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2019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 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 ji _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 f _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 ji _ 困 f _ (2)加点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m i B.m n (3)填入文中
2、正确的一项是( ) A.惊 B.警 【答案】 (1). (1)捷 (2). 乏 (3). (2)B (4). (3)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 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 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捷”的写法。 (2)“埋怨”的正确读音是(m n yu n) ,意思是:因为事情不如 意而不满或怨恨。故答案为 B。 (3)惊醒:指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中醒来。警醒:使人警觉醒悟。根据语 境,并不是说让人警觉醒悟。所以应该选用“惊醒”。故答案为 A。
3、2.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_浅草才能没马 蹄”, 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 夏花绚烂, 周敦颐流连荷池。 “予独爱_,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 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戌守边塞,“_,_”,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 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_”时生出几分伤感;然 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_,_”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 意。 【答案】 (1). 乱花渐欲迷人眼 (2).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
4、 为篱下黄花开遍 (4). 忽如 一夜春风来 (5). 千树万树梨花开 (6). 杨花落尽子规啼 (7). 落红不是无情物 (8). 化 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渐欲、淤、染、篱、梨”等字 词容易写错。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 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 A. 梅、鹤 B. 竹、兰 C. 兰、鹿 D. 竹、梅 【答案】D 【解析】
5、 【详解】试题分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 所以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D。 4.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 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 _ 【答案】示例一:我选 A。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这 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她敢于反抗表 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渥德学校校长抗争。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师。
6、简爱说“我 虽然卑微但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示例二:我选 B。小桃树生长在院 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枝头上还长出花苞。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受欺凌,在劳渥德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菲 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懈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幸福。示例三:我选 C。诗中 的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并与橡树共担风雨。这与简爱的精神追求 是极其相似的。简爱始终渴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接受了罗 切斯特求婚,当她得知罗
7、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并且还活着的时候,决然出走,但在罗切斯特遭遇厄运、一 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名著的阅读。A项,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虽然是 普通的,生长在西北高原恶劣的环境中,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B. 贾 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在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 枝头上还长出花苞。C. 舒婷致橡树中塑造了“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 地位,并与橡树共担风雨的形象。而小说简爱是 19 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 述的
8、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 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 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 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 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本题作答抓住简爱与“白杨树”“小桃树”“木棉树”之间内 在品质上的相同点分析作答即可。 5.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
9、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 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_ 【答案】示例一:我选 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 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 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示 例二:我选 B。
10、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 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 毕现。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 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从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小说中的具 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 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
11、才华横溢。他不 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 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 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 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 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 (2)牛浦郎是儒林外史 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 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
12、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 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 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 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可以看出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 下人者。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泸县 巴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 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 的秋阳,发出悦
13、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 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我怀 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 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 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 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
14、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 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 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 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 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 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有一处,在一堵 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
15、下落的太阳的余晖 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 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 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 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但是我惭 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 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
16、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 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 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这里 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我走 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 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 把我们拖起走。
17、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 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 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 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 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任何野蛮的力量 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18、。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 ,有删节) 6. 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7. 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 摊子上三四排长 短不齐的糖人 ,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 ,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 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 酷刑。 8.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
19、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9. 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答案】6. 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凝望钟楼/ 标语)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7. 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喜悦; 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
20、“干尸”与“糖人”的强烈对比 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8.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个城 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晨光 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城市, 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9. 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示例二:我读出了巴 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
21、给 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 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 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 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 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 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力与美。 【解析】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
22、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 作答。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拟写作答。本文以“地点转换”和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本题处可 依据文章第 3 段叙写内容概括为:站在摊前,听闻乡音或回想过去;处依据文章第 46 段叙写内容概括 为:站在街上,凝望废墟(钟楼或标语) ;处依据文章第 10 段叙写内容概括为:走过街道,看到新屋.据 此概括作答。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语句“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 掷下的骰子声,望着 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 ,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叙写作者回到阔 别十七年的泸县,听着骰子声,望着糖人,那声音和情景让他回想起童年
23、的美好时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 之情。语句“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 ,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 我,仿佛在诉说 它身受的酷刑”一句,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两句话中的“干尸” 与“糖人”的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 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 析其深层意思。 (1) 语句“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中
24、的“新 的巨厦的骨架”和“红纸条”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和“标语”相照应,预示着一个城市将要在废墟上复 活,表现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语句“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 缓地往上游驶去”采用了环境描写(象征手法) ,用“晨光微曦”来写人们心中的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终将到来。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 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阐述理由。从文章看,家园被破坏,国土被 践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但看到人们重建美丽家园的决心,展示中国人
25、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也让 人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所以说,既有“累”,也有“美”,还有“力”。没有固定答案,观点正确,言 之成理即可。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 1650 年,跨趋 3100 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 敦煌大展,邀观众步 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 366 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 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 1650 多年的兴起、废弃、 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
26、精心挑选 200 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 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 3000 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 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 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 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 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
