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xingfei169 文档编号:157613 上传时间:2019-08-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省咸宁市 2019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本试卷分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 (共共 6 6 页页) )和答题卷;全卷和答题卷;全卷 2222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13013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分钟。 2.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 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3.考生答题时,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

2、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生答题时,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 落(yn) 寒噤 (j n ) 家醅 (pi) 龙吟风哕 (hu ) B. 栖 息(q) 攫 取(ju ) 执拗 (ni) 长吁 短叹(x) C. 愤懑 (m n) 狡黠 (xi ) 冗 杂(rng) 针贬 时弊(bin) D. 孱 弱(ch n) 馈 退(ku ) 惊骇 (h i) 鳞次栉 比(zh )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B“ni”应为“ni”。C“贬”应为“砭”。D“

3、馈”应 为“溃”。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 ,表示赞成。 B. 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大相径庭 ,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C. 近年来,咸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 ,蔚为壮观。 D. 监控画面中,每道工序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 ,这有效地保障了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褒贬误用。C“鹤立鸡群”:比喻 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使用对象错误。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 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

4、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与“清清楚楚”语义重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B.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地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们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需要春风化雨的涵养润泽,也离不开制度化的刚性约束。 D. 客观、专业的影评是引领电影市场走向健康和成熟的重要推手。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缺少宾语。“大发扬了敢拼敢搏”后加“的精神”。B 不合逻辑。改为“无时无刻不在焦急地 等待着”或“时时刻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C 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改为“既”即可。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

5、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 提和基础。 (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等错误。 (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句话的 主语是“母亲”。 B. “千钧一发、垂涎三尺、人声鼎沸、怒发冲冠”,这几个成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 “今天,无偿献血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心医院献血点,五名三、四十岁的公安干警各献出 了 300 毫升鲜血。

6、”这个句子顿号使用无误。 D. “拙作、舍弟、寒舍、见教、小儿、愚兄”,这些都是常见的谦辞。 【答案】D 【解析】 【详解】D 说法正确。A 主语是“习惯”和“态度”。B“人声鼎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是夸张。C 概 数之间不需要顿号。 5.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 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图 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图 2:青年科学家曹原 图 3:嫦娥四号 图 4:港珠澳大桥 (1)参照示例,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 超过 20 字) 示例:

7、全球同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 (2)你校邀请了上面图片中某个人物或成果创造者、设计师来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获得了一次向对 方提问的机会,请你作出恰当的表述。(图片任选其一,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 【答案】(1)拟写一句话新闻 图 1,示例一:美国全面封禁华为。 示例二:任正非创立的华为集团被多个国家围猎封杀。 示例三:任正非就华为事件接受央视采访。 图 2,示例一:曹原被评为 2018 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示例二: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 图 3,示例:我国嫦娥四号探測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图 4,示例:建筑史上里程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开通。 (2)如

8、选图 1。 示例一:任总您好!现在很多人认为要是不挺华为就是不爱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示例二:任总,您觉得当前这种严峻的形势对于华为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能简单回答一下吗? 示例三:任总您好!谷歌事件令很多用户担心未来华为手机不能用安卓系统。您该如何去应对? 示例四:任总您好!面对华为被多个国家封杀的现状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解析】 【详解】 (1)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也再考查学生是否关心国家大事。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可从周围环 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特别是图片标题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名字和重大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是压缩 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注意:题图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

9、;生动活泼。如图一,内容要有 华为事件,语句要通顺。图二,要答出“曹原”及“2018 年度科学人物”或“年度科学人物”或“发现让 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或“发现石墨烯超导方法”。图三,要答出“嫦娥四号”及“着陆月球背面”或 “成功奔月”或“弃月成功”“成功着陆”。图四,要有“港珠澳大桥”及“建筑史上里程最长”或“成 功通车”或“通车”等关键性的词句。 (2)开放性题目。首先要有适当的称呼,问候语,然后根据你对被采访者及其所从事的事业的了解提出针 对性的你感兴趣的问题。语气要恳切,态度要谦虚,礼貌得体,住敬辞的使用,语句通顺。注意所问的问 题不能脱离“走近中国科技”的范畴,当然所提问题可具体些。

10、 6.走进“西游”,重温经典。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A 八戒道: “只拣无火 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 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_的心理。 (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你结合西游记相 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 【答案】(1)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或:一调芭蕉扇:一借芭蕉扇被骗: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燕扇); 不走西

