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372461 上传时间:2021-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 第一章第一章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 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 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 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 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

2、品(3)财 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 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 性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 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 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简略的财政概念 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 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 本质

3、 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 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 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 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 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 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 下,确定社会

4、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 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 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 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2) 收入 分配职能 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 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经济 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 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

5、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 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 业的兴起, 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 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 财 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 2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其理由是:(1)由于纯公共品的非竞争性,使得 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私人提供就得不到所期望的最大利润。(2)从消费 的角度来看,因具有非排他性,消费者会期望“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消费者不会自愿花 钱购买这种产品而是期望他人购买自己从中获利)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1

6、政府授权经营 2政府参股 3政府补助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就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 和收费标准。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 :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对外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的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2 二部定价二部定价 方法方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负荷定价法:按不同的时间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 价格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1成本成本效益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将项目的受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相 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收益的一种经济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 效益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情况 2最

7、低成本法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不用以单 位货币计量备选项目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 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 则(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 的原则(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选择理论: 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来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 问题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贡献贡献: 证明了市场失灵不是吧问题转交给政府的充分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把政府行为的限度以及政府失败的为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 率并寻求政府有效工作的规则

8、和制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 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 意义。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耗费的资金总和。 从性质 上讲,它既是政府行为的政府成本,也是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可从以下两方 面来理解:1财政支出是政府职能和政策的最直接反映。2财政支出是政府行 为的政府成本。 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

9、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 1 预算内支出预算内支出即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1) 经济建设支出(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3)国家管 理费用支出(4)国防支出(5)各项补贴支出(6)其他支出;2预算外支出预算外支出: 即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量度指标 绝对指标绝对指标。 它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的绝对 额。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它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 对比 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最早注意到财政支出增长超过经济增长 速度这一现象。他认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公共部门

10、特别是国家活动的扩 3 张。后人把他的这一论断称之为“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 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体制状况;(3)中长 期发展战略;(4)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1)政局是否稳定;(2)政 体结构和行政效率;(3)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1)人口;(2)就业; (3)医疗卫生;(4)社会救济;(5)社会保障(6)城镇化建设。 微观因素 A需求因素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需求决定于中间投票人。这取决 于两大因素:(1)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2)对公共

11、物品的偏好 B 供给 因素 1. 服务环境。2. 公共物品的质量 3.相对价格效应。 购买支出购买支出是指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购买支出包 括政府部门的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又称消耗性支出。 转移支出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 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和利息支出等。政府在付出资金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在财政支出结 构中,购买支出比重越大,政府执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强,而转移支出比重越 大,政府执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就越强。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财 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

12、高时,购 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1、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消费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之一购买性支出之一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 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前者 是非生产性的消耗性支出,他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

13、 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支出构成了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项目包括:1行 政管理费 2国防费 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4公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 行政管理费行政管理费 所谓行政管理支出,就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 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 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是 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行政管理费不可能没有,甚至绝对规模还具有不断增长的 趋势, 但他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 因素因素(1)经济总体增长水平(2)

14、财政支出规模(3)政府职能(4)机构设置(5) 人员配备(6)行政效率(7)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8)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 和外部监督体系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对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 1以法律形式确定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 量和相对量(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范围 3加强财务管理, 控制不合理支出 4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国防支出国防支出 特点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军费支出。国防支出的内容包 括:军队支出、后备役支出、国防科研事业费、防空经费等。同国家管理支出相 比,国防支出的特点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纯公共商品属性和纯消费性。 国防国防 支出的管理支出的管理

15、 国防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两个方面。(一)宏观控 4 制 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的总体规模。(二)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 的经费管理。 教育支出教育支出(一)发展教育意义发展教育意义 1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2知识是通过 教育途径获得的;3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建设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教育市场失灵教育市场失灵政府介入教 育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教育是公共商品,而是教育市场的失灵。表现:1外部 性。2教育不公平。 3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卫生支出卫生支出(一)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卫生医疗的市场失灵表现在:1不确定性 2信息不

16、对称 3外 部性 4垄断 5公平(二)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支出的对象和方式卫生医疗支出可以分为社会 成员身体健康直接受益支出和外部受益支出。 前者是指受益完全或绝大部分可以 内在化的医疗支出;后者则指具有外部性的卫生支出。政府的卫生医疗支出主要 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其管理机关的事业费支出和对个人的卫生医疗支出。 我我 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国深化医疗文生改革的基本思路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 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第五章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

