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19 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试卷年天水市初中毕业与升学学业考试(中考)试卷 语文语文 考生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全卷满分考生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全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为分,考试时间为 150150 分钟。分钟。 A A 卷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1.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 【答案】腹有诗书气自华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在平时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 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
2、确;整洁,不要涂 改。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 婷(png) 箴 言(zhn) 宽宥 (y u) 拘泥 (n ) B. 秀颀 (q ) 濡 养(r ) 脚踝 (hu i) 稽 首(q) C. 桑梓 (z) 诘 难(ji ) 渲 染(xun) 豢 养(hu n) D. 桥堍 (t ) 戏谑 (xu ) 纶 巾(l n) 游弋 (y ) 【答案】B 【解析】 【详解】B 项正确。ACD 三项修改为:A.拘泥 (n ) ;C.渲 染(xu n) ;D.纶 巾(gun) 。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孜孜不倦 馨竹难书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B.
3、断章取义 娇揉造作 形销骨立 如雷贯耳 C. 佝偻提携 取义成仁 千钧之力 朝朝暮暮 D. 置之不理 锐不可当 信手拈来 战战兢兢 【答案】D 【解析】 【详解】D 项正确。ABC 三项修改为:A.罄 竹难书;B.矫 揉造作;C.伛 偻提携。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 B.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 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原则。 D. 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 ,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4、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项,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使用不恰当。B 项,源远流长: 意思是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使用恰当;C 项,急功近利:意思是急 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使用恰当;D 项,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使用恰当。 【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 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 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
5、项是( ) A.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沙漠等六大元素。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A 项,“引号”改为“书名号”;B 项,把“省略号”去掉;C 项正确;D 项,把“冒号”改为“逗 号”。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 表示停顿,b 表示语气,c 表示词语的性 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
6、、 问号、感叹号) 。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 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B. 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牌的花香。 C.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D.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项,正确;B 项,搭配不当,修改为: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闻道是沁人心牌的 花香;C 项,有歧义,修改为:校长、副校长和学
7、校其他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D 项,成分残缺,把“通 过”或“让”去掉一个。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 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 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7.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 临别赠言。 B.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幕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密切 联系。 C. 中国“酒”文化中,“
8、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 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九三年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 三项正确,B 项错误,改为: 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话剧,每一 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前一幕情节成为下一幕内容的铺垫,下一幕也会提及或解决前一幕中未解决的 矛盾冲突。 8.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 里, ;
9、; 。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 养的人。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思路一:结合横线后语句“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分析:由己及人, 前面语句的顺序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排序为:,选 D。思路二:结合“文化影响 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分析,“人的思维方式”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己 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行为习惯”照应“人懂得
10、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 以有道德”; “人与世界的关系” 照应“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 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根据前后照应的关系,排序为:,选 D。 9.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 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 照头丢,恨若相持不罢休。 本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 ,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_。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蜇的虫蠕转动于地下 群
11、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_。本诗蕴含着诗人艾青对_的向往和追求。 【答案】 (1). 罗刹女(铁扇公主) (2). 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 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意思对即可) (3). 太阳 (4). 光明(或未来) 【解析】 【详解】要求学生根据西游记的原著分析,“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 。她的儿子红孩儿在 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 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
12、罗 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第一空填“罗刹女(铁扇公主)”,第二空填“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 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意思对即可)”。本诗 选自艾青的太阳 ,诗中的“它”指的是太阳, 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7 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 首诗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 来的真实的光明。第一空填“太阳”,第二空填“光明(或未来)”。 10.默写填空。 (1)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 (2)秋草独寻人去后,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3)_?英雄末路当磨折。
13、 (秋瑾满江红 ) (4)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 (5)杜甫秦州杂诗(七) 中描写当时秦州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的诗句是_,_。 (6)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_”的感叹中;它在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 _”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_”的感悟中。 【答案】 (1). (1)溪云初起日沉阁 (2). (2)寒林空见日斜时 (3). (3)俗子胸襟谁识我 (4). (4)受任于败军之际 (5). 奉命于危难之间 (6). (5)无风云出塞 (7). 不夜月临关 (8). (6) 不舍昼夜 (9). 似曾相识燕归来 (10).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
14、析】 【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 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 ,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 “溪”“胸襟”“际”“奉”“塞”“昼”“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 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 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
15、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 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 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 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 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 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
