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天津卷天津卷) 物理 1.(2012天津理综,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B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不受原子所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选项 A 错误;氢原子从高能 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要放出光子,选项 B 正确;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的红外线的穿透能力, 选项 C错误;由于轻核聚变要释放能量
2、,根据质能方程可知选项 D 说法错误。 2.(2012天津理综,2)如图所示,金属棒 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中,棒中通以由 M 向 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 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A.棒中的电流变大,角变大 B.两悬线等长变短,角变小 C.金属棒质量变大,角变大 D.磁感应强度变大,角变小 A以导体棒为研究对象,从 M 端向 N端看,导体棒受重力 G、安培力 F 和绳子拉力 T 三个共点力而 处于平衡状态,三力首尾相连可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如图。其中安培力和重力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据 此可知棒中电流变大,则安
3、培力变大,使得角变大,选项 A 正确;两悬线长度变短,角不变,选项 B错误; 金属棒质量变大,角变小,选项 C 错误;磁感应强度变大,安培力变大,角变大,选项 D错误。 3.(2012天津理综,3)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 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 4 ,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1 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 21 C.周期之比为 18 D.轨道半径之比为 12 C卫星变轨后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 4 ,则其速度变为原来的 1 2 ,由 G 2 Mm r =m 2 v r =m 2 2 4 T r=m2r=ma 可
4、 得:v= GM r 知半径变为原来的 4 倍,选项 D 错误;a= 2 GM r 知加速度变为原来的 1 16 ,选项 A 错误;由 = 3 GM r 知变为原来的1 8 ,选项 B 错;由 T= 23 4 r GM ,知周期变为原来的 8 倍,选项 C 正确。 4.(2012天津理综,4)通过一理想变压器,经同一线路输送相同的电功率 P,原线圈的电压 U 保持不变, 输电线路的总电阻为 R。当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为 k 时,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 P1,若将副线圈与 原线圈的匝数比提高到 nk,线路损耗的电功率为 P2,则 P1和 2 1 P P 分别为()。 A. PR kU ,1 n B
5、.( P kU )2R,1 n C. PR kU , 2 1 n D.( P kU )2R, 2 1 n D设副线圈与原线圈匝数比为 k 时,副线圈输出电压为 U1,输出电流为 I1,电路损耗功率为 P1,设副 线圈与原线圈匝数比为 nk 时,副线圈输出电压为 U2,输出电流为 I2,电路损耗功率为 P2,根据理想变压 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得 1 U U =k; 2 U U =nk;且 P=U1I1=U2I2;线路损耗功率分别为 P1= 2 1 IR;P2= 2 2 IR。由联立解得 P1=( P kU )2R,据此排除选项 A、C;由联立解 得 2 1 P P = 2 1 n ,所以
6、选项 B错误、选项 D正确。 5.(2012天津理综,5)两个固定的等量异号点电荷所产生电场的等势面如图中虚线所示,一带负电的粒 子以某一速度从图中 A 点沿图示方向进入电场在纸面内飞行,最后离开电场,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则 粒子在电场中()。 A.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B.做直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C.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做曲线运动,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 C根据图示可画出电场线,判断出粒子将受向上的电场力而做曲线运动,电场力对其先做正功后做 负功,所以其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则本题只有选项 C 正确。 6.(2012天津理综,6)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
7、径,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 a、b 两束单色 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 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 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 的情况如图所示,则 a、b 两束光()。 A.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若 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ACD根据题意,a、b 两束光在圆弧玻璃界面以相同入射角入射时 b 光发生了全反射而 a 光没有发 生全反射,根据 sinC=1 n 可知 b 光折射率大,根据折射率定义式 n= sin sin
8、i r 可知选项 B 错误;又根据 n= c v 可 知 b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小于 a 光,选项 A 正确;b 光折射率大,其频率也大,则 a 光若能使某 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选项 C正确;a 光频率低则波长长,根据 x= L d 可知 a 光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大,选项 D 正确。 7.(2012天津理综,7)沿 x 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 为介质中的一个 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40 m/s,则 t= 1 40 s 时()。 A.质点 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 M 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
9、相同 C.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CD根据波的图象可知波长为=4 m,根据波速可得该波周期为 T= v =0.1 s,则由图示状态再经过 1 40 s即 1 4 T 后质点 M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仍为正值,但正在向下振动,可知其在 t= 1 40 s 时的速度方向与 其相对平衡位置位移方向相反,而与加速度方向相同,选项 AB 错误、CD 正确。 8.(2012天津理综,8)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 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作用,F 与时间 t 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
10、相等,则()。 A.0t1时间内 F 的功率逐渐增大 B.t2时刻物块 A 的加速度最大 C.t2时刻后物块 A 做反向运动 D.t3时刻物块 A 的动能最大 BD根据图乙可知:在 0t1时间内拉力 F 没有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fm,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拉力 F 的 功率为零,选项 A错误;对物块 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fm=ma,由于 t2时刻拉力 F 最大,则 t2时刻物块 加速度 a 最大,选项 B 正确;t2到 t3这段时间内拉力 F 大于 fm,所以物块做加速运动,t3时刻速度达到最 大,选项 C 错误、D正确。 9.(2012天津理综,9)(18分)(1)质量为 0.2 kg 的
