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A卷第卷 选择题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惦记(din) 翌日(y) 哄堂大笑(hng)B. 蓦然(m) 山涧(jin) 自出心裁(ci)C. 教诲(hu) 栈桥(zhn) 不折不挠(no)D. 气氛(fn) 热忱(zhn) 强词夺理(qing)【答案】D【解析】【详解】D. 气氛(fn)、热忱(chn)。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涛涛白浪的大胡子。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C. 大致说来,苏州园林里的那些门和窗
2、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俭朴而别具匠心。D.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习惯和愿望总是莫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答案】B【解析】【详解】A. 涛涛白浪滔滔白浪。C. 俭朴简朴。D. 莫不关心漠不关心。故选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答案】C【解析】【详解】A.精益求精,
3、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B.忍俊不禁意思是指忍不住笑出来。C.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C句形容“峨眉山的猴子”不恰当,使用有误。D.耐人寻味,意思是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ABD项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B. 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C.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D.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答案】D【解析】【详解】A.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不合逻辑,可删去“不”。C.“增强低碳生活方式”搭配不当,应是“增强意识”或“培养的生活方式”。D.没有语病。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
5、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B. 吾射不亦精乎(精湛)C. 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D. 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B. 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C. 而钱
6、不湿/博学而笃志D. 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A.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C.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D. 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8. 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B. 三组对话均展现应
7、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C. 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D. 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答案】5. A 6. B 7. B 8. C【解析】【5题详解】A.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6题详解】A. 代词,指代元方/结构助词,的。B.都是介词,用。C.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 连词,况且/副词,将近。故选C。【7题详解】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交换。直:只是。故B正确。【8题详解】C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骄傲自信。【点睛】译文参考:【甲】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
9、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
10、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第卷 非选择题三、默写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山气日夕佳,_。(陶渊明饮酒(其五)为篱下黄花开遍,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2)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逢入京使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答案】 (1). (1)静以修身 (2). 飞鸟相与还 (3). 秋容如拭 (4). (2)峨眉山月歌 (5). 峨眉山月半轮秋 (6). 影入平羌江水流 (7). 夜发清溪向
11、三峡 (8). 思君不见下渝州/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拭”“羌”“溪”“渝州”等字词的书写。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古人爱“海淘”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标明其伊朗基因。汉代,中国陆续引入首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如果没有外国
12、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几十年后,番薯成了中国又一种主粮。同为晩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金庸在以宋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荚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次写到人物食用花生、玉米的细节,出现知识性错误。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
13、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同受忽必烈重用的,还有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父子,他们建造了元大都的城墙。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建筑师阮安是最有名的一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殿,就是
14、阮安主持监造的,北京的明代内城墙也是他的手笔。茫茫人海里,没有人是孤岛。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孤立地存在。与亚洲邻国的各种交流,是中国古代文明强大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流将会更加多元和深入。10. 中国古人“海淘”的对象有哪些?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11. 参照第五段,在第八段画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20字)12. 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答案】10. 外国物种,“出口”转“内销”的物种或物品,外来的各种人才。 11. 示例:除了物种和物品,被引进的还有人才。 12. 可以删除第四段。文章就中国古人“海淘”不同对象安排内容,第
15、四段说明许多人对物种引进时间不熟悉,与前后内容不匹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全文,找出关键语句第段“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概括回答即可。由第段“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 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可以概括,中国古人“海淘”的对象还有“外来的各种人才”。【11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补写语句。首先理解全文内容:第段引出中国古人爱“海淘”,第段写“引进许多外来物种”,段写许多“出口”转“内销”物种或物品。第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题目要求参
16、照第段,在第段画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分析第段内容写从元代起,引进许多人才。所以拟写的第段的这句话应是承上启下,与段内容有关,如“除了物种和物品,被引进的还有人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楚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根据对内容的理解作出解答。文章就中国古人“海淘”的不同对象安排内容:段外国物种,段“出口”转“内销”的物种或物品,段外来的各种人才。第段“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说明许多人对物种引进时间不熟悉,与前后内容不匹配。所以可以删去。据此理解作答。五、作文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从到”是生活中常用的短
17、语,它所表达的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请将“从 到 ”补充完整,并将其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答案】从弯路走到终点人生就是一段路,在路上有许多的波折,辛辛苦苦走完了全程,而终点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又要赤裸裸地回去,没能留下什么,没能带走什么,又有谁能在这段波折的路上留下那游丝样的痕迹呢?在人生波折的路上有多少的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在引导我们向前进发,无数的问号背后带给我们无数个人生的哲学,在曲折的路上,为我们照亮那前进的征途
