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1 讲讲城镇化及其影响城镇化及其影响 新课标等级考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核心素养定位】 1 综合思维: 以城镇化的图文资料为载体, 综合分析城镇化的进程、 特点、 差异及其 ADW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差异。 3人地协调观:探讨城镇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生态城市。 【知识体系构建】 一、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和标志 含义标志 人口 空间上_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_ 产业活动_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土地利用乡村转变为城市地区城市_规模不断扩大 2.城镇化的类型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
2、逆城镇化再城镇化 图 解 表 现 人口由_ 迁往_ 人口由_迁 往近_ 人口由_迁往 _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_ 成 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 价上涨,交通拥堵 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环境优美 开 发 市 中 心 衰 落 区,国内外移民 【疑难辨析 1】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区别? 3城镇化的动力 _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_化必然带来 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_化。 【疑难辨析 2】城镇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 二、城镇化的过程 1时间变化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下图中 A 为_阶段,B 为_
3、阶段,C 为_阶段。 2地区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镇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镇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具体差异见下表: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_ 城市人 口比重 大(_%以上)小(不到_%) 所处阶段_阶段_阶段和_阶段 城镇化表 现及原因 表现_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 村_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 村劳动力_ 三、城镇化的影响 1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使气候要素发生变化,出现城市“_”现象 水圈影响水循环环节和水质,产生“_”效应
4、岩石圈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生物圈_减少 2.“城镇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疑难辨析 3】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城市的气温、湿度、地表径流会产生哪些影响? 考点一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1.【高考真题】 【例 1】2015重庆卷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 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B30%40% C40%50%D60%70% (2)图中 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
5、增大 C逆城镇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题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1)(2)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城镇化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综合思维据世界不同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和高铁建设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区域认知四个国家城镇化和高铁建设情况比较 地理实践力运用世界城镇化特点和规律具体分析不同国家的城镇化 2.【方法规律】 1城镇化进程图的判断(常考 20 类基础图示之十七)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可以展示城镇发展过程,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 同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城镇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1)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判读步骤 第一步,读数值,可推断城镇化水平高低。例如上图,后期阶段,城
6、镇化水平高,在 70% 以上。 第二步,读曲线斜率,可推断速度快慢。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中期阶段后期斜率变小, 城镇化速度逐渐减慢。 第三步,从上图中发现,有两个转折点,可将城镇化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第四步,观察整条曲线,可分析趋势。城镇化水平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 线,城镇化水平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后期将在高位趋于平缓。 (2)城镇城区面积变化图判读步骤 某城镇群发展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城市范围) 第一步,读数量变化。比较乙图和丙图,可发现丙发展阶段城市数量较多,增加了两个 新的城镇。 第二步,读形态变化。对比丙图和丁图,可发现从丙阶段到丁阶段,
7、城市占地面积扩大, 逐渐发展成团状。 第三步,读图例及其他信息,推测城市人口的变化。对比甲、乙、丙、丁四个阶段,可 推断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城 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3)城区人口密度变化图判读步骤 第一步,根据横纵坐标类型,可确定变量。例如上图,横坐标表示与市中心距离,纵坐 标表示人口密度。曲线反映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二步,比较曲线形态变化,可推断城镇化发展阶段。例如,b 图和 a 图相比,b 图市中 心人口密度下降,距离市中心 8 km 处人口密度增加,反映 b 时期,该城市进
8、入郊区城市化阶 段。 第三步,比较市中心数值变化,可推断城镇化水平高低。例如,比较 a 图和 c 图,前者市 中心人口密度在 120 千人/km2以上,而后者在 120 千人/km2以下,表示从 a 图发展阶段到 c 图发展阶段,市中心人口逐渐下降,人口逐渐向郊区迁移。 2城镇化的不同阶段 (1)郊区城镇化 (2)逆城镇化 (3)再城镇化 3.【题组精练】 考向 1城镇化阶段示意图判读 1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阶段中,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镇化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D再城镇化阶段 (2)阶段中,城镇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9、() 交通通达性差地价昂贵污染严重远离商业中心 AB CD 考向 2城镇化特点 22021包头模拟下表为我国 2011201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 比。据此完成(1)(2)题。 年份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2752.2753.7354.7756.1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7135.0035.7037.1039.90 (1)下列关于我国 20112015 年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 B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 C城市平均每年增加 2 0
10、00 多万常住人口 D每年城市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大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 (2)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最可能的变化是() A两者均增加,但差值减小 B两者均增加,且差值增加 C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加,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减小 D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减小 考向 3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32021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 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 年期间,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 2025 年时城镇
