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文化自信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文化自信: “建党百年建党百年”专题素材运用示例专题素材运用示例 人物素材 中国建筑的灵魂梁思成 “七七事变”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踏上流亡旅途。他们拒绝了友人赴美避难的邀请,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是在刺刀或炸 弹下,我也要是在祖国的土地上。 ”在昆明,梁思成一度要靠变卖衣物维持生活。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曾赴美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 问建筑师。但很快他就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并创办了建筑系。 1948 年冬,北平解放在即。一天,一位解放军干部来到梁思成在清华园的寓所。 “我 受人
2、民解放军攻城部队委托,向你请教城里有哪些著名建筑和文物古迹需要保护。 ”梁思成 喜出望外,不仅把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标在地图上,还拿出和学生们记载的全国建筑文 物简目 ,一并交给来人。梁思成为保护古都文物古迹所作的努力,受到广泛地赞誉,也铭 刻于人类的文明史册中。 1956 年,梁思成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 “我觉得我一步步地更接近了党,一步步地感 到增加的温暖和增强着的力量这温度和力量给了我新的生命。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 年富力强的青年,准备着把一切献给我们伟大的党和可爱的祖国。 ”1959 年初,梁思成正 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旗下宣誓时,他发自肺腑地说: “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
3、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 “梁思成热”经久不衰。梁思成关于古建筑保护的超越时代的远 见,必将越来越呈现出弥足珍贵的价值。 【解读】梁思成为了建筑研究殚精竭虑,即使在抗战时期的艰难条件下,也没有放弃 过文化传承的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了设计国徽、人民英 雄纪念碑等重大工程,始终不忘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学者专家的担当。 事件素材 孔子学院为各国提供中国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时指出,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 于世界。孔子学院是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现在已在全球 146 个国家 和地区落地生根。 孔子学院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播放机,更是民心相
4、交的孵化器。通过把中华民族的文 化基因、文化精神、文化创新成果推广开来、弘扬起来、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 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孔子学院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 窗口和桥梁” ,以孔子学院教授的汉语为媒介,中外民众心与心的交融成为可能。 孔子学院培育的既是国际社会的中国情感,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孔子学院秉承 “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校训,为实现伟大梦想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凝聚 磅礴的国际力量。第十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的主题便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 献力量” 。 孔子学院展现的既是世界情怀,更是“四个自信” 。孔子学院彰显着中国天下为公的情 怀,宣
5、扬着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使命,要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故事和中国 声音中,不仅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共同组 成了“大写的中国” 。 【解读】孔子学院塑造着一个自信友善且充满魅力的中国,也给那些渴求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也为解决国际间各种矛盾与挑战贡献着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 思辨素材 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靠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关键是要靠人。 靠有担当的文化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化要发展,就需要一群有担 当的文化人,能够
6、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 国鼓与呼。他们对文化热爱而执着,最懂人民对文化的所需所盼,最会从优秀传统文化中 汲取营养智慧,用创意激活经典、融入时代,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 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 靠有绝技的传承人。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让风俗习惯、美 食服饰、艺术表演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 ,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 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 谣,民间的文艺形式跳动着文化传承的脉搏。现在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 险,保护“非遗”刻不容缓。
7、 靠有坚守的担当人。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有识之士。他们 有的甘守清贫,为手艺、绝技代代相传殚精竭虑;有的顶住压力,为文物遗存的当下命运 奔走呼号;有的倾其所有,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默默奉献。懂得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激 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文化发展就能在每个地方都找到现实落点。 (李广春) 素材运用 受疫情影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无法线下开放。艺博另辟蹊径,充分发挥线上优势, 突破时空局限,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的“云活动” ,为国内外观众及学校的广大师生带 来了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2020 年中秋之际, “颐和园戏游记”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会聚 20 位国家 一级演
8、员,老中青少四代戏曲人在颐和园大戏楼登台亮相,京剧、昆曲、汉剧、徽剧、秦 腔等各大剧种轮番登台。活动通过多个网络平台直播,成千上万观众“云”看戏,庆中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经典宜创新飞入百姓家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一路走来,如今依靠现代科技,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加生 动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助网络传媒手段,传统文化一改高深的面孔,越来越深入“民间” , “与民同乐” 。清 华美院的陈楠教授将甲骨文做成表情包,颠覆了甲骨文在人们心中晦涩难懂的形象,让人 们在日常交流中也能轻松使用。这样的创新拉近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的距离,促使更多 人了解了甲骨
9、文,并产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这种“高大上”的学问再也不是个别学者的 “专利” ,普通人也可以如数家珍。甲骨文,有了新的生命。 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飞向更远的地方插上了翅膀。知名博主李子柒创作的中国 风短视频,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不少人表示开始向往这种桃源般的生活。在她的视频中, 生活随四季更替相应变化,天人一体,魅力无穷。通过网络传播,这些美丽的中国故事漂 洋过海,被国际友人所熟知和喜爱,有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和喜爱中国。同李子柒一样, 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新设备和新技术,教授国画书法技巧、传统乐器演奏技艺等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风俗传说、历史典故等等正在成为流量担当。现代科技搭建起一座交流沟
10、通的 桥梁,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散发光彩。 现代科技使得传统文化突破了原来的存在形式, “动”起来, “活”起来。 “云游敦煌” 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观赏千年前佛教壁画真迹;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人们了解了北宋市井 的繁华热闹; “故宫文创”让人们可以轻松将文物“捧在手心” ; 上新了,故宫这类文化 节目则带领人们走进巍峨皇城,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厚重的历史 在新的时代,传统文化不必被埋藏在记忆深处,更应当活在真实的生活之中。它不仅 是庄严神秘的,更可以是欢乐实用的。在创新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更能得到发展,茁壮成 长,枝繁叶茂。魏源曾云: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以现代科技为基础 的创新,犹如一束明亮的光,为传统文化照亮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坦途,也照亮了通向无限 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