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卷八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检测卷( (七套七套) )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题序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7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行 辈(hng)冗 杂(rng)糜 子(mi)熙 熙然(x) B脑畔 (pn)瞳 仁(tn)争讼 (sng)戛 然而止(ji) C羁 绊(j)怠 慢(di)磅礴 (b)大彻 大悟(ch) D眼眶 (kung)潺 潺(chn)怅 惘(chng)马前卒 (z)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2、分) A偏辟登时燎原人情事故 B思慕严峻震憾千呼万唤 C欺侮搏击亢奋叹为观止 D吩咐油馍斡旋兴高彩烈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 ,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 90 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 止 。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 ,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 ,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 战狼 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
3、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 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 _。 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 6000 多条 这些地区都是您感
4、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 1000 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最早起源于元代 ABCD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2 分)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 段难忘经历。 C 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 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 “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8古诗词
5、名句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_,并怡然自乐。 (2)气蒸云梦泽,_。 (3)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_,_。 (4)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_,_。 9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并完成下面题目。(7 分)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 “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2 分)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_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
6、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 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 什么呢?(3 分) _ _ _ (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2 分)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 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 更让人惋惜的是, 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 忘。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 过去我们传统节日 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 。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
7、花灯等都很 有趣。 _ _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14 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 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 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 松柏林早在船后了, 船行也并不慢, 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 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 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 采起来。 离平
8、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 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 说是罗汉豆正旺相, 柴火又现成, 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 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 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 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于是各人便到六
9、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 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 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 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 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 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
10、,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 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0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2 分) _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词。(2 分) 回望 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 罩 着了。 _ _ 12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有什么作用? (3 分) _ _ 13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 分) _ _ 14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3 分) _ 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
11、5 分) 赶年集 厉彦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 记忆。 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 山多岭多, 交通不便。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 集市像块磁铁, 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 自由买卖, 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我们公社驻地逢五、 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 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 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 花
12、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 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 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 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 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 “去吧,看放鞭炮,隔远 点哦。 ” 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 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 起彼伏,相映成趣。只
13、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 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 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 熙攘攘,非常热闹。 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 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 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 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
14、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 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 ”我底气十足地说。 “不还价,两毛! ”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 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 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 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 了 年集是一幅凝
15、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 又是生活变化、 社会进步的缩影。 11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 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 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 2017 年 01 月 14 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 15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 分) _ _ 16品味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_ _ 17选文第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_ _ 1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 分) _ _ 19选文结尾写