17、出购买性支出之二购买性支出之二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1)投资主体不同公共投资主体是政府;私人投 资的主体是企业和家庭;政府投资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强。(2)投资目的不同 私人投资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公共投资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3) 投资客体(项目)不同私人投资生产私人物品,投资项目规模小、周期短和外溢 收益少; 公共投资提供公共物品, 项目投资规模大、 周期长和外溢收益较多。 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 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范围的根本标准公共投资追求宏观效率并兼顾公平。 各国政府投资在社各国政府投资在社 会总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会总

18、投资中占的比重有着很大差异,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影响这种比重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体制 的不同 2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我国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中,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1)项目投资若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的,应由财政 无偿拨付,如对行政单位和某些事业单位的投资;(2)项目投资可以采取收费 形式部分收回的,应采用向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3)项目投资 若能全部收回投资,一般由私人部门进行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政 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对企业经营进行特定约束的一

19、种行为,如: 价格管制、规模管制、质量管制、许可证制等等。但政府管制适度,过度管制也 会扭曲私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效率损失。) 投资方式投资方式(1)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以政府作为直接投资主体的一种投资方式。在直接投 资中,政府往往采取缩小政府投资比例的办法,或在项目建成后,通过股份化这 种分散股权的方式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2)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政府作为间接投资 主体的一种投资。这时政府只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出资,它是财政投融资的一种方 式。 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政府财政投资的主要标准: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 -就业创造增加就业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基础设施投资的属

20、性基础产业是指能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工 业。在财政理论中,它通常特指公共部门的有形资产。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 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 5 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条件 1必要条件:市场失败。有两种情况:(1)私人部 门不愿、不能提供,导致已有的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2)私人投资导致 基础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娇正市场失败 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从经济性质上看, 基础设施大体可归为混合物品。 在发 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采取以政府为主、 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的多 种形式的汇合提供方式。

21、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 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 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 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BOT 投资方式投资方式(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 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有项目经营公司 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 我国我国 “三农三农”投入的特殊性投入的特殊性 1 农业自身积累不足,国家投资应起主导作用 2我 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十五十五

22、”以来,财政加大对以来,财政加大对“三农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投入的主要措施: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 心的农村综合改革。2从 2004 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 贴”政策。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综合开发等方面的投入。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 金融入农业和农村综合开发。 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一) 加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应做 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

23、分工。分工的依据有(1)受益范围原则;(2)效率原 则。(二)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资 政府农业投资的方式政府农业投资的方式, 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也是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 的,并主要透过财政来实现。(一)稳定农产品价格: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价价 格管制格管制是政府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 其 优点是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使农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价格平准价格平准是政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 如建立农产品价格平准基金及农产品储备制度。 价格平准由于克服了价格管制的 缺点,因而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二)降低农业

24、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 1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 2减轻农民负担主要 指农业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 业劳动生产率 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 通过国家信用方式 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出资(入 股)或者融资(代款)方式,将资金投在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 融通活动。财政投融资也被称之为“政策性金融”,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 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 财政投融资的意义财政投融资的意义 1财政投融

25、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2财政投 融资的特点(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 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 的诱导机制。 6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 和经营。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2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 结合 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6、的思路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思路主要是: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4完 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 配的财力,它表明政府获取社会财富的状况。财政收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 量的财政资金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财政收入规 模的基础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提高起着关键 的作用

27、。但技术进步是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 以较高的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 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一个深化 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技 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 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 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率。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剩余产品价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 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至关重要。(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在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技术进步既定的条件下, 一国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取决于收入分配政策和其它 制度因素

28、(三) 价格因素:由于财政收入是在一定价格体系下形成的货币收入, 价格水平及比价关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四)其他因素:特定时 期的社会政治状况也会引起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 税收的一般概念税收的一般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 规定,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征税范围征税范围 即课税对象的范围,即课税对象的具体内容,或课征税收的具体界限。 税目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规定的同一征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反映具 体的征税范围。 税源税源 即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或者说税收负担的

29、最终归属。 税率的基本形式税率的基本形式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 例征税。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 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 税率依次提高,分别计算,然后相加 个人所得税 超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 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 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

30、计算征税 土地增值 税 7 纳税期限形式纳税期限形式 按期纳税按次纳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 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形式形式 减减 税税: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免税免税:对应纳税额全部免予征收; 起征点起征点: 课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免征额免征额: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 数额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即一国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税务行政、税务管 理所遵循的理论标准,是国家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税收原则的发展:亚 当斯密的税收四项原则-瓦格纳的四项九端原则-公平与效率两大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税收公平与效率的

