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335497 上传时间:2021-05-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4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徐州市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徐州市 22 届高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 题。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 题。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安史之乱前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 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这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 然, 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

2、;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 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千差万别的曲折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相互矛盾的 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 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 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些人 是以写田园山水诗而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 则有过之。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

3、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 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 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 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的 样式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 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在这类诗篇中, 诗人们塑造了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他们希望保卫祖国,建立功勋,却并不无原则地歌颂战争,往往 还反对开边。 在写胜利的喜

4、悦或失败的痛苦时, 也同时控诉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 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富悲凉慷慨、缠锦宛转之情。 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 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 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道教徒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 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 但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却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为诗仙,这就 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 事实上

5、,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 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既毫不掩盖他那为 富贵利禄所吸引的颇为庸俗的一面,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 之如敞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以平 街内心的矛盾。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反抗黑 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 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也是

6、相反而又相成的。 安史之乱是我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动于开元、天宝时 代的重要诗人,大都死于乱后。在乱前,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 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夫了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 烈高昂或优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 2 已有预感,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同时也产生了希望, 使他们终于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 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

7、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 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 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 用和美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显示了盛唐之所以 为盛。 (节选自序言程千帆,有删改) 1.下列关于“盛唐诗歌”的表述不正确1.下列关于“盛唐诗歌”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的一项是()(3 分) A.盛唐诗歌指的是从玄宗继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

8、内产生的诗歌作品,既包括安史之乱前的浪漫主 义诗歌,又包括安史之乱后的现实主义诗歌。 B.盛唐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如高适的燕歌行属于古体诗;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 的与诸子登岘山属于近体诗,也是律诗。 C.安史之乱前,盛唐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隐士和侠少这两类人的生活,除此之外,繁丽的社会风光和 莽苍的边塞景色等,也是一些诗人描写的对象。 D.体现“盛唐气象”的诗歌,一般指的就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类诗歌表现出 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的一项是()(3 分) A.有些评论家将王

9、维与孟浩然并称,同时又将其与高适等相提并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维在高蹈 者孟浩然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 B.作者认为,任何浪漫主义者都不能超脱现实,李白也是如此,但李白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甘于接受 现实的束缚,反过来想征服现实,有积极进取的价值追求。 C.作者认为,孟浩然、王维等人继承并发展了以陶渊明、谢灵运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传统,他 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都远远超越前人,达到了诗歌的顶峰。 D.杜甫是经历安史之乱后仍怀揣希望积极入世的少数诗人的代表,在艰难困苦中他能够站出来勇敢而 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唐诗思想和艺术的“集大成者”。 3.为什么说盛

10、唐诗是中国诗歌“高峰的顶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3.为什么说盛唐诗是中国诗歌“高峰的顶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赶集 路遥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赶集 路遥 吃过早饭不久, 在大马河川道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上, 已经开始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 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 的重要内容。 公路上,年轻人骑着用彩色塑料缠绕得花花绿绿的自行车,一群一伙地奔驰而过。他们

11、都穿上了 崭新的“见人”衣裳,不是涤卡,就是涤良,看起来时兴得很。粗糙的庄稼人的赤脚片上,庄重地穿 上尼龙袜和塑料凉鞋。脸洗得干干净净,头梳得光光溜溜,兴高采烈地去县城露面:去逛商店,去看 戏,去买时兴货,去交朋友,去和对象见面 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担柴的,挑莱的,吆猪的,牵羊的,提蛋的,抱鸡的,拉驴的, 3 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蔑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游医、巫婆、赌棍、小偷、 吹鼓手、牲口贩子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川北山根下的公路上,趟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尘。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 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

12、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是潇瀟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 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 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只能 这样开始新的生活。 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 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 他一个年轻轻的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 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向县城走。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 感到火辣辣地发烧。 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 “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

