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1590769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p7177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排上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 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使 策略运用过程更具针对性。 3.突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并通过比较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 逐步形成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 前后知识联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

2、的策略分析 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 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从而与问题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形成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 5 课时 1.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1 课时 2.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1 课时 3. 练习十2 课时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 简

3、单的一步计算 实际问题 2.简单的两步计算 实际问题(二下) 本单元内容: 1.用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解决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内容: 1.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三下) 2.灵活运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思 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四上)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 p7173 例题 1 及“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回顾反思的过 程, 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决问 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 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

4、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 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 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猴) ,小猴帮助妈妈摘桃,出示课件:第一天 摘了 30 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 师:你能解决吗?不能?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只有一个条件是无法求出结果的, 也使学生明确最少有 两个条件才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应用题结构就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5、 你觉得应该加一个怎样的条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的想法: (1)第三天比第一天多,用加法解决 (2)第三天比第一天少,用减法解决 (3)第三天是第一天的几倍,用乘法解决 同学们加了一个条件以后就能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老师再加一个问 题变成: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第五天呢? 你能只添一个条件,同时解决这 2 个问题吗? 学生在这里可能会遇到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 2 个 问题,你能理解这句话吗?出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 二、探索策略,寻找思路 1. 【读题目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学生主动提出疑问) 如果没有, 老师提问: 题目中的已知

6、条件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 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 天多摘 5 个。还能想到?第( )天的个数5=第( )天的个数。 】改成:你怎 么理解这句话呢? 先让小朋友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想个办法让人一看就能看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与“第一天摘了 30 天”30 线段图表示: 555 从这幅图中你看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看了这幅图还可以说怎么说“以 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2. 启发思考:根据条件 1“第一天摘了 30 个

7、” ,条件 2“每天比前一天多摘” 你能求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3. 怎样来进行记录和解答呢? (1)提问:怎么有序让别人清楚的看清楚我们的想法呢? 方法一:有序列出算式 按刚才的思考,你能列式计算出小猴第三天和第五天摘桃的个数吗? 学生 动手试一试。 第一天:30 个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方法二: 列表进行解答,你认为第一栏中填些什么?其他各栏呢? 第()天 ()个 组织讨论:填表时,按怎样的顺序填写? (2)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都是从第一天开始进行计算的,都

8、要依次有序进行计算。 小结:写好小标题有序列式计算,或有序列表计算,都做到了“有序” ,是 从条件开始思考的好方法。 4. 小结:像这样,从条件开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 略,在以后解决问题时,我们就要加以运用。 板书: 从条件出发思考罗列 三、巩固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1)出示天平图 问: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根据第一幅图,知道了 5 个苹果重 500 克,第二幅图学生看的懂,但是表达 上面要做适当引导,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 20 克。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预设学生想到的问题: 一个苹果有多重? 一个橙子有多重? 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一共多

9、重?(不一定想得到,对于这题,学生不提老 师就不用挖下去了) 根据学生的问题,追问:你用到了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如果没有问题, 你能直接求出一个橙子有多重吗?我们要先算出一个苹果 的重量以后才能算一个橙子有多重。 (2)出示:买了 3 盒钢笔,每盒 10 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 18 支。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预设学生的问题: 钢笔有多少支? 圆珠笔有多少支? 圆珠笔和钢笔一共有多少支?(想不到就不提) 你用到了哪些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 你能直接求出圆珠 笔有多少支吗?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审题。 问:你们觉得这道题我们要重点理解

10、哪个条件呢?(把需求抛给学生)?追 问:要求第 1 次弹起的高度,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 说说“每次弹起后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的意思。 启发: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追问:求第一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 2、3、4 次反弹高 度时呢?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出示题目,不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上标一标。 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么写? 4. 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目,要求各自列式解答。 交流:说说根据哪两个条件算了什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后,再联系哪些 条件能求出花地砖的块数?