11、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考点二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 1.【高考真题】 【例 2】2016上海卷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镇化率、产业 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2012 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 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
12、业的 70%,且主要 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2012 年,崇明 GDP 仅占上海全市 GDP 的 1.2%。 2012 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业比重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全国崇明全国 第一产业9.4010.0837.9033.60 第二产业53.1045.2716.3030.30 第三产业37.5044.6545.8036.10 (1)概括 2012 年崇明城镇化率特点。(4 分)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 2012 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6 分) (3)分别说明 2012 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8 分) 解题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1)
13、(2) (3)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滞后城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图示分析三大产业的特点, 并思考一、 二产业在城镇化中主要的不利影响。 区域认知崇明岛的地理位置及产业特征认知。 2.【方法规律】 1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 4 种典型模式 2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相同点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都比较低, 但城镇化已超过工业化; 工业化以后,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与 城镇化的 不同点 特 点 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 持续发展,城镇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镇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和工业化起步
14、晚,目前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部 分国家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关 系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在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 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3.【题组精练】 考向 1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地理条件 12021广东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附近岛屿共同组 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 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此完成(1)(3)题。 (1)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交通B资源
15、 C气候D文化 (2)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和市场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政策和税收优惠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3)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 A海运繁荣B产业集聚 C科技创新D市场广阔 考向 2区域城镇化进程 22019全国卷,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类型。 图 1 为 2001 年至 2016 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 2 示意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图 1 图 2 (1)201
16、6 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考点三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考真题】 【例 3】全国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
17、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 解题能力培养 尝试自解(1)(2)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城市市中心房价高、房租贵,外来人口到郊区租房,社会发展不和谐。 综合思维“握手楼”建设条件和原因。 区域认知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地理特征。 2.【方法规律】 1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要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分析,具体答题模板如下: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人口迁移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科技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
18、观念促进了文化、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资源问题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问题 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环境问题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污染大气环境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导致水污染 建设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 固体垃圾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 社会问题 汽车数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乡村人口大量无序迁入,城市劳
19、动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就业困难,社会 秩序混乱 2.解决城镇化问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1)分散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 (2)合理进行城镇规划,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条件; (3)扩大绿地面积; (4)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 3建设生态型城市的主要措施 (1)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2)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3)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4)使用清洁能源; (5)分散城市职能; (6)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7)发展生态建筑。 3.【题组精练】 考向 1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 题。 (1)据图推测
20、,20032013 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考向 2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22016海南卷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 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 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 2015 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