13、 ”走到一个小沟岔的时候,高 加林突然想:干脆让我先跑到这没人的拐沟里试验喊叫一下,到城里好习惯一些嘛! 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 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口 张了一下,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 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 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 啊呀, 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

14、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 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 ” 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 泪花子溢出来。 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 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 头攒动的集市上! 当他走到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县城的全貌已经出现在视野之内了。一片平房和楼房交织的 建筑物,高低错落,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河岸上。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

15、那诱 人的魅力。他没有走过更大的城市,县城在他的眼里就是大城市,就是别一番天地。他对这里的一切 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对自己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 的无数梦想,都是在这里开始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 彩!可是,三年前,他就和这一切告别了现在,他又来了。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衣服整洁而 笔挺,满身的香皂味,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的校徽。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 的庄稼人了。 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他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感到头有点眩晕起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 正源源不绝地通过大桥,进了街道。远处城市中心街道的上

16、空,腾起很大一片灰尘,嘈杂的市声听起 来像蜂群发出的嗡嗡声一般。 他猛然想到一个更糟糕的问题: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先慌忙朝前 后看了看。这时候他才真正后悔赶这趟集了。一般的赶集倒也没什么,可他是来卖蒸馍的呀!现在折 回去吗,可这怎行呢!他已经走到了县城。再说,家里连一点零花钱都没有了,这样回去,父母亲虽 然不会说什么,但他们肯定心里会难受的不仅为这篮没卖掉的蒸馍,更为他的没出息而难受! “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 (节选自人生路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17、)(3 分)的一项是()(3 分) A.“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说明农村政策变化后,大多数的庄稼人日子还很艰辛,他们希望 4 通过进城做生意改善生活。 B.从“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到“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写出高加林卖蒸 馍前艰难的心理准备。 C.卖蒸馍,对于老太婆来说都是能容易做到的事,高加林却做得非常艰难,这是他们家连买油量盐的 钱都没有的根本原因。 D.作者用“亲爱的县城”,写出高加林看到县城的全貌后,对这个地方的特殊感情,这里有他初中到 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18、3 分)的一项是()(3 分) A.公路上时兴的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着崭新的“见人”衣裳,与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形成对比, 突出高加林家境的贫穷。 B.小说通过对拐沟里“雪白的蝴蝶” “茂密的苦艾”等景物的描写,衬托高加林喊出“白蒸馍哎! ” 时的紧张心理。 C.“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这一句采用设问方式,强调高加林卖蒸馍所面临的心理难题, 引发读者思考。 D.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高加林为卖蒸馍去县城赶集的行程,另一条是高加林由教师回归 农民的心理历程。 6.请简要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6 分)6.请简要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6 分) 7.文中画线句在电影脚本中被改

19、成“他看见一个老太婆也像他一样挽着一篮子馍,在他不远处走 着他的脸在痛苦地抽搐着”,请比较并分析两个文本的不同表达效果。(6 分) 7.文中画线句在电影脚本中被改成“他看见一个老太婆也像他一样挽着一篮子馍,在他不远处走 着他的脸在痛苦地抽搐着”,请比较并分析两个文本的不同表达效果。(6 分) 二、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二、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 ,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

20、翰林学士 李绛、 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 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臣内察事情,外听众议,元稹左降有不可。元稹守官正直,人所共知。 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人谁无私,因以挟恨,或假公议, 将报私嫌,遂使诬谤之声,上闻天听。臣恐元稹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职,必先以稹为诚,无人 肯为陛下当官守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内外权贵亲党,纵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 此无由得知。 昨元稹所追勘房式之事,心虽徇公,事稍过当。既从重罚,足以惩违,况经谢恩,旋又左降。虽引 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县前状奏

