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 好题狂练 (限时 40 分钟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 “ 飞行家 ” 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 ,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
2、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 “ 风帆 ” ,而非 “ 机翼 ” 。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 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
3、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 蜻蜓一般为每秒 200 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 1000 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是简单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 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
4、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 3 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 8 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 2 就可以 “ 笑傲江湖 ” 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 1 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 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 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 “ 燃料 ” ,便让飞行的 “ 经济性 ” 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 150 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 3000 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
5、材于王冬御风而行 )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 “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 ” 的一项是 (3 分 )( )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 在第三段,原文为 “ 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 ,因此 C 项 “ 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 ”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能支持 “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 ” 的说法。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昆虫最
6、初驾驭 “ 风帆 ” 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 “ 燃料 ” ,从而 大大提高了飞行的 “ 经济性 ” 。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答案 BD 解析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 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 ” 错,原文为 “ 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
7、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 ” 。D.“ 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 燃料 ,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 经济性 ” 错,原文说“ 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 ” 。 3根据本文和下面 的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的翱翔有哪些不同点。 (4 分 ) 逍遥游中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答: 答案 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 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 苍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
8、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解析 苍蝇属于昆虫,其飞行的特点应参照文本第四段内容;鹏鸟飞行的特点可参照题干中的这句话 “ 要借助 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 ,两者相较可确定比较角度:飞行方式、飞行原理、转向动作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雪花秘史 1611 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 “ 啊,上帝!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 ” 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于
9、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 400 多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 20 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常。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 “ 完美的六边形啊!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 ? 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
10、令小精灵在云朵 里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 ” 时光机继续运转, 1885 年 1 月 15 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这种 “ 雪花微距照 ” 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后来,他发表文章说: “ 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 ” 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 “ 雪花晶体摄影师 ” 拍下了 5000 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 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
11、院的肯尼思 利伯布雷赫特。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为此,他经常到寒冷的北方地区去等待降雪。 除六边形雪花之外,奇特的三角形雪花是大自然中普遍的雪花结晶形式。为揭开这个谜团,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同时记录下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晶体。 最后的结果表明,其实一些三角形雪花晶体仍然拥有六个边,之所以看上去是三角形,是因为它们是由三 长三短的六条边构成的。 利伯布雷赫特指出,在雪花从天降落的过程中,微小的尘埃颗粒等杂质会造成雪花的某个边缘产生倾侧
12、。在风的作用下,向下倾侧的边缘会生长得更快,从而形成三角形。一旦三角形开始形成,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雪花在之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即使再遭遇颠簸碰撞,也会继续维持这一形态,直至降落地面。 2006 年,利伯布雷赫特的雪花照片被做成邮票,飘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那些永远不下雪的角落。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可以导致巨型雪花形成的大气条件,这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据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雪花是在美国蒙大 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当地一个农场工人表示,这种雪花比牛奶平底锅还要大,直径大约有 38 厘米。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13、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开普勒写的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篇专论雪花研究的学术论文,当然关于这篇文章,还有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说法。 B笛卡尔的赞叹形象生动,富有神奇色彩,他说雪花有可能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里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雪花轻盈的身躯。 C利伯布雷赫特让雪花落在一个 收集板上,仔细观察后找出有趣的样本,这位科学家发现了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出现时的风力、天气情况。 D将雪花拍成照片,然后再做成邮票,让这种 “ 雪花 ” 飘到世界各地,包括那些永远不=【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下雪的角落,或许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这种想法早已实现。 答案 A 解析 理解不合文意, “ 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篇专论雪花研究的学术论文 ” 在原文中无体现。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德国皇家天文学家开普勒准备送朋友礼物 “ 雪花 ” ,是因为他穷困潦倒,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才有了这样的激动决 定。 B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的是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但他的观察也仅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