31、两难选择(1)税收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 体效率是公平的前提:税收作为一种分配手段是以丰裕的社会产品为基础的, 而没有效率的公平便成了无本之木。 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失去公平的税 收也不会是高效率的(2)就某一个具体的征税活动而言,税收的公平与效率会 有矛盾和冲突(3)从整个税制和税收总政策来考虑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税收负担税收负担 即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 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国家的角度:反映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 收多少税收;纳税人的角度:反映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 少税款。 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税收负担的影

32、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决定因素(2)经济结构:不仅 体现在量的制约上,还体现在结构的分布和变迁上(3)宏观经济政策(4)其他 因素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1)高税率不一定能够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必然要求高税率,两 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2)普遍实行高税率往往导致对减免税等税收优惠 的依赖,一是造成对税制完整性、稳定性的冲击,二是容易产生课税的不公平现 象。(3)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可以使用两种税率,但各种税率体现的税收负 担却不一样。(4)既然税率和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存在着相关性,那么必然存 在一个最适税率。 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税收分配过程中, 将自己的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

33、转移给其 他人的过程。(1)税负转嫁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 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行为 税负转嫁的方式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提高售价;(2)后转压低工资、延时、压低 进价等;(3)散转混转,即前转和后转并行;(4)消转自我消化,即 纳税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自行消化税款;5)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形式, 即对某些能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税负转嫁的条件 基本前提:市场经济价格自由浮动(1)税种 商品课税较易转 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广的较易转嫁,窄的难 以转嫁。 (3)供求弹

34、性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 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4)计税方法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 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5)市场结构完全竞争:短期内无法转嫁,但从 长期看则完全可以转嫁;垄断竞争:既部分地前转,又部分地后转;寡头垄断: 由各寡头生产者通过协议提价而转嫁;完全垄断:由垄断生产者视产品需求弹性 的大小而决定向前或向后转嫁。 税负归宿税负归宿即税负经过转嫁的最终落脚点,也就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税负归宿 可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法定归宿:根据税法应该负有纳税义务的承担者 纳税人 经济归宿: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负税人 8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即纳税人因国家课

35、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映, 或者 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包括收入效应和替 代效应 税收收入效应税收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 表现为使纳税人的 收入水平下降,从而降低购买量和消费水平。收入效应作用机制收入效应作用机制 政府课征一次 性税收纳税人收入水平下降减少商品购买量消费水平下降购买两种商 品的组合下降税收替代效应税收替代效应即税收影响相对价格,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 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 替代效应作用机制替代效应作用机制 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区别对待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纳税人减少征税和重税 商品

36、的购买量增加无税或轻税水平的购买量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 重税商品。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的概念 (1) 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 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 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 税种的搭配问题。 税收制度的组成税收制度的组成即税制结构,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种体系以及各税种的分 布状况。 单一税制论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 构成。 复合税制论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 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税收制

37、度的发展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及主体税种的交替变更的历史 过程。历程历程 简单的直接税制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 以间接税和直接税为主 体的双主体税制和直接税为主的税制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1)新中国税制的建立(1 950 年建立)(2)1953 年修正税制(3)1958 年改革税制(4)1973 年简并税 制 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税制(改革核心:“利改税”)3、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下的新税制 商品课税商品课税是指对商品的生产、 进口、 流通以及劳务的提供、 消费所征收的一类税。 功能功能(1)及时稳定的取得财政收入(2)

38、鼓励节约、储蓄或投资(3)抑制奢侈 消费(4)贯彻国家经济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 税。理论上: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 生产经营单位: 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扣除成 本费用后的余额。商品经营全过程:增值额是指一个商品最终销售价格扣除购 买价格以后的余额。税收征管实际:即商品销售收入额或经营收入额减去税法 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之后的余额 特点特点不重复征税,具有中性税收的特征; 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

39、者;税基广阔,具有 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类型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不准许扣除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 款,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型增值税:只准扣除当期应计入产品成 本的折旧部分,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 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 修理修配劳务 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或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9 消费税消费税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特点特点课税 对象具有选择性课征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其他目的而

40、非仅为了组织财政收 入鼓励消费和投资征收简便,收入可靠及时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我国现行的消费税消费税是对 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 销售数量,在特定环节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 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特点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以非商品销售额征税为 主计算简便,便于征管 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制度我国现行的营业税制度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 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额(销 售额)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关税是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国家指定的其他水、陆、