21、陈况闻士元蹋 破驿门,夺将鞍马,仍索弓箭,吓辱朝官,承前已来,未有此事。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 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臣恐从今已后,中官出使,纵暴益甚;朝官受辱,必不敢言。纵有被 凌辱殴打者,亦以元稹为戒,但吞声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闻。 臣又访闻元稹自去年已来,举奏严砺东川枉法,没入平人资产八十余家;又奏王绍违法给券,令 监军押柩及家口入驿;又奏裴玢违敕征百姓草;又奏韩皋使军将封杖打杀县令。如此之事,前后甚多, 属朝廷法行,悉有惩罚。计天下方镇,皆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 5 怨,朝廷何由得知?臣伏闻德宗 时有崔善贞者,告李绮必反,德宗不信,送与李

22、铸,绮掘坑炽火,烧杀 善贞。曾未数年,李绮果反,至今天下为之痛心。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 知不法之事。 假如朝廷误左降一御史,盖是小事,臣安敢烦渎圣听,至于再三!诚以所损者深,所关者大,以 此思虑,敢不极言! 疏 入不报。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有删改) 8.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8.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己具前状奏 陈/ B.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己具前状奏 陈/

23、C.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己具前状奏 陈/ D.虽引前事以为责辞然/外议喧喧皆以为稹/与中使刘士元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事理/已具前状奏 陈/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的一项是()(3 分) A.制举:即制举科,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简称制举或制科,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目的在于选拔各 种特殊人才。. B.翰林学士: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 机密文件。 C.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正事表达衷情的奏章,谏

24、太宗十思疏就是魏微于贞观十一年写给 唐太宗的奏章。 D.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李适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 或“宗”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的一项是()(3 分) A.白居易、李绛、崔群三人与元稹交谊深厚,因此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府士曹属吏后,他们在皇 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 B.宫中使臣刘士元踢破驿舍门,抢夺武将鞍马,恐吓侮辱朝廷命官,自前代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事, 刘士元却没受到处置。 C.白居易查访得知,元稹严于职守,上奏举报严砺、王绍、裴玢、韩皋等官员,此

25、类触犯朝廷法规的 官员,都受到了惩罚。 D.封建时代的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自称为“臣”,本文二到四段是白居易给皇上的奏章,所以白 居易都用“臣”称呼自己。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自授御史已来,举奏不避权势,只如奏李佐公等事,多是朝廷亲情。 (2)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2)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从此方便报怨,朝廷何由得知? 1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元稹左降有不可”的原因。(3 分)12.

26、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元稹左降有不可”的原因。(3 分) 6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 ,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 国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日“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 门。这句点明征兵的地点。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

27、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 津。悲笳:静营之号。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的一项是()(3 分) A.这是一首描写部伍生活的五言古体诗,从本诗题目可以看出,杜甫的“后出塞”诗共五首,这是其 中的第二首。 B.开头两句交待新兵入伍的时间、地点及出征的去向,一“朝”一“暮”,反映出军旅生活特有的紧 张多变的气氛。 C.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勾勒出军旅生活的多重画面,创设苍凉悲壮的氛围,以悲笳阵阵,表达战士们 反战思乡之情。 D.这首诗的结尾两句借历史典故,表达新兵初入军营的好奇和对统兵将领的称赞,也暗含作者对朝廷

28、 黩武开边的讽意。 14.这首诗勾画出哪几幅军旅生活的图景,各突出了军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14.这首诗勾画出哪几幅军旅生活的图景,各突出了军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16 题。(本题共 2 小题, 6 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16 题。(本题共 2 小题, 6 分)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 15.解释“庶物”在句中的意思:_(1 分)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中的“之”指代什么?_ (1 分) 16.上文中“由仁义行”与“行仁义”

29、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16.上文中“由仁义行”与“行仁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雾有这样两句诗:_,_, 写出他客居无聊时以作书 品茶消磨时光,境界看似恬静闲适,却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2)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_,_,” 两句象征着力主抗金的潮 流不可阻挡,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的信心。 (3)刘克庄的贺新郎中“_,_”两句,将当时边境上疾风扑面黑 云压城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30、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7 4 月 9 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_目前,中国向 10 国派出了 12 批医疗专家组帮助抗击疫情。中方这么做是出于_的情谊,我们从不会在朋友有难时袖 手旁观、_, 更不会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_。 A.截止投桃报李敬而远之说三道四 B.截至投桃报李避而远之挑三拣四 C.截止以德报怨避而远之挑三拣四 D.截至以德报怨敬而远之说三道四 19.在下面一段文字