11、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拣无火处走):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2)示例一:黄狮精心存善意,开宴会需要猪羊,不是去抢,而是让两名小妖带银子去凡人的集市买;他把小 妖当亲人,几次战斗之后,闻知洞府被烧,小妖被打死,悲伤过度,居然要撞崖自杀。(答出一点即可)示 例二: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走了定海神针,当龙王知道定海神针是宝物时又反悔,百般刁难,可以看出 龙王的虚伪、吝啬。示例三:无底洞的耗子精拜托塔天王为义父,是找靠山。示例四:女儿国的蝎子精、狮 驼岭的孔雀精、天竺的玉兔精都想嫁给唐僧,体现了人的七情六欲。示例五:黄袍怪痴情于公主,如凡人一 般动心动情。示例六: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又

12、爱占便宜,贪女色,自私自利。示例七:石猴为众 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 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 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西游记 ,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选文部分出自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这一著名情节。“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中没有“西方”, 所以猪八戒的潜台词是不往西天取经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八戒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的心理,也就 是意

13、志不坚定。 (2)要求结合西游记相关情节举一个“神魔”或“精魅”具有“人”的特性的例子。本题考查学生对 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西游记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 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作答时一定要围绕“有人情”或“通世故”分析,语言通 顺。如黄袍怪真心爱百花公主,明知是公主放了唐僧,黄袍怪也不肯怪罪,在公主的请求下,让唐僧师徒 离开。黄袍怪对公主的爱是真挚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 海“溶”塑料,让海洋不再哭泣 曾经,塑料的发明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然而,现在有关塑料污染的报道不绝于耳。特别 是近几年来,海洋塑料污染更是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在

14、全球范内,每年大约有 3 亿吨塑料被废弃,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大约有 800 万1200 万吨。 海洋已成为塑料“垃圾场”,而传统塑料的降解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时间。 海洋中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塑料,通常被称为“微塑料”。有科学家认为,微塑料要比肉眼可见的 塑料危害更大,原因在于: 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扩散性更强。荷兰科学家曾研究过太平洋塑料垃圾带,发现微塑料虽然只占到塑 料总质量的 8,但是却占到浮在此区域塑料面积的 94。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且具有很大的隐藏 性。2017 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大洋深处 4500 米处带回的海洋生物,在其体内竟也检出微塑料 的成分。微塑料更容易进入食

15、物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美国有关人士曾指出,丢弃在水中 的塑料拉圾已危害到逾 600 种海洋生物,造成鲸鱼、海龟、海豚、鱼和海鸟等受伤或死亡。 目前对子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人类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没有研究能直 接证明海洋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没有研究并不等于没有危害。 那么,微塑料来自何处呢?海洋微塑料既有海源方面的输入,也有陆源方面的输入。而陆源方面的输 入是海洋中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塑料废弃物等。除了塑料垃圾外,人 类常用的洗涤剂、护肤品及工业原料等也含有大量微塑料成分,这些微塑料成分随污水排出,往往会随着 陆源垃圾输入到

16、海洋当中。 塑料污染已经让海洋不堪重负,拯救海洋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用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无 疑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路径。但是,由于海水并不具备生物降解的条件,因此单纯依靠可降解塑料是不 行的。 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根据海洋环境的特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海“溶”材料的研发。研究 团队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实现了村料在海水中的快速降解。现在,他们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 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最终分解为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小分子。未来,研究团队还布望海“溶”塑料的 降解模式能够实现智能化,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调控,从而满足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环境适应性。 (选自百科知识2019 年 4 期,有

17、删改) 7. 下列说法与选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从大洋深处 4500 米处带回的海洋生物体内也被检出微塑料的成分,可见微塑料在海洋中无处不在,深 海中也未能幸免。 B. 丢弃在水中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危害极大,已造成逾 600 种海洋生物受伤或死亡。 C. 且前,人类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微塑料的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D.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的海“溶”塑料可以在数分钟到几百天内降解消失,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其降解性能 的调控。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是从海洋塑料污染现状、微塑料危害更大的原因、微塑料的来源、我国海“溶”塑料研发成果四个 方面