21、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 集聚度 AB CD 考向 3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32020浙江 7 月选考,1415市郊铁路是连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的快速、便捷、公 交化铁路。下图为我国某地
22、市郊铁路与市内地铁分布模式图。完成(1)(2)题。 (1)与市内地铁相比,市郊铁路通常() A修建在地上B日客运总量大 C发车频次高D站点间距离小 (2)市郊铁路的建设,使核心城市() A与外围城镇间经济分工弱化 B与外围城镇间空间距离缩短 C以扩散为主转向以集聚为主 D高等级商业的服务范围扩大 新教材链接 4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上海江海交汇之地 2都市圈的含义与上海都市圈的功能 (1)含义 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 1 小时通勤 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2)功能 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市域城轨”多层次轨道 交通
23、,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上海大都市圈将作为“强核”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 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市圈的嘉兴、湖州均收入 囊中,这在客观上与其他都市圈形成了微妙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上海大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对内主要影响长 江下游地区以及周边地域,对外则与亚太和欧洲的大城市保持商贸文化联系。上海与江苏、 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现已成为世界级超大城市群。 4辐射功能 (1)吸引周边劳动力来城市工作; (2)促进周边城市经济发展
24、; (3)大城市的高新科技、管理经验等向外辐射,提高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含量; (4)文化、政治的其他带动作用,如新生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由中心文化城市向周边辐射 等等。 即时演练 12021青岛市模拟城市的辐射半径越大,影响的地区范围越广,即其经济辐射力越强。 长三角经济圈中,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其他城市为接受 经济辐射的城市。上海市的辐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 展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 20032012 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 A交通状况B经济发展水平 C科技实力D
25、对外开放水平 (2)引起 20052012 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市经济水平下滑 B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 C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 D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 22021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卫冕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 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称为城市辐射。上海市是长 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 材料二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 2014 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 图。 (1)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上海
26、的辐射带动作用。(6 分) (2)分析 2014 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4 分) (3)苏南和浙北与上海市距离相当,但上海市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分析 其原因。(8 分) 第第 21 讲讲城镇化及其影响城镇化及其影响 板块一 一、 1集聚上升劳动力用地 2乡村城市市区郊区市区农村市区 【疑难辨析 1】提示:郊区城镇化城市总人口增加,逆城镇化城市总人口减少。 3工业工业工业 农村城镇提高城市用地城市规模 【疑难辨析 2】提示:不是。城镇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 工业产值。 二、 1初期加速后期高趋缓逆城镇很快郊区城镇较低缓慢 2快7040
27、后期成熟初期加速逆城镇化基础设施过剩 三、 1热岛雨岛生物多样性 2就业环境拥挤紧张社会大城市卫星郊区合理绿化 【疑难辨析 3】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 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 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 板块二 考点一 体验高考真题 【例 1】提高中国196460%70% 答案:(1)B(2)A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该图主要通过不同阶段城区和郊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考查城镇化进程及其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具体如下: 阶段,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
28、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镇化进 程尚处于初期阶段。 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城镇化问题,随着交通发展、郊区基 础设施不断完善且环境条件较好,导致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郊区人口密度上升。 答案:(1)A(2)B 2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城镇化的特点。由表可算出,我国 20112015 年城市户籍人口增长率为 5.19%,高于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率(4.83%);我国总人口约为 13.7 亿, 13.74.83%/50.132 3 亿,即城市平均每年增加 1 300 多万常住人口;2012 年和 2013 年城市 户籍人口增加数都小于城市常住人口增加数。故选 B 项。第(2
29、)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 来一段时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都将增加;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 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户籍政策的逐步放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差值将减小。故选 A 项。 答案:(1)B(2)A 3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超过 8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 口比例还不到 60%。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9501965 年期间,发达地 区城市人口比例约 6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约 20%,两类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增长,但是进程缓慢。读图可知,预计至 2025 年时,
30、发达地 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 90%,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 60%,城镇化水平差异依然较大。 故选 D 项。第(2)题,读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增加迅速,而居住 在发达地区的比例在迅速下降,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该 时期内,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缓慢增长,而不是下降。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在缓 慢增长,城市人口数量也在缓慢增加。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欠发达地区的比例超过居住 在发达地区的比例,所以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少于欠发达地区。故选 B 项。 答案:(1)D(2)B 考点二 体验高考真题 【例 2】低全国从业农户家庭小弱传统工