31、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_。_;_, _ ;_。_,它和美感一样,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 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又要有物的条件 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资禀、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 此外还要加上用来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 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社会实况和问题 A.B.C.D. 20.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20.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2、3 分) A.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D.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四、写作(本题共 2 小题,70 分) 21.微写作(10 分) 四、写作(本题共 2 小题,70 分) 21.微写作(10 分)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贺秀莲这个人物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请结合原著简要点评。(150 字左右。)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无

33、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读了上面诗词名句,你有怎样的感 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8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3 分)D(体现“盛唐气象”的诗歌有两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2.(3 分)C(“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 3.(6 分)唐代

34、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反映了盛唐气象。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取得最高 成就。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达到顶峰。(每点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4.(3 分)C(不是“根本原因”) 5. (3 分) A (手法及作用错, 写公路上的年轻人是为了说明 “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 所带来的改变。 ) 6.(6 分)从为了减轻年迈父母的负担,挽着一篮子蒸馍赶集到县城卖,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孝心的 青年农民(庄稼人、乡巴佬)。从在县城读过高中,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可以看出他有知识文化。 从两次后悔赶集卖蒸馍,可以看出他不满意农民生活。从到拐沟里练吆喝,硬着头皮也要到集

35、上卖蒸 馍,可以看出他努力适应农民生活。(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6 分)小说通过对比写出高加林身份的变化,又使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这种变化给他带来的 极度痛苦(或:使用比喻形象描写这种变化给他带来的极度痛苦,读者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感受这种 痛苦。)。(3 分,修辞各 1 分,“读者感受”他的痛苦,1 分。) 电影脚本中,描写高加林的脸痛苦地抽搐,给观众以直观的心理冲击(或:“直观展示高加林内心痛 苦”),描写高加林看见一个老太婆也像他一样挽着一篮子馍在他不远处走着,以此告诉观众高加林 满脸痛苦的原因。(3 分。直观展示、镜头告知,意思对,表达通顺,即可。)

36、 二、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8.(3 分)A 9.(3 分)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不“表达衷情”。) 10.(3 分)A(文中只是说元稹与白居易“交情隆厚”) 11.(1)(4 分)自任御史以来,上奏检举(或“举报上奏”)不避权势,只如(仅仅像)上奏李公 佐等人一事,(涉及的官员)(或:这些人)多是朝廷大员的亲党。(意思对,语句通顺,每一分句 1 分。) (2)(4 分)现在(将他)贬为江陵判司,便是(将他)送给方镇,从此方便方镇报复仇怨(或:此 后方镇乘便报仇),朝廷凭借什么能够知道呢?(意思对,语句通顺, 每一分句

37、1 分。) 12.(3 分)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嫉恶惩罪。宫中官出使外地,更加肆意施暴。朝廷命官受 辱,不敢言说。方镇有越轨行为,无人敢言。(每点 1 分,写出任意 3 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 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道: 臣目前因元稹降职一事,已多次奏禀皇上。臣内察事情本末,外听众人议论,认为不可将元稹降 职。元稹为官正直,人所共知。自任御史以来,上奏举报不避权势,仅以举报李公佐等人一事而言, 这些人多是朝廷大员的亲党。人谁无私心,便因

