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位加进位加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1112 页,第 1314 页练习二第 35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进位加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 进位的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 例 3 仍然利用了乘车的素材,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先让孩子用小棒 摆一摆,通过把小棒 10 根变成 1 捆的过程,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个位 上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在虚线框里说明个位上两 个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后怎样在和的个位上写数。 一方面突出了进位的重点和难点, 另一方面又将在前面不进位加法中
2、 学习的对位、从个位加起和进位等贯穿起来,为后面总结笔算两位数 加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总结, 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 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 总结出计算方法。这样不但总结出从个位加起,孩子在讨论中还发现 “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从而体现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 材没有给出加法法则的名称,而是提示孩子思考“笔算加法要注意什 么?”其目的在于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而注重孩子对两位数加 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辅导精要辅导精要 打开第 8 页主题图,教师说:二班和二班共 66 人,可以合乘一 辆车;二班和二班共 69 人
3、,可以合乘一辆车。二班和二班 能合乘一辆车吗? 让孩子观察例 2 插图,根据画面说题意,写出加法算式“3635”。 有的孩子也可能口算出得数,有的孩子可能还不会口算。 会口算的孩子, 教师应该对孩子的超前的计算能力表示肯定, 再问他: 会笔算吗?让孩子尝试写竖式,再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 不会口算的孩子,教师告诉孩子:不会口算的式题,可以笔算。让孩 子尝试写竖式,再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 孩子写出的竖式可能是: 引导孩子摆小棒:先分别摆出表示两个加数的根数,单根太多了,加 起来超过 10 根,把其中的 10 根捆成一捆,一眼就能看出是 71 根。 引导孩子分析摆小棒与写竖式的关系。个位上 6 加
4、5 得 11,“满十” 就要“向十位进一”,怎么写呢?向十位进一,1 还没与加数十位上 的数相加,所以 1 要写在横线的上方。为了与加数有区别,1 要写得 很小;也可以很小很小很小,小得别人看不到,只有在自己的眼中、 心中、脑中;在“和”的个位上写 1。十位上 3317。 引导孩子看书,读:“个位上 6 加 5 得 11,向十位进 1,个位写 1”。 并把“进 1”与竖式横线上方的 1 连线,“写 1”与横线下方和的 1 连线;在“个位写 1”划下划线。 如果您的孩子原先是写错的,可以让他自己修正。 最后得出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并让孩子说明理由: 一辆客车准乘 70 人,多乘
5、 1 人也不行。 “做一做”,重点巩固进位加法中如何进位的问题,不仅要求孩子正 确算出得数,而且还要求他们说出“想”的过程,特别是个位上相加 满十后如何进位的问题。 该怎样写?如 13 向十位进 1,个位写 3。 让孩子回头观察例 1、例 2、例 3 三个算式及做一做的习题,想一想 “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然后让孩子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从列竖式 对位、计算顺序和进位等方面加以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加起;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孩子先总结其 中的任意一条都是可以。 如果您的孩子能从十位加起,并先对进位进行预判,即计算十位时惦 记着个位“满十进一”,就太聪明了。史丰收先生就是
6、用这种方法发 明他的“史丰收速算法”。 “做一做”, 小朋友和爸爸参观海洋馆购票,计算两人购票一共要 花多少钱。练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同时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乐趣。练习时可让孩子先看图说出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再根据 信息提出问题。如果有孩子提出: “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贵多少 元”的问题,就太好了,可为两位数减两位数作“课前检测”。 思考题,要求找两个两位数,加起来和是 99,它们十位上和个位上 的数正好交换了位置。 练习时,教师可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孩子自己思考。这题关 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 9,然后再 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 数。答案有多种: 习题解析习题解析 第 3 题, 摆小棒列竖式并算出得数。 练习时, 先让孩子用小棒摆一摆, 再正确地列出竖式并算出得数。计算后特别注意让孩子说一说:个位 上的数相加得多少?和的个位上写几, 十位上怎么写?进一步巩固孩 子对进位加法的进位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第 4 题,读题,理解题意,把横式抄写到本子上,再列竖式笔算。 第 5 题,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进行笔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