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分析散文形象 2 题型 一、题型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 题。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 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
2、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 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 “ 乡下人 ” 。 墓碑
3、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 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 “ 女学生梦 ” 的萧萧,橘子园里的
4、夭夭 ? 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 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
5、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 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
6、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 1 (次要物象作用题 )文章第 段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它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杂树的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 2 (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 )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 答: 答案: 平和谦卑; 内敛刚强; 文采斐然; 热爱自然、热爱乡土、热爱家乡; 孤独寂寞; 追求真善美 二、高
7、考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 5 题。 高雄素描 许知远 从下午 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 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 “ 能统一, ” 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 “ 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 ” 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 “ 打狗 ” 英国领事馆。 “ 打狗 ” 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 “Takow” ,汉字则成了 “ 打狗 ” 。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 “ 鸡笼 ” 。当日本人入侵之后, “Takow” 变成了
8、高雄 “Takow” 的发音与日文中 “ 高大 ”“ 雄伟 ” 的发音近似。 “ 打狗 ” 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 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 才过下午 5 点,天已近乎全黑。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我忘记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 在高雄的捷运站 (地铁站 )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 育馆那一站。 “ 是在凤山站下,你
9、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 ” 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 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他今年 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 “ 我喜欢苏东坡, ” 他说, “ 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 ”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他 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 他说,很遗憾对这些了解得太少了。 10
10、 年前他上中学时,台湾的教科书开始不断压缩中国历史的内容,台湾的内容则不断增加,中国变得日益抽象。 “ 北京好像大得不得了。 ”8 月份时他还通过谷歌地图来寻找鸟巢,结果发现这个著名的建筑在北京地图上是那么不起眼的一点。 我们还谈起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最近的访问。他不喜欢发生在圆山饭店前的大规模示威,因为那不符合 “ 待客之道 ” ,他也说两岸之间沿袭了共同的语言与文化,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与协商。我喜欢他谈话的方式。或许 他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却很愿意坦诚自己的想法,也尊重你的意见。台湾南部的高雄, 30 年前 (1979 年 ),正是一群青年,在此进行了第一场大规模的挑战国民党当局的行动,开始
11、了台湾的民主之旅。在一张当时的黑白老照片上,我看到了大批手持火把的游行群众,他们脸上是特定时代、特定年纪的意气风发。 ?我和年轻人在凤山站分手了,他打开随身带的折叠自行车,约好我们待会儿在会场见面,然后消失在雨夜中。走前我问他的名字,他说: “ 叫我鲔仔好了,不是梁朝伟的伟,是鱼字旁的那个,你们好像是叫金枪鱼。 ” ?演出因为雨而推迟了,我没见到鲔仔 ,却一直在想他的父亲必定是位渔民。高雄体育馆前站着另一些青年,穿着黄色的雨衣,正对每一个试图进场的人说抱歉: “ 演出改成明天了,请到时候来。 ” 我跟着其中的一位进入他们的休息厅,更多的年轻人拥挤在那里,潮湿、=【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12、嘈杂,还有青春的活力塞满了每个角落。灯光昏暗,我分不清谁是舞者,谁是工作人员。林怀民,这位善于用现代舞蹈来演绎中国古典故事的舞蹈家,原定今夜的这场演出,吸引了附近的两万名观众。我不禁会想,那些儿童的、少年的眼睛,看到舞台中央的表演,会产生什么样奇妙的反应,或许他们此刻懵懂无知, 但终有一日,埋藏在心底的美,会 在这些心灵中以各自的方式展现出来吧 。 (摘编自台湾素描,有删改 )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第 段中所写的海鲜店老板和后文出现的年轻人鲔仔是高雄人的两类代表,他们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第 段介绍了高雄名字的变迁,这一段名字的变迁史其实也是高雄历
13、史的缩影。 C第 段 “ 他说,很遗憾对这些了解得太少了 ” ,这句话一方面批评台湾当局在教育上的 “ 去中国化 ” 的做法,另一方面也暗示两岸应加强联系和沟通,以增加彼此的了解。 D第 ?段 “ 叫我鲔仔好了,不是梁朝伟的伟,是鱼字旁 的那个,你们好像是叫金枪鱼 ” ,这句话看似闲笔其实意味深长,这里暗示着两岸因某些原因存在着许多语言、习惯以及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解析: A 项 “ 他们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理解有误,二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并不对立。 答案: A 4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高雄?请结合文本加以简述。 答: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文章的结构思路,筛选出与之相关的语句,然后再加以归纳整合,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如从文章第 段中高雄名字的由来可看出高雄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从第 段中 “ 集装箱的吊臂、亮着 灯光的高楼 ” 可看出高雄商业的发达。 答案: (1)高雄市既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又深受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