38、此事而怀恨,有人企图公报私仇,于是将诽谤元稹的 话语,奏禀皇上。臣担心元稹降职以后,所有官员,每欲履行职责时,必以元稹为前车之鉴,再无人 肯为陛下当官守法,再无人肯为陛下嫉恶惩罪。朝内外的权贵亲党,纵然有人犯了大错大罪,必然只 会彼此宽容互相遮掩,陛下从此无法得知。 日前元稹追查房式一事,他虽一心为公,但做得稍微过分。此事既已重罚,足为违犯制度者之惩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1.(3 分)D(体现“盛唐气象”的诗歌有两类: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2.(3 分)C(“气象的浑穆或有

39、不及”。) 3.(6 分)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反映了盛唐气象。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取得最高 成就。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达到顶峰。(每点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4.(3 分)C(不是“根本原因”) 5. (3 分) A (手法及作用错, 写公路上的年轻人是为了说明 “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 所带来的改变。 ) 6.(6 分)从为了减轻年迈父母的负担,挽着一篮子蒸馍赶集到县城卖,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孝心的 青年农民(庄稼人、乡巴佬)。从在县城读过高中,曾经是潇潇洒洒的教师,可以看出他有知识文化。 从两次后悔赶集卖蒸馍,可以看出他不满意农民生活。从到

40、拐沟里练吆喝,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卖蒸 馍,可以看出他努力适应农民生活。(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7.(6 分)小说通过对比写出高加林身份的变化,又使用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感受这种变化给他带来的 极度痛苦(或:使用比喻形象描写这种变化给他带来的极度痛苦,读者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感受这种 痛苦。)。(3 分,修辞各 1 分,“读者感受”他的痛苦,1 分。) 电影脚本中,描写高加林的脸痛苦地抽搐,给观众以直观的心理冲击(或:“直观展示高加林内心痛 苦”),描写高加林看见一个老太婆也像他一样挽着一篮子馍在他不远处走着,以此告诉观众高加林 满脸痛苦的原因。(3 分。直观展示、镜头告

41、知,意思对,表达通顺,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8.(3 分)A 9.(3 分)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不“表达衷情”。) 10.(3 分)A(文中只是说元稹与白居易“交情隆厚”) 11.(1)(4 分)自任御史以来,上奏检举(或“举报上奏”)不避权势,只如(仅仅像)上奏李公 佐等人一事,(涉及的官员)(或:这些人)多是朝廷大员的亲党。(意思对,语句通顺,每一分句 1 分。) (2)(4 分)现在(将他)贬为江陵判司,便是(将他)送给方镇,从此方便方镇报复仇怨(或:此 后方镇乘便报仇),朝廷凭借什么能够知道呢?(

42、意思对,语句通顺, 每一分句 1 分。) 12.(3 分)无人肯为陛下当官守法,嫉恶惩罪。宫中官出使外地,更加肆意施暴。朝廷命官受 辱,不敢言说。方镇有越轨行为,无人敢言。(每点 1 分,写出任意 3 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白居易与河南人氏元稹相友善,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从监察御史贬为江陵 府士曹属吏,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屡次上疏极力奏谏道: 臣目前因元稹降职一事,已多次奏禀皇上。臣内察事情本末,外听众人议论,认为不可将元稹降 职。元稹为官正直,人所共知。自任御史以来,上奏举报不避权势,仅以举报李公佐等人一事而言, 这些人多是朝

43、廷大员的亲党。人谁无私心,便因此事而怀恨,有人企图公报私仇,于是将诽谤元稹的 话语,奏禀皇上。臣担心元稹降职以后,所有官员,每欲履行职责时,必以元稹为前车之鉴,再无人 肯为陛下当官守法,再无人肯为陛下嫉恶惩罪。朝内外的权贵亲党,纵然有人犯了大错大罪,必然只 会彼此宽容互相遮掩,陛下从此无法得知。 日前元稹追查房式一事,他虽一心为公,但做得稍微过分。此事既已重罚,足为违犯制度者之惩 9 戒,何况元稹已认罚,可是跟着又加贬谪。虽然以先前这事作为责罚的理由,然而朝外议论纷纷,都 认为元稹是与宫中使臣刘士元住宿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一事,臣先前已具状禀奏。何况又听说 刘士元踢破驿舍之门,抢夺武将鞍马

