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届语文高考备考策略届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新高考题型及分值一、新高考题型及分值 试卷结构: “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约阅读题约 70 分分,分为两类: 现代文阅读约现代文阅读约 35 分,古诗阅读约分,古诗阅读约 35 分分。表达题约表达题约 80 分分,分为两类; 语言文字应用约语言文字应用约 20 分,写作分,写作 60 分分。 阅读题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 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9 题。 古诗文阅读包括: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8 题。表达题分为语言文 字应用和写作。语言文字应
2、用,5 题;写作,1 题。全卷共 23 题。 二、命题特点综述二、命题特点综述 2020 年全国新高考卷命题内容上会更偏重德育,无论是论述类 文本阅读,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甚至是在语文试卷中分数占比最大 的作文都是在挖掘优秀的品行。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体现“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爱国精神”的时代 特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情景彰显时代 精神,精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课程标准,依托高考评价体 系,推进高考内容改革。试题在试卷结构、材料选择、内容难度等多 维度都呈现总体稳定的特点,尤其是命题将深厚的家国情怀以贴近现 实、贴近考生的方式,
3、生动地呈现在试题之中,营造了极富生活化和 青春色彩的语境,强化了语文学科关键能力考查及核心素养培养,充 分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及育人功能。 三、试题特点分析三、试题特点分析 1.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立足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强化价值引领 2020 全国新高考卷写作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将重 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 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考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 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 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 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
4、化底色,意在引发考生深入思考中 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作文材料内容分别立足国 家角度、社会群体角度、社会平凡个人角度的三个维度在引导考生思 考“疫情的意义”以及“隔离”的积极意义,它让我们的心更近了, 联系更密切了。所以,考生对于“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的思考,要 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价值观。 再如全国新高考卷现代文阅读 1(信息类阅读) “历史地理学” , 命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需要 考生准确解读全部材料,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 析和综合, 同时需要考生知道定义的要求, 这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 “在 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5、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发展” 。 2.以文化人,素养导向,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以文化人,素养导向,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语文作为包罗万象的学科,以古今优秀作品为载体,涵盖面极其广 泛,蕴藏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因素。在高考语文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考查重点,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不仅是语文科目的应有之义, 更是优势所在、职责所系。古代诗歌鉴赏杜甫赠别郑链赴襄阳 、名 句默写论语先进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四首诗词均是精选名家佳作,名句主要 以情境式默写为主,文言文选择明史传记此类命题均是立足文化 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再如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6、选自于坚的 散文建水记 ,文本信息大多以中和的笔调抒情感,带领考生领略市 井生活中的诗意。以上文本材料旨在陶冶考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审美 品格,完美契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 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 3.守正创新,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守正创新,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2020 年全国新高考卷语文命题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 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充分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 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所以命题呈现总体稳定的特点,尤其是在试卷 结构上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 主要由现代文阅读 (信息类阅读) 、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
7、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 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构成;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试题难 度、材料选材也符合考生的总体水平。科学合理的试题设计中尤为突 出语文的关键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 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 重考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 写作等关键能力。如全国新高考卷第 20 题要求考生分析不同语言形 式的表达效果,引导考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 行思考,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让考生通过学习
8、 获得更强语言表达能力。 四、备考策略四、备考策略 (一(一) :对纲对标对本:对纲对标对本,遵道融合优术遵道融合优术 1.以纲为纲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以本为本。先说“以纲为纲”。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 纲( 考试大纲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和大纲(2020 版课程标准 ) 。 2020 年高考命题的变化之处,一是实施新高改的省市,取消了考试大 纲, 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 参考高考评价体系”; 二是老高考的省市, 考试中心不再修订新的考试大纲,将沿用 2019 版考试大纲 。同时, 要对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 ( 中国 考试2019 年第 12 期)中的“考查要求”