27、等 26 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 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 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 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 ,高达 3 米,长达 13 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 1:1 高 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 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
28、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 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 2019 年 5 月 12 日光明日报 ,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0. “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 11. 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12. 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 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时光 如 世相 人心 链接材料: 甲 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
29、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 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 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 重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答案】10.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 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1. 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 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2. 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
30、骞出使西域图 ,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 “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 ,这是一幅绮罗人 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 等有关。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介绍的内容分析作答。 本题可结合文章“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 200 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让净土世界活起来”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 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31、这些语句来概括作答。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段落介绍的内容依次概 括即可。文章从“觉色敦煌1650 敦煌大展”写起,谈论敦煌的艺术的内容,由此谈论到我们中国源远流 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起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谈论起中西方文明的对话,谈论起中华民族的文化 复兴。重点结合“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 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 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和最后段中的“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 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 将再
32、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的内容概括作答。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 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 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这段文字可知, 张骞出使西域图这 幅图表现的张骞出使西域加以附会演绎成传播佛教的故事,所以应该在“如是”展区看到。 都督夫人礼佛 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所以应该在“世 相”展区看到。据此作答。 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
33、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 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 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 【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 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 1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3. 吴音渐已变儿童 14.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 情
34、的愿望。 【解析】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的前两句“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常常在梦中回到 远隔万里的家乡,久住吴地,连小孩也是满口吴地方言了。写出了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其中最能表 现这一内容的诗句是“吴音渐已变儿童”孩子的口音逐渐变成了吴地口音,侧面写出了诗人来此地的 时间之长。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苏轼此诗写于宋神宗 熙宁六年(1073 年) ,任杭州通判时。全诗表达了对同乡僧人的崇敬和对相隔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怀念之情, 也流露了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调节的心境。对仗工稳,风格清雄
35、。诗句“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 功。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是说文长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安闲淡泊的生活,无须 用语言表达。而我除了写诗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台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诗词能 享誉整个浙东呀。既表达 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还对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而感到 无奈,更希望能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自己诗情的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文言文阅读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 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
36、杂然 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 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 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 。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 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 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 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 【注释】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弭:消除。槃(pan) :回旋,弯曲。坌(ben) :并, 一起。榱(cui) :椽子。墀(chi) :台阶。虡(ju) :柱子。然上人:指义然。上
37、人,对僧的尊称。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方弭所恨 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B. 修 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C. 既志 之/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 D. 故 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6.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17. 是“月来松闲”中“闲”字繁体篆书,“月色入户”是为。请赏析“月来松闲”中“闲” 的妙处。 18. 有同学认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本文 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内涵,说说刘 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
38、为“洗心亭”。 【答案】15. A 16.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 示例:“月来松闲”令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古诗文中的“明月”“山松”常常营造出 清朗的意境。作者用拟人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之清幽与人之清闲,“松闲”实则作者自己内心的观 照。 18. 示例:“忧人”“莺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 心积虑之人,“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 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 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
39、朗的精神气质。 【解析】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今方弭所恨 而充所望焉/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遗憾 /遗憾) ;B.修 竹万竿/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长,高/培养) ;C.既志 之/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记述,写/立志) ; D. 故 名洗心/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所以/原来) 。故答案为 A。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 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 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
40、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的意思是: (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荆州吴地的风光山水,交织在一起如灿烂锦绣。故正确的句读是:蹲名 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文本意境的理解。语句“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的意思是:明月照在松林及 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营造出了一种清朗的意境。并赋予“松”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月 和松,表现了环境的清朗,景致的闲适。这也正是作者闲适心境的写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中写“鸢飞戾天者”和“
41、经纶世务者”的目的,是通过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和忙于政务的人 的感受,从侧面突出了山的雄奇与优美,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 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本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是说患得患失的 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也会消失。 “息心”指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余始 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重点在于写四周之景令人变得更加恬淡、纯净,所以用“洗心” 更符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他并没有像吴均等人有隐居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陋室铭 中看出。所以用“洗心亭”比用“息心亭”更好。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理
42、解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 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 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 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 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参考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 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
43、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 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 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接。 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 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 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 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钟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 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
44、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 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 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 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 824 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19.小作文 鼎湖中学 802 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 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 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 (不超过 150 字) 附:庄子
45、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挂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 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 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 知你是否认同?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
46、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 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 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 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一幅插图,从插图 看,画面主体是两个人,分别是庄子和惠子。其中一个人头戴峨冠,身佩玉环,站在桥上,望着桥下的鱼 如有所语;另一个人拈着胡子,拄着竹杖,衣衫穿着随意,目视前方。根据你对庄子和惠子的性格特点, 围绕插图中“
47、谁是庄子”这一问题,给张欣怡同学写一封回信,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回信的内 容一定要交代清楚到底谁是庄子,谁是惠子,并结合作品阐述理由。作答时,还要注意书信体的结构。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 解。 要求:不少于 500 字;不得套写、抄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梦想与行动 梦想是帆,行动是舵,扬帆掌舵,才会破浪乘风。 题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过,他梦到他种水稻像高粱那样高,穗子像扫帚那样长,颗粒像花生米那 样大。或许这在我们看来实在是荒谬可笑,但对于他来说,这或许是他一生的梦想,大概也正是他多年来 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原因吧! 花儿怀着对美丽的追求,在春天尽情绽放;鸟儿怀着对黎明的渴望,在清晨快乐欢唱。美丽是花儿的 梦想,光明是鸟儿的追求。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想的实现,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拼 搏。 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在面对被安史之乱拖入黑暗深渊的盛唐,心 里依然怀着他兼济天下的梦想。面对险恶如毒虫般的社会,他依然把持自己,扬帆掌舵,在暗礁满布的大 江上破浪乘风。一个博爱的梦想,一次倔强的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