16、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 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 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 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乙】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 没有一个顾客
17、,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 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 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 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 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 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
18、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 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 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 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 1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 【乙】选段的内容。 【甲】_ 【乙】_ 12. 【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13. 【乙】中画线的
19、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14. 结合总文,回答问题。 (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为什么? 15. 【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 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11. (1). 甲:又见闰土 (2). 乙: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12. 文中的“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失望、痛 苦的心情。 13.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作用:用
20、萧索、凄清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 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14. (1)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见到童年时的好友是高兴的;“凄凉”是因为二十多年的贫苦生活 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不矛盾。因为孔乙已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不能确切地知道他的死活,只能估计说“大 约”;但他已失去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在那个世态炎凉、自私冷漠的社会里,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 又说“的确”。 15. 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建等级观念 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让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变化)的原
21、因既有自己 的不争气,也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 化教育制度。 【解析】 【11 题详解】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运用人物加事件的根式概括即可。甲文中的人物是:“我”和闰 土。事件是:在搬家前见面。可以概括为:“我”又见闰土;乙文的人物:“我”,掌柜,孔乙己。事件 是:孔乙己到店喝酒。可以概括为: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喝酒。 【12 题详解】 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根据“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 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 么挡着似,单在脑
22、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 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分析:“厚障壁”指封建等级观念造 成的“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把“隔膜”比喻成“厚障壁”,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和闰土之间的距离。 表达了“我”失望、痛苦的心情。 【13 题详解】 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环境描写主 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 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 心情,抒发
23、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分析,是自然环 境描写(景物描写) 。作用: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悲凉的气氛,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 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 【14 题详解】 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矛盾。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原因即可。 (1)闰土之所以脸上显现出欢喜的神情, 是因与久违的作者儿时的伙伴重逢;而后的“凄凉”,与“欢喜”形成强烈反差,看是矛盾,实则作 者刻意安排,闰土受封建等级思想的束缚,处境艰难的现状,昔日好友如今与自身形成的悬殊的差距,都 在冲击他的内心,脸上自然而然出现凄凉的神情。 (2)要求学生结合孔乙己自身条件“那孔乙己便在柜
24、台 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 在肩上挂住”和环境分析“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 棉袄了。”说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因为在当时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身份和地位肯定会被社会淘汰与淹 没,他不劳动,无法养活自己,而且还被打断了腿,肯定会死;而说他大约死了,是因为事隔多年,无从 考证,也没人真正知道他的真实情况,所以鲁迅说大约。 【15 题详解】 要求学生分析原因时,从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两方面分析。闰土,社会原因:封建主义势力与帝国主义势 力相勾结,导致农村经济日益凋澈,农民生活日益困苦,加上封
25、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的束缚,自身原因: 孩子多,在海边种地,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孔乙己,社会原因:有社会的冷漠、人们同情心的 普遍缺失,还有让他成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牺性品的腐朽的封建文化科举制度。自身原因:自己的不争气, 好吃懒做等。 阅读岳阳楼记 ,完成下列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26、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 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27、。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属 予作文以记之(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也( ) (3)连月不开 ( ) (4)春和景 明( ) 17. 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段所描
28、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19. 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16. (1). (1)同“嘱”,嘱托 (2). (2)壮丽景象 (3). (3)天气放晴 (4). (4) 日光 17. (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考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18. C 19.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 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解析】 【16 题详解】 理
29、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 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属 ”, 通假字,通“嘱”,嘱托;“大观 ”,壮丽景象;“景 ”,日光。 【17 题详解】 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 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异”不同;“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处江湖之远”, 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30、【18 题详解】 ABD 三项正确。C 项“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错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 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 件的变化动摇。 【19 题详解】 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同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是伟人的事而与我们普通人没有 关系这一观点。然后联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和社会现实分析原因。这一句话一 方面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从中领悟到我们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虽然国家富有了,但 国富不等同于国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醉在和平安乐的生活中
31、,为人民、为国家流血流 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点睛】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 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 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 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 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2、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 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 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 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