9、,对标新课标中的“学业水平 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以及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 准,理清学业质量水平和考试评价的关系,比如语文学科语文水平四 对应高考命题要求。 再议“以本为本”。 第一个“本”是指近 3 年的高考试题和教材。 近两年来, 高考命题注重回归教材。比如,近 2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在以往高 考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 鉴赏能力等关键能力考查的力度。与以往相比,近 2 年全国卷多道试 题以或显或隐的方式指涉高中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又如,近 2 年高 考语文试题彰显的“三结合三情境”, 仍将成为 2021 年命题的重点: “将 作答要求与人
10、生体验相结合, 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将命题材料与教 材内容相结合, 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 ”“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 第二个“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本,命题贴近考生实际。 2.纲本融合纲本融合,彰显规律彰显规律。要关注考纲考题和新课标(大纲)的融合。一 是研读考试中心的高考试题分析 ,二是要重点研读、落实 2020 修 订版的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之处,细读其中的“命题和阅卷原则” 部分,结合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是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又是怎 样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 3.对标学科核心素养对标学科核心素养。 近 2 年的高考命题对核心素养的考查,
11、经历了从 2018年尝试考查到2019年的全面考查再到2020年深度融合三个阶段。 无缝对标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命题的重要趋势,又是备考的重点。备 考中要落实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 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表达与交流侧重 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 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 梳理与探究侧重考查积累整合、筛选提炼、规整分类、 解决问题、发 现创新等内容。” 4.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节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节点。 一是时间安排。 一轮复习为期 10 个月, 二轮复习一般为期两个月左右; 三轮复习(5 月初6 月 1 日) 。 二
12、是目标定位。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全面铺开,细过考点(板块 周次,及时调整) ;二轮复习重综合,三轮复习重应用。 三是方法明确。一轮复习紧扣教材,细过考点;建立知识系统,夯实 基础能力,题型求“典型”“全面”, 做题求“周全”“丰满”;二轮复习从题 型入手,以专题复习为主。三轮从学生的错误入手,注重模拟训练, 强化应试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考生。 以一轮复习备考为例: 1.第一阶段:暑假复习用 20 天左右的时间,对高中语文必修 1-5 的全 套教材(重点是各册文言文,古典诗词)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回归数材,夯实 基础。 2.第二阶段:第一轮复习(2020 年 8 月-2021 年 2 月上旬)用
13、5 个多月的 时间,按 高考考试大纲 的相应考点和能力要求,配以相应的教辅资料, 保证一定的题量,使学生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形成相应的语文能 力。具体步骤为“讲练测评”。此轮复习结束,参加全市第二 次摸底考试。 具体安排:7 月 127 月 30(暑假补课):必修 15 教材复习梳理, 每册复习 4 天。重点是梳理文言文单元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 句式、重要典故、成语、文常等。9 月 1 日9 月 30 日:成语、小说、 戏剧阅读 10 月 2 日10 月 31 日:病句、散文、现代诗歌阅读 11 月 1 日11 月 30 日: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月 112 月 31 日:
14、 文言文、语运 1 月 2 日1 月 20 日,语言连贯得体、扩压语段、仿换 句式 5.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及措施。 (1)注重课本复习:熟读文言文和诗歌,关注重点实词虚词和文学常 识;凭借课文系统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新闻、科技文、演 讲稿等文章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联系现实,加深学生对课文 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的的理解,进行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两方面落实。 (2)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模块,古文落实课本重点实词归纳和文化常识 总结,诗词默写狠抓过关,第一轮以课本为主全面落实,第二轮结合 专题落实重点篇章,第三轮落实重点语句。第四轮落实关键字的正确 书写。诗
15、词鉴赏以分题材渗透方法的思路,做好知识的系统梳理,抓 实题海战术,以多阅读提升语感,以语感为基础落实训练,提高成绩。 (3) 现代文模块主抓知识与方法的梳理, 抓好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 在信息筛选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 (4)作文模块日常化,训练板块化,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 改必有提升”,切实抓好作文的升格训练,提高整体成绩。每个学生都 要有作文材料库,积累鲜活论据;要补到位,步步为营。 每周练习安排:周考(限时) :批改、选讲;一套选择题:批改、选讲; 一月一套综合试题(作文只写提纲) :学生自行批改、打分并在试卷上 写好简短反思;每日必做:课堂配套专题、每日必练;每日必练(4 月
16、中旬做近十年高考真题组合) :论述类、默写、病句/论述类、默写、 诗歌等; 一般每日练习里要确保论述类、默写和语基。 6.关于作文备考。关于作文备考。 2020 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目为高中作文教学带来三方面的启示。(1) 把提升写作能力与素养当作头等大事。把提升写作能力与素养当作头等大事。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 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 求。明于此,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树立“三年一盘棋”的意识,详细拟 定写作训练计划,避免一味抢“热点”而导致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式盲目化、随意化的写作训练,坚持训练的序列化,训练问题的多样 化,坚持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
17、训练,这样,高考作文才会“以不变应万 变”。 (2)要坚持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要坚持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海量阅读, 既是一个培养语感的手段,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到了高三,可 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实语料。 (3)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 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 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 求。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 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因此, 高三作文强化“情境性”写作 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