18、来进行说明的。 B. 第段画线部分作者列举两个相差极大的数据,说明了微塑料在海洋中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和隐蔽性。 C. 第段画线部分“主要”一词说明了陆源输入是造成海洋微塑料污染的主要因素,但又不是唯一因素,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选文的标题,一方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研究对保护海 洋环境做出的贡献。 9. 为了让海洋不再“哭泣”,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7. A 8. B 9. 示例:国家或政府出台“禁塑”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塑料危害的宣传,劝诫人们少用塑料制品; 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不乱丢垃圾;做好垃圾分类

19、,方便塑料废弃物的回收;继续做 好科学研究,研发出更好的降解塑料产品。 【解析】 【7 题详解】 A 说法与选文意思相符。B原文是“丢弃在水中的塑料拉圾已危害到逾 600种海洋生物,造成鲸鱼、海龟、 海豚、鱼和海鸟等受伤或死亡”。C原句是“目前对子微塑料的海洋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及作用机制,人类 还缺乏清的认识,也没有研究能直接证明海洋塑料对人体产生危害”。D 原文是“未来,研究团队还布望海 溶塑料的降解模式能够实现智能化,对其降解性能进行调控”,把未然说成已然。 【8 题详解】 B说法不正确。由第段可知,画线句“发现微塑料虽然只占到塑料总质量的 8,但是却占到浮在此区域 塑料面积的 94”说明

20、的是“扩散性”的特点,而不是说明“隐蔽性”的特点。 【9 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读者或相关方面提出针对性 的建议。建议国家、政府、个人如何做到预防和减少塑料危害,保护海洋。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 议合理即可。如出台“禁塑”方面的法律法規;劝诫人们少用塑料制品;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最是“经典”润人心 近一段时期,舞台作品诸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大型演出美丽中国古风国韵 ,电视综艺作品如 中央广播电視总台的经典咏流传 、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均备受观 众喜爱。这些节目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

21、呈现经典,虽性质不同却殊途同归,起到普及经典的作 用。它们构成了文化消费市场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 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 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大文艺工作 者来说,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呈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 美丽中国古风国韵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以精美的现代舞 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

22、们“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而声 入人心音乐会则以流行的、大众化的方式呈現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 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的了解,起到了陶治大众情 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文艺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甘霖。而文化经典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具 有深邃的思想性、艺术性,可以更好地满足大众精神需求,起到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各民族文化 经典都是一座座丰厚的审美富矿,代表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和诸多经典艺术元素, 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毋庸讳言,当今过快的生活节奏、过度的商业包装,也让“快

23、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了不小市场。有 的人静不下心,有的人缺少时间,致使文化经典有时很难走入人心,无法全面深入地发挥其润物无声的美 育功用。对此,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 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期待作为“阳春白雪”的文化经典,不仅能顶天立地,而且能铺天盖地,从而春风化雨、丰厚心灵, 繁荣文化、滋养文明。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5 月 29 日,有删改)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段从人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文艺节目谈起,吸引读者,引出下文的论题。 B. 作者认为,要使文化经典普及和传承,可以将文化经典蕴于

24、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 的传播方式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 C. 第段画线句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化经典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能“起到温润心 灵、启迪心智的作用”。 D. 第段先将“快餐式”文化与文化经典进行对比,指出“快餐式”文化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 文化经典很难走入人心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11.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是战国时期对楚王问中的典故,分别代指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习近平总 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 希望文艺作品的呈现方式“不拘于一格”,能符合大众的口味,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喜爱。 B. 希望文艺工作

25、者能打造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C. 希望优秀作品的选择“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高深高雅的,也要有通俗普及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 的文化需求,使经典得以普及。 D. 希望高雅文化艺术与流行、通俗元素充分融合,推动文化经典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激发大众的兴趣。 1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丽中国古风国韵 经典咏流传 声入人心三个节目虽然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 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 B. 第段作者认为“快餐式”文化消费占据不小市场的原因:一是人们生活节奏过快, 没有时间去品位经典: 二是未能运用大众喜闻乐

26、见的方式来呈现经典 C. 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文化现象,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文化经典进行更多、更深 的了解。这说明旱现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效果。 D. 从末段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文化经典既能顶天立地,又能铺天盖地,起到春风化雨、丰厚心灵,繁荣文 化、滋养文明的作用。 【答案】10. D 11. C 12. B 【解析】 【10 题详解】 D 说法不正确。第段没有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没提到“快餐式”文化消费的负面影响。 【11 题详解】 C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运用这一典故的用意。“不定于一尊”,“尊”,代表最高 权威的作品。习总书记用这一典故,是希望文艺作

