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必备主题之高考作文必备主题之“时代发展时代发展”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作文范例作文范例 金句积累 01.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时与势依然在我。 人民日报 02.生命像块铁,越是敲打,就越能迸发火花。成长如登山,冲顶越难,就越能收获美 景。在最好的年华,最佳的打开方式就是向着梦想奋力登攀;身处最好的时代,最大的珍 惜就是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报 03.过去的,不会白白过去,将积淀成再次出发的动力与能量;即将到来的,也不足畏 惧,因为我们有过众志成城的凯旋。诗与远方,有时并不遥远,就在身边;有时也不在地 平线那端,就在我们坚实站立的脚下的大地。 中国妇女报 04.“十四五”
2、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 “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 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新华社 05.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 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 新华社 06.“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 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新华社 07.回望过去一年共同度过的分秒点滴,一幕幕画面依旧令人心潮澎湃:八方星夜驰援 武汉的那一天,机器重新轰鸣起来的那一天,大街小市重回烟火人间的那一天,抗疫英雄 们庄重步入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天, “天问一号”脱离地心引力奔向苍穹的那
3、一天,最后一批 贫困县宣布“摘帽”的那一天它们都是最令人动容、最值得自豪、最应当铭记的“中 国一天” ! 中央电视台 08.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且看,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 一线, “90 后” “00 后”顶了上去、扛了下来,让人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青春活力“前浪” 看“后浪” , “后浪”照样可期! 中央电视台 09.为生命摆渡,与无常对抗,有那么多个时刻,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也有那么多个 瞬间,14 亿人行动如一人。共情,让我们彼此实现更深的联结;坚忍,让我们共同的意志 有更强的耐受性。 光明日报 10.来吧!带着我们与时间的约定。新的一年,让我们彼此如一撇一捺,相互
4、支撑;让 大国与小家如海与浪花,紧紧相系;让温暖与力量似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光明日报 11.不怕风浪高,重在桨要齐。你我每一次振臂,都在为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加油助力; 你我每一次挥洒汗水,都推动着这条航船稳健前行。 经济日报 12.40 多年前,一个参加完高考的年轻人,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句子:我刚好踩在了 时代的鼓点上。伴着鼓点,我们行进,抵达了昨日之明日。当下的你,是否听到了船头敲 击出的激越响亮的鼓点?我们也在展望,继续伴着鼓点,从今日驶向远方。 经济日报 13.这一年,从国家到个人,都在考验中历练,在考验中成长。我们看到一群人为一群 人守护,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我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
5、伟大的国家和微小的个体在向着 它们之间的一个和谐点迅速靠拢,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兴旺则百姓安康。 科技日报 14.在泰山压顶时,中国人特别团结。一滴水汇入大海,便能永不干涸。一个肩膀与亿 万肩膀同在,就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在惊涛骇浪前,中国人格外勇敢。逆行者勇敢, 坚守者勇敢;医者勇敢,患者勇敢;守堤者勇敢,攀登者勇敢。我们彼此激励,成就更深 沉的、彼此支撑的勇敢。 中国青年网 15.在世界变局里,中国朝气蓬勃。乱云飞渡之下,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纷繁涌 来的不确定性中,中国保持着确定的方向与姿态。中国守住了底线,中国创造着奇迹。 中国青年网 写作素材 时代发展教育 师说VS就任北
6、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国具有尊师重教的深远传统,甚至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韩愈的师 说 ,是古代教育史上关于“教师论”的经典名篇。韩愈从“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角度,肯 定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点明了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 。这从侧面 反映了古代的教育强调教师们授予学生知识、道理、技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精于技能、明 白事理的独立个体。 而现代的教育,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成为思想自由开放、具备道德风尚的社 会群体中的一员。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抱定宗 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点要求。他批判了学生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来求学的不良 现象,希
7、望学生遏制庸俗风气,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并在学习中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逐渐变高,教育 已不限于把我们培养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更着重于让我们更好地成为社会群体中的一 员。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技能,更要赋予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相互协作的技 巧、奉献社会的精神。 适用主题: 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时代发展文化 敕勒歌VS拿来主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乐府民歌, 敕勒歌描 绘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牧民热爱家乡的深情。虽然时代历史向前发展, 但得益于民族文化的
8、交融,苍劲豪放的敕勒歌却得以流传。 如果说古代的文化交融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上,那么由于时代 的发展,现代文化交融的主体便从中华各民族逐渐转变到世界各国上。如近年来在各国建 立的孔子学院、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推动世界文化的融合。 但与古代民族交融有些差别,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需要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 文中提到的那样。面对外来文化,应该采取“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的态度来拿;拿,也 要拿出自己的态度,要有占有的勇气、挑选的分辨能力以及进一步创新的魄力。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一脉相承,但与此同时,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交融,文化交融的 主体正在逐步扩大。各国文化的相
9、互交融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因此我们要在接触中了 解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对文化进行甄别挑选,在整合中完成不同文化的良好融合。 适用主题: 文化交融、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文化发展等。 时代发展观念 孔雀东南飞VS我有一个梦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长篇叙事诗, 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这对真心相爱的夫妇,迫于封建礼仪的束缚,最终双双殉情的故事。 刘兰芝从小就被刘家悉心培养,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 与丈夫真心相爱,无奈却遭受焦母的针对与兄长的不理解,最终导致两人共赴黄泉的悲剧。 当时的人民百姓虽然对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有自己的
10、向往,但是却受到残酷无情的封建礼 教的重重阻碍。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严酷的封建礼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恋爱自由、独立自主、大 胆前卫等词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关键词。但是淡出并不等于消灭,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 们对种族平等、人权自由的抗争仍在继续。 1963 年 8 月 28 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了关于黑人民族平等的 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演讲结合黑人在生活中遭遇的种族歧视、希望黑人同胞注 意抗争的方式,为平等的目标奋战到底。让我们在这次高昂、激情和动人的语言中,看到 黑人民族对美国政府兑现诺言的期盼以及对自由平等的强烈向往。 无论是反抗陈腐的封建礼教,还是争取种族的自由平等,人