44、,而且拉弓按箭,恐吓侮辱朝廷命官,自前代以来,没有这样的 事。现在宫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之人闻知此事,确实有损陛下名声。臣 担心从今以后,宫中官出使外地,肆意施暴会更加厉害,朝廷命官受了屈辱,必不敢言说,纵然有人 遭凌辱殴打,也以元稹为戒,只好忍气吞声。陛下从此无法得知真情。 臣又查访得知元稹自去年以来,上奏举报严砺在东川时违法,吞没平民资产八十余家;又奏报王 绍违法派发驿券,命监军押送棺柩及家属留驻驿站;又奏报裴玢违反诏令征收百姓谷草;又奏报韩皋 命军将用封杖打杀县令。像这一类的事,前后很多,属于朝廷依法办理,有关官员都受到了惩罚。想 来天下方镇守臣,都恼怒元稹严于职

45、守。现将他贬为江陵判司,便是将他送与方镇,此后他们乘便报 仇,朝廷凭借什么能够知道呢?臣俯首听闻德宗时有个崔善贞,奏报李锜必反,德宗不信,反将崔善 贞送交李锜,李锜掘坑燃火,烧杀崔善贞。未过几年,李锜果然反叛,至今天下人尚为此事而痛心。 臣担心元稹贬官后,方镇有越轨行为,无人敢言,陛下无法得知那些不法之事。 假如朝廷只是误降了一位御史的官职,不过是一桩小事,臣怎敢烦扰亵渎圣上的耳目,以至于再 三唠叨呢。臣的确认为此事损害太深,关系重大,因此思虑,不敢不竭力禀奏。 奏疏上交后却未报与皇上知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 分) 13.(3 分)C(“悲笳”是静营之号) 14.(6 分)

46、暮野行军图,(1 分)体现军势(行军)的凛然庄严;(1 分)沙地宿营图,(1 分) 体现军容的壮阔整肃;(1 分)月夜静营图,(1 分)体现军纪的森严。(1 分) 【赏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 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 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 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 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 显然

47、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 “落日” 是接第二句的 “暮” 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 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 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 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 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 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

48、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 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 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 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 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 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

49、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以霍去病比领兵将领,一个“恐”字, 语意双涵,既有赞美其治军严整,令行禁止之意,也暗寓其如霍去病勤远开边之意。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 戒,何况元稹已认罚,可是跟着又加贬谪。虽然以先前这事作为责罚的理由,然而朝外议论纷纷,都 认为元稹是与宫中使臣刘士元住宿争厅,因此获罪。至于争厅一事,臣先前已具状禀奏。何况又听说 刘士元踢破驿舍之门,抢夺武将鞍马,而且拉弓按箭,恐吓侮辱朝廷命官,自前代以来,没有这样的 事。现在宫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之人闻知此事,确实有损陛下名声。臣 担心从今以后,宫

50、中官出使外地,肆意施暴会更加厉害,朝廷命官受了屈辱,必不敢言说,纵然有人 遭凌辱殴打,也以元稹为戒,只好忍气吞声。陛下从此无法得知真情。 臣又查访得知元稹自去年以来,上奏举报严砺在东川时违法,吞没平民资产八十余家;又奏报王 绍违法派发驿券,命监军押送棺柩及家属留驻驿站;又奏报裴玢违反诏令征收百姓谷草;又奏报韩皋 命军将用封杖打杀县令。像这一类的事,前后很多,属于朝廷依法办理,有关官员都受到了惩罚。想 来天下方镇守臣,都恼怒元稹严于职守。现将他贬为江陵判司,便是将他送与方镇,此后他们乘便报 仇,朝廷凭借什么能够知道呢?臣俯首听闻德宗时有个崔善贞,奏报李锜必反,德宗不信,反将崔善 贞送交李锜,李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徐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