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米认识米 用米量用米量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课本第 45 页例 3,第 67 页练习一第 46 题。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文讲解课文讲解 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帮助孩子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 1 厘米 和 1 米的实际长度, 让孩子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知道 1 米100 厘米。 通过让孩子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 此引出米尺(见下图),使孩子切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 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 然后, 让孩子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将两臂
2、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见下页图)。帮助孩子建立 1 米的实际表象。 例 3,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 1 米长的绳子有多少厘米,让孩子了解 厘米和米的关系,得出 1 米100 厘米。 辅导精要辅导精要 让孩子先用小尺子(如 20 厘米长的学生尺)量一量他自己的寝室其 中一条边的长度。经过动手操作,孩子可能觉得:这样量太麻烦了。 教师问:为什么会麻烦呢?孩子可能说:寝室太长,而尺子太短。教 师说:那我们就换一把长的尺子吧。拿一把米尺给孩子,让孩子观察 米尺,一端有“0 刻度”,另一端 1 的右边标注单位是“米”, 它的长度 是 1 米,这种尺子叫做米尺。再用米尺重新测量他自己的寝室其中一
3、条边的长度,使孩子体会到:量比较长的东西,用米尺量比较方便。 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教师问:怎样记住 1 米的长度呢?引导孩子用 自己的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身体的什么地方是 1 米。 接着让孩子两臂伸平量一量、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使孩子借助 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教师拿出卷尺,让孩子用米尺与卷尺比较,米尺在卷尺正好是 1 米, 在0与1刻度之间, 再顺次进行比较, 1与2刻度之间长也是1米, 。 所有的 1 米都一样长,所以我们也用它为统一的标准测量物体的长 度。“1 米”叫做一个单位长度,“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 教师问: 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根
4、据自己的实践, 可能说: 测量, 就是用 1 厘米、1 米作为统一的标准,和要测量的物体进行比较,比 较的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短的物体用 1 厘米比较,长的物体用 1 米 比较。用尺子测量,其实是一种简便方法。尺子可以把好多个单位放 在一起,同时用几个单位与要测量的物体进行比较。 让孩子比较两把尺子的长度,米尺比 20 厘米多得多。有的孩子可能 会用自己的小尺子一次一次地去量,20 厘米,4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100 厘米,得出 1 米100 厘米。然后鼓励孩子用不同长度的 尺子去量米尺的长度,多角度证明结论是正确的。所以 1 米100 厘米 让孩子用手比一个 1 厘米的长度,再
5、比一个 1 米的长度,体会 1 米里 面有 100 个 1 厘米,即 1 米是 1 厘米的 100 倍。 “做一做” 这是让孩子实际量物体长度的题目。 在家里, 教师可做一个立定跳远, 让孩子用卷尺量孩子跳远的距离。测量时,要指导孩子:要先确定两 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 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 尺子要放平拉直, 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测量的结果是几米几厘米。 习题解析习题解析 第 4 题,是实际测量的练习。其中身高和床的长度可以让孩子在家里 测量好,把数据填在书上,到班里交流比较。 第 5 题,是实际测量的题。提醒孩子到学校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测量。 第 6 题,先估测再实际测量的练习,但测量的标准是曲别针。通过这 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长度观 念。练习时,应准备好题中要求的实物和一些曲别针,将曲别针与所 量物体的左端对齐,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曲别针长,再用曲别 针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一下,让孩子修正自 己的估测策略。 学具准备学具准备 一把米尺,一个卷尺,一根 1 米长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