11、小球竖直向下以 6 m/s 的速度落至水平地面,再以 4 m/s 的速度反向弹回,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为kgm/s。若小球 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 0.2 s,则小球受到地面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N(取 g=10 m/s2)。 (2)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 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填字母代号)。 A.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 B.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 C.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
12、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 L=0.999 0 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mm,单摆摆长为 m。 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 1 m 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 点表示计时开始,A、B、C 均为 30 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 sin5=0.087,sin15=0.26,这四种操作过程 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填字母代号)。 (3)某同学在进行扩大电流表量程的实验时,需要知道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和内阻。他设计了一个用标 准电流表 G1来校对待测电流表 G2的满偏电流和测定 G2内阻的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G1的量程略大 于 G2的
13、量程。图中 R1为滑动变阻器,R2为电阻箱。该同学顺利完成了这个实验。 实验过程包含以下步骤,其合理的顺序依次为(填步骤的字母代号); A.合上开关 S2 B.分别将 R1和 R2的阻值调至最大 C.记下 R2的最终读数 D.反复调节 R1和 R2的阻值,使 G1的示数仍为 I1,使 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此时 R2的最终读 数为 r E.合上开关 S1 F.调节 R1使 G2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此时 G1的示数为 I1,记下此时 G1的示数 仅从实验设计原理上看,用上述方法得到的 G2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 或“相等”); 若要将 G2的量程扩大为 I,并结合前
14、述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结果,写出须在 G2上并联的分流电阻 RS 的表达式,RS=。 答案:(1)212 (2)AC12.00.993 0A (3)BEFADC相等 1 1 rI II 解析:(1)取反弹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动量变化为P=mv-mv0=0.24 kgm/s-(-0.26) kgm/s=2 kgm/s; 由动量定理有(FN-mg)t=P,代入数据解得 FN=12 N。 (2)橡皮的作用是使摆线摆动过程中悬点位置不变,从而保障摆长一定,同时又便于调节摆长,选 项 AC 说法正确;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得摆球直径为 d=12 mm+0.1 mm0=12.0 mm,则单摆摆 长为 L0=L-
15、d/2=0.993 0 m(注意统一单位);单摆摆角不超过 5,且计时位置应从最低点(即速度最大 位置)开始,故选项 A 的操作符合要求。 (3)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操作步骤顺序应为 BEFADC;该设计原理没有系统误差;分流电阻 RS与电流表 G2并联,满偏时二者两端电压相等,即有(I-I1)RS=I1r,解得 RS= 1 1 rI II 。 10.(2012天津理综,10)(16 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高为 h 的平台,台面上有固定的光滑坡道, 坡道顶端距台面高也为 h,坡道底端与台面相切。小球 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水平光滑 的台面后与静止在台面上的小球 B发生碰撞,并粘
16、连在一起,共同沿台面滑行并从台面边缘飞出,落地 点与飞出点的水平距离恰好为台高的一半。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小球 A 刚滑至水平台面的速度 vA; (2)A、B 两球的质量之比 mAmB。 答案:(1)2gh (2)13 解析:(1)小球从坡道顶端滑至水平台面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Agh= 1 2 mA 2 A v 解得 vA= 2gh (2)设两球碰撞后共同的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A+mB)v 粘在一起的两球飞出台面后做平抛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由运动学公式,在竖直方向上有 h=1 2 gt2 在水平方向上有 2 h =
17、vt 联立上述各式得 mAmB=13 11.(2012天津理综,11)(18 分)如图所示,一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导轨间距 l=0.5 m,左端接有阻值 R=0.3 的电阻。一质量 m=0.1 kg,电阻 r=0.1 的金属棒 MN 放置在导轨上, 整个装置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0.4 T。棒在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下,由 静止开始以 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当棒的位移 x=9 m 时撤去外力,棒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 停下来,已知撤去外力前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 Q1Q2=21。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棒在运 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
18、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 (1)棒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q; (2)撤去外力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2; (3)外力做的功 WF。 答案:(1)4.5 C(2)1.8 J(3)5.4 J 解析:(1)设棒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回路的磁通量变化量为,回路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E,由法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 t 其中 =Blx 设回路中的平均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 I= E Rr 则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为 q=It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q=4.5 C (2)设撤去外力时棒的速度为 v,对棒的匀加速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v2=2ax 设棒在撤去外力后的运动过程中安
