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 年撞上高考题年撞上高考题目录目录 历史历史 撞题点 01中华文明的奠基: 先秦时期01 撞题点 02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03 撞题点 03中华文明的成熟繁荣:隋唐宋元时期06 撞题点 04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08 撞题点 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11 撞题点 06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3 撞题点 07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15 撞题点 0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7 撞题点 0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20 撞题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 年探索22 撞题点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新时代24 撞题点 12古代西方文明的
2、源头27 撞题点 13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和发展29 撞题点 1420 世纪上半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1 撞题点 15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33 撞题点 1641 题36 撞题点 1742 题43 撞题点 1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50 撞题点 19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5 撞题点 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60 1 撞题点撞题点 01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时期的奠基:先秦时期 例例 1(2021 届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届哈尔滨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西周有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 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战国有规定,“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上述规定 A体现了统治
3、者仁爱之心B说明人与万物平等 C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D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弃灰 于道者断其手”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生态保护,故 C 正确。 “毋坏屋, 毋填井” “弃灰于道者断其手”等体现不出统治者的仁爱之心,故 A 错误;材料没有人 与万物平等的信息,故 B 错误;“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说法错误,故 D 错误。 例例 2(2021 年河南山西安徽部分学校年河南山西安徽部分学校 3 月联考月联考)周初分封将周部族、先代部族、殷遗族众、 以及众多蛮夷戎狄都划在周政与周制的圈子里, 周统治者还做了一系列
4、具体的制度上的 规划,如策命赐物、朝聘盟会、爵制和服制等。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民族演进滞后于国家形态变动 C华夏族群的认同感得到加强 D诸侯国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彰显 【答案】C 【解析】西周分封制把不同部族都囊括其中,并设立制度约束,制度规划支撑的是一个 多元一体的宗法政治共同体, 周王室同姓和异姓方国甚至土著族众都在这个宗法政治共 同体内,这些不同族群在分封制的推动下,民族认同会得到加强,故选 C 项。秦汉时 期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故排除 A 项;材料反映出先秦民族演进过程与这一时 期的国家形态变动同步,故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民族认同的机制,没
5、有 凸显诸侯权力,故排除 D 项。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近年高考对先秦部分的考查,从素养立意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社会主 流价值观取向,呼应现实热点。 最新高考有可能运用先秦相关社会与生活情境, 从生态史观角度考查生态环境保护, 呼应“可 2 持续发展战略”(见例 1) ;对接新教材理念,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考查民族认同感(见例 2) 。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近几年全国卷考题中有一些未涉及的内容今年有可能涉及,如分封制的进步性(对 社会秩序、集权制度、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技术隐含的中国“工匠 精神”
6、等。 2注意孟子、荀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儒学的社会功能和 作用、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文艺等领域的影响。 3加强对小农经济、先秦时期科技发展和文学艺术成就的认识,深刻理解先秦时期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 221 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 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基本奠定。 感悟核心素养 1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家国情怀) (1)分封制:在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强 化
7、了国家整体观念。 (2)宗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同胞。 (3)礼乐制度:是西周文化的精髓,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安 定,对价值观的传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有促进作用。 2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 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伴随着铁犁牛 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历 着划时代变革。 对接新教材 1商周政体蕴含的原始民主遗存 商周政体中,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国家遇到重大问题
8、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3 2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影响 中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货币贝; 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 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商周时期产生了契约。货币、信贷和商业 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律观念 (1)法家思想中的法律观念 “以法为本”,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 公布法律,重典治国的成文法传统。 “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平等精神。 (2)儒家思想中的法律观念 以人为本,主张“天下归仁”。 以宗法为
9、纲,重视人情的因素。 维护传统制度,强调因事设刑。 (3)道家思想中的法律观念:崇尚无为而治,否定有为的人定法。 撞题点撞题点 02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时期魏晋时期 例例 3 (2021 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校际联考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校际联考) 考古工作者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发现了“士伍”, 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家室、妻、子”。其中,有人欠政府的债,有人需向政 府借器物使用,有人则沦为雇农、佃农,也有人拥有“臣妾、衣服、畜产”。据此可推 知,秦代 A士兵是主要劳动力B社会阶层呈现流动性 C政府征派赋役苛重D自耕农阶层日趋瓦解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有属于
10、自己的生产资料”“家室、妻、子”等信息可知,“士伍”即 自耕农, “欠政府的债”“借器物”“沦为雇农、佃农”“臣妾、衣服、畜产”表明部分自耕 农向佃农或地主阶层转化,体现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故选 B 项。农民是秦代主要劳 动力,故排除 A 项;秦代赋役苛重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 项;自耕农阶层是秦 代农民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瓦解,故排除 D 项。 例例 4(2021 届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届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土了长沙走马楼西汉 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和青岛土山屯西汉简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 ,前者是关于临 4 湘市都乡土地情况及田租数额的单项文书,后者