16、道: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 ” 诚然, 以往过年是赶年集、 放鞭炮、 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 网上购物、 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 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 分) _ _ 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 分) 沙湾鱼灯 王锦强 沙湾地属岭南珠三角番禺水乡,因此人们对“鱼”有着独特的感情。明代中叶以来,每 年的三月初一至初三,沙湾都要举行盛大的北帝诞祭祀活动。其中,必有鱼形大灯笼及晚间 小型鱼灯的展演项目。由于历代有不少文人参与,其造型、工艺愈见精巧,节目形式与艺术 内涵更
17、为丰富。 沙湾鱼灯的前身,还可追溯到祠堂及富家大宅门前悬挂的大小灯笼。南宋开村以来,沙 湾聚居着何、李、王、黎等几大家族,农耕经济及商业十分繁荣,乡村内祠宇民居、富户豪 宅鳞次栉比,入夜后尽显万家灯火。灯笼通常悬挂于门廊、檐下,上面写有祠堂堂名或该户 人家姓氏,并绘有工细书画及传统工艺纹样。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显示了该家族或 府第的显赫程度。例如:沙湾何氏是富甲一方、誉满番禺的名门望族,其始建于元初的大宗 祠门前便悬挂了一对特大的灯笼,直径达 1.9 米、高 2.2 米,一面写有“留耕堂” ,另一面则 写着“何” ,昭示着该宗族的财雄势大与人丁兴旺。 逐渐,大灯笼被引用到迎神赛会的仪仗队
18、列里,当中还有扎制成鱼形提举巡游的,而晚 间照明用的手提小灯笼,便发展成为造型多姿多彩的鱼灯。此外,由于鱼灯的基本扎作易于 掌握,美感也易于表现,甚得人们喜爱,因而在重大节庆之夜,沙湾鱼灯总能让乡人们乐在 其中。从 1945 年起,沙湾将每年 10 月 10 日定为鱼灯巡游的日子,数量和款式众多的鱼灯 均由学校学生扎作。 沙湾鱼灯的艺术造型并不全是鱼形,还有各种动物、水果等形状,因以鱼的造型居多, 且取“余”的谐音,便统称为“鱼灯” ,还作为孩子们在全年节日里的娱乐玩具。这也是沙 湾鱼灯有别于其他地区“花灯”的不同之处。每逢佳节来临,人们便会扎制出鳌鱼、金鱼、 鲤鱼、乌鱼以及白兔、莲花等各种款
19、式,大的以竹竿擎着,小的以短竿提着,造型生动传神、 亮丽灿然,寓意“百般生利” ,表达了人们祈求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吉庆有余的美好愿望。 这美好的寓意及其所承载的独特民俗文化,使鱼灯艺术在沙湾历经数百年魅力不减。 适应于近水而居的生活环境, 利用自然环境中易得的原材料竹篾, 沙湾人发展出以 编织竹制品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在生产之余,人们就地取材,用编 制竹制品的剩余材料扎制鱼灯, 作为儿童的玩具,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在生活、 生产上的感受, 体现出浓郁的水乡文化的特色。 节庆时挂灯、赏灯是沙湾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民间文化传统。每逢重要日子,各家各 户均会扎制或购买鱼灯,挂于屋
20、檐或天台,合家赏灯。同时,正月里在祠堂挂灯,为前一年 增添的新丁祈福,是沙湾沿袭已久的习俗。 “灯”与“丁”谐音,在祠堂添挂新灯笼寓意“添 新丁” 。一方面是以这一形式,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 健康成长,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祖先的告慰;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的一种户籍登记方式, 意味着新丁开始有分得族内财产的权利。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沙湾鱼灯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_ _ 21下面加点词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3 分) 灯笼的工艺水平与大小,往往 显示了该家族或府第的显赫程度。 _ _ 2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
21、其作用。(4 分) _ _ _ 23沙湾获得“中国鱼灯艺术之乡”的称号。假如沙湾鱼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你结合选文的介绍,写几句推荐语,让世人了解沙湾鱼灯。(4 分) _ _ _ 三、习作展示(50 分) 24作文。 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一个家庭用来团聚、纪念或祭祀的日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除夕。此外,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老人祝寿的日子是节日,孩子出生的 日子是节日,爸妈结婚的日子是节日 请以我家的节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22、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检测卷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题序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犹豫 (y)两栖 (q)龟 裂(jn)草长莺 飞(yng) B农谚 (yn)骨骼 (lu)粗糙 (zo)销声匿 迹(n) C海棠 (tn)翩 然(pin)山麓 (m)海枯石烂 (ln) D沼 泽(zho)雾霾 (mi)追溯 (s)天衣无缝 (f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悬姝沙砾陨石周而复始 B弥漫瞄准迁徙悬崖绝壁 C睹注腐蚀潮汐花香鸟语 D维幕盘旋凋零
23、偷偷摸摸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 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 把种子介绍给 根须,使它找到了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温暖的家,使它_了生命的胚胎。 A延伸萌生保持B延续萌动保持 C延续萌生保存D延伸萌动保存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
24、国家文化 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 暑。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 非常担忧。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D 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 一味去追逐名牌, 用有名的香水、 手机、 服装 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6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崇高”
25、 “洁净” “更加” “强大”都是形容词。 B短语“观赏美景” “留守儿童” “关爱我们” “被压扁的沙子”的结构相同。 C “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一句画线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依 次是定语、状语、补语。 D “朝鲜政府的强硬态度并没有因美韩联合军演而改变”一句的主干是“朝鲜政府没 有改变” 。 7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2 分) A小薇说: “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 B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 “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 的。 ” C营业员说: “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 “王老师知识渊博,
26、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 8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 1 分,共 6 分) (1)蒹葭萋萋,_。_,在水之湄。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 9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 ,学校就此开 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 分) 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 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 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
27、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 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 1000 人) 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85%65%50% 做工人员75%70%65% 退休老人50%85%90% (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2 分) _ (2)从材料二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 式是“因为,所以” 。(2 分) _ _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 缺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
28、、字数相等)(4 分) 宣言书 :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_,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_。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台风的功与过 b.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 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 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 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
29、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 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 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 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 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 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 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
30、巨大能 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a.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 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 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 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 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 节约了
31、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 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 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 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 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