27、品在选择上要兼顾多层次人民群众的喜好,使经典得以 普及。 【12 题详解】 B 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未能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经典”这第二点原因与原文意思不 符。原文对此的分析是“我们不妨将文化经典蕴于当代影视艺术文化之中,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助推文化经典的普及与传承,都不失为一种良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吃完早,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 201 门,201 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 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

28、老张笑笑。 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接,无意间,看见 201 房门锁孔里,插 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找钥匙。可又想,说不定 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了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 里。 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他怕耽误时同想一走了之,又觉 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仲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 203 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 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 203 房门,又转身看了看 201

29、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 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 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笑可可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坤子,您总算回来了!”老太太迅速 抽回路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我不认识你!”“婶子,我是住楼上的。”“关我屁事!”老太太甩开 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老张温声说:“婶子, 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没我的事了。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 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你

30、说有事吗?”老太太 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 110。“我千啥 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要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地上,两手死死地拖住老张的 腿。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老张脸上 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 时,203 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 “这是我前天

31、新安装的监控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 刚回来看见你在门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后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 么大动静。” 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警察从 203 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所有人都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 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 201 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放心地离开。 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是和系在钥匙上的红 丝绳。他又憨憨地笑了 (选自

32、微型小说选刊2019.04 期,有删改)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意在使过去和现在的邻里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 B. 小说通过讲述老张被邻里误当小偷,最终误会解除一事,表现了老张的淳朴善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 助的良好风尚。 C. 第段和第段都写到老张“仰起头”,表现了老张由强忍委屈到完全释然心理变化。 D. 小说以“插在锁孔里的钥匙”为线索展开叙述,既使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又使情节集中紧凑。 14. 请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并结合全文说说“住 203 房的男人”在小说中的作用。 15. 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理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

33、,这是读者能看到,还有更多是作 者没有直接写出,但读者却能读懂的。试探究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理论。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文中 再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示例:警察过来看看棚顶鲁察从 203 房出来,提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_读者可以从中想象出省略的内容:警察查看监控、查明真相的情节:警察同 203 房男人的对话: 警察对老张由怀疑到解除误会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案】13. A 14. (1)示例一:“瞥”,快速地看,表现男人对老张的怀疑:“钻”,可见门缝开得很小, 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老张)划清界线的心理。示例二: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的方 法,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

34、愤。示例三:“怪异地”表现了男入内心的怀疑:“风一样”用比喻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这个句子表现了男人的怀疑、不安和气愤。 (2)作用:推动情节发 展。文中对他的两处描写前后呼应,使老张从被误解到误会解除这个情节的推进与逆转显得合情合理。 村托主要人物。男人由之前的怀疑到后面的解释,都曲折而有力地证明了老张是好人,是清白的。 15. 示例一:结尾“他又憨憨地笑了”,留下很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笑”,让读者感受到老张看到下一 代传承了乐于助人的美德后的欣慰,也暗示了邻里关系由过去的互不信任,到现在的友好互助。(文中有 6 处省略号,可任选其一来品味其言外之意蕴即可,题目下提供的

35、例句除外)示例二:开头“又忘记拔钥匙 了”,“又”暗示了这不是第一次发生,引出后文与此有关的故事情节;设置了悬念:“又忘记拔钥匙了”, 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示例三:文中第段“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读者会猜想:老张想到了什么办 法?是把钥匙放门垫下吗?还是找到一个不起眼但又能让老太太发现得了的地方?示例四:文中两次写到小女 孩守在 201 门口,但并没有写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小女孩的行为是她自己想到要 这么做的,还是受到老张的启发和影响? 【解析】 【13 题详解】 A 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意在使过去和现在的邻里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分析有误。 文章没有对比

36、的意思。这是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 【14 题详解】 (1)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可分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描写手法的角度或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如“风一样钻进屋里”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男人快速进门的状态,还要答出人物的怀疑、不安 和气愤的心理和情感。再如“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中的“瞥”,快速地看,表现男人对老张的怀疑。 “钻”,则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可见男人进门速度之快,表现男人想尽快跟“坏人”划清界线的心理。 总之,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都要分析出写法对表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意义、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2)要求答出“住 203 房的男人”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