11、是关于堂邑县地理范围、户口、垦田、 赋役等多项内容的统计文书。这两则汉简可以印证当时 A地方官员肩负经济发展责任B赋税沉重使百姓生活困难 C国家重视对地方经济的管理D普遍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 出土的汉简前者是关于土地情况和田租数额的文书, 后者为关于垦田、 赋税等的文书。两则汉简统计各类经济指标,代表国家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体现了 国家对地方经济管理的重视,故选择 C 项。两者均为政府统计类文书,主要用于统计, 并不能说明地方官员肩负经济发展责任, 故排除 A; 两则汉简未提及赋税沉重的问题和 百姓生活状况, 故排除 B; 两则汉简出土于长沙和青岛, 此时的汉代
12、经济中心仍为关中、 中原一带,两地均不在关中、中原,更不能体现“普遍”一词,故 D 错误。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1近几年全国卷对这一时期的考查相对集中在汉代,魏晋时期试题相对较少,主要考 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考查方式一是纯粹考查汉朝的政治 (包括民族 关系和对外关系) 、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一是考查秦汉王朝开创的制度文化对魏晋的影 响或者在魏晋时期的历史变迁。 2所选试题立足于史实,立意新颖,体现高考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命题特点, 突出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阐释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很有可能通过
13、考 古发掘材料(如例 3 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和例 4 的西汉简) ,考查新教材理念(如例 3 社会阶 层的流动和例 4 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注意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以及秦汉王朝开创的制 度对后世的影响或在后世的变迁,尤其要注意重点知识如官僚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地方 治理模式、选官用官制度、监察制度等内容;也要注意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和儒家思想、科技文艺等内容。 2注意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南方经济的开发、门阀政治等典型事例以及魏晋时期对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的影响。 3命题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从史料形式
14、上看,既有文字,也有 图片和表格;从命题立意上看,凸显核心素养。该时期有一些冷考点,如秦汉时期手工业的 5 发展也需要多加注意。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 秦汉(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秦始皇所开创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袭; 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秦汉文化为后世文化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年)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 展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选官制度有所变化,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 发展;北方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士人群体
15、的形成推动了 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感悟核心素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 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 御自然灾害。中央集权体制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董仲舒新儒学的现实借鉴意义(家国情怀) 大一统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的统一和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另一方面,它对形成中华民 族尊师重教、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也有积极作用。
16、“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摒弃其 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对接新教材 1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 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秋冬,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 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集簿) ,上报中央,称为“上 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2以礼入法的评价 (1)进步性:以礼入法建立了封建法律秩序,维护了皇权和封建等级,巩固了封建秩序; 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繁荣。 (2)局限性 6 以礼入法使审理案件、 定罪量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主观化。 儒家经义内容与精神作
17、为定罪 量刑的标准,实际背离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审判原则”。这样的定罪量刑 有失公正客观。 儒法结合重在礼法合一,纳礼入律,深刻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宗教的多元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作为主 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道教受到儒 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撞题点撞题点 03中华文明的成熟繁荣:隋唐中华文明的成熟繁荣:隋唐宋元时期宋元时期 例例 5(2021 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贞观年间重修氏族志 ,以官
18、爵高下作等级。李 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第三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 六百五十一家”。显庆四年(659 年) ,高宗又下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官至五 品的官僚皆为士族,升武氏为第一等。该现象反映了 A外戚势力把控中央政权B关陇贵族丧失政治特权 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士庶界限的进一步模糊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旧门阀贵族集团地位出现下降,且由“官至五品的官僚皆为士族” 可知士族的授予范围变大,加之原有贵族地位的下降,士庶界限进一步模糊,故选 D。 材料只反映了外戚地位的上升,不能反映中央政权的政治状况,故排除 A;关陇贵族的 地位受到冲击,但仍保有门荫等部分
19、政治特权,故排除 B;材料无法反映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故排除 C。 例例 6(2021 年中原名校高三下年中原名校高三下学学期质量考评)期质量考评)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图 可知,宋代 7 A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B书籍的排版技术大为提高 C市民阶层对文艺追求强烈D印刷术得到民众普遍关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印刷术和文化。据图可知,绍兴十七年到淳熙十年雕版书籍价 格迅速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雕版书籍成本下降,进 而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因此可知雕版印刷术有助于推动文化发展,故 A 项正确。宋代 书籍的排版技术是否得到提高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
20、B 项;材料现象与市民阶层对文 艺的需求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排除 C 项;宋代是雕版印刷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并不 能说明民众普遍关注印刷术,D 项错误。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1近几年来高考对这一时期内容的考查频率较高,从考查板块看,政治、经济、文化 各个板块均有涉及,且较为均匀。试题命制关注现实热点,强调能力立意。 2唐宋变革在新教材中有充分的表述,今年高考有可能会加大对这一考点的考查。所选 试题例 5 以唐代氏族志的修纂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唐代贵族与士人地位变化相关内容 的准确掌握。例 6 通过图片材料,考查宋代科技成就的主要影响,凸显了对主