11、) 又根据哪两个条件算的是什么? 5. 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指出,每次画的圆大小要相同。 学生读题,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引导:每人的估计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估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做? 学生动手画一画。 说说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交流: 哪些同学估计正确了?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对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从条件想起罗列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p6869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p7475 例题 2,及“想想做做”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情境,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

12、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用 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画出线段 图,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价值,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发展集合 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 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 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从条件出发有序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复 1. 昨天我们学了

13、什么?你觉得这个策略有什么好的地方? 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板书课题。 【2. 结合题目的条件、问题和要求,补充条件。 (1)苗圃 20 棵杨树苗, ,柳树有多少棵? 补充一个加法计算的条件。 补充一个减法计算的条件。 一般:比多少的条件,可以列加法或减法计算。 补充一个乘法计算的条件。 补充一个除法计算的条件。 一般:根据谁是谁的几倍,可以列式乘法或除法计算的算式。】删除 二、探索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1. 出示例题 2 学生独立读题。 说说题目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 指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尝试画出线段图。 】改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线段图

14、。 指导画图: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示范画出线段图。 (注意画图细节:小标题,先画绿花一份数,再画黄 花两份数,红花怎么画呢?) 结合线段图来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3.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先算什么?根据哪两个条件来算的? 再算什么?根据哪两个条件来算的? 绿花有 12 朵 黄花的朵数 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红花的朵数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 4.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板书: 黄花:122=24(朵) 红花:247=31(朵) 5. 想一想:如果“红花比黄花少 7 朵” ,应该怎样解答? 想一想,图应该怎么改? 根据学生的交流改一改。 说说现在解题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15、?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6. 比较原来的题目与现在的题目,在解答过程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 同? 学生交流。 总结:都是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有一个条件不同,所以求红花 朵数的方法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想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 组织交流: 题一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问题什么?题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问什么? 一步计算的问题: 排球有多少个? 二步计算的问题: 足球有多少个? 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请学生有序排一排。 学生独立回答。 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3. 想想

16、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4. 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出:现在我们的解决问题条件变多了,一定要确定解题思路,根据相关联 的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时,题目比较复杂,要学会画出线段图 帮助分析。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70、71 页 板书设计: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绿花有 12 朵 黄花的朵数 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红花的朵数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 板书: 黄花:122=24(朵) 红花:247=31(朵) 练习十练习十 教学内容:p76 第 1

17、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 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 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 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 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 教学重点: 巩固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由下面每组条件按要求提出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纯

18、牛奶有 45 箱,酸奶有 15 箱。 男生有 30 人,女生比男生少 12 人。 小芳买了 8 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 4 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 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 能用它分析问题, 找出怎样解答, 并正确列式解决。 补充对比练习 (1)小明有 6 辆玩具车,小东的玩具车比小明多 3 辆,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 (2)小明 6 辆玩具车,小刚的玩具车是小明的 3 倍,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对比:说说为什么都是求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但第 1 题先算的是 6+3

19、,而第 2 题先 算的是 63? 二、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七第 1 题 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之后, 要让他们说清楚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 相关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例如,根据第(1)题中的条件能够提出的问题有:跳绳的有多少人,拔河 的有多少人,跳绳和拔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其中,求出跳绳的人数后就能 接着求出拔河的人数了。 2. 完成练习七第 2 题 根据图意,独立完成。 说说怎么比的?明确:小力的身高是 136 厘米,小英比小力矮 15 厘米,小 军比小英高 21 厘米。 3. 完成练习七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出示示意图: 交通费用景点门票

20、费用 两项费用的总价- 食宿费用比两项费用少的 130 元 食宿费用 4. 完成练习七第 4 题 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表中的信息, 知道表中每一竖栏分别表示一个公交站点 的上、下车人数。其中,西门站由于是始发站,所以没有下车人数的记录,而只 有上车人数的记录。计算公共汽车从每个站点开出时的总人数时,应考虑到汽车 从前一站开出时的总人数和本站上、下车的人数。例如,从建设路站开出时乘客 人数,应等于从西门站开出的 16 人,加上本站上车的 9 人,减去本站下车的 1 人,得 24 人。 5. 完成练习七第 5 题 有哪些已知条件?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补充: 猴妈妈打算储存一些