18、。历尽苦难,最终走到的只能是人生的终点。回首过去,感叹自己没能留下一丝光辉。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正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吗?一个发人深思的问号,从始到终都是一个问号:我为什么要来到这世间?又为什么要再离开?我历尽苦难得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而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感叹号,让世人感叹自己的成就,在人生的路上留下自己那一笔抹不掉的光辉,像霍金、像诺贝尔再看看自己,在四千多个日子里留下了什么?问号,问号!留给自己的为什么总是一个个问号?我要留下光辉,要勇敢向前,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感叹号。对于六年级的我,也许,第一个感叹号就是即将来临的毕业考试,让自己达到一个高度,向前进发,创造一个光辉的起点,
19、从那一点向光辉的顶点冲刺,让每一个问号都有一个应有的句号,让人生的问号有一个惊人的感叹号!从一个好的中学,一直到一个好的大学,让自己的一生都在光辉中,为世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像雷锋,他时刻为人们服务,他带给我们的是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受到人们的赞扬。我要贡献,但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像居里夫人,是要为世人作出贡献。让问号变成感叹号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一般地说,半命题作文要求补填的内容往往是写作的中心内容。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或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
20、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本题内容宽泛,由提示可知“从 到 ” 或许是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地点的转换,或许是不同事物的关联我们可拟写如:从初春到寒冬,从蝉鸣的九月到叶落的深秋,从童年到少年,从教室到图书馆,从南方到北方,从山下到山顶,从无知到已知,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曾经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从懦弱到坚强,从付出到收获,从蝌蚪到青蛙这是一个过程,选择自己最有体悟的一点作为主旨选材成文即可。如蜕变、成长、舍弃、心态平衡,目标坚定、奋斗,改变、不图安逸、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等。可以写成记叙文,叙写自己某次经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1、能综合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B卷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便不同。14. 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15. 诗中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雪花 B.梅花 C.菊花【答案】14. 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15. 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诗的前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
22、,招待客人,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后两句又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别有一番韵味,显得和平常不一样。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无雕琢之笔,表现的意境清新、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作者仅仅是把“寒夜”作为背景,着重描写的是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据此整理作答即可。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结合全文的意境分析,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且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暗赞来客品质,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
23、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而雪花则少了梅花傲雪独放,高洁傲岸这一层意思。用“雪花”不够体现诗歌中心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征,再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万里桥记(宋)刘光祖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
24、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
25、知公莫如光祖。(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注】聘:访。勋庸:功绩。仿佛:相仿。酾;疏导。末:非根本的。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孔明没又千载象(没:去世)B. 其说虽殊(殊:奇特)C. 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D. 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17.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18. 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6. B 17. (1)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26、(2)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18. 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万里”出自他之口。万里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许。【解析】【16题详解】B. 其说虽殊(殊:不同)。【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人事:人间世事。以故:因为的缘故。“亡”是通假字。玩:玩赏。【18题详解】本题考查
2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全文,答案内容在原文中均可找到与之明确对应的文字概括区间。第一问可从原文第一段的“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中概括得出;第二问,可从原文第二段的前四句“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与第三段中“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概括得出。【点睛】参考译文:自从秦国在蜀郡设立郡守,李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都江堰工程),为蜀国带来了千秋万世的恩泽。现在的万里桥下的
28、水,原来就是秦国时期的渠水啊。后来诸葛亮治理蜀国,用信用、仁义安抚蜀国从而使蜀民信服他,修明法律制度,礼乐几乎全部恢复。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孔明曾在此地送别吴国的使者张温,说:“这水可直到万里之外的扬州。”后万里桥因此而得名。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费祎出使吴国,孔明送他到这里,说:“万里之远的路程,将从这里开始。”孔明已经逝去千百年,而这座的遗迹还大致完整,只有没有以前那么雄伟壮观了。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的缘故,留存下来,没有尽头。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特别,但用来说桥的有情义却是独一无二的。如今的天下,兼有吴蜀两地。朝廷任命将帅,路途遥远。他们到了这里,有谁能不追
29、念古代的事而筹划今天的事,并以此来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考虑模仿他的所做的事呢?待御赵汝愚镇守蜀地时,才来到这里,就去拜谒古相祠,且立即命人修缮它。他常常说:“诸葛亮,他的才德可比三代贤人。他运用法度而不遭人怨恨,执政也不被主上怀疑猜忌,如果不是天下最公正的人,又有谁能做到像他这样?”现在与他有关的遗迹存留下来的还很多,而万里桥却是承载着诸葛亮联通吴国的故事,前帅沈德和曾经扩修万里桥,但还是显得简陋,不符合它的重要意义,而且容易朽坏,时间长了,桥将不能支撑住。赵汝愚命令疏导水道,做了五道分水口,梁板全部换成木头,而且加盖了屋顶。雾气弥漫悠远,两岸的树木茂盛和河流景色美丽。赵公与客登上此桥,大概
30、没有不到处走动、四处环顾的吧。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就像赵公所怀念的(追念孔明的道德与功绩),而风景却不是最根本的啊。赵公让我为他作记,只记下大概的事迹而遗漏了细微的地方。如果只说桥的名字很美,而赵公与桥一起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那是不懂赵公的人啊。懂赵公的人没有比得上我的。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19.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西游记行文的一个特点。下面是从西游记中摘录的有关孙悟空的诗句,请概括出相应的故事情节。(1)渴饮嫆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答案】(1)被定五行