21、干知识的考查。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预计考查还会集中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科技的发展进步、 社会阶层的流动、雇工现象、宋明理学、海外贸易发展等主干知识。要重点关注唐宋变革、 经济重心南移、土地政策调整、选官制度的创新、宋明理学、印刷术的革新等重点知识。同 时要关注教材的断层知识、新教材新增知识点、重大社会变革、文化传承方面的知识。 2考查趋势主要是唐宋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宋代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理学与价值取 向的变化及科技文化传承,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 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考查形式上,多以白话文和文言文作为文字情境,有
22、时也采用 表格、图片的形式。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 隋唐(581907 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年)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完善;经济上,经济 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思想文化上,儒学新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四大发明外传。 8 感悟核心素养 1古代科举制与当今人事制度改革(家国情怀) 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所体现的公平、 公正原则和考试选拔的方式, 对后世影响深远。 随着我国现代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创新, 坚持公务员“逢进必考”和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已 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但当前整个社会的
23、人才观仍然存在着偏颇, 官本位和以学历论人 才的影响较为强烈。 2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唯物史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至唐代后期逐渐瓦解, 与之相配套的租庸调制也 遭到破坏。到了宋代,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退出历史舞台,土地所有权转移速度加快,租 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传统的门阀士族被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出现,宋代 的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 对接新教材 1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1)政治制度上,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 扩大了官吏来源, 提高了官员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 稳定了政局。 (2)经
24、济制度上,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 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 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 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上,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 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2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及影响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元朝全国大部分人 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 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
25、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 的地区。 撞题点撞题点 04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9 例例 7(2021 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年江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中出现了“服饰器用竞相僭越, 士庶无别”, “自明末迄今, 市井之妇, 居常无不服罗绮。 娼优贱婢以为常服, 莫之怪也”, “至今日而三家村妇女,无不高跟笋履”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江南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B江南豪奢消费日益深入基层
26、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消费主体多元促进大众消费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原本属于贵族的奢侈品消费逐渐下移,市民阶 级等基层民众亦可消费, 反映了消费主体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大众消费的推动, 故选 D。 A 项本身说法错误;基层并没有“豪奢”型消费的经济实力,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仍然低 下,故排除 B;材料反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奢侈品价格降低,并未体现经济文化影响力 上升,排除 C。 例例 8(2021 年中原名校高三下年中原名校高三下学学期质量考评)期质量考评)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 名、田土来源和性质、田土丘数、座落、田土宗号、亩积和租额、卖产原因、买主
27、姓名、 价格、中介人、收价银方式等 21 项内容。这表明当时契文 A体现农业资源市场化B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C得到封建法律的保护D体现土地买卖制度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土地买卖契约内容详实, 对买卖双方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详细的 展现,表明此时土地买卖制度化,故 D 项正确。土地是最主要的农业资源,但除此之 外还有其他资源,材料无法体现出农业资源市场化,A 项错误;土地买卖契约化与资本 主义没有必然关系,B 项曲解材料内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明代法律与契文之间的关 系,C 项错误。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1高考对明清时期历史的考查
28、,侧重于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解释 等方面。考查方式主要以文字为载体,主要考查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 怀”等。 2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常以新情境材料切入,从新的角度考查所学知识。如例 7 以 明清时期江南的消费状况为切入点, 考查考生对明清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等相关内容的准确掌 10 握。例 8 通过土地买卖契约考查明代的土地制度和经济政策。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经济史是重点,涉及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生活、政策观念、社会结构、社会秩序、 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变化,还有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还要注意赋税制度的变革、对外 贸易政策的演变、 人口增长及世界经济发展对
29、明清时期的影响。 注意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明清 经济领域的新现象。 2政治史基本围绕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展开,考查角度是皇帝与大臣之间或者臣下之 间的权力争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中央内部或地方内部的权力分配;要关注明清 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及历史影响、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等内容。 3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发展呈现出的“承古萌新”的特 点,考查儒学发展、明清小说。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 年鸦片战争前)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理学仍占主流
