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254077 上传时间:2021-04-05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6.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与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板块二 近代史部分 知识架构知识架构 主题1 西方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后,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占领了中国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主题概览主题概览 主题2 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 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 阶级的联合斗争;最后

2、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主题3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探索出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胜利。 考点知识排查考点知识排查 考向命题研析考向命题研析 解题技能提升解题技能提升 内 容 索 引 内 容 索 引 01 02 03 考点知识排查 考点一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年)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近代第一批不

3、平等条约,反映了列强商 品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虽然拥 有政府并是独立国家,但通过不平等条约,使大量主权沦丧。“半封建” 是指虽然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但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不断发展。 2.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年) (1)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年) (1)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2)结果

4、: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国 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境地。 1.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 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

5、“以华治华”; 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 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 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 后由日本、 美国分别独霸中国。 重点深化重点深化 2.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面临任务: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 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 富裕。 (2)基本内涵: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

6、变民族压迫 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 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 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 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两者关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 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 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近代列强侵华,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被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的农业文明 进行了全方位的冲击,客观上推动了

7、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近代列强侵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易错角度1 针对练1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 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 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 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 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 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 解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才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崇洋媚外心理严重,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突出传统朝贡外交造成天朝上国的观念的信息,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事

8、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 际惯例看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选D项。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但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并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后, 列强在中国通 商口岸开办船坞和工厂,这是西方对华资本输出的开端,这一时期列强 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 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近代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幵非始于马关条约的签订 易错角度2 针对练2 据统计,1840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企业共计88个,资本总额 近2 800万元;而在18951913年间,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的企业共计 136家,

9、资本总额10 315.3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英国开平煤矿,1911年 资本已达1 159.4万元,1913年更增至2 063万元。这表明 A.列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英国的资本总额超过其他列强 D.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 解析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投资企业数量逐年上升,可见列 强进一步加大资本输出力度,A项正确; B项主要是针对国内民族企业,排除; 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列强投资方向主要在矿产领域,排除D项。 1.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起因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

10、拜上帝教。 (2)重要文件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 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带有明显 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考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不辛亥革命 (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条件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

11、(2)经过 武昌起义: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成立共和国: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华民国。 颁布宪法:1912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革命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任务。 (3)辛亥革命的功绩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重点深化重点深化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2、,减轻了中 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 展均有影响。 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 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 进程。 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太平天国的统治者最初实行反儒、反孔的文教政策,对以儒家思想为代 表的传统文化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但其后来逐渐意识到

13、仅凭拜上帝教 难以维护统治,所以对传统文化重新加以利用。在其刊行的书目中, 除 宣扬拜上帝教之外,还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 太平天国幵非完全排斥儒家思想 易错角度3 针对练3 (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 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解析 拜上帝教“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人文精神”,这就说明了拜上帝教是中西文化畸形结合的产物,故 选C项。 清末新政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但

14、其编练的新军后来成为辛亥革命 的主要力量;很多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宣扬革命思想;奖励实 业的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 会转型。 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易错角度4 针对练4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 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 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 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推动了近代城市 化进程 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旨在推动内地经 济发展 解析 清政府“自开商埠”与抵制了日趋

15、高涨的革命运动无关,故A项 错误; “自开商埠”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 材料并不能体现这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开端,故C项错误; “自开商埠”的主要目的不是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独裁,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因人设法,损害了法律的庄严性。孙中山等人在规划权力结构时, 未能妥善处理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后来的“府院之争”就是这 种体制缺陷造成的后果。这显示了革命党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解 较为肤浅。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存在着因人设法和权力失衡的弊端 易错角度5 针对练5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 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

16、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 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解析 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 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 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 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 错误; 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考点三 从五四运动到国共十年对峙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1

17、)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1927年年) (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高潮: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年) (1)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 开始。 (2)

18、1927年,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3)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5)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使革命转危为 安,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战略转移完成。 (6)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重点深化重点深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探索与自身建设 (1)革命道路探索 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在革命道路上照搬了苏俄以城市为 中心的道路模式。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

19、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经受住土地革命战争、抗 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考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党的自身建设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国民革命运动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 1935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 理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 化的科学理论做指导。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存在分歧。“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在当时并不被中共中央认同,由城市到农村

20、的路线 在党内占主导地位。遵义会议后,这种分歧才最终结束。 “农村包围城市”最初幵未被党中央认可 易错角度6 针对练6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 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 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 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 力量。”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认为农民战争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 D.开始反思“乡村包围城市”的观念 解析 材料认为“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 种极错误的观念”,也就

21、是否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而是坚持 工人阶级罢工、工人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坚持以 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故B项正确。 考点四 抗日战争不人民解放战争 1.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年) (1)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 (2)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4)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2.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年) (1)1945年,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

