壤肥沃的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两河流 域、印度河谷地、 尼罗河谷地都创造 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以大庆为代表的石油 工业城市,以鞍山、 本溪为代表的钢铁工 业城市,以金昌为代 表的有色金属工业城 市,都靠近矿产资源 富集的地区 以美国“硅谷”为 代表的新兴电子
11、 工业主要分布在 高等教育比较发 达的地区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资源,最有可能为矿产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向一 考向二 (2)结合图分析,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B.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 性的影响 C.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D.从农业社会阶段到工业社会阶段再到信息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得越来越多,因此其数量逐渐减少,导致自然资源
12、影响程度越来越弱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作用程度为 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了对学生综 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考向一 考向二 解析 第(1)题,农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气候资源、水资源、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工业社会阶段主要利用的自然资源是矿产资源和能 源。第(2)题,在信息社会阶段,后天性资源的地位上升,且随着科技发展和 社会进步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减弱。 答案 (1)D (2)D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分
13、布特点 2018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 068.9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746.24 万吨。然而,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铁矿石2018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 加3 200万吨。结合材料,完成第12题。 1.从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来看,与铁矿石属于同一类自然资源的是( ) A.天然气 B.水资源 C.森林 D.钢材 2.我国铁矿石需大量进口,而巴西和澳大利亚铁矿石资源大量出口,这反映 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资源间的联系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分布的不均匀性 D.利用的发展性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来看,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天然
14、气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钢材不属于自然资源;水资源与森林资源都属于 可再生资源。第2题,世界上一些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一些地区铁矿石资 源贫乏,这说明铁矿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均匀。 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 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4.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d曲线所代表的因素在采猎文明阶段没有产 生
15、影响,农业文明阶段影响也较微弱,在工业文明阶段的影响明显加强,结 合选项应是技术。第4题,工业文明阶段,非农业用地大大增加,土地资源对 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位优劣上。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二考向二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分类 种 类 成 因 问题举例 原生环 境问题 自然力或自然因素 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地 震破坏引起的水污染等 次生 环境 问题 环境 污染 排放污染物超过自然环境的 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 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 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 破坏 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引 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 森林
16、毁坏、土地荒漠化、水 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 样性减少等 考向一 考向二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 害 大气 污染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 化碳、一氧化碳、碳氢化 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 物以及颗粒物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 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 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和酸雨等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 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 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 化 考向一 考向二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 害 固体废 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 垃圾 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露天堆 放或填埋处置,需要占用
17、大量土 地 考向一 考向二 3.生态破坏 问 题 原 因 主要危害 土地 退化 水土流 失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 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 壤结构 土地荒 漠化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 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 次生盐 碱化 半湿润、干旱、半干旱 地区大水漫灌 土壤盐分浓度高,作物吸水困 难,根系生长不良,甚至烂根,影 响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考向一 考向二 问 题 原 因 主要危害 生物多样 性减少 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 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 外来物种入侵 减弱生态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威 胁系统的稳定性;部分物种灭绝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
18、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2】 (2020湖南永州二模)海菜花,又称“水性杨花”,是中国特有的珍 稀濒危水生植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它对水质要求极高,只要水体稍有 污染,海菜花就会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它主要生长于海拔2 700米以下水体 干净、温暖的湖泊、池塘、沟渠及水田中。20世纪60年代,云南滇池大量 生长海菜花,黄蕊白瓣的海菜花全年盛开并浮于滇池水面,繁花似锦,人们 誉之为“花湖”“花海”。1976年以后,滇池的海菜花几乎消失。近年来,随着 滇池生态的修复,海菜花又重现滇池。 简析20世纪后期滇池海菜花几乎消失的原因,并列举三项滇池生态修复的 具体措施。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
19、养解读】分析滇池海菜花消失的原因,要结合材料提供的海菜花的生 活习性以及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列举滇池生态修复措施则要根 据生态破坏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 力。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水质变坏 废弃物 养殖 化肥、农药 过度采集 考向一 考向二 污水处理厂 自然保护区 外来物种 人工 宣传教育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原因:人类活动排放出大量废弃物,使得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过 量水产养殖;围湖造田;海菜花食用及药用价值高,人们过度采集;外来物种 入侵。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加强湖泊流域内污染治理;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过 度采集;加强
20、对湖泊外来物种治理,避免生物入侵;人工回种海菜花;实行生 态补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等等。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环境污染 我国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 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无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考向一 考向二 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明显偏高的原 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
21、.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 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对流运动弱,这些物质不易扩 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2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 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 生态破坏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 变化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4.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
22、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于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因而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4题,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输沙量大,到下游水流缓慢,导致泥沙淤积 严重。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 规范答题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 (2020河北衡水高三模拟)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 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 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责任主体。 我国城市黑臭水
23、体现状 据图描述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布现状,并提出整治措施。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题以我国城市黑臭水体为背景,结合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分 布的饼形图,考查其分布特征,并分析整治措施,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和 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根据图示信息,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描述可按照“先总 后分”的顺序,先答出我国黑臭水体城市分布的整体状况,有黑臭水体城市 数量多,全国占比大;再描述黑臭水体的水体形式与区域分布,在黑臭水体 中,河流占比大,南方多于北方。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措施,应考虑黑 臭水体产生的原因,即污水来源、污水排放、淤泥污化等,再对症下药,可 从控源截污、达标排放、清
24、淤换水等角度作答。 答案 分布现状:有黑臭水体城市数量多,全国占比大;在黑臭水体中,河流 占比大,南方多于北方。 整治措施:加强排污管道建设,防止污水进入河湖;加强生活、生产污水的 净化处理,促进污水达标排放;清除污水河道淤泥,更换清水,促进水质净化。 思维建模思维建模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的思路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从 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的思路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 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
25、用而 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环境 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环境 污染 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水域封 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煤炭等矿物 能源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 业为主);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污染物 排放量大 生态 破坏 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严重,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气候 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 (荒漠化);植被稀少 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垦,过度放 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 的农业生产方式;矿产资源开发和 工程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资源 短缺 资源储量有限,时空分布不 均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
26、严重 3.分析环境问题后果与危害的思路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 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 4.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的思路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 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主要 问题 具体措施 环境 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 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 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身净化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 际合作 生态 破坏 根本在
27、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 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 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规范规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 (2020广东广州一模)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冻土区气温升高造成冻土融化。由于这种融化 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石灰岩地区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很相似,故称为“热喀 斯特”作用;由其形成的低洼地积水成湖,称为“热喀斯特”湖。研究人员在 北极地区11个“热喀斯特”湖72个地点捕获了湖底冻土层释放的甲烷气泡 (如上图所示)。 分析“热喀
28、斯特”作用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热喀斯特”作用的直接表现是全球变暖使北极地区 冻土融化,在低洼地积水成湖;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气体,进一步促进了全 球变暖,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答案 “热喀斯特”作用使冻土融化,形成湖泊;湖泊的形成加快冻土融化; 冻土融化释放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促进全球进一步变暖,形成恶性循环;冻 土融化将原来封冻的古老微生物、病毒等释放出来,影响生态环境。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供给服务危机中,淡水供给服务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第1
29、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是( ) A.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C.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考向一 考向二 2.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B.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污 染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资源危机会使人们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 浅层地下水,A正确。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 区,都不易利用,B、C、D错误。第2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 当,也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