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和20352035远景目标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发展环境发展环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 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2、家新征程 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 指导方针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战略导向战略导向
3、 主要目标主要目标 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 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0352035年远景目标年远景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 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4、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
5、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充
6、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 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7、,强化基 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 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第三篇加快
8、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 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 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 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
9、体经济根基第三篇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 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畅通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大循环 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 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形成全球资源要素强大引力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 发展
10、,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 第四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第四篇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建设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的强大国内市场。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拓展投资空间全面促进消费 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完善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政策体系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
11、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 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
12、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 坚持放管并重,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构建数字规则体系,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 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更好结合。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13、的市场主体。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 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全面完善产权制度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4、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推进监管能力现代化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六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 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
15、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 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
16、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七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使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
17、品质的城市生活。 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第八篇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 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
18、市中心城区功能 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 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提升重要功
19、能性区域的保障能力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开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聚焦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引领带动能力,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 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20、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九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 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
21、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十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 行为规范。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 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提升公共文化
22、服务水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
23、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 改善。 【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 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严密防控环境风险】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健全现代环境治
24、理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 保护。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二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第十二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建设更高
25、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 等制度型开放。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深化经贸投资务实合作】 【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
26、改革和建设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 合理的方向发展。 【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维护和完善多边经济治理机制】【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 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优化人口结构,拓展人口质量红利,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
27、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 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健全全民医保制度】 【推动中医药传承
28、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 【深化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 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
29、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
30、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 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 【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 障体系。 【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优化社会救助和
31、慈善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发展,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发展权利和 机会。 【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提升未成年人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家庭建设加强家庭建设】 【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提升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能力】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 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夯实基层社会治
32、理基础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第十四篇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 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第十五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第十五篇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
33、 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不断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提 升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 【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实施能源资源安全战略】【实施金融安全战略实施金融安全战略】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
34、控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 【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编织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社会安全网。 【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 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 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第十
35、六篇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第十六篇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 提高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 度、人才队伍、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十七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
36、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第十七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 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并强化整改落实。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 治社会,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7、深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人文交流加强两岸人文交流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第十八篇坚持第十八篇坚持“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祖国统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 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 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 国家发展大局。 保持香港、澳门
38、长期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 裂活动。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第十九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第十九篇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最大程度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 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39、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 程,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强化国家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 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加快建立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级规划共同组成, 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政策保障、考核监督机制。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强化政策协同保障强化政策协同保障加快发展规划立法加快发展规划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