30、地 位;科技文化处于专制社会末期的总结阶段,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的色彩。专制制度走向腐朽,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感悟核心素养 1边疆治理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家国情怀) 明清王朝加强了对地方和边疆的行政管理, 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清初统治 者奠定了辽阔疆域。 这些史实都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形成对 祖国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思想文化发展与时代特征的关联(唯物史观)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当时社会 环境密切相关。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31、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产物。 (2)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题材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 的增多,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 步壮大的时代特征。 11 对接新教材 1明清商业贸易发展及影响 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 地域性商帮形成。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对朝贡国家、路 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32、和精神 生活。 2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 ,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兼管蒙古、新疆、西藏行政等。 (2)金瓶掣签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年间正 式设立的制度。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地区社会和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义深远。 (3)“改土归流”。清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实行与 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撞题点撞题点 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 例例 9(2021 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一模届东北三省四市教
33、研联合体高三一模)1864 年,总理衙门刊印丁韪良译著的万 国律例 。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 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这表明当时中国 A司法主权进一步丧失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总理衙门援引万国律例维护了中国的合法权益,说明当时中 国近代外交意识的提升,故选 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维护了国家权益,而非司法主权的 丧失, 排除 A; 仅根据一次成功的外交不能说明中国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和国际地 位得到提高,排除 C、D。 例例 10(2021 年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年江西省
34、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力地挑战着士 大夫思想中的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 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 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制王权, 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取代了朝贡制度, 以“因力比 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取代了“怀柔远人”式的文明教化。这说明了晚清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方思想冲击B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12 C抛弃了夜郎自大的天朝上国思想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而起民族国家取 代了帝制王权, 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以因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表明传统 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受到冲击,
35、近代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形成,故选 D 项;材料无法体 现“开始受到西方思想冲击”,A 项错误;B 项“仍满足于”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 项 “抛弃了”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1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 转型时期,是全国卷考查的重点之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都有涉及。 2今年高考可能会突出从社会“上升”趋势的角度进行命题,强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考查。如例 9 考查近代外交意识;例 10 考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预计将考查的重点知识:西方
36、冲击下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思想的出现、 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等。 考查方式主要以文字、 图表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晚清近代经济结 构的变动是重点复习备考的内容。 2高度关注一些新观点、新视角,如华夷之辨、民族意识的觉醒等,注意近代列强侵 华的双重性、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尤其要注意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 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894 年前, 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 西方工业文明与中 国传统农业文明碰撞和交流,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
37、所未有的冲击,中国艰难步入近 代化,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领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觉醒。 感悟核心素养 1鸦片战争中民族意识的萌发(家国情怀)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 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13 2洋务运动的爱国性(家国情怀)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 业,创办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 济侵略。因此,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
38、自救”运动,也是爱国的 近代化运动。 对接新教材 1华工对美洲、大洋洲开发的贡献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所 谓苦力贸易。 西方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 获取巨额利润。 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 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大量华工来到美洲和大洋洲,促进了这些 地区的开发。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洋务新政的影响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 是中国早期现
39、代化的尝试。 洋务派期望 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洋务派的 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 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 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 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撞题点撞题点 06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例例 11(2021 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图为张謇大事年表(节选) ,最能直接 证明 A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B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C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D资产阶级实践实业救国理念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张謇投入到创办实业之中,这是资产
40、阶级实践实业救国 14 理念的有力体现,D 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体现近代中国工业体系不健全,排除 A; 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排除 B;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时间为 1912 年 1 月 1 日至 1912 年 4 月 2 日,故 C 错误。 例例 12(2021 届昆明市高三届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三诊一模”摸底诊断测试摸底诊断测试)1906 年,梁启超指出,中国民智未开, 必须通过渐进的道路实现民主政治,在教育普及之前必须经过开明专制的过渡期:国 体是君主或共和并不重要,只要是民主政体即可。这种认识 A反映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B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C调和了立宪派与革命派的矛盾D指明了中国历史
