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高一《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页).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545588 上传时间:2021-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文阅读:高一《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群文阅读:高一《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群文阅读:高一《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2020 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获奖作品2020 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课题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议题 及分析 一、议题名称: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 二、议题解读: (一)本课议题内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语文核 心素养。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和 “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方面素养的培养。 陶渊明的诗文在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材中均有出现,可见陶氏的 创作“文质兼美” ,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同时,陶渊明诗文中独具的 田园的美与生命的美,能唤起学生心中对美的

2、欣赏与想象,从而以美 为出发点,也以美为追求,寻找精神的家园,达至身心和谐的状态。 (二)本课议题价值: 1. 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通过诗文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学生对 于美的思维,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同时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 化中在田园诗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思维。 2. 情感方面的价值:情感给了人类丰富的内心体验,大大提升了生命 存在的内在价值,给人类生活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体验价值。陶渊明 的诗文情感质朴,在学生鉴赏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寻找心中 的家园。 3. 心理建设的价值:外部世界越是纷纷扰扰,内心越是需要静定的力 量,从而达至“身心和谐”的状态,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

3、谐地 相处。陶氏的每一篇诗文都是他的精神家园的写照,帮助读者从诗文 出发,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本课议题延伸: 陶渊明诗文的美感构建了独特的精神家园,这对后世的影响颇深, 2 与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契合,所以通过阅读陶氏的诗文,延伸 至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关于赤壁的两赋一词,深入探究并领会古代 文人不同的精神家园。从经典阅读中汲取养分,培养学生成为心中有 光,眼里有亮的温暖的人。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文本解读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 归园田居 (其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第 7 课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 第 4 课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22 课

4、 桃花源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 21 课 饮酒 (其五)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 30 课 赤壁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第 9 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4 第 5 课 后赤壁赋粤教版高中语文唐宋散文选读 第 14 课 一、所选文本及文本组的特质: (一)教材跨度大:所选文本涵盖初高中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主, 涉及粤教版教材,既有必修,也有选修。以同一议题选材,教材的跨 度较大。 (二)诗文并举,文质兼美:所选文本既有诗,也有文。用于本议题 的拓展阅读部分的文本,是苏轼的“两赋一词” 。以同一议题选材,体 裁的样式丰富,而且文质兼美,适合学生阅读。 (三)文本组时间跨度大:以魏晋的陶渊明

5、为主,拓展至北宋的苏轼, 所选文本的时间跨度大。 二、文本与议题之间的关系: (一)陶渊明诗文是议题的“树” :议题以唤起生命的美感为开端,而 最美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爱美 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心中不缺美感,而是需要召唤出来。陶氏诗 文独特的田园美与生命思考的美,可以召唤学生的美感,帮助学生寻 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3 (二)苏轼词赋是议题的“云” :议题以寻找精神的家园为落脚点,拓 展阅读部分选取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两赋一词” ,这些词赋凸显苏轼 的“风流”之美,就像天边的一朵云,投影在学生的波心,为其寻找 自己的精神家园提供了方向。 教学目标 及重难

6、点 一、教学目标 (一)基本读懂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的意思,提高鉴赏陶 诗“诗中有画”的能力,培养“诗文互读”的能力。 (二)通过诵读与想象,体味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的情感。 (三)通过以陶渊明“归隐”为主线的群文阅读的学习过程,唤起生 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 (四)以“诗文互读”的群文阅读学习过程为借鉴,拓展阅读苏轼赤 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赤壁赋 ,鉴赏苏轼的“风流”之美, 探究苏轼的精神家园。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与想象,体味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 居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通过以陶渊明“归隐”为主线的群文阅读的学习过 程,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 教学过

7、程 教学环节 (一) 课前阅读 师 生 活 动 一、教学行为:分发阅读材料,布置阅读任务。 二、学生行为: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 ,了解陶渊明的形象与追求。 (二)阅读 桃花源记 , 回顾陶渊明心中的 “桃花源” 具体设想, 与归园田居进行对照阅读。 (三)阅读饮酒 (其五) ,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 , 思考“此中有真意”有什么“真意” 。 (四)阅读归园田居 ,勾勒心中的“归园田居” :学生可以用 简笔画、素描、水墨、水彩等形式,结合阅读体验与想象进行画 4 面的描绘。 设 计 意 图 一、知人论诗:阅读五柳先生传 ,了解陶渊明其人,从其自传 中概括出陶渊明的形象和追求,为阅读归去来兮辞

8、和归园 田居做准备。 二、温故知新: 桃花源记和饮酒 (其五)都是初中学习的 篇目,重新阅读,再次感受陶渊明诗文质朴的美。 三、诗中有画:归园田居 对于陶渊明归去的田园有具体的描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想象,结合陶渊明诗文的阅读,描 绘陶氏的精神家园。 教学环节 (二) 诵读 归去来兮 辞 师 生 活 动 一、教学行为: (一)结合归去来兮辞的序言,讲解本辞的创作背景。 (二)指导学生诵读归去来兮辞 ,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 辞中的感情。 (三)聆听学生的关于归去来兮辞解读的分享,并围绕“美” 进行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欣赏美。 二、学生行为: (一)聆听老师讲解归去来兮辞序言,了解写作