19、培力做功为 W,由动能定理得 W=0- 1 2 mv2 撤去外力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2=-W 联立式,代入数据得 Q2=1.8 J (3)由题意知,撤去外力前后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 Q1Q2=21,可得 Q1=3.6 J 在棒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由功能关系可知 WF=Q1+Q2 由式得 WF=5.4 J 12.(2012天津理综,12)(20 分)对铀 235的进一步研究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 示,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铀 235 离子,从容器 A 下方的小孔 S1不断飘入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可视为 零,然后经过小孔 S2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
20、中,做半径为 R 的匀速圆周运动。 离子行进半个圆周后离开磁场并被收集,离开磁场时离子束的等效电流为 I。不考虑离子重力及离子 间的相互作用。 (1)求加速电场的电压 U; (2)求出在离子被收集的过程中任意时间 t内收集到离子的质量 M; (3)实际上加速电压的大小会在 UU范围内微小变化。若容器 A 中有电荷量相同的铀 235 和铀 238 两种离子,如前述情况它们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中会发生分离,为使这两种离子在磁场中运动 的轨迹不发生交叠, U U 应小于多少?(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 22 2 qB R m (2) mIt q (3)0.63% 解析:(1
21、)设离子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v,由动能定理得 qU=1 2 mv2 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即 qvB=m 2 v R 由式解得 U= 22 2 qB R m (2)设在 t时间内收集到的离子个数为 N,总电荷量为 Q,则 Q=It N=Q q M=Nm 由式解得 M= mIt q (3)由式有 R= 12mU Bq 设 m为铀 238 离子质量,由于电压在 UU 之间有微小变化,铀 235离子在磁场中最大半径为 Rmax= 12 ()m UU Bq 铀 238 离子在磁场中最小半径为 Rmin= 12 ()m UU Bq 这两种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不
22、发生交叠的条件为 RmaxRmin 即 12 ()m UU Bq 12 ()m UU Bq 则有 m(U+U)m(U-U) U U - m m mm 其中铀 235 离子的质量 m=235 u(u 为原子质量单位),铀 238 离子的质量 m=238 u,故 U U 238u235u 238u235u 解得 U U c(HC 3 O),C 错误;CH3COONa 为强碱弱酸盐, 溶液显碱性,加入适量 CH3COOH 可调节 pH=7,使 c(H+)=c(OH-),依据电荷守恒:c(H+)+c(Na+)=c(OH- )+c(CH3COO-)可知,c(Na+)=c(CH3COO-),D 正确。 6
23、.(2012天津理综,6)已知 2SO2(g)+O2(g)2SO3(g)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 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 1 mol O2;(乙)1 mol SO2和 0.5 mol O2;(丙)2 mol SO3。恒温、 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 p:p甲=p丙2p乙 B.SO3的质量 m:m甲=m丙2m乙 C.c(SO2)与 c(O2)之比 k:k甲=k丙k乙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 Q:Q甲=Q丙2Q乙 B甲和丙达到的平衡是同种平衡,所以压强 p甲=p丙,SO3的质量 m甲=m丙,乙可看做是
24、甲达平衡后,取 出一半物质,浓度变为原来的 1 2 ,压强降为原来的 1 2 后形成的,平衡向气体增多的方向移动,压强在减小 后的基础上增大,SO3的量减小,所以 2p乙p甲,SO3质量 2m乙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A由呼吸速率曲线可知,d3浓度下细胞呼吸速率小于 d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速率,所以 d3浓度下单位 时间内细胞呼吸过程产生 ATP 少,故 B 项错误。三个不同浓度下种群的 K 值大小比较可根据净光合 速率曲线判断,净光合速率越大时,积累有机物就越多,种群 K 值就越大,所以 K2最大,而 K1和 K3相同, 故 C 项错
25、误。判断蓝藻的呼吸方式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故 D 项错误。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 速率,因为 d1和 d3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 d1细胞呼吸速率大于 d3,所以光合速率为 d1d3,与 d3浓度相 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光反应生成的H多,故 A 项正确。 6.(2012天津理综,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 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 有 1/8 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 Xr的配
26、子占 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 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 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C根据杂交亲本的表现型及后代能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可初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R_BbXr_,又根据后代雄蝇中的白眼残翅占到 1/8,可最终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为 BbXRXrBbXrY, 故 A 项正确。两亲本产生的 Xr配子均占 1/2,故 B 项正确。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rXr,经过 DNA 的复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出现 bbXrXr的次级卵母细胞,故 D 项正确。F1代出现长翅雄 果蝇的概率为 3/41/2=3/8,故 C 项错误。 7.(2012天津
27、理综,7)(13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以下实例为体外 处理“蛋白质 DNA 复合体”获得 DNA 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酶作用的部位是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 DNA,过程酶作用的部位是 键。 (2)、两过程利用了酶的特性。 (3)若将得到的 DNA 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将过程的测序结果与酶的识别序列进行 比对,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 RNA 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 DNA 序列区为基因的。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性质的有(多选)。 A.分离得到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 rRNA B.用无