41、发展的方向 【答案】A 【解析】梁启超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因此应当采取开明专制,只要是民主政体即可,而 开明专制往往指的是君主立宪,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A 正确;1906 年维新变法已经结束,排除 B;梁启超依然主张采取渐进式的立宪道路,这与资产阶级 革命派主张采取暴力手段的革命道路有别,因此其认识不能调和两个派别之间的矛盾, 排除 C;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排除 D。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惊醒了国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对该时期的考查频率较高,且常考常新。新课
42、标全国卷考查视角关注甲午战争及其影响、维 新变法思想及其实践、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等。例 11 从经济角度考查爱国人士创办实业; 例 12 从政治角度考查梁启超的主张。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预计考查重点知识:西方冲击之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社会生活 的变迁;新思想的出现;近代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等。考查方式以文字、图表为主。 2试题以新情境、新形式突出历史学科特色,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结论,引领主流价 值观。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社会转型 列强侵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掀
43、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5 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感悟核心素养 1实业救国体现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 (1)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有识之士主张兴办实业以富 国强民,在抵御外国侵略的同时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 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清末民初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 有识之士强调以商立国,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以推动本国政治制度的改革。 (3)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 中国的经济侵略
44、。 2维新思想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 上历史舞台,体现了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 主义的强烈愿望。 对接新教材 清政府的清政府的“预备立宪预备立宪” 在革命运动的推动下,1906 年 9 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 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 年 8 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作为制定“宪法”的准 备。1911 年 5 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 宪,转而支持革命。 撞题点撞题点 07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
45、步深化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 例例 13(2021 年中原名校高三下期质量考评)年中原名校高三下期质量考评)美国学者杜威在 1919 年底谈到辛亥革命的“相 对失败”时断言,这个失败是“由于政治改革大大领先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政治革 命是形式的和外在的;在名义上的政体革命兑现以前,需要有一场思想革命”。这一 观点 A没有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的意义B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C肯定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的贡献D意在突出思想革命的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杜威所指的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起 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相对失败”的原因是欠缺一场思想革命,
46、这与辛亥革命后 16 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基本吻合的,而当时国内也在 1915 年开始了一场思想启蒙与革命 新文化运动;据此可知,材料中杜威的观点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故选 B 项。材料主要探讨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对失败”,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认 为辛亥革命在政体革命上是失败的,排除 C 项;在杜威看来,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是 相辅相成的,排除 D 项。 例例 14(2021 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次质检)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二次质检)著名学者罗志田认为,中国人都用器物、政制、 文化三段论来诠释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不过却忽略了其间的 一个重要差异,即前两次转变都是对外作
47、战失败之后的“觉悟”,而第三次转变更多是 一次自我的“觉醒”。这种转变 A是西方先进思想传播的必然结果B是近代西方侵华方式转变的产物 C根植于近代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D体现国人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器物、政制、文化三 个阶段,说明近代中国国人面对民族危机,对西方和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故 D 项正 确;西方思想的传播是出现材料中转变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必然结果,故 A 项错误; 材料中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国人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 不是近代西方侵华方式转变的产 物,故 B 项错误;近代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排除 C
48、 项。 考题猜测全视角考题猜测全视角 【为什么要猜这道题】【为什么要猜这道题】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一战 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其影响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文化层 面。近几年涉及该时期的考题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民国初年的思想解放。 2所选试题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例 13 通过辛亥 革命的政治意义,考查思想文化近代化的必要性;例 14 通过向西方学习和对西方的认识考 查影响思想文化近代化深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49、。 【360 度撞题】度撞题】 1本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要注意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 主义及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 17 2注意辩证分析这一时期历史人物的言论及学者观点,要注意历史人物的阶级立场和 思想主张的变化,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考前建议】【考前建议】 认识阶段特征: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 无论是社会结构, 还是 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变化。 (1)社会的“沉沦”与“进步”共生。一部民 国初期的历史既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又是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 (2)民国时期,是 东西
50、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是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出现 “新”“旧”并存的局面。 (3)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统治区域。中 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 感悟核心素养: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辩证认识高质量生活的追求直接影响到政治改革进程, 使 政治环境趋于宽松,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 想领域里引起连锁反应,使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维更加活跃。 对接新教材 1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