33、水中的玉璧,渔夫 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 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 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 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 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写作三、写作 2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34、(1) 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 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独坐书房,与书晤对,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诗意的文字旅行;手棒香茗,细 细品尝,你会咀嚼出岁月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 请以“ ,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作文。 (2)请以“青春的味道”为题作文。 要求:如选(1)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例文 阅读,让生活充满诗意 阅读是一种永恒的幸福!题记 阅读,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阅读,是走进圣贤,亲近哲人; 阅读,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 爱上阅读,爱上诗意生
35、活。 在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电子阅读,浅阅读的风气已经逐渐蔓延,我们是否思考过:阅读的本质是 什么?我想应该是提升生活品质,是净化灵魂。 手指与书页之间的摩擦,就像是风儿轻轻吹过树叶,一阵清响,感受书香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韵,俯 首细细品读先贤们留下来的文字,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底蕴,畅游在文字世界里句句斟酌,慢慢感悟。 我所谓的阅读并不是浅尝辄止的浅阅读,而是要用心去阅读。陶渊明喜欢“不求甚解”,而我更喜欢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唯有深思,我们才会学到精髓。 闲暇时,捧一本边城 ,任由思绪飘荡在湘西的自然风光中。青山绿水,竹舟长篙,听翠翠高声呼唤 着爷爷,静谥的早晨被打破,边城开始了新
36、一天的热闹。读完之后,会惊叹沈从文的文笔,清新的风景, 淳朴的民风,明净的人心,此刻都已让人向往不已。 然而,文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这些古人留传下来的著作影响了多少代人,给后人指点迷津,教人学会做人。读论语 ,我们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善良;读孟子 ,我们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读道德经 , 我们学会“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道理。 质而朴,纯而真,用心阅读,方能读出灼灼其华。 用心阅读,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用心阅读,品味“断肠东风落牡丹”的凄凉;用心阅读, 学习“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用心阅读,把握“盛年不重来”的青春年华。 用心阅读,生
37、活充满诗意。 青春的味道 揉一团轻云挥向远方,看太阳从海面缓缓浮起,带着光芒,带着璀璨的金光。青春,就像是这种感觉, 平淡而美好,仔细些咀嚼,是那样浓郁却稍纵即逝。 静静翻着厚厚一本毕业册,看着相框中笑得欢乐的我们,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嘴角不禁露出一抹 微笑,却又有些苦涩。曾经,我们因为要分别,一次又一次红了眼眶,拍毕业照时,想让摄影师多保留几 份自己与同学的回忆,离别时,紧紧抱住对方愿这一刻能够再漫长一些。可是我们,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无 知的婴孩了,我们再也不能用眼泪去换来我们所向往的东西了。曾经那群说着永不散场的我们,到现在各 奔东西。无情的岁月推翻了一个个年少的承诺。 离别时泪水流进嘴角
38、,青春大概是这般酸楚吧。 我坚信,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见。直到遇见了你们,优秀而阳光的你们。军训时你们的勇敢拼 搏,学习时你们的认真专一,比赛时你们的团结一心,似阵阵微风,轻轻抚过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开学没几个星期,就有“人气王”混熟了一片,上课时,总有几个调皮的从口中蹦出金句逗得大家乐个不 停,课间,大家几个几个一簇说说笑笑互相调侃。我们没了原先的生疏,现在的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 步,共同拼搏,现在的我们,是一个班级,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满是温暖。总有人能细心的发现到你的 不开心,总有人会及时送上一个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好像是冬日的暖阳,驱散了内心的寒冷。 笑时嘴角的浅浅梨涡,青春
39、大概是这般甜美吧。 青春这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总是要经受考验,正如破茧成蝶,需要挣扎,到达成长彼岸的路上难 免磕磕碰碰,面对这些坎坷荆棘,只有勇敢闯过去。我们告别了童年,变得自信,成熟。我们学会了感恩 奋斗。我们不再流泪,因为汗水中才能孕育希望,我们不在钟情于哭诉,因为沉默让我们成熟。我们对未 来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狂热都化作动力,让我们奋斗、前进! 勇气、拼搏,青春大概是这般辣吧。 蓦然回首,看自己在青春路上留下的个个脚印,那是成长的痕迹。 瞑目、回味,青春里,有酸,有辣,还有更多的馨香。 【解析】 【详解】题一:结合材料分析,生活中充满了诗意。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幅充满
40、诗 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独坐书房,与书晤对,你会感 受到阅读如一趟诗意的文字旅行;手棒香茗,细细品尝,你会咀嚼出岁月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这道 作文题选择的素材可谓宽广丰富,生活中、学习上甚至旅游时的素材都可以写。结合自己的作文素材积累 补全题目。然后写出对“诗意”的理解。较浅的立意,比如:有意境、有意思、有乐子等;较好的立意应 该写到“理趣”,比如精神的收获、思想上的转变、心灵的感悟等。 题二:“青春的味道”里有两个关键词语:“青春”和“味道”。“青春”不仅表示着秀丽的容颜、优雅 的气质以及健美的身姿更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世界;“味道”可以化为这几种
41、含义:品味、思考、理解等。 “味道”是对青春的心理体验,所以,文章中也要有心理描写,可以再假如相关其它心理描写,使文章更 加充实。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突破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 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 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 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 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
42、能学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 B 卷卷 四、古诗词赏析四、古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1. 从内容上看,上片用_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_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2. 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意境。 23.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21. (1). 缺月疏桐 漏断人静 (2). 不肯随意栖息 22.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
43、”“不肯栖”,表现 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23. 词人用象征的写作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 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解析】 【21 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的意思是“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 雁身影。”得出: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断人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意思是“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
44、它拣遍 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得出: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 现它的卓尔不群。 【22 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赏析。“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 物入梦的此刻,又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呢?先是 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 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 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
45、,互为 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23 题详解】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基础上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 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 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 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 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五、课外阅读与理解五、
46、课外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 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 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 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 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 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
47、功夫”从何处得来?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 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 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 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 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 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
48、因其“更变亦 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 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 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 ,心会变 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 ,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 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 “此心安处”。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 而欣然有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