32、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 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 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 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 ,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 分) _ _ 11文中画线句子 a 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_ _ 12文中画线句子 b 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 _ 13请从
33、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 分) _ 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 天道立秋 张承志 那一年立秋日,是个神秘的日子。 年复一年地,北京人渐渐开始从春末就恐怖地等着入伏。一天天地熬,直到今年是一刻 刻地熬。长长无尽的北京苦夏,在这一回简直到了极致。 后来愈热愈烈,我几乎绝望。再这样热下去,连我也怀疑没有天理了。 可是,那一天是立秋。上午我麻木地走进太阳的暴烤。我已经不信任节气,不相信北京 今年夏天还能立秋,我已经决心和这个毒日头熬到底了。那一天,家家户户的月份牌和挂历 上都印着8 月 8 日,立秋。可是我没有半点预感。我没有任何对于它的期待,没有想象
34、 那种享受。在久久的煎熬中,预感与灵性,以及想象,都真的萎蔫了。 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 中午时我还是没有预感。只是拼命做着自己最爱做的事。这是唯一的度命方式。在恐怖 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 下午的阳光开始显得五彩缤纷,美丽得让人忘却了残酷,异想天开地看见一丝温柔。 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 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差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 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 我几乎想落泪。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 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蓝天顿失了
35、那种炫目的光亮,此刻蓝色纯正。风升得更高,连梢尖上 的叶片也在凝思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 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 热。 我感动地站在大街正中。 我在沉默着呐喊。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凉爽溶化着抚摸着我。它是证人,它 证明我坚持到了今天。 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古人的遭遇,古人 的忍耐,古人的感受与判断,以及古人的划分与总结。立秋二字,区别凉热,指示规律,它 年复一年地告诉我们这些愚钝的后人天道有序,一切都在更大的掌握之中。 从那一刻立秋之后,我和北京人便享受着凉爽的快感。人人都心平气和了,等着下一个 更痛快的节气。同南方北方的人们交流,
36、大都感受略同。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听说,有 个老外在立秋那天激动地说: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 沐浴着广袤无际、阴柔轻漫的凉爽,我久久感动着。从那立秋的时刻至今,我每一天每 一瞬都意识着这秋之伟力。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 录着。我想证明天道的存在,但我已经预感到证明的艰难。 因为,中国早就证明完毕,而且语言简练至极,仅仅用了两个字。 (选自荒芜英雄路 ,有删改) 14从苦夏到立秋, “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阅读全文,加以概述。(3 分) _ _ 15下面是文中关于“凉爽”到来那一刻的一组描述。 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 而来。 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
37、便充斥 了天地人间。 但是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 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 结合加点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描述的作用。(4 分) _ _ _ 16阅读散文可以沿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读出文章的意蕴,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 下面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陈述你的理解和思考。(3 分) “我” :我是证人,我作证天理的真实。 “我” :立秋中国简练的总结呵。那个时刻里我突然懂得了古典的意味。 “我” :我不再迟钝,不错分毫,我用肉躯和心,一点一点地品味着、记录着。 我: _ 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38、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
39、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阡陌交通 _ (2)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_ (3)皆若空游无所依 _ (4)乃记之而去 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忘路之 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 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 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 (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0、_ 20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 _ _ _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 _ 2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3 分) _ _ 三、习作展示(50 分) 23请以身边的科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 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
41、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题序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俨 然(yn)溯 洄(sh)器皿 (mn)豁 然开朗(hu) B垂髫 (tio)佁 然(y)箬 篷(ru)袒 胸露乳(tn) C窈窕 (tio)阡 陌(xin)参差 (c)辗 转反侧(zhn) D俶 尔(ch)好逑 (qi)篆 章(zhun)落英缤 纷(b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欣然规 往(规:打算,计划) B心乐 之(乐:以为乐) C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属于) D溯洄 从之
42、(溯洄: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才 通人/卿今者才 略 B明灭可 见/不可 久居 C便扶 向路/济困扶 危 D乃记 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 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 石、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43、,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 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 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 6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6 分) (1)青青子衿,_。 (2)海内存知己,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 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5 分) (1)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_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 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_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
44、,揭 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2 分) (2)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 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 信中发泄, 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 又该谁来安慰 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 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 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 ,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 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3 分) _ _ 8综合性学习。(7 分)
45、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 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4 分)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 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 _ _ _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
46、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 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 分)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 _ _ _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
47、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水尤 清冽_ (2)潭中鱼可 百许头_ (3)其岸势犬牙 差互_ (4)悄怆幽邃 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 分)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
48、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 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2 分) _ _ 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49、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50、。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 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 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 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又 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2)渔人甚异 之_ (3)麻枲之属 _ (4)迫 暮_ 14翻译下列句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