22、 (2)1946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1948年秋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战略总决战胜利完成。 (5)1949年4月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重点深化重点深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 (1)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 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2)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 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3)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

23、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 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西柏坡精神: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执政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两个“务必”,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高效,加 强党的集中统一。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矛盾不断上升。面对严重的民 族危机,蒋介石并非无所作为,他着手加强国防战备,如在长城布防、

24、将部分涉及国防的企业迁往西南地区、加强抗日宣传等。 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幵非一味妥协退让 易错角度7 针对练7 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除了地方军队外,蒋介石也将所有 德式训练之中央军精锐全部投入战斗,却仍遭惨败,与此同时,英美等 国舆论认为其“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 周之阵地,竟能抵抗十周”。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英美政府同情中国抗战 C.军备状况是战争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D.蒋介石抗战决心坚定 解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1937年9月,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 年8月,故A项错误; 材料中英美舆论对中国抗战表示赞赏而非同情,故B项错误;

25、 军备状况并不是战争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故C项错误; 材料说明蒋介石动用中央军精锐之师抵抗淞沪会战,虽然是以失败结束, 但是中国在失败前仍然坚持了三个月,这体现出了蒋介石抗战的决心, 故D项正确。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对日作战以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为主,但后 来也开展敌后游击战;而共产党对日作战则是以敌后的游击战为主,但 也参加了一些正面的会战,如平型关大捷就是太原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国民党丌仅组织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会战,也组织了敌后的游击战 易错角度8 针对练8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 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

26、右, 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 B.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 C.国民党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D.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 解析 “国民党始终在积极抗击日军”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力量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故B错误; 国民党主要在正面战场,不是敌后战场,故C错误; 材料“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 攻的对象”反映了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故D正确。 迒 回 考向命题研析 考向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晚清统治 典题例证 命题点 传统社会观念的变化 (2020 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高

27、三一模)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 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 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 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抓题眼:传统的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强调中国的世界中心地位,材料“平行之礼”是对夷夏之防的社 会观念的冲击。 析错点:“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局限在器物 层面,

28、还没有意识到传播平等观念。 1.社会转型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1) 鸦片战争的影响:政治上,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遭 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封建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思想上,对“夷夏” 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 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打开。 考向预测 (2)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侵华方式上,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 本输出为主;民族危机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 戌变法、辛亥革

29、命;学习西方上: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民族意识 上,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2.近代化“不平等条约体系”和晚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 的近代化 (1) “不平等条约体系”: 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 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 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 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2)晚清的自救运动: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晚清政府开展了一系列 的自救运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外交、教育、军事等的近代化。

30、 预测演练 1 2 3 1.约翰 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 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 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 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1 2 3 解析 材料“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 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 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项是甲午战争后;

31、 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三项均与材料中“镇江府”不符。 1 2 3 2.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 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 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 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1 2 3 解析 材料“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体现了该 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强调主权的丧失,排除B项; 近代化主要

32、的体现在工业化上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 附件中修约的规定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排除D项。 3.甲午战后,海军衙门要求幸存的官佐总结教训,条陈败因,下表为相 关概况。由此可见 1 2 3 条陈者 职务 条陈内容 曾嘉祥 枪炮官 西人创立海军多年,其中利弊,无微不至,既设海军, 必全按西法。 饶鸣衢 守备 海军章程,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所以难而 操胜算也。 郑祖彝 千总 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去一 不合宜,则生一弊。 A.统治集团深刻认识到战败根源 B.制度变革已经不可回避 C.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D.战败导致崇洋情绪弥漫 1 2 3 解析 写条陈的是海军

33、下级军官,不能代表统治集团,排除A项; “与中国合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不是学习西方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 而是以是否不违背封建“朝制”为取舍准则的,以“中体”限制“西用”, 所以“难而尽仿”,“难而操胜算”,排除C项; “必全按西法”“为我朝制所限,所以难而尽仿”“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 宜者从之,不合宜者去之”是说海军这种近代化军事建置就得按近代化的 “西法”去管理,不是“崇洋情绪”,排除D项。 1 2 3 考向二 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不国家意识觉醒 典题例证 1.命题点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题 (2020 山东省高三二模)以下为近代某一时段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统计。 这反映出中国社会

34、的主题是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 抓题眼:表格数据说明1896年以来,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基本呈现快速递增态势。依据所学知 识可知,这和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密切相关,青年学生纷纷去日本学习救亡图存之道。 析错点:数据信息体现不出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 年份 1896 189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人数 13 61 274 608 1 300 2 400 8 000 12 000 10 000 1 2 2.命题点 民国建立前后的政治党团 (2020 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