21、玉米过冬,已经储存了 60 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再储存 8 个。 从今天起, 到第 4 天一共能储存多少个?到第 6 天呢? (先在表中填一填, 再列式算一算) 时间第 1 天第 2 天第 3 天第 4 天第 5 天第 6 天 个数 算式: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第 6 天: 学生做完之后,问:你还有其他的好办法计算第 4 天储存的个数和第 6 天储 存的个数吗? 学生讨论之后,集体交流。 补充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 52 米,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比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多 4 米,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多少米? 2.菜场上运来 98 筐萝

22、卜,运来番茄的筐数是萝卜的一半,运来黄瓜的筐数是番茄的 3 倍,运来黄瓜多少筐? 3.学校书法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小组多 24 人,书法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4 倍,书法 小组和美术小组各有多少人? 画一画线段图,找出数量间的关系 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练习了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你觉得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要怎样想?用从条 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练习你还有哪些体 会?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第 72 页 练习十练习十 教学内容:p77 第 611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 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

23、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 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 件分析、 推理的思维能力, 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 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做练习第 6 题。 让学生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 补充口算练习 224+22=5455=8204=20088= 8424=505+50=2525=90033= 2. 看图完成填

24、空 出示,学生独立思考,说说问题是什么? 列式解答,交流是怎么想的? 二、巩固练习 1. 学生完成第 7 题 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 2 倍还多 70 千克”,因此算出 280 千克的 2 倍后,再加上 70 千克,就是苹果 的千克数了。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学生完成第 8 题 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小汽车开走 7 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 小汽车比大客车多 7 辆。 注意出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计算方法。 4. 学生完成第 10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要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卖掉 20 只鸡

25、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 含义,知道从 54 只晨去掉 20 只之后,剩下的 34 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 因此原来鸭有 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 17 与 20 的和。 5. 学生完成第 11 题 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 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 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6. 思考题 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 4 盒饼干共 73 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 “一盒巧克力和 2 盒饼干共 49 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 盒饼干共 24 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 242=12(元)

26、;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 73 元与 4 盒饼干价钱的差,或 49 元与 2 盒饼干价钱的差。 三、课堂小结 想一想通过练习,你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 73 页 找规律找规律间隔排列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 4849 页“找规律”、“想想做做”第 14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 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 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

27、意识和能力, 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 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 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一一间隔排列 1.出示:鸡 鸭 鸡 鸭 鸡 问:接下来应该摆什么了? 出示:苹果 梨 苹果 梨 苹果 问:接下来应该摆什么了? 问:这两题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或者说是每相邻两个 物体之间有另外一个物体,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善于从孩子熟悉的生

28、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特点, 并动手操作摆一摆,加深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认识。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一些规律。 (三)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 师:图中哪两种物体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大家数一数,填写在数学书第 78 页的表格一中。 集体校对。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和你后面的同学说一说有什么发 现? 集体交流: 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蘑菇的个数比小兔的只数少 1。 师:为什么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

29、数多 1? 师:我们可以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给它圈起来,看看谁多出来 了? 木桩和篱笆 生: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 1,篱笆的块数比木桩的根数少 1。 为什么会多了 1 呢? 圈一圈。 师:13 根木桩之间有几块篱笆?那如果是 14 根木桩呢?20 根木桩呢?100 根?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 1,手帕的块数比夹子的个数少 1。 为什么会多了 1 呢? 圈一圈。 按照这样的方法, 如果有 20 个夹子, 可以夹多少块手帕呢?200 个夹子呢? 3、猜想 (1)提问:小兔、木桩和夹子都是多 1 的物体,从位置上看,它

30、们在每组 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而且最后一个怎样?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课件出示) (4)师:猜一猜,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 个数和中间物体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两端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 1 (5)画一画: 任意画两种图形,一一间隔排列。画好后,数一数两种图形的个数,看看有 什么关系? 如果学生画的都是两端相同的,老师就给孩子擦掉一个,然后问:这时候这 两种图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那么什么情况下,两种物体的数量是