28、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合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 mRNA 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 mRNA 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 实成熟 答案:(1)磷酸二酯肽 (2)专一性 (3)限制性核酸内切 (4)启动子(或转录起始区) (5)A、C、D 解析:(1)DNA 酶的作用是催化 DNA 的水解,故 DNA 水解的实质是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所以 DNA 酶 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蛋白质水解的实质是破坏肽键,所以蛋 白酶作用的部位是肽键。 (2)这两个过程分别利用了不同酶催化,
29、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3)构建重组质粒时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其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需要根据 要切割的序列进行选择,因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 在特定部位进行切割。 (4)基因的上游非编码区有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此段序列 称为基因的启动子。 (5)A项利用了蛋白酶只能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水解。B 项利用的是相 似相溶的原理,有机溶剂既可以是无水乙醇,也可以是丙酮等其他有机溶剂。C 项利用了 DNA 探针与 目的基因特异性结合的特点。D 项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利用分子
30、间特异性结合性质的 有 A、C、D三项。 8.(2012天津理综,8)(20分)黄曲霉毒素 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 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癌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 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 AFB1,清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 DNA 的 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 G*,在 DNA 复制中,G*会与 A 配对。现有受损 伤部位的序列为 * AG T TCA ,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含 AFB1解毒 酶基因的菌株
31、总 RNAcDNAAFB1解毒 酶基因酵母 工程菌AFB1 解毒酶 据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 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 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 RNA,理由是。 过程中,与引物结合的模板是。 检测酵母工程菌是否合成了 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 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 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 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组 别 添加肝脏 AFB1 残留量 (ng/g) AFB1(g/kg 饲 料) AFB1解毒酶(g/kg 饲 料) A006.4 B10
32、0020.9 C100116.8 D100311.7 E10057.3 F10077.3 据表回答问题: 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本实验中,反映 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 AFB1含量为 100 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 AFB1解毒酶,解毒效 果最好,同时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 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答案:(1)化学 (2) ATT TAA (3)甲 甲菌液细胞的 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 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 AFB1解毒酶基
33、因的 cDNA 抗原抗体杂交 (4)AFB1的添加量和 AFB1解毒酶的添加量 B 组(或 B 组+A 组) 5 (5)脱氧核苷酸 解析:(1)AFB1是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2)根据现在的突变序列 * AG T TCA 可推知当 G*不与 C 配对,只与 A 配对时,半保留复制两次后 会出现与原来序列不同的 ATT TAA 。 (3)因为甲菌液细胞中含解毒酶,说明解毒酶基因在甲菌液细胞中可以表达,细胞中一定含有解 毒酶基因转录出的 mRNA。PCR 扩增过程中,需要的模板是含目的基因的一段 DNA,故该过程中 模板应该是 AFB1解毒酶基因的 cDNA。 基因工程
34、的检测与鉴定阶段,在分子水平上需要进行三步检测,其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 达出蛋白质,所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 (4)A 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几组实验组的区别在于饲料中是否添加 AFB1;B 组作为对照组与 其他几组的区别在于 AFB1解毒酶是否添加及添加量的多少。故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 AFB1 添加量和 AFB1解毒酶的添加量。 B 组未添加解毒酶,且与其他几组实验组进行相同饲养,故 B 组为对照组。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污染饲料中 AFB1含量为 100 微克/千克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 5 克 AFB1 解毒酶效果与添加 7 克等效且最好,因此添加 5 克效果最好,且成本最低。 (
35、5)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 酸序列,找出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9.(2012天津理综,9)(11分)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 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 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 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 ATP 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的结果。
36、(3)无机磷浓度高于 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 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 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答案:(1)磷脂ADP+Pi+能量ATP (2)自然选择 (3)B (4) 解析:(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所以磷元素进入细胞后,以磷脂分子的形式参与细胞膜基 本支架的构建。 ATP 与 ADP 之间相互转化非常迅速,从而维持细胞内 ATP 和 ADP 含量的相对稳定,应填写 ATP 与 ADP 之间相互转化的反应式。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类的差别即由于两个区域生物进化方向不同。 (3)水中溶解氧较高会有利于浮游动物的生存。 (4)氮元素会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进行传递,其中图示中的捕食关系已经存在,大型消费 者中的氮元素流向分解者的关系也已存在,缺少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中的氮元素流向分解者的关 系,应补充两个箭头,即浮游植物到分解者、浮游动物到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