35、社犹如疯 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 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 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 抓题眼:“集会结社犹如疯狂, 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反映了政治党团建立数 量多, 而政治党团是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体现了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析错点: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政党政治;政治党团数量多并不能说明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二年是1913年,当时专制主义并没有被彻底根除。 1 2 家国情怀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鸦片战争民族意

36、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最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 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考向预测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各阶级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 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 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 日

37、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预测演练 1 2 1.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 这些社团绝大多数是私法社团,而且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 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慈善类20个等。更为 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 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B.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C.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D.民主共和观念被民众接受 1 2 解析 根据所学,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开始 觉醒,因此政治类社团占据近一半,故选B项; 南京临时

38、政府成立只是建立政权,排除A项; 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工具,排除C项;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不能说被所有民众接受,排除D项。 2.下列为两位学者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 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 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 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 且令人信服的美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据此可知,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 A.爆发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B.

39、是缺乏理性的盲目爱国行为 C.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D.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1 2 解析 根据材料“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 最普遍的表露”“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变证明”可知, 两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故选C项。 1 2 考向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及抗日战争的影响 典题例证 1 2 1.命题点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2020 山东省高三开学考试)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 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 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

40、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抓题眼:中国共产党由反帝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变化。 析错点:1927年9月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 题,材料未涉及。当时北伐已经结束,国共合作已经破裂。 3 1 2 2.命题点 陕北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 (2020 山东宁阳县二中高三二模)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源于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

41、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 1938年11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45年10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3 1 2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C.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抓题眼: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 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来调整代议机关的 名称,这是中共成熟的表现。 析错点: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必然关系,主要和当时社会 主要矛盾有关;从184019

42、49年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371945年期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3 3.命题点 抗日战争中全民族抗战 (2020 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 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抓题眼:从材料“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整个民族武装起 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从南到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 经建立起来。 析错点:国

43、民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而国民革命主要在南方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的 社会状况,当时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 1 2 3 预测演练 1 2 3 1.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发表的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中指出:“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互争其在革命军队中之影响,这是互争领袖权的斗争 之很重要的一方面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这表明 当时中共中央 A.受到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B.着力开辟农村革命道路 C.意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尚不清楚中国革命的性质 1 2 3 解析 由材料“共产党应力求取得革命军队的领袖权”可知,中共中 央在国民革命时期已经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44、性,故选C项; 材料中并未提及共产国际,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开辟农村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 排除B项; 1922年中共二大上已经明确中共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排除D项。 1 2 3 2.1929年12月,毛泽东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红军建立了一种双重的组 织体制,分别负责战略指挥和政治工作,并成立士兵委员会。这一决议 旨在 A.加强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 B.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C.突破国民党的政治封锁 D.阐释红军的革命任务 1 2 3 解析 古田会议批判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古田会议决议对红军军事斗争的影响,排除C项; 材料古田会议强调加强红军的思

45、想政治工作,红军的革命任务是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排除D项。 1 2 3 3.八路军、新四军及各地游击队,不仅抗击着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 部伪军,同时消灭日伪军达171万人,解放区遍及19个省份,面积有100万 平方公里,人口达1亿,军队数量发展到130万人,民兵也有268万人。这 A.改变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D.得益于全面抗战路线的实施 1 2 3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力量的提升,未涉及国民党军事力量, 无法对两者进行对比,排除A项;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而非抗 日战争时

46、期,排除B项;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全民族的抗战, 排除C项。 考向四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典题例证 (2020 全国卷,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 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 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抓题眼:关键信息“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 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47、,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的执 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明考向: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八七会议历史解释 命题点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 (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例如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来侵略,减少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拜 上帝教对孔孟之道的精神冲击;资政新篇富有革命色彩的发展资 本主义纲领。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例如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江南 地区的生产力,加剧了社会动荡,给外国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48、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 考向预测 (2)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 由;经济工业化的里程碑: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 救国思潮兴起,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思想近代化的里程碑: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人民的思想解放;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大 力提倡移风易俗,如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倡女权、易服饰等。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建立新中国的努力:探索革命道 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团结抗日,按“三三制”原则建设抗日民主 政权,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激发了

49、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开 展大生产运动,进行抗日武装斗争,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也 发展了自身的力量;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 命积极性。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方针、政策,为建立新中国 做准备。在对待外国列强的外交态度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预测演练 1 2 3 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 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 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50、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解析 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 的权利,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使原来男尊女卑的风气发 生变化,故B项正确。 2.学者李里峰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时常成立农民协会、妇女协 会、贫农团。如果原来有党支部的地方,会扩大党支部规模;如果没 有党支部的地方,会慢慢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成立村政权,还会 对农民进行训练,成立民兵队。这充分说明土改时中国共产党 A.突出对地主阶级的斗争与改造 B.注重基层组织形式建构的探索 C.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注意维护地方的社会秩序 1 2 3 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发展党的组织,不是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95PPT.ppt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