37、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 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如从结构上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老张后来被“平反”蓄势。 从内容上讲,用次要人物村托主要人物。用次要人物证明主要人物老张是好人。由此突出了老张的淳朴善 良,体现了邻里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尚。 【15 题详解】 要求举例说明“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读者却能读懂”的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通篇阅读, 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具有这一特点的内容,找到关键语句分析,用自己的 语言简洁概括。注意仿照题干给出的示例分析。如结尾“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 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是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

38、他又憨憨地笑了”,这属于情节结尾,运用了动 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特别是“他又憨憨地笑了”中的“笑”,表明了这是个美好的结局,也暗示了邻里间 的友好互助的行为已渐成风尚。同时也赞美了老张乐于助人的美德。“望一望小女孩”也表明这种精神的 传承。这些都能说明“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但读者却能读懂”的道理。 16.根据提示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 ”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 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两句表明真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 的苦闷。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

39、儿结伴归巢的诗句是“_,_。” (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临危受命,接管中央军事工作,这和出师表中诸葛亮 “_,_”的境况何其相似。 【答案】 (1). (1)杨花落尽子规啼,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3). (2)海内存知己 (4). 天涯 若比邻 (5). (3)山气日佳, (6). 飞鸟相与还 (7). (4)受任于败军之际, (8). 奉命于危 难之间。 【解析】 【详解】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 。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 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 平时一定要

40、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 “杨”“标”“己”等字词的书写。 文言文阅读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 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 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 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判州刺史、荆州士女相 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 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 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 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41、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甓(p ):砖。都督:统领。士女:泛指百姓。弃:放弃。迄:到,至。 1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自劳 耳(使劳累) B. 常语 人日(告诉) C. 军府众事,检摄无遗 (放弃,含弃) D. 明毅善 断(善于) 18. 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不求闻达于诸侯 C. 皆以美于徐公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9. 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 从“荆州刺

42、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 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 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2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答案】17. C 18. A 19. C 20. (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2)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 【解析】 【17 题详解】 C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军府众事,检摄无遗”中的“遗”:疏忽,遗漏。整句意思:营暑

43、里许多的事 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 【18 题详解】 A 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都是介词“到”之意。B 介词“在”。C 介词“比”。D 介 词“向”。 【19 题详解】 C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这个意思,属于无中 生有。从文中分析,陶侃在生活上是个很严谨的人。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 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 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重点字词的翻

44、译。终日:整天。危:端正地。益:好处。闻: 闻名,此处可译为“留下好名声”。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 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 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陶侃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晋愍帝建兴三年(315),陶倪在广州刺史任上比较空闲,常常早 上运一百块砖到书房外,晚上又把砖运回书房里。有人问他这

45、样做的原因,陶侃回答道:“我正要努力去恢 复中原,过于清闲安乐,以后恐怕担当不了重任,因此要使自己筋骨劳累。” 晋明帝太宁三年(325)五月,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统领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荆州 地方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互相庆贺。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数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 地坐着,军府里许多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也没有一定的空闲时间。陶侃经常告诉别 人说:“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画是位圣人,他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当爱惜每一寸 光阴,怎么可以只图尽管玩乐、过度喝酒以至大醉呢!活着的时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死了后对千后世没 有留下好名声

46、,这是在放弃自己啊!” 陶侃在军队里工作了四十一年,精明果敢,善于判断,观察事物细致周害,别人不能欺骗他;陶侃管辖 的地方很多,从南陵一直到白帝城,方圆几千里内都很太平,甚至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拾为己有。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 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

47、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 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答案】(1)D (2)示例: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 即“以声写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即“以动衬静”。 【解析】 【详解】 (1)D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诗中没有表达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对 诗歌所抒发的

48、思想感情分析有误。 (2)题干要求赏析这首诗所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如“独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诗人独 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以弹琴长啸的声音,反衬月夜 竹林的幽静。这是“以声写静”。而“弹琴”“长啸”又属于“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这 叫“以动衬静”。作答时,首先要肯定题干的说法,然后分析具体诗句,一一说明这手法的使用效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的童谣,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 我们的脑海里。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中国少年要“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小模范”。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信,所谓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 石。 请以“人生,从诚信起航”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 论述,也可以选择特定对象以书信、演讲等方式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等。 要求: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真题)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 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xingfei1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