31、山(2)大战红孩儿【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积累能力。关于名著,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并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引要起重视。(1)根据诗句内容可知这是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里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的故事情节。原文这一回中,如来佛祖吩咐看守之人:“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食,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学生无需记住原著章节名,只需回忆起该情节系“大圣被压五行山”即可。(2)“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是孙悟空与红孩儿之战,红孩儿的武器是一杆丈八火尖枪,“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指红孩儿被收服
32、后留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20.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答案】B 徐海东【解析】【详解】本题AC正确。B项有误。“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是对徐海东人物形象的概括。红星照耀中国中徐海东是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1)他有强烈的自豪感: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他常常笑着称自己
33、是个“苦力”。他对部队自豪,他说,“一个红军抵得上五个白军。”他对自己的师长中有几个是苦力出身也感到自豪,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他对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招贴也感到自豪。(2)他热情诚恳:热情邀请斯诺去采访他的部队;因真诚受到部下爱戴。(3)他爱护部下:有一天他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徐海东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两个星期后他苏醒过来时,发现他的门牙已嵌在那棵树上了。现代文阅读。巴山夜雨钱歌川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
34、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
35、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干,夜雨化成朝云横在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然而好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好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
36、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巴山多夜雨,室内少晴天,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兴工了。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
37、。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
38、生同感了。21. 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2. 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23. 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24. 文章第十一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答案】21. 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雨漏屋,饱受雨
39、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22. 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23. 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雨中行走的惬意。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24. 第一问: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
40、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文段写“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的心情。”“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 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 第段最后一句“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当作者悠闲不迫、有夜雨伴读时,认为雨是有诗意的;段写作者现实生活“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作者遭遇夜雨屋
41、漏,饱受雨淋之苦,“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这时候“雨”是没有诗意的。所以说,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现实经历以及人的心境如何。【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段作用的理解。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文题为“巴山夜雨”,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是为了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为下文做铺垫;前四
42、段“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于是乎雨又可话了”从看雨听雨到话雨,写出雨的诗意,与后文中“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2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而题干已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相对容易很多。“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人在细雨中漫步比作梭子在线中穿行,与前面“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亮、细长”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雨中漫步的愉悦舒畅、悠然不迫。易于读者的理解。【2
43、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个性化表达。第一问由“欣赏那诗中有画”分析,要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是说要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结合这两种方法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即可。如: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
44、,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不用“长”字不能写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正如红楼梦中香菱设身处地:“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四、语言运用25.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结合下面思维导
45、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_ _ _ _(2)阅读下面有关“童谣”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_据史料,童谣最早见于诗经魏风。_如古人还将其称为“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小儿语”等。“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要,胖娃儿骑白马”一首首川西童谣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童音,在深深的巷子里,_,在幽幽的小院中久久回荡。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巷子,走出了田野,走出了院子。然而,童谣却_。(3)下面是一首名为“四季花儿歌”的童谣,请在空缺处写出恰当的句子。三月里,桃花红,桃园结义当英雄。_,_,_。八月里,桂花香,广寒宫里看吴刚。_,_,_
46、。腊月里,梅花开,喜鹊闹梅好运来。【答案】 (1). (1)历史悠久 (2). 分布广泛 (3). 内容浅显 (4). 形式多样 (5). (2)示例:童谣起源于何时 (6). 童谣别称很多 (7). 在青青的田野上 (8). 把那份纯真永远留在了他们心里 (9). (3)示例:六月里 (10). 荷花放 (11). 花中君子美名扬 (12). 九月里 (13). 菊花黄 (14). 东篱采菊登高忙【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要注意图表围绕“童谣”展开。第一问,抓住“诗经”这个关键,通过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历史久远;第二问主要是说童谣分布的范围多、广泛;第三问主要是说童谣内容的特点,连幼儿都能理解,说明浅显易懂,第四问列举了四个童谣的表现形式,并以省略号结束,说明表现形式很多,还有很多没有列举出来。(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总体把握,抓关键字词、划分层次就能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