9、缘由。 (二)诵读归去来兮辞 ,从辞中找出与“自画像”文章五柳 先生传契合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陶渊明归去时的心情。 (三)再次诵读 归去来兮辞 , 体会陶渊明归去时的快乐与洒脱, 小组内分享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很 “美” 。 设 计 意 图 一、了解创作背景:从序言的内容中了解归去来兮辞的写作 背景, 为阅读辞的内容和接下来阅读 归园田居 (其一) 做准备。 二、文文互读:五柳先生传 的字面意思直白, 学生能基本读懂, 通过五柳先生传的阅读基础,帮助学生自我探索归去来兮 辞中的情感,教师进行适时点拨。 三、语言构建与运用:在阅读归去来兮辞中吸收陶渊明的语 5 言美,体会

10、文章透露出的快乐与洒脱,在分享交流中运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叙述,同样是一个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 教学环节 (三) 解读 归园田 居 师 生 活 动 一、教学行为: (一)勾连归去来兮辞与归园田居 , 归去来兮辞如此 “美” ,现实中归去的田园如何?引导学生诗文互读。 (二)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归园田居质朴的美。 (三)欣赏学生课前的创作,帮助小组内选出符合归园田居 的图画进行展示。 二、学生行为: (一)诵读归园田居 ,找出园田居写景的句子。 (二)组内展示课前创作的 “归园田居图” , 选出最能表达诗中意 境的一幅,为班级展示做准备。 (三)学生把组内选出的一幅“归园田居图”展示到黑板上。

11、 设 计 意 图 一、诗文互读:从文到诗,思考陶渊明归去的田园有什么特点。 二、诵读中感受美: 归园田居的语言非常质朴,同时“诗中有 画” , 学生在诵读中一边感受语言美, 一边结合自己的美术创作进 行比照,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分享交流: “美”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同样的诗句可以创作 出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再展示,加深意境的 体会,同时理解陶渊明归园田后的乐天知命,又与五柳先生传 照应。 教学环节 (四) 读写结合 师 生 活 动 一、教学行为: (一)展示学生的归园田居图,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进行诵读、 鉴赏、思考:如此简陋朴素的田园,为什么能让陶渊明如此愉悦 又幸福?甚至成为

12、他心中的“桃花源”?到底“美”在哪里? (二)引导学生归纳:归园田居的过程是基于归属感而发现美的 过程。 “园田居”更多的是陶渊明的精神家园,是心安处。 (三)指导学生进行校园“三行诗”创作。 (四)布置拓展阅读材料与任务:阅读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 6 怀古 后赤壁赋 ,思考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这三篇创作体现出他 各自怎样的“风流”之美,他构建了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 二、学生行为: (一)结合黑板上展示的 归园田居 图, 再次诵读 归园田居 。 (二)鉴赏归园田居中描绘的质朴的美,思考:如此简陋朴 素的田园,为什么在陶渊明眼中如此“美”?“美”到他需要赶 紧归去。 (三)读写结合:每个人心安处即是精

13、神家园所在,寻找精神家 园的过程即是基于归属感而发现美的过程。学生回顾校园生活, 进行“三行诗”创作,表达在校园中发现美的感受。 (四)根据本节课的鉴赏思路与过程,拓展阅读苏轼的“两赋一 词” , 思考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这三篇创作体现出他各自怎样的 “风 流”之美,他构建了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 设 计 意 图 一、从画到诗:读诗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诗中发现美,唤起心中 的美感是难点,从视觉感受的美术创作到充满想象的文字,进行 再次诵读。 二、读写结合:校园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从质朴的校园 中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进行文学创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所以进行“三行诗”创作。 三、学以致用:“诗文

14、互读” 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阅读陶渊明的诗文, 可以拓展到其他创作诗文的作者的阅读过程。苏轼也是学生比较 熟悉的文学家,初高中的教材中均有他的文章出现,所以选择苏 轼的“两赋一词”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同时阅读指导需要有一个 主题,所以沿着陶渊明“质朴”之美延伸到苏轼的“风流”之美, 感受不同的文学家所构建出来的精神家园。 7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 好读书,著文章示己志,忘得失 归去来兮:“桃花源” 真意舟遥遥,风飘飘善万物,乐天命心安 即吾乡 归园田居: 恋旧林,思故渊归园田,返自然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文本: 本课议题选取的文本较多,但从课前阅读到课堂教学,甚至到课 后拓展阅读均能涉猎。因此在选

15、取文本时要注意从一个焦点生发,思 考文本的选择。陶渊明可以从“归园田”的“质朴”之美这一焦点进 行生发,苏轼可以从“两赋一词”的“风流”之美这一焦点进行生发。 选取合适的焦点很重要。 二、实现“诗文互读” : 文学家的创作很多时候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只是通过 文还是通过诗等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实现 了文归去来兮辞与诗归园田居的互读,重点落在归园田居 的解读上。有重点,同时要有重中之重。 三、从“诗中有画”到“画中有诗”的处理: 景物描写通过图画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会更直观,从诗中读出画, 培养学生的文字观察和感受能力;从画到诗,培养学生回归文本的联 想能力。 四、读

16、写结合: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美,习得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需 要一个出口表达出来,所以课堂最后设置“三行诗”创作给予学生表 达的平台。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三行诗”更容易操作。 五、值得再思考之处: 选取的文本数量较多,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衔接的自然,注意 时间的安排,突出重点,否则会掩盖重难点。 8 附:阅读材料 一、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二、归去来兮辞 (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 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 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 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 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

18、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 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 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 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

19、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 三、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20、?葛天氏之民欤? 四、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

21、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 六、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22、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 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 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 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23、,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白。 七、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24、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八、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 11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 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 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 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 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 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 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 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群文阅读:高一《唤起生命的美感寻找精神的家园》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1页).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