31、业各个乡镇零散低弱 答案:(1)2012 年崇明城镇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 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 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3)第一产业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 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镇化提供足够的剩 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虽然有一定 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原因:以传统产业、乡
32、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 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附近岛屿共同组成的 区域。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A 项正确。第(2)题,影 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港口地区接近原料和市场,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 输,A 项正确;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不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B 项错误;政策和税收优惠方 面与其他沿海地区相同,C 项错误;不如北京、上海等地科技发达、人才众多,D 项错误。第 (3)题,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
33、增长极。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的动力最主要是科技创新,C 项正确;海运繁荣与其他港口差异不大,A 项错误;产业集聚、 市场广阔等特点,与其他工业区相似,不是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B、D 两项错误。 答案:(1)A(2)A(3)C 2解析:第(1)题,从图 1 可知,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 I 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 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该区域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 较高,D 项正确;上述城市只有上海、宁波等城市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 项错 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南京、上海,B、C 项错误。第(2)题,图中协调发展水平 型的
34、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从长三角城市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 市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群的外围,即边缘地区,故 B 项正确;同时可看出, 型城市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分散性和零乱性的特点,则 A、C、D 项错误。第(3)题,读 图可知,与 2001 年相比,2016 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 嘉兴、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多与上海邻近,有利于上海产业的扩散,促进其发展水 平的提高,A 项正确;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B、C 项错误;同时,这几 个城市产业部门各异,如苏州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舟山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
35、,D 项错误。 答案:(1)D(2)B(3)A 考点三 体验高考真题 【例 3】很大房租收入 答案:(1)D(2)B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相关要素的变化可知,林地面积先增后减,总体上有所增加, 并非持续增加;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先增后减,总体上变化不大;图中显示建设用地 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据此推断,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并非主要来源于林地、水域 和未利用地,而是占用大量耕地所致。故选 D 项。第(2)题,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地面硬 化,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会使部分居民的居住地和工作地 空间距离增大,加之交通拥堵,造成居民上下班的路程
36、增加,耗时更长,平均通勤距离更长; 该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 C 项。 答案:(1)D(2)C 2解析:第(1)题,结合职住比的概念,职住比大于 1,说明就业岗位多,就业人口不足; 职住比小于 1,说明就业岗位不能满足人口就业;职住比等于 1 则职住较为平衡。从图中可以 看出四环与五环之间职住比接近于 1,故职住最为平衡。故选 C 项。第(2)题,职住比差异加 大,导致有些地区就业岗位富足,有些地区就业岗位缺少,必然导致人口离开居住地到其他 区域就业,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故选 B 项。第(3)题,针对上题中导致平均出 勤距离增加的问题,应大力发展
37、地铁等快速交通,便于上下班。同时结合图示,五环以外职 住比小于 1,说明就业岗位数量小于就业人口数量,因此可以把部分产业外迁,以增加岗位数 量,正确。故选 A 项。 答案:(1)C(2)B(3)A 3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 素养。市郊人口少,建筑密度小,土地价格较低,因而市郊铁路多修建在地上,A 项正确;市 郊人口密度远低于市内, 市郊铁路的发车频次低于市内地铁, 日客运总量远低于市内地铁, B、 C 项错误;市郊人口密度较小,乘客较少,站点间距离较大,D 项错误。第(2)题,本题主要 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
38、素养。市郊铁路加强了市区与外 围城镇的联系, 缩短了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时间距离, 强化了城镇与市区的经济分工, A、 B 项错误;核心城市与外围城镇间的交通便捷,有利于分散核心城市过多的人口和工业企业, C 项错误; 市郊铁路方便了外围城镇居民去核心城市购物, 扩大了核心城市高等级商业的服务 范围,D 项正确。 答案:(1)A(2)D 新教材链接新教材链接 4 即时演练 1解析:第(1)题,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和宁波具有经济辐射力,上海市的辐 射范围几乎覆盖整个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上海在这几个 城市中经济最发达,交通、科技和对外开放水平差距并不是最大,
39、故对上海市经济辐射力影 响程度最大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第(2)题,20052012 年上海市辐射半径呈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周边城市综合实力提高,B 正确;上海市经济水平上 升,上海市城市规模扩大、辐射区交通通达度提高会使辐射半径扩大,A、C、D 错误。故选 B。 答案:(1)B(2)B 2解析:第(1)题,注意设问要求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被称 为黄金水道,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利用海 运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有多条铁路、公路在此交会,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 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
40、外贸易的重要纽带。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辐射强度数值 越高,受上海辐射的影响越大,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 受上海辐射强度大,其中苏州最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受上海 辐射强度较小。第(3)题,苏南相比浙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经济基础更好;城市更多,城 市等级更高;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离南京较远,苏南城市受省会城市辐射更弱。 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 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 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地理位置优越,受上海辐射强度大,其 中苏州最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交通不便,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苏南相比浙北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更高;城市更多,城市等级更高;与上海的交通更便 利;受省会城市辐射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