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单位名单位名 称称 填写时间填写时间 学科学科语文语文年级年级/ /册册六下六下教材版本教材版本部编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第四单元 9.竹石 教学目标 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抒发的志向。 难点分析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表层意思容易理解,诗人背后要表达的情感难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难点教学方法难点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 ,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让学生 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 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
2、入导入 板块一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了解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 马诗的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报国的志向。像这样通过 一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 诗,也运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2.回顾学习方法。 (1)回顾学习古诗的“四字法” :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陶行知说: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所以课堂一开始通过回顾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实现了“教为了不教”的理念。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板块三板块三学习竹石学习竹石 1.自学,读懂
3、竹石 。 (1)回顾学习方法:板书“四字法” :读、品、悟、背。 (2)小组合作,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这首诗中的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由读、品、悟,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郑燮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对比着学习古诗。 课件出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 世称“三绝” ,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 板桥当即题诗: “乌纱掷去不
4、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他两袖清风 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2.小组汇报,组员补充。 (1)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预设: 生 1: “咬”字表现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 生 2: “破岩”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 生 3:前两句诗写竹子的根在山岩中牢牢扎根。 (3)理解“千磨万击”: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 就是千磨万击) (4)指导朗读。师: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表达手法。诗人仅仅只是描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吗?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诗人要做有骨气、坚
5、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6)拓展延伸: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 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7)熟读成诵。 指名读。 齐读。 练习背诵。 3.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1)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默写竹石 。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感受诗意 美和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的运用。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难点巩固) 说说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讲一件。 小结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这三首古诗都是采用了 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 因此, 我采用学习方法指导和迁移训练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古诗。 由扶到放,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品、悟、背的“学诗四字法”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 学习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