41、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 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税则关税税则即一国对进出口的应征税 商品、 免税商品以及禁止进出口商品加以系统分类,并列明应征税率和免税的一 览表,又称海关税则。 所得课税所得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收对象所征的各税种的统称所得课税的主要所得课税的主要 税种税种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国国 债债 国债国债即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 采取信用方式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贷所形成的债 务。(1)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的债务范畴。(2)国债是一 个特殊的财政范畴。(3)国债是政府重要宏观调控手段之一。(4)国债是财政 信用中最主要的形式。 我国国债的历史

42、演进我国国债的历史演进 第一阶段:1950 年, “人民胜利折实国债” 第二阶段:1 9541958 年, “国家经济建设国债” 第三阶段:1981 年后,“国库券” 第四阶 段:1998 年后,国家大规模地发行国债 功能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从财政收支平衡看(1)同税收融资相比(2)同货币 创造相比 2、筹集建设资金从国债使用的角度看(1)政府有明确的目的和用 途,用于经济建设(2)弥补财政赤字的国债,间接地与经济建设相联系 3、调 节经济运行从国债与经济的关系角度看(1)调节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 的比例),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调节收入分配

43、,利于公平的实现(4)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5) 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国债负担国债负担(1)认购者负担:企业、个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 (2)政府即债务人负担:还本付息给政府带来的负担(3)纳税人负担:不论国 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4)代际 负担: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 成代际负担。 国债的限度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国债依存国债依存 度度: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占

44、 GDP 的 比重 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国债的结构国债的结构即一个国家各种性质的债务的相互搭配, 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 限的有机结合。(1)应债主体结构即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各自占有社会资金 的比例社会财富分配。 (2) 国债持有者结构 即政府对应债主体选择的结果, 10 各类企业和各阶层居民实际认购国债的比例 实际购买的分配。 (3)国债 的期限结构,短期国债: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 年中期国债:1-9 年 长期 国债:10 年以上,经济建设、社会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金 国债利率水平国债利率水平应保持利率水平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使国债

45、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发行无困难而偿债压力小。 国债的发行方式国债的发行方式(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一般方式)(2)公募拍卖方式(竟价 投标方式)(3)连续经销方式 (4)直接推销方式(承受发行方式) 国债发行价格国债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发行价与国债票面面值相同 溢价发行:发行价高于 票面名义价值 折价发行:发行价低于票面名义价值 国债的偿还国债的偿还 还本方式 1)分期逐步偿还法(2)抽签轮次偿还法(3)到期一次 偿还法(4)市场购销偿还法(5)以新替旧偿还法还本资金来源(1)设立偿 债基金(2)预算盈余(3)通过预算列支(4)举借新债 付息方式 (1)普通方 式:到期一次支付、按期分次支付(2

46、)有奖方式:有奖有息支付、有奖无息支 付 国债市场国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构成部分同时又对证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国债由 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构成。 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前提和基础,交易市场是公债顺利发行的重要保证,发行 市场和交易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债市场的功能国债市场的功能(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公募拍卖发行法,市场购销偿还 法。(2)调节社会资金运行:调节资金余缺,诱导资金流向,活跃证券交易市 场。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债市场的封闭性(2)国债交易的局限性(3) 可交易国债量的稀缺性 完善与发展完善与发展(1)调整和完善国债的结构(2)改进国债的

47、发行审批制度(3)丰 富国债市场参与者主体(4)恢复国债期货交易 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形式上:一种收支计划表政治上:具有 法律效力的文件手段上:政府调节国民经济的工具 职能职能(1)国家预算实施法 律、行政管理的职能(2)国家预算实施财政政策的职能(3)国家预算实施财政 监督的职能 预算管理权限预算管理权限(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职权(3)各级政府的职权(4)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 规定 我国国家预算原则我国国家预算原则(1)公开性:需人大讨论批准并向社会公布(2)权威

48、性(可 靠性):预算法 (3)完整性: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4)统一性:做到收支 按统一程序、口径编制(5)年度性:历年制 单式预算单式预算: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复式预算:国家 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增量预算增量预算: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 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 用数额,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 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 用预算的一

49、种方法。 11 国家预算周期国家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工作必须经过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预 算的调整以及决算等阶段的整个过程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 ,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 2细化预 算和提前编制预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 的资金调剂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编制部门预编制部门预算 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它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活动。编制部 门预算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 各基层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 金,综合为统一平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

50、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内容内容 要反映部 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 支出。在部门的一般预算收支中,既反映预算内收支,也反映预算外收支。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一)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过去国库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严格的预算约束和监督机制。(2)不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就是对预 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 中进行全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财政学考试重点全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