11、们始终对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着无尽的向往。时代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与反抗中逐渐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 时代一直在变化,只有积极拥抱新观念,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适用主题: 种族平等、自由平等、思想观念变化、时代发展等。 时代发展科研 张衡传VS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 。张衡善属文、善 机巧、善理政,在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成就斐然。在地震学方面,他亲自设计并制造 了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的“独木飞雕” , 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在地理学方面,张衡亲手绘制地形图,并制造出了“指南车” “记
12、 里鼓车” 。张衡在未知的领域逐步探索着,为人类的知识城堡添砖加瓦。 古有全面发展的张衡,今有诺奖得主屠呦呦。屠呦呦及其团队对疟药的研究始于 1969 年,并于 1972 年在青蒿中成功提取青蒿素,到 2015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 以说屠呦呦在内的科研人员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对青蒿素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可能从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转变为对人类疾病的克服;从一个 人的钻研,变成一个团队的协作;从出于好奇的探求,变成肩负责任的使命。但科研探索 和认识未知的本质,却从未改变。 适用主题: 科研精神、科技强国、潜心钻研、探索未知等。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3、。 1.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 。 2.政治品德、思想品德、为政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周恩来的“五德”精神。 3.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新时代领路人概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请围绕以上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审题 一、限制性 1.内容限制。题目所给三则材料分别指向“五常” “五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 价值” ,考生写作
14、时要紧紧围绕三则材料展开,脱离材料即为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从“五常”到“五德”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三则材料的 内在关联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文明韧性,落点在于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 新内涵和价值上。 3.思维限制。本题目为阐述性写作,考生要谈自己对所给三则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行 文要基于材料,不要脱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个思维框架,要凸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 值,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 二、开放性 1.选取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从点上找材料的共性内容,比如抓住“仁、为政官德、 讲仁爱、重民本”探讨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可以从面上落笔,谈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5、价值、意义和传承方法等;还可以第三则材料为主,谈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 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写作应基于材料又不必囿于材料,要由材料展开联想和 思考。比如从五常中的“义、礼、信”以及“守诚信、崇正义” ,谈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弘扬 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中国文化“尚和合、求大同”联想“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阐述中国文化的古老智慧和时代价值题目可供考生发挥的空间很大。 3.文体的选择是自由的。但考生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必须符合文体特征。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则同质材料从古代、近代和今天三个维度,体现 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进与传承。考生要在把握
16、三则材料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炼出适宜的 观点,构思成文,切忌避重就轻,只从一则材料出发,以一则材料为立意基础。 要认真领会三则材料同中有异的内涵,第一则是中华儒家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发展的 基础阶段;第二则体现了体系完善的“五德”精神,是道德发展的中级阶段;第三则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审题的落脚点、关键点。三则材料之间有个一脉相 承的主线,考生要注意辨析。我们可以从中选取几个关键词来重点阐释,如“尚和合、求 大同”等,不必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写作时要联系现实,表现时代精神,赋予文章时代 意义。要摒弃一味讲道理、空发议论的“假、大、空”文风。 参考立意 一、切题立意: 1.继承传
17、统文化,坚守核心价值。 2.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3.承传统文化,踏时代征程。 4.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5.新时代,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二、偏题立意: 1.仁义礼智信(只截取第一则材料的意思立意,理解片面) 2.道德(看问题流于表面,未能把握住材料的内在联系,忽略了道德传承与发展的关 系) 写作示范 继承传统文化,坚守核心价值 我们一直在路上 (句式对称,结构工整,标题引人注目。 ) 古代儒学传统,有家喻户晓的“仁义礼智信”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倡“五德”精神; 如今,新时代领路人的时代价值观彰显“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 大同”的精神。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
18、出蓬勃向上的力量,我们正值韶华青春,更要学 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开篇简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 从古到今,有志之士,为守护和传扬优秀文化而矢志不渝。 孔丘因材施教,大张教化,可谓“仁” ;子路三更读书,尊敬师长,可谓“礼” ; “曾子 杀猪”可谓“信”单说一个“义”字,苏武留胡,饮雪吞毡,十九汉节不改,可谓忠 义;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谓仁义;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谓义薄云天;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可谓舍生取义(孔子等人的多则例证,语言经典,内涵丰富,增强 了文章的可读性。
19、) 今天,传统文化仍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恩来治国有方,使社会得到有序发展,可谓“官德”高尚;雷锋舍己救人、拾金不 昧,可谓“思想品德”高尚;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可谓讲诚信;勇斗歹徒的退 伍军人吕保民可谓崇正义新时代领路人,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带领我 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可谓重民本;国 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让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讲仁爱这就是支撑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的韧性。 (选取当代事例,进一步论证中心观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讲仁爱,主张“和合、大同
20、” ,共建“一带一路” ,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中国方案, 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提供中国智慧。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倡导文明宽容,加强 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共生共荣,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 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 的互动,从而使中国和世界更加进步和繁荣。 (对时代的精准把脉与敏锐觉知,体现了作者 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传统文化思想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青年人更应认清形势,紧 跟时代潮流,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去。 (文段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感。 ) 坚守传统,发扬美德,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末点题,强化主旨,收束全文。 ) 点评 本范文立意高远,选材典型,观点鲜明。标题引人注目,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阐述,很有现实意义,彰 显了积极的时代意义。文章语言典雅与通俗互见,体现了较深的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