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 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复习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复习 学案学案 1 1:小说的叙事技巧:小说的叙事技巧 近几年高考较多考查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从小说的叙述手法、情节手 法、表达技巧等几个方面考虑。 1、叙述手法:叙述人称(视角) 、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作用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2)叙述方式 类别释义作用 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2、结构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 (1)情节手法 手法作用 悬念 抑扬 照应 伏笔 2 对比 衬托 铺垫 突转 线索 3、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2、小说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考虑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两类。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反复、借代、双关、 互文、叠词、列锦、用典、顶真、通感、比兴 描写类:白描工笔、粗笔勾勒、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 表达技巧渲染、烘托(衬托、映衬) 、对比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抒情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用典抒情 其它类: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3、、伏笔铺垫、 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画龙点睛 【试题训练】 桥边的老人桥边的老人 美国美国 海明威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 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 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 3 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4、“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 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 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 里。
5、“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 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
6、,”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4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
7、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 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1.结合文本,说说小说桥边的老人的构思特色。(结合文本,说说小说桥边的老人的构思特色。(6 6 分)分) 【答案答案】 .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角度(小人物)表现大主题。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截取一个横断面,以小角度(小人物)表现大主题。小说选取浮桥这一特定场景,写在“涌
8、过桥去涌过桥去”的的 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逃难人群中,一个老人却因眷恋故土和心爱的动物而不忍离去。那浮桥仿佛一个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 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年代里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以非战争的场景描写表现战争的残忍。小说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主题,而是以以非战争的场景描写表现战争的残忍。小说不是以战火纷飞、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主题,而是以 战争即将到来的环境,以一个孤身老人的言行,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战争即将到来的环境,以一个孤身老人的言行,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
9、、罪恶。 以以“我我”的视角展开叙述的视角展开叙述,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我我”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叙述故事不带主观色彩叙述故事不带主观色彩(海海 明威的这一叙述风格人们称之明威的这一叙述风格人们称之“零口吻零口吻” ) ; “我我”是一个观察者是一个观察者,见证了老人的言行见证了老人的言行,可以增添故事的真实可以增添故事的真实 性。性。 以没有结局而结尾,耐人寻味。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以没有结局而结尾,耐人寻味。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法西斯飞机 没能起飞没能起飞” ,没有逃难的老人的命
10、运将如何呢?小说到此打住,有余味深长的效果。,没有逃难的老人的命运将如何呢?小说到此打住,有余味深长的效果。 生动生动、充满张力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充满张力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情节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 “我我”与老人的问答之间与老人的问答之间,蕴涵蕴涵 了生动的情节。如了生动的情节。如“我我”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问故乡,问动物,问政治以及老人的对答。 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 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
11、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 5 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 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 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 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 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 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
12、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 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 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
13、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 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 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请个兽医 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至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 说: “老太爷今
14、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 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 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 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
15、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平。 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至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 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6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 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 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
16、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 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 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 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 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
17、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 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训练】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6 分) 呼兰河传(节选)呼兰河传(节选) 1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按照 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解析】本题
18、考查了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三抓一想”,一抓作者的写作视角,首先确 定作者是运用第几人称进行叙述的,然后要根据人称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二抓小说的 叙述方式,阅读作品,了解其叙述方式,然后分析具体的表达效果。三抓小说的叙事线索,首先确定叙述 线索, 是单线还是双线, 然后根据具体线索分析其作用。 一“想”作品的叙述背景, 叙述背景主要起衬托人物、 渲染气氛的作用,有的背景还富有象征意义,在分析时考虑这方面的作用。由原文“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 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可知,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由原文“有的时候, 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 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可知,文章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 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文章从“夏天”到“秋天”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由原 文“从此那磨房里面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 里黑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可知,文章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