31、相同的? 为什么这时候会相同呢? 板书: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分辨一下黑板上刚刚出示的图形,各属于什么情况。 鸡和鸭是两端相同,所以鸡比鸭多 1 只 苹果和梨是两端不同,所以苹果和梨同样多。 深入: 像这样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为什么相差 1?不是相差 2? 活动: 为什么这样的间隔排列数量之间相差 1?继续深入研究规律。 交流: 用分组的方法一一对应想,可以知道总是会多余 1 个。 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质疑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引发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解释间隔排列规 律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6)生活中其实

32、处处都有一一间隔的规律,你发现过吗? (7)练一练 (1) ,如果有 50 个,那么有()个 。 (2) ,如果有 50 个,那么有()个 。 (3) ,如果有 50 个,那么有()个 。 (四)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1.如果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 10 个,有几个? 想:和的个数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在下面画出的个数。 有()个 有()个 有()个 师: 如果这些正方形不是排成一条直线, 那么会怎么排列 呢?如果排成一圈呢? 师: 在两个正方形中间添上, 那么它符合一一间隔排列 吗? 它是属于两端相同呢?还是不同? 学生讨论之后板书:两端不同。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串珠子,有黑珠和

33、白珠,一一间隔串珠,如图,当黑珠有 30 颗时,想一 想,白珠有多少颗? (1)当黑珠有 30 颗时, 白纸有()颗。 (2)当黑珠有 30 颗时, 白纸有()颗。 (3)当黑珠有 30 颗时, 白纸有()颗。 (4)当黑珠有 30 颗时,白珠呢? 交流时,请学生来说说理由? 如果有时间,可以增加练习: 2. 把一根木料锯成 8 端,锯一次需要 5 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才能完成? 问:这题中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吗? 怎么排列的?画一画。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3.有 16 个同学们排成一队,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 2 米,这条队伍 一共多长? 间隔排列拓展练习间隔排列拓展练习 教学内容

34、:补充 教学目标: 1.进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间隔排列的物体, 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实际问 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好 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 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 习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画图分析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游戏:男生女生来排队(课件:游戏:男生女生来排队) 老师要找三名男生、三名女生来按照老师的指令排队,其余同学当小裁判,5 秒内完成 指令的话就给他们鼓掌

35、。 第一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第二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有一个女生。 一、练习 (1)青青家住的楼房每层台阶数都相同,青青从一楼走到三楼共走了 32 级 台阶,如果他从三楼走到六楼,还要走()级台阶。 说说怎么思考的? 引导学生画出楼层图。 说说怎么计算? (2)实验小学有一条长 40 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的一旁每隔 4 米摆放一盆 菊花。如果两端都不放菊花,那么需要()盆菊花;如果两端都放菊花,那么 需要()盆菊花。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看看菊花在两端的情况?菊花比段数多一,菊花在中 间的情况,菊花比段数少一。 (3)沿公园池塘的一周栽着柳树和

36、桃树。已知每两棵柳树之间栽两棵桃树, 一共栽了 240 棵,一共栽了()棵柳树。 说说怎么思考的? 请学生简单画图分析。 二、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1. 把一根细铁丝剪成 10 段,用时 54 秒,平均每剪断 1 次要多少秒钟? 2. 在天鹅湖的环湖路边每隔 9 米建一个小花坛,一共建了 20 个小花坛。环 湖路全长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 240 米,沿操场的一周每隔 6 米插一面红旗,再 在每相邻两面红旗之间插 2 面黄旗。红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黄旗呢? 4.在一个正方形操场的四周插小红旗,每边各插了 5 面(4 个顶点不插) 。 这个操场的四周一共插了多少面小红旗? 5.将一根 280 厘米长的木料从一端开始,先 30 厘米锯一段,再 20 厘米锯一 段。这样长短交替锯成小段,一共可以锯成多少段?锯了多少次? 对学生存在问题的题目组织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